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因,多生多劫的善根,这是因,这一生当中遇到好老师,这是缘。好的同学,好的学习环境都是缘。有因遇不到缘,这个因不会起现行;因跟缘结合了,这个时候成败的关键在福德,你有没有这个福分。这个福是什么?信受奉行,这个人有福!
遇到善友、好老师,对这个好老师半信半疑,那是自己没有福分。听到有道理点头很欢喜,听完之后就没有了。这在佛法里面讲,阿赖耶识里头种一点善根而已,除此之外不起作用。起作用的人怎么样?锲而不舍。愿从这里生。我这一生当中,我找到目标,找到方向了,一生当中不离这个方向,不离这个目标,锲而不舍,认真努力。障碍,那叫业障,有智慧、有善巧,能把障碍化解,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这样才真正得(如方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长者后面这句话说,「又令信心者,便回无始妄念」。回是回转,妄念是迷,迷一回转就觉了,这句话就是「转迷为悟」,成就智海。无始的妄念跟究竟圆满的智海是一不是二,觉了就是智海,迷了就是妄念。转迷为悟,这是「净行」的宗旨。「无生灭性」,那你真的见性了,性不生不灭。智海之体是无生灭性,妄念之体也是无生灭性,体不变,只是迷悟不同而已。
最后第六这一条,「六贤首品」,这是这一会六品经最后的一品,「令信心者,信佛神力,通化无边,得大自在,及信心之福」。前面所说都是信自,末后这品经教我们「信他」,「他」是老师!我们对老师要有坚定清净的信心,决定不动摇。但是自己要晓得,我们自己无始劫来造了许许多多不善业,得罪许许多多的众生,这些众生在我们这一生当中都变成了魔障。
以我们凡夫观点来看,或有意或无意的障碍我们,破坏我们的信心,障碍我们的道业,魔障现前了。哪些呢?毁谤老师的,让我们对老师失去信心;毁谤法门,让我们改学别的。你改学那个,又有些人来毁谤,说这个法门不好还有更好的。你这一生当中,法门换来换去,到最后人老了,哪一门都不成。
你们想想看,江味农居士一部《金刚经》四十年!他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他不能成就。许多人(我们同学当中)原本对老师很尊敬,听信谣言,对老师信心丧失,这是业障现前!我们要晓得。所以自己要有智慧、要有福德,真的《弥陀经》上讲的话有道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是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动摇。我们今天学一部经,学一种世间学问,如果不能用心专注,怎么能成就?
方神父一生就一部《宋史》,你们现在在讲堂看到,我们书架上摆的《二十五史》,《二十五史》里头的一部《宋史》。用一生的精力在那里研究,这才能成为专家。你要说《二十五史》这二十五种,每一种都研究,你成不了专家。为什么?你的时间精力分散掉了,不能集中。江味农居士如果在一生当中研究个十部经,四十年的时间研究十部经,一部经用四年,也算不错了,但是不能成为权威;四十年搞一部,权威。这些人,我心目当中看,都是菩萨在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在这个地方,一下省悟过来、觉悟过来。成就应该这样做法,这个做法是对的。
我这一生当中,早年也想一门深入,一生专搞一部。为什么在这一生当中讲这么多经?这是我的环境跟他们的环境不一样。我一生当中没有一定的住所,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尊重道场的主人,人家请我们讲什么经,我们觉得可以、能讲,听从别人的意思。
我也曾经跟同学们说过,要是依我自己,我这一生专讲一部经。哪一部经?《弥陀经要解》。确实我最欢喜的,蕅益大师的《要解》。如果我有个一定的道场,有人真正来帮助我,跟我有同样的见解,真正来协助我,我在《弥陀经要解》上用上四十多年功夫,我也成权威了。我的成就绝对不会在江味农、周止庵之下,这是肯定的。所以,生活环境、修学环境给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没有办法抗拒。我们自己心里头要有主宰,我讲这么多经是不得已!
今天跟诸位同学一起来学习《华严》,发心讲这部经固然也是本愿。我一学佛,对这部经就非常欢喜,但是它太大,不敢起这个念头。而是许许多多出家在家的同修来要求,要求次数最多的,台南的开心法师,跟我讲多少次:法师你一定要讲《华严》,你不讲以后没有人讲了。最后的启请是韩馆长,韩馆长在往生前几天,希望我能把《华严经》从头到尾讲一遍,留一套录相带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了她。是这么个因缘!
她走了,以后我们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知道这桩事情,他代表启请,我们这部经就在新加坡开讲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继续在讲,经讲得很详细,大家都能得受用。当然我得受用最多,确确实实回心转意,转迷为悟。最后一品信老师、信法门,坚定不移,绝不受外面的流言影响,你才能成功。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还从第六贤首品这一段看起。「六贤首品,令信心者,信佛神力,通化无边,得大自在,及信心之福」。这个在前面跟诸位说过了,但是意思还未尽。
在这一会六品经,前面五品都强调在「信自」,这一品说到要「信他」。正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说到信,他说了六条,第一个要信自,信自是根本;第二信他,他是诸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善友;第三要信因,第四要信果,第五要信事,第六要信理。他讲了六个字,自、他、因、果、事、理,信心!跟《华严》上讲的没有两样,《华严》讲得更清楚更透彻。
所以,「信佛神力」非常重要,信佛的神力就是信自性本具的德能。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现在迷失了!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都没有了。我们到什么地方去看?看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的智慧,我们肯定,我们从释迦牟尼佛一生讲这么多经典,这是自性智慧透露出来的。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到一些,释迦牟尼佛的道德能力,释迦牟尼佛的依正相好庄严,我们从他一生当中细心去观察。
再看他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经上介绍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所说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离开自性,全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自他不二,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佛的神力,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跟诸佛无二无别!诸佛现在得受用,我们现在不得受用。他为什么得受用,他觉;我们为什么不得受用,我们迷。我们虽有,虽有忘掉了,拿不出来,就这么一桩事情。
因此佛菩萨、老师代表我们的性德,我们不相信,就是不相信自己本来有这样的智慧德能,这种人很多很多。一说到佛菩萨:太高了,我怎么能比得上他!自己的气马上就馁了,这怎么能成就?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了,特别是读《华严》,真的是得到一点薰习了。
「通化无边」,通是通达没有障碍,化是教化,无量无边的法界众生,佛有智慧、有能力帮助他们,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修行证果,得大自在。末后这一句很有味道,「及信心之福」。信心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福德,失掉信心的人没福。这个福是称性的;换句话说,这不是修来的,这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福德。随著你的信心现前,随著你的信心增长!这个道理懂得的人确实不多。
长者底下说「信此六法,名为贤首」。在佛门里面我们见到有「贤首菩萨」,要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贤首菩萨?现在我们知道了,具足这六法,就是这六品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你统统具足,你都学到了,你就是贤首菩萨。这后面说的是「以此六法,观行相应,名为信心」,这个很重要。前面一再讲的「令信心者」,这个信心是有条件的,这个信心说实在话我们都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要想在佛门里头(特别是大乘佛法)建立信心,你就得学这六品经。长者也很好,一开端就跟我们说明,信自己心是佛,这个信从什么地方生的?就从这六品经。这是一个课程,一系列的课程。
「以此六法,观行相应」,观是讲的观念,思想观念要跟经教相应;行是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这六品经相应。换句话说,要把这六品经里面所说的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就是观。把这个经里面所讲的方法、教训,都落实在我们生活行为里面,那叫行。经中所说的境界是我们的受用,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果然相应了,那就是我常常讲的,我们现前过「华严」的生活,过佛菩萨的生活,你看看转凡成圣。确确实实离苦得乐,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不但恶的行没有,恶的念都没有,念念与此六法相应,哪里会有恶念!
再看下文「皆以不动智佛等十智如来,是自心之果,以不动智为体,余智为用,至下方明」。「下」是下面经文,到经文的时候你就明了了。这是在未讲经文之前,等於一般经典的玄义,先把这六品经的大义,重点给我们介绍出来。六法,六品经里教学的方法,都是「以不动智佛十智如来,是自心之果」。这个说明了,不动智是根本智,它起作用就是后得智,底下讲「十智如来」是后得智,是起作用。
由此可知,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得慧。不动智是什么?不动智是定。定从哪里来的?跟诸位说,从持戒来的,特别是戒律里面的止持。持戒有两种,止持、作持,止持是禁止。十善你想想看,不杀生、不偷盗、在家是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都有个「不」,「不」是禁止;五戒亦如是。沙弥十戒都是属於禁戒,是属於止持,不可以做,你的心就定下来了,所以说因戒得定。
持戒的作用是什么?是帮助你得定。在我们净土宗是帮助你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禅定,念佛三昧,用念佛的方法成就甚深的禅定。这我们讲的事一心、理一心,事一心禅定成就了,念佛三昧成就了;理一心见思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念佛人证得理一心,就是法身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的是实报庄严土;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没有得一心,生凡圣同居土。所以一定要晓得佛为什么那么样重视戒律,因为戒律能够帮助你得定。你要是不持戒的话,你很不容易得定,道理在此地。定能开慧,不动智体就是华严三昧,以不动佛来表法,不动智佛来表法,自心之果。十智如来这是为用。到底下经文你都看出来了。
这一会会主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觉首目首」,这一共有十位,名号都用「首」,「十首菩萨等,是修行信心者之身」。这十首菩萨代表十信,初信位觉首,二信位目首,我们到下面看到这个十首菩萨就晓得。信是首,十信以十个做代表,这是「修行信心者之身」,所以这十个位次叫十信。第二个阶段这有十住,第三个阶段十回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