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45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5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是周朝,八百年;汉朝,两汉四百年。凭什么?凭德行。所以说是以德服人,享国久远;以力服人,那是服一时,人心不服。古今历史上有明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不知道。所以圣贤教诲,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行善积德,「积德之家,必有余庆」,世世代代积德,这个家道永远不衰。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常常赞叹,中国历史上有三家,家教好,世世代代不忘祖宗的教诲。第一个是孔家,孔老夫子,七十多代了,你看他的后人在社会上还受人尊敬。为什么?念祖宗的教训。依照祖宗教诲来学习,道理就在此地。第二个是苏州的范家,范仲淹。第三位是叶家,是清朝初年有个叶状元,这个人我不太清楚。清朝末年还有曾国藩,曾家。但是曾还比不上叶家,叶家能够传三百年,范家传八百年,孔家传二千五百年。没有别的,祖宗积的德,儿孙能够承传,能够接受,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衰。
  圣教亦复如是。佛陀的教诲,祖师大德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我们手上。我们每天受持读诵,依教修行,为人演说,我们对得起佛祖。释迦牟尼佛是第一代,阿难第二代,代代相传,我们对得起佛、对得起祖师。我们用成就来报恩,咱们每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功德?我每天断恶修善的功德,我每天破迷开悟的功德,我时时刻刻念念与佛陀教诲相应的功德,念念不违背佛陀教诲,这是功德。天天在修,修是功;天天境界在提升,提升是德。功德不是用钱,钱买不到功德,钱也做不出功德;功德是在心行。「背尘合觉」是功,尘是尘劳,妄想分别执著是尘劳。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不与烦恼相应,背尘合觉。觉是什么?觉是戒定慧,觉是觉正净。
  我们这么多年来,总结佛法修学的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觉。真诚是体,是总纲领,清净是戒,平等是定,正觉是慧,慈悲是将上面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供养遍法界虚空界众生,这叫功德,这叫合觉,背尘合觉。慈悲里面展现出来是六度万行,六度万行,没有一样不是大慈大悲,这叫做「发大音」,这叫做「所有幽冥靡不照」。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你自性光明遍照之中,真诚光明云,清净光明云,平等光明云,正觉光明云,慈悲光明云,布施光明云,持戒光明云,忍辱光明云,遍照十法界。
  你要真有心,有心当然就有行。观世音菩萨示现的「千手千眼」,眼到手到。看到众生有苦难,立刻就去帮助他,手就到了,没有空过的。怎么样帮助?你有智慧、有神通,你不必问人,自然明了。应以什么方式帮助他,就用什么方式,无有定法。所以帮助众生要契机,机就是根性。他现前迫切需要的,这个最重要了。这个人几天没吃饭,快要饿死了,快要渴死了,你这个时候给他一大堆黄金美钞,有没有用?没有用,他快要死了。他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一杯水,要的是一碗饭。你能给他一杯水,给他一碗饭,他能够活过来,迫切需要的是这些,所以你要懂得,这是智慧!所以,先要把他身命救活,把他稳住,慢慢再教他觉悟。
  教学有方法、有次第。十法界众生根性不一样,十法界里头每一界,每一界也有十法界。天台大师在《法华经》上跟我们讲「百界千如」,说得好!十法界里头我们这是人法界,人法界里面又具足十法界,有人中之佛,释迦牟尼佛的示现,人中之佛。有人中的菩萨,有人中的阿罗汉,有人中的天人(福报大,他一生的受用,真的跟天人一样),有人中的修罗,有人中的畜生,有人中的饿鬼,有人中的地狱。我们也常常有耳闻,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没有开化,落后的一些地方,那个地方虽然是人,他所过的生活确实跟地狱一样。地狱、饿鬼苦不堪言,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有时候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人是个人的样子,人形没有了,皮包骨头,头大肚子大,看看许多绘画里面,饿鬼、地狱的变相图,真的有一点像!人间地狱,人间饿鬼。
  每一界里头都有十法界,十法界就变成一百法界。再告诉诸位,这一百法界,每一法界里头又有百法界,所以法界无量无边。这一句「所有幽冥靡不照」,佛菩萨的心愿、智慧、神通、德能,没有不加持的,统统加持到了。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些苦难众生,这些苦难众生就是虽然佛菩萨加持,他不相信。像我们现前这个环境里头,佛的经典、善书,这些年来,我们全心全力在翻印流通,数量是以千万计,普遍到全世界。许许多多人接触到了,看不懂,不相信,半信半疑。这不是佛的心愿没有到,真的到了,他自己有业障,自己有障碍,这就没办法了。这就是佛门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人无缘,业障太重。虽然遇到,遇到只能够说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善根种子,其他统统谈不上!我们遇到的时候,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有缘,这叫根熟众生,这一生得度。
  『地狱众苦咸令灭』,这一句就是指十法界里面的地狱法界,地狱法界遇到佛法,为什么他能够超越地狱?过去生中久远劫来,学习佛法的善根非常深厚。非常深厚为什么会堕地狱?是在这一生做人,瞋恨心太重,自私自利的心太重,堕地狱了。但是无量劫的善根在阿赖耶识里头没有磨灭,所以在地狱道里头遇到地藏菩萨,遇到那些鬼王。鬼王都是菩萨化身,他们为他在那里头也讲经说法,也劝他们回头。有的人听到之后,真的相信,就回头了,他就得度了,是这么个道理。理很深,事非常复杂,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
  请接著看偈颂第六首:
  【如来妙音遍十方,一切言音咸具演,随诸众生宿善力,此是大师神变用。】
  这一首很明显的,我们能够看出语业。『妙音』是说法的音声,是觉悟众生的音声,这才叫妙。不能令一切众生觉悟的音声,不能称「妙音」。一切妙音当中,最显著的、最殊胜的,最为一切诸佛赞叹的,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声是无上的妙音,无比的妙音,无等的妙音。认识的人不多!因为不认识,所以他不会念。实在讲这一句六字洪名,三岁小孩都会念,为什么他不会念?他不相信!他不知道念这一句佛号有什么好处。所以他不是不会念,而是不肯念!这才劳累诸佛菩萨,苦口婆心,千言万语说无量法门,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劝大家醒悟过来,能信、能愿,能念、能行,求生净土而已。特别是在世尊的末法时期。为什么?末法时期,其他所有的法门都不能够度众生,唯有这一法。你要问为什么?其他任何法门都需要断烦恼。不断烦恼,你怎么能成就?
  你想成个小乘初果须陀洹,经论上讲得很明白,你也得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证得须陀洹果,大乘菩萨位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你才能办到。虽证圣果,还不能出六道,但是保证不堕三恶道,这就是稳住了。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这才出离六道轮回。在小乘证得四果阿罗汉,在大乘提升到七信位的菩萨;初信等於须陀洹,七信位断证的功夫等同阿罗汉。做不到,实实在在是做不到!谁有本事能够断烦恼?
  所以黄念祖老居士,我们见过很多次面,每一次见面都会谈到这些问题,末法往后九千年,除《无量寿经》,除「六字洪名」,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特别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本子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传授给我的。原本是民国三十九年,公元一九五0年,他老人家在台湾台中法华寺讲经的本子,亲笔毛笔字为这部经做眉注。李老师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有责任、有使命承传这个法门。这几年来,有反对这个本子的,也有指著名字批评我的。这些人都是我的善知识,我感恩,他们来考我,看我能不能受得了。我要是听到他们批评,不敢受持这个本子,不敢弘扬这个本子,我的佛法修学叫一文不值,而且还有个罪名,背师叛道。我能受得了,能够遵循老师的教诲。这些考试我的人,到最后会点头,不错,他真能够受得了,真能够不被流言所动。所以在我心目当中,赞叹的是佛菩萨,毁谤的也是佛菩萨,统统是善知识。
  我们对老师有信心,我对老师要没有信心,我为什么去拜他去做老师?为什么跟他学习?我能拜他做老师,我对他就有信心。我能够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所以才有这么一点成就。轻易被几句流言所动摇,背师叛道,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成败不在外境,在自己。外面境界,蕅益大师讲得好,没有是非善恶,没有好丑,「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你用什么心去应!外面境界是感,你用什么心去应。我用真诚心应,用清净心应,用感恩心应,外面境界统统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好,十法界都是一真法界。这样对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境界,自自然然大幅度上升。他帮助你大幅度上升,他不是你的恩人是什么!所以真正修行人,从初发心到证无上菩提,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善人是恩人,恶人也是恩人,顺境是有恩,逆境还是有恩。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永远不会退转,永远不会堕落。我们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无有一法不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大方广佛华严》,无有一法不是《无量寿》。问题关键还是在你自己会不会!这一句话重要。古来祖师大德测验学生,「你会么!」这一句话意思无尽的深广,会的人一生成就,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示范。
  经文里,『如来』是自性,自性的妙音『遍十方』,这一句是从体上讲的。『一切言音咸具演』,具是具体而备,一法不缺才叫具。一切言音、一一音声都是如来妙音,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就是遍十方,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是活活泼泼,充满了虚空法界,充满了一切言音,充满了一切色相。六根所接触的六境,眼见的是色,耳闻的是音,鼻嗅、舌尝,身触、意知,色声香味触法,一一周遍法界虚空界。「咸具演」,演,演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眼前,从来没有离开过。二六时中,分秒也没有间断过。你会吗?你能够体会得到吗?你要稍稍体会少分,不说多分,少分,能够体会个一分两分,肯定你法喜充满,你得大受用。这个受用,六道里头没有。
  现在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这一分两分都体会不到?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们还是用古来祖师大德的话说,说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的当机者,古德说十种机,十种机里头,九种都是圣人,没有凡夫。可是这十种里有一种是凡夫,要没有这一种,我们这个凡夫实在讲,在这个经里面则丝毫利益都得不到。幸亏好,还有一种是凡夫,哪一种凡夫?「大心凡夫」。这句话里面我们找到答案,为什么你少分都不能契入?你的心量太小了。有一个老人病很重,我去看他,他跟我说了三句话,「这一生当中,太自私了,太自私了」,说了三句。说这个话,觉悟了,不觉悟说不出来,他有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