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54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54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灾灰畔峦敕直鹬粗悴拍芗浴U飧黾跃褪羌接钪嫒松恼嫦唷2凰家橐簿褪侨粒凰家橐簿褪庆ǎ凰家橐簿褪歉局恰!痘暇飞辖残判模判囊朗裁唇⒌模恳栏局墙⒌摹;痪浠八担啦凰家榻⒌模馐钦嫘牛饽苄牛悴湃氩凰家榻馔丫辰纾徽娣ń纾飧龇ń缇褪欠鹦浴⒄嫘摹⒄嫒纭⒌谝灰遐校适跤锖芏啵惩乘档氖钦庾虑椤�
  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注解里面讲「安立教法,超言念故」,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不但是入华严三昧必须要具足的条件,我们念佛人要想得念佛三昧,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念佛三昧得不到。无量无边的三昧都是用清净心,都是用无分别心。无分别当然就没有执著,你才能证得,你才能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大师注解里面说「超言念故」。超言念就是不思议,超越了言语,超越了思惟。所以佛法能不能去想?愈想愈离谱,愈想愈错,佛法直觉,不能用思惟想像,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佛法它也分很多阶段,初学,恒顺众生,众生喜欢想让你去想,教你怎么想,使你的想与性德能有少分相应。阿含没有离开第六识,小乘教;到方等就提升了,让你思想更细腻、更精微,讲到八识,相宗的方法是思尽还原,到你想尽了,不想了,无想了,就还原了,你就见性了。这是一类众生用思考成了习惯。佛,你看看他有善巧方便,就用你的思议,到最后回归到不思议,你就成功了。
  另外一类根性的人,不喜欢用头脑,不喜欢去想,佛也有方法,教你不要想,教你万缘放下。禅宗用这个方法,净土宗也是用这个方法。不过净土宗教你什么?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念一句阿弥陀佛,到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了,就见性了。见性之后还念不念佛?他还念。为什么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入这个境界了,这是不思议境界。这样来教化众生,真正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了。佛菩萨首先是自己示相、示现,帮助大家契入。
  最后一句『普见三世』。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突破了空间维次,三世是空间维次,现在人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科学家告诉我们,从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的维次。这个无限维次的空间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不知道。只知道空间确实有不同维次,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不同维次空间是从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因为一切众生分别执著无量无边,所以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
  就是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或者在这一天,我们非常可能生活在不同维次空间。你说:我没觉察得,我天天都一样。我问你:你昨天晚上睡觉有没有作梦?有作梦,梦中的那个空间维次跟我们醒的空间维次不一样。如果你修行,你修禅定,定中有境界,定中那个空间维次跟我们出定的空间维次不一样。人死了,死了之后,他进入另外一个不同维次空间,那是一般人随他的业力,他一生修善积德,他的空间维次会提升。佛给我们讲天有二十八层,二十八层肯定就是二十八种不同空间维次,他要生天了,随著他自己福德,他到哪一层我们不知道。如果他在这一生造作很多罪业,杀盗淫妄,损人利己,他会堕落比我们现在这个生活空间维次更低的,更低一级,不相同!这些境界很复杂,也是不可思议。
  诸佛如来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不同维次空间是果,因既然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这个空间维次全部都没有了。全部都没有了,感现出来的这叫一真法界,华藏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遍一切处。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别说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不下,所以一真就在现前,但是你见不到。中峰禅师说「此地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此地」,他讲的话没错,他讲的话就是此地讲的「普见三世」,三世跟十方通常都连在一起,普见三世,普见十方。
  所以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总结只是众生跟佛迷悟差别不同;除迷悟差别之外,都是一样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於我们的修学就会生起信心,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你才会不动摇,你才会认真努力修学。境界没有现前是自己功夫不到,还要努力。什么功夫不到?心不够清净,依然夹杂分别执著,夹杂不善。像佛在经上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夹杂的不止毫分,我们夹杂的太多了,不但一真法界见不到,跟我们最贴近的六道轮回,这个六法界我们都见不到。
  前面曾经跟诸位透露过,古时候在印度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印度许许多多宗教都修禅定,他们见到六道,饿鬼、地狱、欲界天、色界天,禅定功夫深的他能够见到无色界天,佛在经上讲世间禅定。这么深的禅定,在定中能够把六道的界限突破了,他所见到的这是佛经上讲的现量境界,这不是他妄想,不是他在那里推测,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他们对於六道轮回的现象很清楚、很明白,看到这个人命终了,到哪一道去了,他看得很清楚。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有婆罗门在定中看到牛死了,死了之后它生天了,看到一个人死了,他就作鬼道去了。这牛不错!你看看做牛它死了之后会生天,牛这一生干些什么事?替人家耕田,吃青草。他也想生天,他就学牛,他替人耕田,他也吃青草,以为这样子能生天。佛举这个比喻跟我们说,戒取见。
  什么叫戒取见?非因计因,那个牛生天不是耕田吃青草,不是这个因。但是他不懂得,他看到牛生天了,以为牛的一生耕田吃青草这个行业可以生天,这是他误会,他弄错了。得牛的这一生,它是受果报,它的果报完了之后,它这一生没有造业,它生天一定是过去生中阿赖耶里面有善根,有生天的因。生天的因是什么?上品十善。这个牛死了,阿赖耶识里上品十善这个因现前,是因上品十善而生天,不是耕田吃草,不是这个因,他以为是这个因。这一种见解叫戒取见,这个是戒取见。
  「见取见」是非果计果,不是真正的果报,他以为是究竟果报,这个都是成见。许多人认为生天,天就是究竟果报了,就得永生了,这是错的。天没有离开轮回,寿命是长一点,没错,他还有命终的时候。就是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不是究竟的。所以过去许许多多印度的宗教,把四禅天第四禅,把四空天误以为是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究竟的果报,他误会了。他修四禅八定到这个境界,但是他寿命到的时候他又堕落了,这一堕落对於圣人的教诲他就起了疑惑:为什么我已经证得了,现在又会退转?於是乎生起谤法了,认为圣人这个教诲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经通过实验了,证明这不是真的。他不晓得他自己把这个境界误以为是究竟果报,不是的!所以一个是在因上的成见,一个是在果上的成见,这都是错误的,错误的见解。
  学佛最重要的,知见,行为是随著知见起的作用,知见正,行为当然正;知见不正,行为不会正。所以知见在修行里面这是核心,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经论是修正我们知见的,戒律是我们行为的标准,经论是我们知见的标准,我们拿到这个标准,天天要衡量自己,不要去衡量别人,衡量别人你天天造业。别人是什么境界你不知道,随意拿这个标准去批评人,不定那个人是圣人,那个人是佛菩萨再来,那你造的业重。
  佛法最值得人尊敬,最值得人赞叹的是什么?佛法是教我们个人自律的,没有教你去批评别人的,这个高明。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佛只教我一个人,所有一切经论都是教我一个人,没有教别人。你要是有这样一个心态,你是佛的真的弟子,你这一生当中一定成就,这跟善财一样了。学生只有我一个人,除我一个人之外,各个都是如来的化身,都是在做示现。他示现有正面的,有反面的,统统教我;他示现正面的,提醒我应当要这样做,他示现反面的,我立刻就觉得我不可以这样做。他那么做什么?他示现,他来教我的。所以对我来讲都是善知识,都是老师,都是恩人。让我六根接触六种境界,无时无刻无处不是在菩萨道上。
  菩萨道是觉道,一切人事物都在帮助我,都在成就我,成就我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的心态修学,那就没有三大阿僧只劫,也就没有无量劫了,一生圆满成就。善财在《华严》里面做了榜样,龙女在《法华经》里面做了榜样,证得无上究竟圆满的菩提,一生成就。再给你讲得真实一点,一念成就;那讲最真实的,这一念转过来了,菩萨成佛了,始成正觉。
  到始成正觉你才能够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跟我一样始成正觉,没有先后。再看一切众生,一切万物,「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见到这个境界,你才真正成等正觉。我们成不了等正觉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那要怎么办?学善财,在日常生活当中磨炼。炼什么?就是炼看破放下,就这两个功夫。看破是明了,明了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明了,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成无上道。放下不是别的,妄想分别执著,看破是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统统明了了,明了之后是什么?真的是示现,一点都不假,佛没有妄语。迷的时候完全不觉,悟的时候这才晓得,才真正知道佛菩萨慈悲,才真正知道恩德,知恩报恩。
  怎么报恩?我也示现给别人看,这样才能知恩报恩,你要不肯做如是的示现,你就不能报佛恩。这个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试问问还有没有佛?还有没有众生?没有了,你已经证得平等法界了。你看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当然这个十法界是果报,果必有因,十法界的因非常复杂。但是再复杂的因,总有一个最重要的,佛就给我们说明这个最重要的,其他次要的暂时不说。
  十法界的因行,佛的因行最重要的,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怎样才能平等?离妄想分别执著才平等,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平等了。执著这是我,那个是你,我跟你怎么会平等?我总比你高一点,你总不如我,这是凡情。从前李老师讲经的时候跟我们讲,就是连路边上从前的乞丐,他也自以为了不起。贫穷做了乞丐了,看到这个有钱的人、富贵人坐了车,在从前很少,没有汽车。马车、人力车从他面前经过,那个要饭躲在旁边,鼻子哼一哼: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看他还讥笑别人,不平!不平等。佛心平等,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十法界平等,三途六道跟诸佛如来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佛的境界,佛的心。真正转末那为平等性智了。
  菩萨第一个因是什么?六度。菩萨心常在六度上,我们经上讲常住,佛是住平等慈悲,菩萨住六度,六度心是菩萨;因缘心是缘觉、是辟支佛;四谛心苦集灭道,心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