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显,而且快速,果报殊胜,了凡先生不能为比。我们从这些地方仔细去观察,然后自己才晓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如影现众刹,一切如来所』,智身契入。『於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在佛刹里面听经闻法,礼敬供佛,把佛所教导自己的都能够落实,这叫做「悉现神通事」。如果我们懂得,就应当落实在现前,我们现前的境界跟经上讲的无二无别,你要用智照,你才能够见到。
西方香焰光菩萨偈颂第四首:
【普贤诸行愿,修治已明洁,能於一切刹,普见佛神变。】
四、五这两首,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解释前面所说的意思。这一首是说「普贤行圆」,才能够智身入刹尘、身普现用。前面讲的是果,这个地方把因说出来了。换句话说,我们要想求佛力加持,修因重要,你修因得佛力加持,你才契入诸佛的难思地。第一句教导我们,『普贤诸行愿』,我们把它合起来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普贤行跟大乘菩萨行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要搞清楚。大乘菩萨修六度,四摄六度是他们行门的总纲领,普贤菩萨也不例外,还是四摄十波罗蜜。尤其是十波罗蜜,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全是修这个,位位都是修十波罗蜜。普贤行有什么不一样?普贤的心跟大乘菩萨的心不一样,普贤的心是与性体、性德圆满相应,所以他很容易得到一切诸佛加持。大乘菩萨的心与性德、性体不能圆满相应,我们说得明显一点,还掺杂著毫分不净不善;普贤心决定不掺杂毫分不净不善,他是圆满的。
我们今天学大乘,自己想想有没有私心?起心动念是不是第一个念头「我的利益」?这个样子不能入大乘。好,我们念头转过来了,「我的利益」没有了,念念是「人的利益」,是入大乘,不是普贤行。为什么?我执纵然没有了,法执犹存,我还为人,我还为社会、还为众生,比一般人那是进一大步,但是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为一切众生,没有「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这是什么?三轮体空。做的事比任何人都积极、都圆满,心地痕迹都不著,纯净纯善。说到真诚恭敬,对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是平等的,一片真诚,一片恭敬。不但对於十法界有情众生,对十法界无情众生也不例外。植物、矿物,前面讲一微尘,一微尘里头有一切诸佛在转大法轮,你怎么能小看一微尘?几个人知道?佛在哪里?佛在我们的四方、四维上下,哪一方没有佛?哪里没有佛?读《华严》这明了了,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佛。
我们实在讲就是烦恼习气太重,把我们的性德几乎全部障碍掉,我们对於事实的真相一无所知。现在在华严会上,听佛菩萨这个说法还感觉得非常奇怪,如果不是虔诚的佛弟子,我常讲看《华严经》是看传奇小说,像看《西游记》、《封神榜》一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编故事。一般文人多半是用这个眼光来看,把它当作文学著作;哲学家在这里面看出智慧,这个文学作品里面充满智慧,真的这一本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能得真实受用?依教奉行的人,他才能契入境界。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贤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普贤菩萨对待一切众生一片真诚、一片慈悲。他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他用的是四摄六度,在《华严经》上讲十度,四摄十波罗蜜。
『修治已明洁』,修治是对自己说的,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都改正过来。「修」是修理、修正,「治」是对治,就像有病一样,用药物来对治。修治的方法就是戒律,大乘经上常说,「禅是佛心,教是佛语,律是佛身」,这就懂得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修正我们的三业。我们用禅来修心,我们用戒来修身,我们用经教来修正我们的言语,佛经念多了会说话了。佛经里面详细记载著释迦牟尼佛接触这些广大群众,这个社会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释迦牟尼佛接待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言语?我们从这里学。特别是《华严经》,《华严经》内容丰富,可以说把这个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说到了。菩萨的说法代表佛讲的,这里面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最重要的修行、对治,普贤菩萨做到圆满,所以「已明洁」,心地光明,身体清净,洁是清净。心地光明,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了,拔除了。这一句讲的是功夫,这首偈里头最重要的一句。
我们今天从哪里下手?听经帮助你觉悟、帮助你明理,下手之处还是要从「沙弥律仪」。沙弥律仪的根基还是《弟子规》,我为什么这样强调《弟子规》?我希望杨老师把《弟子规》再详细讲一遍,能够录相更好,不能录相就录音,帮助初学。娑婆世界众生,文殊菩萨说得好,耳根比眼根利,换句话说,注解注得再详细,看注解不如听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讲一遍录下来,无量功德!佛常常教我们要行善、要做好事、要帮助人,我们要抓住机会,每一个同学都要懂得这个道理。
你们现在学讲经,讲得不好,难为情!哪一个人一开头讲经就讲好的?有不少同学来给我讲,「师父,你讲经讲得不错、讲得好,大家欢喜!」我也不是一开头就讲好的,我开始讲经的时候也有人批评我,找我的毛病,当面指责我。我接受,我向他顶礼,我道谢,人家肯教我。如果他误会他讲错呢?我还是道谢、还是顶礼,为什么?以后人家肯教我,这样才能学得到东西。讲错了马上跟他辩白、反驳,以后没有人愿意教你了。所以只要有人批评我,我都感谢。你批评的对,我感谢你;你批评的不对,我还是感谢你。你善意对我,我感谢你;你恶意对我,我也感谢你,我能学到东西。许多人学不到东西有原因的,他不会学,不愿意别人批评,你怎么能改进?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
我在讲台上四十四年,这个成绩是天天累积起来的。你们才起步,你们到四十四年之后,我相信比我还要讲得好。你要不肯讲,你永远就没有办法。所以要欢喜讲、要肯讲,讲得不好更应当要讲。我往年在台北,有人批评过我讲得不好,我感谢他,讲得不好更要讲。我曾经说过,我要是真正讲好了,我满意了,我就不讲了。为什么还要讲?自己还不满意,讲得不好。跟古大德比,真的比不上人家,都是事实。人贵自知之明,自己要认识自己,要真正好学,你就会有成就,世间人讲你就会有成绩。这个成绩,是成就的累积,普贤菩萨做到了。
下面是讲他的果德,『能於一切刹,普见佛神变』。我们相信他把所有的障碍全部突破了,现在科学家讲时空的维次,普贤菩萨完全突破,所以虚空法界、过去未来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都能入。前面讲「此会诸菩萨,入佛难思地」,怎么入的?现在说出来了,普贤行能入。使我们想到《四十华严》,清凉在经题上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一切刹,讲的佛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能入,不思议解脱是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才圆融,这才是事实真相。入诸佛刹土,当然见诸佛的神变,用「神变」两个字,把诸佛如来修行证果、自行化他全部都包括了。那你要问,诸佛神变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方法具体指陈出来?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论就是,现在我们把它汇集起来称为《大藏经》,这一部大藏经就是佛的神变。菩萨能见,菩萨能入,於是可知,菩萨全部通达明了。第五首:
【身住一切处,一切皆平等,智能如是行,入佛之境界。】
这一首偈就说得更清楚、更明白,重要的一句话,『一切皆平等』,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常说突破时空维次,怎么突破?「一切皆平等」就一切都突破了。你为什么不能突破?你不平等。给诸位说,如果我们跟鬼道平等,鬼道的境界就现在眼前;如果跟天道平等,天道境界就现在眼前;跟九法界众生都平等了,九法界的境界全现在眼前。秘诀!我们今天在一切境界里头,从生活点点滴滴,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没有用平等心。重重障难从哪里来的?不平里头产生的。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多次说到,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西方人讲空间不同维次怎么形成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是不平。
平等是什么?是佛法里面讲的三昧,是佛法里面讲的禅定,也就是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平等了。平等是真心,稍有不平,真心变成妄心,妄心不平。妄心的根是阿赖耶,阿赖耶含藏一切习气种子,它怎么会平?什么时候平?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阿赖耶所含藏的烦恼习气统统没有了,化了,我们讲产生化学作用了,变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无量无边的智慧,就是权智、后得智。怎么转变?用什么东西来把它转化?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个不能不知道。一定要记住,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用平等心对待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真的是不分类别,没有亲疏,真正平等,真心现前。法身大士用真心,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开始用真心,不再用妄心,换句话说,用平等心,不再有差别心。有差别的心对待一切人,自己晓得是凡夫,没有能够转凡成圣。我们看整个偈子的经文。
『身住一切处』,无处不现身,「身住一切处」是这个意思,无处不现身,所以下面才讲「一切皆平等」。现身,这个地方是菩萨不是凡夫,菩萨已经转业力为愿力,这个转过来了。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投生,业力主宰的,学佛之后我们明白了,我们可以把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个自己总得要做一个转变。业力投生的相是什么?是为自己。你就晓得,凡是为自己都是业力。怎么转法?我今天不为自己,我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众生的,就转过来了。我这个身体不是自己的,这个身体是属於一切众生的,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这个念头一转,就从业力转变成愿力。那看你愿力大小,这个大小看你服务的范围。如果你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你这是普贤愿;你要是为这一个地区、为这一个国家、为这个地球、为娑婆世界,这是大乘菩萨愿,不是普贤愿。你服务的范围愈大,随著你的心量愈大,时间愈久,果德的殊胜不可思议。觉悟的人就回头了,从业力回头,向著愿力。对於世间这一切有为法,用它,利用它为众生服务,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有一念占有的念头是业力,有一念控制的念头是业力。没有占有、没有控制,你得大自在,你真的解脱掉了。从哪里解脱?从你占有的念头上解开了,从你控制的念头把这个念头解开了,你脱离了烦恼、脱离了妄想分别执著。这一脱离,就像汽球绑在一个绳子上,绳子一脱离它就上升了。向上升是佛菩萨的境界,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入佛法界了。记住「一切皆平等」。
『智能如是行,入佛之境界』,这是真实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怎么可能放下?他已经无量劫来就这么样的执著分别,一切据为己有,念念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