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他这十六个字的总持门,可以一直贯摄到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这十六个字,前面八个字世间法,后面八个字佛法。了不起!世出世间的大善,十六个字说尽了。什么叫敦伦?说得简单一点、明白一点,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那个「敦」就是诚诚恳恳、和和气气,和睦相处;「伦」是同类,人类。再扩大,扩大到所有一切众生,居住在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我们是地球上的生物,我们是地球人。地球今天变成一家了,一家人要平等对待,要和睦相处,不应该天天吵吵闹闹,打打杀杀,那哪里成为一家人?善人要教导不善人,如何把恶人转变成善人;把迷惑颠倒的人,转变成觉悟的人;把凡人转变成圣人,这是教学!
儒家所说的君亲师,君亲师绝对不仅是对於国家领导人说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他真正广义来说,是对於所有一切众生来讲的。每个人都有这个责任。我们出家人在僧团里头,无论你是什么身分,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你就能在大众当中示现。「君」是个领导人、带头人,带头断恶修善,带头持戒修定,带头给世出世间做最好的样子,这是君,领导。「亲」是什么?爱护,关怀照顾,对一切众生就像对自己亲人一样,关怀他、照顾他。「师」是教导他,他有过失,好好的教他;你不教,他不觉悟。
还有一等人不能教的,业障习气太重,你教他不但不能接受,而且他还恨你,他还跟你结怨仇。这怎么办?得有善巧方便。看有能够接受的人,你教他,让他在旁边看到,让他听到,这不能直接教他;或者是在讲经说法当中,这经典上讲到,这不是讲他一个人,他要听到慢慢善根发现,他听懂了,他听明白了,惭愧心生起来,逐渐逐渐能接受了。能接受,他将来就有成就;不能接受,他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是佛经上讲的无缘之人,不接受经论的教诲,他相信他自己的贪瞋痴慢,他相信他自己的习气烦恼,这个没法子,这是佛法里面讲的无缘之人,佛经上讲的「阐提根性」。阐提根性,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没有善根,不能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能接受善知识的教导。纵然来学,必定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是个样子,背地又是个样子,这个就难了。
佛菩萨不怕难,度众生绝对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生生世世帮助你培养善根,到哪一世你的善根成熟了,什么叫成熟?你真的肯接受,真的肯尊重你的道业,不再重视世出世间什么名闻利养了。重视道业,重视戒定慧三学,这是肯定有佛菩萨、有善知识来帮助你。为什么?你真的愿意学了,学了,你真的肯落实,你做到。这就是我们讲的感动,你感动诸佛菩萨。佛经上讲的话,绝对没有一句话是空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一个人真诚心好学,会感动所有的佛菩萨,他常常在你面前出现。你不要以为「我很想学,一个好老师都没遇到」,那是你根本就没有真的意思想学。你真正有意思想学,一切时一切处,你会发现全是善知识,全是佛菩萨在表演,你才知道这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希奇,我比善财童子遇到的善知识还要多。
我们特别要重视印光大师的教诲,现在这个世界动乱不安。什么原因?人与人不能和睦相处。印光大师教我们敦伦尽分,分是自己本分,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能够跟别人互相合作,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的本分是搞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今天搞这个,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然后能够跟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配合,这叫「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样自己才能够不间的、不断的将自己德行智慧向上提升,不至於堕落。那要怎么样?防止邪知邪见。这闲邪,闲是防止,邪恶无量无边,但是总不外乎三大类,邪知邪见,邪语邪行,这身口意都包括了,身口意不善的三业一定要防止。存诚,这心里头要常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在儒家讲「诚敬」,对人、对事、对物至诚恭敬,这是印祖教导我们世法要这样做。佛法呢?尊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尊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一心修学净宗。所以教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得大圆满,这是常常在我们耳边的,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哪个不知道?但是就是大威光菩萨已得,我们没得,我们要急起直追,我们要得,真正得到之后,第二句偈有了。
『及以无尽辩才门』,无尽辩才从哪里来的?从方便总持来的。你有无尽辩才,你才能广度众生。无尽辩才是方便总持的落实。到这个时候,四弘誓愿第三愿,这就开始了,「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地方『种种行愿皆修行』,不就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吗?这落实了。不但佛法各宗各派你都通达,很容易通达,为什么?你已经得方便总持门,你已经得无尽辩才门。所以不同的各宗各派无量法门,很容易就通达,不仅如是,世法也通达。世间各种不同的学派,各种不同的宗教,乃至於今天所说的各种不同的科技,你没有一样不通达。这样才能够成就圆满波罗蜜多,於是你的性德自然就现前了。这前面三个都是修德。
修德与性德相应,纯熟到极处的时候,性修融合在一体了,性修不二。性德跟修德没有界限了,融成一体,那就是末后这一句,『当成无等大智慧』,这个大智慧是如来果地上称性的般若智慧。这个境界,这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可以称大智慧,不能称无等。「无等」两个字你要注意到,这个无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无等大智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超过等觉菩萨。所以这一句给他授记的,大威光要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学佛最终的目标。我们要成无上正等正觉,跟释迦、弥陀、毗卢遮那没有两样。你要证得究竟圆满,首先你要得到方便总持。方便总持门在佛法里面很多,我今天只略举三种,这三种大家熟知,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得?一定要把不得的原因找出来,这自己的事情,不要问别人,问别人没用处。原因找出来之后,你把这个原因消除,你障碍去掉了。
所以学问之道,同学们总要记住,《易经》上都说得很好,「满招损,谦受益」,真诚谦敬,要谦虚、要恭敬,你处处表现谦虚,你就得到很多人教导你。处处自以为很了不起,有意无意现出你的骄慢,你不能接受别人的教导,别人想教你的时候,马上就变脸、就反驳,什么人都不会教你了。他指责我是错误的,错误的也接受,这人了不起,人人都会帮助你。在中国英明的帝王,唐太宗,你们去读《贞观政要》,你就晓得。唐太宗有个非常了不起的本领,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有人在唐太宗面前指责他,他哪个事情做得不对不对,唐太宗旁边还有许多人,看到唐太宗点头愿意接受。那个人离开之后,后面这些大臣就问唐太宗,他说的错误的,为什么不处分他?唐太宗说:如果我处分他,以后再没有人在我面前敢说真话了。了不起!错误的指责,所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人讲的话。不否定,不拒绝,所以他能成为一代英明的圣主。在中国历代帝王没有能跟他相比的,他的长处就在此地,这是我们要学的。
错误的指责,我也认真反省,欢喜接受。稍稍还有一点不乐意、辩驳的,从前李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再说他的过失。为什么?不愿意跟他结怨仇,对他总是客客气气。愿意接受的,李老师对待学生是一点都不客气,有打有骂,那真正叫爱护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的第五首:
【汝已出生诸愿海,汝已入於三昧海,当具种种大神通,不可思议诸佛法。】
这首前面两句是赞叹已具圣德,后面两句是说他应当证得佛果,这前两句我们要学。『汝』,是佛对威光菩萨的称呼,你已经『出生诸愿海』。三世诸佛如来所发的弘愿,威光菩萨都具足了。诸佛因地上的大愿再多,多到如来也没有办法说得清楚,说不尽!但是要把这些弘愿归纳一下,总不外乎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总纲领。就像前面所讲的方便总持门一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前面跟诸位说过,是戒定慧三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离不开这个纲领,离不开这个原则,今天讲菩萨「出生诸愿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的大愿,都超不出四弘誓愿,都可以归纳到里面去。
我们平常在《无量寿经》上读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都可以把它归纳这四大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能归纳这四弘誓愿。所以一说四弘誓愿,全部都包括了,「诸愿海」都包括了,因此四弘誓愿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这也是前面讲的方便总持门,是讲发愿的方便总持门。「海」这个字比喻得好,愿愿都是深广无尽。四愿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从大慈悲心里面生出来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生出来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的人,才能发得出来。威光菩萨已经「出生」,这个愿已经发出来了。他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是搞清楚、搞明白了,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真正要发心,要做到,要实现。「度」这个字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协助、帮助,众生无量无边,菩萨发愿要协助他,要帮助他。帮助他什么?帮助的项目很多,最重要的有三桩事情:第一个帮助他断恶修善,第二个帮助他转迷为悟,第三个帮助他转凡为圣,得以种种善巧方便。你要帮助他,先决的条件要对方对你有好感,你才能帮得上忙。如果对方讨厌你,不愿意理会你,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帮不上忙,这个道理要懂。
换句话说,你要想帮助众生,你要先跟众生建立关系。建立什么?友好的关系。怎么建立法?佛给我们讲的四摄法。这个摄受,摄受众生,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我们平常在讲席里头讲得很多,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地方的「布施」,跟六度里头、十波罗蜜里面所说的意思不一样,那个里面讲的布施,是要度悭贪的,那个目的是断烦恼的;这个不是,这个是摄受众生的。你看目的不一样。因此,此地的布施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送礼请客。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方式是宴会。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交际应酬,你要懂得。你要懂得送礼,你要懂得宴会,宴请这些大众。我们常讲「多送礼,多请客,多往来,多交流」,在这里面建立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信赖,然后你才能够用你的智慧、善巧方便帮助他;他对你不尊重、不喜欢、不信任,你就帮不上忙。你苦口婆心教导他,他阳奉阴违,他右耳进去,左耳出去,没听进去。由此可知,这四摄法重要。
四摄法第二个「爱语」,尤其重要。言语,祸福之门,孔老夫子教学,言语是一个科目。教你在什么场合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你要用什么态度说话,关系很大!所以夫子教学课程第一个是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