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26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6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德能现前,那叫证果。佛法教学原来如此,这是真实的。经论当中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实的,真实不虚。古人也常常说,教导我们借假修真,一切法是虚妄的,虚妄是假的,我们要借这个虚妄的幻相,《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借这个一切有为法,借它做增上缘,修我们的真因真果。所以一切有为法还是有用的,不是没有用。你认识它,它不是真的,它不是永恒的,它不是常住的。它是什么性质?它是刹那生灭的。这个刹那生灭可以给我们真因做增上缘,让我们证得真实的果报,有什么不好?你真正明了了,你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很可爱,对我都有帮助,都是我的恩人,都是我的善知识,然后你才觉悟到我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一段普贤菩萨赞叹法会的殊胜、法门的殊胜,劝导大众听经欢喜。你看看哪些值得欢喜?说了十条,十代表无尽的欢喜。长行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九七卷)  2002/5/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97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赞胜劝听偈颂:
  偈颂有十首。在没有讲这一段经文之前,我们在前面两段,「说所成益」跟「赞胜劝听」长行的十句,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也拓开自己的心量,已经觉得有相当的收获了。这二十句经文不长,而且每两句都是一对,所以二十句总共十对。这十对,我们总要把它记住。在说所成利益里面,「证智成福」是第一对,「严刹绍种」是第二对,「显义演教」是第三对,「生善灭恶」是第四对,「净业普愿」是第五对。佛说经对众生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会碰到,如果你能把这十句五对记住,那是很好的答覆。紧接著赞胜劝听,也是十句五对,第一、第二句是「乐法生信」一对,在这一对里面,我们确确实实能体会得到世味没有法味浓,非常可惜,世间没有缘分尝到法味。
  法味初尝好像没有什么味道,就好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大众吃榴槤一样,我们从外地来的看到榴连的样子,闻到榴连的味道,都感觉到很恶心,不能接受。可是你要真正尝到味道,才晓得这是五味当中的上品,佛法亦复如是。刚刚接触没有入味的时候,就像陌生人见到榴槤一样,排斥拒绝;到你尝到味道之后,你会感觉到欲罢不能,你就被它吸引住了。榴槤称为水果之王,能品尝这个味道,其他的水果都放下了,没有一种能比得上。佛法亦复如是,你要能够品尝到法味,你才知道法味是一切味中之王。别说人世间这一切味,连天上的味道也不能跟它相比,超越人间、天上。所以那么多人想作佛、想作菩萨,你要问为什么?他能享受最高的法味。这就是早年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很浓的法味,法味里面圆满具足真善美慧,它不是枯燥的,非常活泼。真的是自在快乐,而里面不夹杂丝毫的副作用,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美味到哪里去找?佛法里头有,佛法里面教我们。而真正的法味是自己的法性,是自家的性德,所以它不是从外头来的。这才是真实不虚,外面来的是虚假的,那是不可靠的。所以以这十对来帮助初学、接引初学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高明的说词。现在我们看偈颂,看偈颂经文十首,第一首:
  【智慧甚深功德海,普现十方无量国,随诸众生所应见,光明遍照转法轮。】
  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这十首偈颂内容非常丰富,第一首是说:「智慧地及无畏功德,兼含体相显著等十句,以言普现十方光明遍照等故。」读经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前程度根性能够得到的利益,得要以这个为主。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前境界、现前生活当中,怎样来学习?帮助我们提升境界,法味你才能真正得到。第一句里面所说的,『智慧甚深功德海』,这一句讲两桩事情,一个智慧、一个功德,智慧无量无边,功德亦复如是。诸佛如来果地上这两种圆满了,所以我们称之为二足尊,二足尊就是指智慧跟功德。功德是真实的福报,佛法里面称福德,功德里面包括圆满的福德,福德里面不包括功德。这是什么原因?单单讲福德没有离相,著相了;功德就是福德不著相,福德不著相这福德就变成功德。著相我们一般讲你享福要付出代价,代价很大,前面都跟诸位做了报告。功德,享受福德不必付代价。为什么不付代价?因为你「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那种享受在形相上跟一般凡夫没有两样,实质上一丝毫执著都没有;换句话说,你的清净平等觉只有在增长,没有产生障碍。福德把你清净平等觉障碍住,因为你有烦恼习气,功德里头没有烦恼习气,差别在此地。智慧甚深,功德亦甚深,所以用「海」来做比喻。这是能现,下面这一句是所现。
  『普现十方无量国』,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个「国」不是我们现在地球上这些小国家,不是的,这个国是佛的教化区。黄念祖老居士他所讲的以银河系为单位,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佛国土。诸位要知道,十亿个银河系是佛国土,这个佛国土是佛国土里面的小者,还有大的,这是最小的。在虚空法界里头,这样的佛国土无量无边。怎么现的?现在我们晓得,是智慧跟功德现出来的。为什么现的?经典后面会讲到,「法尔如是」,没有原因也没有理由,是法性自然的现象,所以叫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的现象,决定没有加一丝毫意思在里头。意思尚且没有,哪里来的造作?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底下一句告诉我们:
  『随诸众生所应见』,法性能现,我们常讲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智慧、功德是心性里头本具的,本经「出现品」里面讲的智慧德相,功德里面就包括著德相,「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有佛性,佛性里头具足智慧德相。它能现,自自然然会现,现出来的国土有差别。为什么会有差别?「随诸众生」。所以这个国土有法性土,法性土是平等的,是讲理,是讲体。理跟体不是物质,如果要说物质那就不一样,它不是物质。所以,法性身跟法性土理上有,性上有,事上没有,找不到,相上也找不到。我们凡夫,不要说凡夫,九法界的众生都见不到,唯有法身菩萨他们懂,他们知道。为什么?九法界众生都没有离开相,著相,认为这个相是有的;如果没有相,认为这是无,这是空。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九法界众生的看法不相同。虽然不同,佛能够随顺九法界众生,他自己见到的境界他不说,为什么?说了你也不懂,那就不如不说。不说不是永久不说,暂时不说,等到你有那么高的境界,跟你说你能够体会,这个时候就跟你说。这个在佛法里面叫做时节因缘,说的时候没有到,所以是暂时的不说。
  《华严经》里面详细说出来,因为《华严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他们已经契入这个境界,所以佛跟他们说没有人不懂的。我们凡夫所见到的有净土、有秽土,净与秽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净就不是真净,所以法身,法性身跟法性土那才叫真正纯净。但是我们想想,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所现的身相,他们所现的居住环境,虽然也有相,到底是不是净土?在他们自身确实是住净土。虽然经上有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住净土」,这是经上有这个说法。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我们今天这个身是果报,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果报;不但我们受果报,连三贤十圣,三贤: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圣还包括等觉,换句话说,如来果地之外,全都是住的报土。报土里面有净、有秽,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现前环境的真相。我们这一生到这个地球上来,跟地球上这么多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自己要知道这是报土。报土里面有共业、有别业,别业是个人的。我这一生当中住世若干年,在这若干年当中种种的受用,这是别业所感,跟其他众生不相同的;这个大环境,那是共业所感,与大众相同的。无论各个人贫富贵贱不相同,但是在这个大环境里面生活,都必须平等的受用,这是相同的。
  譬如寒暑、气候的变化、四季这些等等,不分贫富贵贱我们人人都是相同的,这是属於共业。共业里面有不共业,就是别业;不共业里面有共业,这里头的因缘很复杂。这些事情统统都搞清楚了,我们才知道我们生活的真相,自己也真正能够醒悟过来,我这一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觉悟的人知道念念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提升自己高品质的享受。我这样说大家容易懂,生活享受达到最高、究竟圆满,是如来果地。於是我们才晓得菩萨们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看到了,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末后这三个字「所应见」,这就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有种种不同,这桩事情我们不要向大处去看,我们往小处、往近处。小处、近处在哪里?就看我们这个地球。实在讲地球之外,无量无边无数的世界,我们能力达不到。要不是听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确确实实连六根的能力都达不到。就我们现前六根能力所接触到的,我们身边的这个环境,你看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们对於自身的生活、周边的生活环境理解多少?绝大多数不明了,不明了於是真的是糊糊涂涂过这一生。古人所谓醉生梦死,活在这个世间像喝醉酒一样,迷惑颠倒。死了之后就像作梦一样,梦说明这个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梦幻泡影。一生短短几十年,确确实实一弹指就过去了,修行人、学佛人不能不时时刻刻提高警觉。
  印光大师在他自己佛堂,佛像的背后写了一个很大的「死」字,那是什么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是真的?那个死才是真的。人不怕死,怕死就能不死吗?怕死还是要死。所以对这桩事情我们不必害怕,我们要了解它。我们要明了为什么会有死?死的意义何在?死了以后又是什么样的境界?这才是重要的课题。你能把这个课题提出来,这个世间其他问题都是小事,小到不值得一提,小到这种程度。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知道这一生应该怎样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也就是怎样对待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慢慢的契入佛菩萨境界了。
  昨天马来西亚有几个净宗学会的代表来看我,提出六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团结许许多多不同的净宗学会?我说老实话,团结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净宗学会不可能,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什么人能够团结世界各个净宗学会?那要大仁、大德、大智,圣人才能做到,凡夫怎么会做得到?释迦牟尼佛是圣人,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学生有成就的派到各个地方教化一方,老师是中心,是团结的。你看看佛门的教学制度,夏安居,三个月夏安居,在四面八方教化众生的这些学生,在这个时期统统回到佛陀的身边,接受再教育,提升自己的境界。接受佛的再教育,另外跟许许多多的同学在一起聚会,吸收、吸取教学的经验、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