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认知目标:
由低到高的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二)情感目标:
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注意:要求理解并能正确地应用
(一)行为目标:
1、具体目标:可观察、可测量的。
2、产生条件: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3、行为标准: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二)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一般教学目标(描述内部心理变化);
——具体教学目标(反映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一、安排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
引起注意—提示目标—唤起经验—呈现内容—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反馈—评定结果—促进迁移
二、选用教学方法
三、选择教学媒体:
1、非投影视觉辅助;
2、投影视觉辅助;
3、听觉辅助;
4、视听辅助。
四、设置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发现学习”的提出者是布鲁纳。
(二)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三、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一)什么是课堂管理:
——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功能:促进功能;维持功能。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
(二)班级规模
(三)班级的性质
(四)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群体对个人活动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一)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二)群体规范: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
(三)课堂气氛:
——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
——是对学生课堂行为实施控制的规范与准则。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1、扰乱性的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
2、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情绪上和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采用行为矫正及心理辅导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
——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与教学测量的关系: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一)依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分为:
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2、总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
(二)依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
1、常模参照评价:基于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
2、标准参照评价: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
(三)依据教学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1、配置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多在教学前为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而使用。
2、诊断性评价:多在形成性评价后使用。
(四)依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
1、正式评价:
2、非正式评价: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一)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
(二)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三)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反思/评价)。
(四)是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是由专家或学者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优点:
1、客观性: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与课堂测验更具有计划性。
3、可比性: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的考试分数具有可比性。
二、教师自编测验
——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测验目的所编制的测验。
教师自编测验:多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
标准化成就测验:多用于判断学生与常模相比时所处的水平。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是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2、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热心、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等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用的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专家型教师—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研究的目的:找出差异,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难坚持执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
——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
(三)教材的呈现
——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四)课堂练习
——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作为必经的步骤。
(五)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六)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课后评价时所关注的焦点不同:
——新教师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专家教师更多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课堂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注意:这是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焦点:自己生存的适应性
(二)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焦点:提高学习成绩
(三)关注学生阶段
——关注焦点: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开展微格教学:
——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将此教学过程摄制成录象,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进行专门训练
(四)反思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