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谋串串烧-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安十六年,马超杀了凉州刺史韦康谋反。韦康旧部赵衢、尹奉、姜叙等人起兵征讨马超,马超逃奔汉中。
姜叙等人兵少,不敢贸然去追,派人找夏侯渊求援。夏侯渊与手下诸将商议此事,诸将都说没有曹操的命令不便行动。
夏侯渊却认为,应当审时度势,怎么有利就怎么干。
他说:“曹操在邺城,从这里去往返一趟就有四千里地,等命令来时,姜叙他们早就被马超打败了,非赶快去救援不可。”
于是,夏侯渊命令部将张合率五千步骑兵,从陈仓一条小路上去追击马超,他自己在后面押运粮草督阵。马超跑了,丢下的大批军用物资,成了张合颌的战利品。夏侯渊赶到时,支持马超谋反的各县,都已献城投降。
和马超一起叛乱的韩遂,此时正在不远处的显亲,夏侯渊想袭击显亲,斩杀韩遂。韩遂得到消息后,连夜逃走。夏侯渊与部将们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有的说应立即攻击韩遂,有的说应去攻打兴国。夏侯渊认为,韩遂有精兵强将,兴国的城池很牢固,攻击哪一个都不可能立即得手,不如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先去攻打长离的诸羌子弟,其中有很多是在韩遂的部队中当兵。如果韩遂舍弃长离,羌人子弟就无家可归;如果韩遂去救长离,就把韩遂诱出了城,可以和他在野外作战,则韩遂必败。众将官认为主帅说得有理,遂按计划行动。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4)
夏侯渊留下督将看守军需物资,亲率轻兵步骑去长离,攻烧羌屯,斩杀和抓获了很多羌人。
在韩遂军中的羌人将士,纷纷奔回自己的部落。韩遂也率兵出城去救长离,被夏侯渊拦在半路。
夏侯渊手下的部将见韩遂的兵马很多,建议挖壕沟打持久战。夏侯渊却说:“我们围战千里,现在挖沟扎营,士兵们会很疲惫的,不能坚持多久。韩遂兵马虽多,我看很容易打败他。”于是夏侯渊下令擂起战鼓,手下将士高喊着冲向韩遂的阵地,韩遂的将士人心已散,毫无斗志,顿时乱了阵脚,四散奔逃。
夏侯渊得胜回图阳,稍事休整,又兵围兴国城。兴国五千人逃奔马超而去,其余的人都投降了夏侯渊。夏侯渊又乘势扫荡了高平等地,缴获很多粮草和牛马。
夏侯渊审时度势,赶马超,追韩遂,破兴国,平高平,连战皆捷。仗都打完了,曹操的命令才来。
由这一战例可见,先发制人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求对对手有充分的了解。运用这一谋略的情况,往往是对手比较强大,或者占某些方面的优势,如果不了解敌人的意图,而去硬拼只会吃亏。而如果在行动前能掌握对手心理,抓住其弱点,找准攻击要害,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只有这样的攻击,才能够是致命的一击。
战略学家哈特曾经将这种致命的一击,形容为最不可能预见到的战线或战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所选择的地点就是一个布满了岩石的地方,这恰恰是德军认为最不可能登陆的地方。;
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一个其它人认为不可能越过的地方。;希特勒绕过马其诺防线,将其装甲车部队通过了阿登地区,这也是法国指挥官认为坦克不可能通过的地方。;
有时,能够对对手造成致命打击的行为,应该是对手最不能预见的行为。;能够找到一个这样的机会就已经很难了,不断找到这种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把握住时机。
宋朝吕惠卿失势被贬,派到大名府做太守,监察御史常安民担心他借故不走,赖在京城以图东山再起,就对皇上说:“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镇,让吕惠卿去主持工作,已经是对他的信任了。吕这人老奸巨滑,他能够背叛王安石,又怎么能对皇上忠心呢?但是他一定会花言巧语希望留在皇上身边,据我估计,他一定会到宫中拜见您,并且见了您一定会哭着说先帝如何如何,来打动您,把他留下,希望您能够警惕!”
果然,吕惠卿很快去拜见皇帝,而且一边哭一边诉说先帝的恩德。皇帝因为已经被常安民打了预防针,虽然有些感动,但并不答应他任何请求。
最后,吕只好到大名府去了。
第二,先发制人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谓兵贵神速,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有弱点,都有疏忽大意的时候。事实上,越是强大,自恃优越,就越容易疏忽麻痹,如果乘对方还没有防备之时,在对方毫无准备、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对方以毁灭性打击,就能使之一败涂地。
第三,行动前切不能打草惊蛇,否则结果会如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可以制造假像,施放烟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样就为抓住时机争取时间。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5)
抓住时机先发制人而获胜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多举几个未能先发制人而失败的例子,引起大家的警惕。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从属皇甫嵩指挥,董卓拒不奉诏。
当时,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他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而董卓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并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身为元帅,应马上讨伐他,上对朝廷表明忠义,下为百姓大凶,这是一件大事业呀。如果等他羽翼已成,再想杀他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皇甫嵩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不对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
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下诏责备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等到后来董卓专权,皇甫嵩终于未能幸免于难。
第二个例子是明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之初,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
户部侍郎卓敬向建文帝秘密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
建文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离间我们?”
卓敬回答说:“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后来燕王终于发展壮大起来,发动“扫碑之战”,夺取了皇位。
上面两面个例子都是历史上一些平庸者的作为,其失败不足为奇,但即使是聪明如诸葛亮,居然也会在这上面栽跟头。决断生于见识,见识生于才智。但是一味地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可能在应当下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候,诸葛孔明十分了解魏延的才能,但又知道他依仗才能必不肯屈居他人之下,因此对魏延顾虑重重,处处提防,宁可不让他把全部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
魏国让夏侯懋镇守长安。诸葛亮要讨伐魏国,魏延出主意说:“夏侯懋这个人胆子小又没有谋略,现在您给我精兵五千名,我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往东去,到子午谷就向北进军,超不过十天就可以到长安。夏侯懋听到我突然到来,一定会抛弃城池逃走,等到他与东方的魏军会合,还需要二十来天,而您从斜谷来长安,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到达。要是这样做,那么一下子就可以平定咸阳以西的土地了。”
诸葛亮认为这是一条冒险的计策,没有听从,错过了一次出奇制胜的良机,就是因为他的胆量被他的见识所掩盖了,未能果断地下定决心。
无毒不丈夫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废败的城郭,正感慨之际,遇到了位农夫。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6)
孔夫子向来不耻下问,就向这农夫请教――
“请问老丈,这是什么所在?”
农夫回答:“这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叫智人国。”
“那为什么灭亡了呢?是不是国王昏庸残暴呢?”
“不是,国王礼贤下士,爱民如子。”
“那为什么灭亡了呢?”
“因为国王只任用好人。”
孔夫子一听,莫名其妙,吃惊地问:
“只任用好人应该是兴盛之兆,怎么会导致亡国呢?”
农夫摇摇头说,叹了一口气说:
“好人面慈心软,坏人心狠手辣,所以坏人害得了好人,好人却没有办法管得了坏人,因此亡国了。”
以姜太公在齐国斩杀狂矞、华士两兄弟为例。这两兄弟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似乎是鼾睡在自己榻上,与他人并不牵连,然而姜太公此时正想以爵禄驱使国内豪杰效力,偏偏两人不受爵禄在这儿作反面教员,姜太公怎么能不毒手呢?
再以项梁为例,当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会稽太守也想起兵反秦,于是找到当地的豪强项梁说:“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我们不如也起事吧。”
项梁答应下来,然后找来项羽装作与太守商议此事,让项羽一剑斩了会稽太守的头,拿来号召乡里豪杰,自任会稽太守,然后举兵响应陈胜。
这是行动上的先发制人胜过口头上的理论。
张咏在崇阳时,有一个小吏从官府的仓库中出来,张咏看到他的鬓发下藏着一个铜钱,追问他以后,才知道是府库中的钱。张咏命令对他用杖刑,那小吏勃然大怒说:“一个小钱哪里值得一提,竟然要对我用刑吗?你也只能对我施杖刑,总不能砍了我的脑袋吧。”
张咏提笔判决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后,亲自提着剑走下台阶斩了那小吏的脑袋,同时向州府禀报了此事,弹劾自己。崇阳人久久传诵着这件事。
张咏任益州知州时,有个小吏得罪了张咏,张咏在他的脖子上戴上了木枷。小吏不服,生气地说:“这木枷你戴上容易,摘下就难了。”张咏说:“要摘下又有什么困难呢?”说完就斩了小吏的头,木枷也就随之落下来了。其它小吏都吓得心惊胆战,再也不也为非作歹。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7)
如果没有这样的胆量和决断,强横的小吏怎么能不为所欲为呢?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宋代对州县一级官员赋予的权限很大,他们办事常常都不按一定的规矩,在法律规定之外杀人。所以,不好的官吏有时就可以肆意作坏事,但才智出众的杰出人物,也往往能凭借这一点实现他们的治国的志向。
李抱贞作潞州镇守,当时军中物资匾乏,想不出什么办法。于是去找郡中一位深受百姓信服的老僧求助。
他对老僧说:“借您佛道来救军队,行吗?”
老僧答:“既然对大家有好处,也没什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