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人生智谋串串烧 >

第8章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8章

小说: 人生智谋串串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褂扯碎,绦带剪断。    
    可是这种风气始终屡禁不止。    
    齐灵公气晕了,便问晏子:“寡人下了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老百姓敢于违抗,屡禁不止呢?”    
    晏子说:“大王!你在宫廷里提倡,而在宫廷外禁止,就等于是挂了一个牛头在大门口,卖的却是马肉一样。你要想让全国的妇女不穿男服,只要宫廷内的先不穿,谁穿就罚谁的话,老百姓还会有人敢以身试法的吗!”    
    灵公点了点头:“好吧。”    
    命令发布不出一个月,齐国内再看不到一个穿男装的女人。    
    信用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聪明者的游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征战不休。有一年齐国连吃败仗,齐景公很着急,很想找到一位得力的将领能够扭转局面。    
    齐景公根据晏婴的推荐,决定令田穰苴为将军,领兵开赴前线回击敌军。    
    田穰苴原来只是一名下级官吏,他拜谢景公后,诚恳地提出一条请求,说:“君王,我一向地位卑微,现在您一下子把我从卒伍之间提拔到将军之位,我担心士卒们不听我的,百官不信我的,这是因为人微权轻。我请求您派一位高尊的大臣,做我的监军,以助士气。”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3)

    齐景公说:“这好办。”当即派他的宠臣庄贾走一趟。    
    田穰苴与庄贾约定好第二天中午在军门外会合出发。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带领部队来到军门外,列好队伍,等侯庄贾。    
    可是到了傍晚,庄贾才大摇大摆地来到军门。田穰苴很生气地厉声喝问:“庄大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庄贾因受景公宠爱,一向狂妄骄横,他哪里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里,就傲慢地说:“亲朋饯行,多饮了几杯……”    
    田穰苴说:“眼下敌军入侵,大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士卒战死在边境,百姓的性命难保,你却为酒宴而违犯军法……”    
    庄贾毫不在乎地说:“你不要太神气,才当了几天将军就教训起我来了。”    
    田穰苴毫不示弱,厉声吼道:“违犯军法该当何罪?”    
    旁边的司旗官回答:“当斩!”    
    庄贾那颗气焰嚣张的脑袋立刻被砍了下来,挂到了旗杆之上,成了穰苴向全军示信的道具。    
    田穰苴的举动,威震三军,将士们俯首帖耳地听从他的指挥。    
    几个月后,击退了敌人,田穰苴率军凯旋,齐景公亲自迎接,后提升他为大司马。    
    这是以权臣的脑袋为道具来立信于军中,与孙武借吴王两个宠妃的人头来展示军威如出一辙。三国时曹操用自己的头发作道具来立信,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古人笃信“发肤父母给,不可伤”之道,割发视同自残,要承受不孝的骂名。    
    曹操领兵出征,行军经过麦田,下令“士兵不得损坏麦子,违反命令的处死。”骑兵们都知道主帅军令如山,纷纷下马步行,有的还将倒伏的麦子扶起来。    
    谁知曹操的坐骑并不给这位丞相面子,一下子跃入麦田,踏毁了一片麦地。曹操吩咐掌管刑法的主簿按法给自己定罪。    
    主簿战战兢兢,不敢直接回答,而是根据《春秋》上所记载的道理回答说:“对于高贵的人不能施用刑罚。”曹操说:“制定法令的人却自己去犯法,怎么能够统帅好部队呢?然而我是军队主帅,不能自杀,请允许我处罚自己吧。”    
    曹操拔剑割下自己的头发放在地上代替死刑。古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的,不能毁伤,否则就是不孝。    
    曹操割发代首,既是对自己的严厉惩罚,也是在立信于人的一个策略。    
    另外,要立信,不仅需要苦心和智谋,也需要实力。拿现代的银行信用制度来说事。从来不借钱的人的信用是零,所以他的承诺一点作用都没有,所以你在银行中一个子也没有的人肯定是不能高额贷款的。    
    贷款信用最好的人就是经常拖欠银行大把大把钞票的人。因为他的承诺有效,欠了可以还,还了可以再欠,轮番往复,只有这样才有信用。所以说,信用这个东西也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智谋动运作。    
    轻率许诺必寡信    
    对于轻诺者必寡信这句话,我们可以从被许诺者和许诺者两方面来分析。    
    从被许诺者的角度来说,凡是别人在某种情况下许诺什么,一定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某种牺牲。如果对方许诺得太容易了,这时就要考虑一下对方是不是能够实践这种许诺,特别是在许诺的特定情势消失之后,对方还肯不肯做出那种牺牲。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4)

    魏昭王六年,秦国约赵国一起攻打魏国,说定取得胜利后,把魏国的邺城分给赵国。    
    魏王受到秦赵两国的威胁,心中十分焦急,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相国芒卯说:“大王不要忧虑,臣下有一对策可退敌兵。”    
    魏王连忙请芒卯说下去。芒卯说:“赵国和秦国本来就有矛盾,这次联合,无非是为利益。大王可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出使赵国,对赵王阐明利害关系。再抛给他一点甜头,要他与我们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以后的事,臣下自有办法。”    
    魏王说:“好倒是好,先生可愿去担此大任?”    
    芒卯说:“这事臣下不宜出面,臣下推荐张倚前往。”    
    魏王于是同意张倚出使赵国,临行前,芒卯又对张倚如此这艇地交待了一番。    
    张倚到赵国后对赵王说:“现在大王既然要联合秦国来攻打我们魏国,邺城这个地方我们是保不住的了。为了避免军事争端,魏王情愿把邺城献给大王,不知大王可肯接受?”    
    赵王心中暗喜,嘴上却问:“魏王的美意敝国领受了,但不知贵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张倚回答说:“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要求。魏与赵世代友好,原来出于一国,而魏与秦却有着世仇。秦国是虎狼之国,秦兵凶狠残暴。魏王的意思,不外乎希望与大王永结邦交,如果大王看得起敝国,就请与秦国断绝关系。我们的邺城正等待着大王前去接收啊!请大王三思。”    
    赵王为了稳妥起见,又征求了相国的意见,相国说:“与秦国联合攻魏,兴师动众,最终也不过是得到邺城,现在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呢?请大王接受赵王于是答应了魏国的条件,立即宣布与秦国绝交,下令关闭关卡,不准秦国人通过。秦赵两国撕破了脸,秦国放弃了进攻魏国的计划,反而把矛头转向了赵国。    
    赵王派使节兴冲冲地到魏国去接收邺城,芒卯却领兵拒使节于边境之外。    
    使节说明来意,芒卯说:“我国之所以派张倚出使贵国,目的就是为了保全邺城,怎么去把它拱手相让给你们呢?如果张倚真有这种说法,那是他弄错了,我可不知道。”    
    赵国使节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赵王。赵王一听大惊,才知道上了魏国的当了,正要讨伐魏国背信,又听说秦国正在拉拢魏国一起来进攻赵国,更加惶恐不安,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反过来自动割让五个城邑给魏国,以求联合魏国共同抵抗秦国。    
    赵国之所以在这次外交斗争中偷鸡不着蚀把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赵王过于贪婪,而忘记了轻诺者必寡信的道理。    
    从许诺者的角度来说,有人认为,信用是一种美德,因此对人动辄许诺,或者只因为当时的气氛,或是一时冲动,使答应了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结果给自己带来一层无法解脱的负担,这种行为相当没有意义,其结果必然是让周围的人对他失去信任,自己也很被动。    
    三国时的华歆和王朗与同乡,有一次乘一条船避难。    
    


处世智谋第4章 立信背信的智谋(5)

    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这条船正好还宽大,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上船呢?”    
    后来敌兵越追越近,王郎慌了手脚,就想把那个人扔下船。    
    华歆止住他说:“当初我拿不定主意,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受了别人的请求,怎么可以在危急关头,把他抛弃呢?”于是仍然象起初一样将那人带在船上一同逃走。    
    旁边的人因此判断华歆的人品比王朗更高,追随他的人也就多起来。    
    所谓轻诺者必寡信,对于别人的请求和托付,不肯乱许诺,更不空许诺,因为一个讲信修义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是不会答应自己办不到事情的,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    
    这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负担,因此如果我们从来不知拒绝别人,总有一天会把自己陷入到骑虎难下的境地。    
    城下之盟不必守    
    人之所以要讲信用,乃是为了在交易中驱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所以,信用只能用来对待自己人及盟友。若对敌人也讲信用,那他就是个呆鸟。    
    孔子住在陈国,外出时路经蒲国,恰好碰到公叔氏在蒲起事,与卫国为敌。    
    他听说孔子准备经过蒲国到卫国去,于是派人中途拦住孔子,对他说:“你答应不去卫国,我们才能放你走。”    
    孔子想了想,与拦路的军队订下不去卫国的盟约,于是被放出城。孔子一出城门,马上下令马夫驱车往卫国的方向疾驰。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刚刚订立的盟约能违背吗?”    
    孔子答:“被迫订的盟约,是城下之盟,连神也不会信守的。”    
    最守信用的人,也是不受城下之盟的约束,这就是大信不信的道理。    
    战国时,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驾崩,太子向齐王告辞准备回楚国,齐王不答应,说:“给我楚国东边的土地五百里,你就可以回去;不给,你就别想走。”    
    太子说:“我有太傅,请让我去问问他。”太傅慎子说:“把东边的土地给齐,是为了你回国继位,如果为了爱地不送死去的父亲,不义,臣认为可以答应献地。”    
    太子去见齐王说:“按着您的要求,我敬献五百里地。”于是齐王同意楚太子归去。太子归楚后,即位为王。齐国派兵车五十辆来楚索取土地。    
    楚王问慎子说:“齐使者来取东地,怎么办呢?”慎子说:“君王您明日上朝时,让大家都献计。”    
    第二天,上柱国子良入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返回故国,执掌国家大权,是因为许给了齐国五百里土地。如今齐来取土地,怎么办呢?”    
    子良说:“您不能不给呀,您是金口玉言,已经答应把边地献给万乘之强的齐国,如果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也难以缔约结盟于诸侯。我看,先给他地而后再向他进攻,给地是信,进攻用武也有理由,所以,还是先把地给他。”    
    子良退出,昭常入见楚王,王问:“齐使来取东边的五百里地,怎么办呢?”    
    昭常答:“不能给!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大才能称为万乘,现在我国去掉东边疆土五百里,是等于割掉我国的一半了。这样就只不过有万乘的称号,而连千乘之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