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这个人有学问、有见识,跟一切大众接触,一见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善恶邪正。这是学问,这是修养。一见,知道这个人是好人,这人是个君子,这人是个贤人。从他的容貌、言谈、举止就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古人所谓有知人之明,明是慧,有观察人的智慧,认识这个人「贤愚不肖」,能认识。威光菩萨见到佛,这一见就晓得,佛是大圣人,世出世间没有能够相比的大圣人。他智慧就开了,智光明,智慧就开了。从他赞颂里面,就是前面我们读过的十首偈,见到佛的因地,见到佛的果德,最后说明他要发心向世尊学习,求世尊威神加持,使他能够很顺利的学习成佛之道。菩提行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见」是个关键的字眼。见佛之后『承事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之中,「普贤行愿」头一条教导我们「如教修行供养」,大威光菩萨做到了。前面最后那一首偈,「我当如世尊,广净诸刹海」,这是修的法供养。法供养里面有财供养,这个财是内财,真正发心如教修行;佛怎么教,我就怎么做。
佛住世的时候,种种示现都是在教化。得智光明的人他能够见到,他会学习,所以『於如来所,心得悟了』。「悟」是觉悟,「了」是明了,破迷开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要帮助别人开悟,化他。所以这一段清凉大师的科题(就是标题)「传化众生」。传是展转,化是教化。威光觉悟了,他不吝法,立刻就像诸佛如来一样,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行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把世尊示现的那一套统统学会了。
这下面有十句,每一句第一个字「显示」就是示现,这就是菩萨乘愿再来。以往他没有觉悟,没有「悟了」,他还是凡夫。凡夫里面有聪明智慧、有德行善良的人,他还是随著业力支配,这一悟了之后,转业力为愿力。佛门里面常讲乘愿再来,他已经就是乘愿再来人,他不是凡夫了。佛在许许多多大乘经里面苦口婆心的教导,「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现在做的是为人演说。请看经文,下面都是悟他,我们一般人讲化他,自行化他。前面说的自行,自己悟了,悟了之后,你看他怎样化他:
【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往昔行海。】
『一切世间』这一句,加上『为』字,五个字,这五个字是贯下面十句,每一句前面都有这五个字,经文省略掉了。我们看看,大威光菩萨的心量不是为一个人,「为一切世间」,这是真正觉悟了。这样大的心量,这一切世间是遍法界虚空界,还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一个不漏。做如是的『显示』,「显」是明显,没有秘密,「示」就是演说,做出来给众生看,样样都随顺性德。『如来往昔行海』,「海」是比喻深广,没有边际。「行」,什么行?前面讲了,普贤行!《华严经》最后一品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障碍的境界、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怎么入?普贤行愿。前面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普贤行愿是无所不包,总的纲目有十条,愿有十,行也有十,行就是文殊菩萨讲的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行。前面都跟诸位简单报告过了。
威光菩萨真学!把十愿、十波罗蜜统统做出来给人看,帮人学习,这个示现就是教人怎么学法,怎么个修法,在这里我们也要举几个例子来说。菩萨表演的项目太多太多,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契机。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居住,我们这得人身,当然先以人为对象,然后再以其他众生。现在的人只知道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无不是损人利己,这个麻烦大了。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表现?这些人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只有损人才能够利己。所以从小他学的是什么?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终极的目标是什么?自利,损人利己!认为如果不能够损人,就决定自己得不到好处,这个念头错了,大错特错!这是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菩萨在此地显示的是损己利他,我做出来给你看,用行动做出样子来让他觉悟,让他去反省,知道自己想错了;原来念念能利益众生,最后真的是利益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利人者人恒利之」。你讲给他听,他未必能听懂,纵然听懂了,他认为你这是理想,这不切合实际;做出来给他看。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不知道尊敬师长,菩萨怎么办?做样子。这些都是题目在,依照这些题目好好的来做,来做榜样。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要做出友爱兄弟的榜样,做出尊师重道的榜样。社会的病根,动乱的根源,这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家庭!夫妻不和。在家的同学,你要做到夫妻和睦相处,做给一切世间众生看,夫妻相敬相爱是为一切世间显示的,不是为自己。菩萨在教学,菩萨在教化众生,那是觉悟的人。儒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都是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是诸佛菩萨的事业,是诸佛菩萨在显示,这叫做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法是觉悟之法,觉悟的方法。
我们再仔细观察,几乎经典上所说的都是现在社会众生的病态。众生吝啬,菩萨布施,这都是在教!众生造作恶业,菩萨持戒守法。所以自己在做是为别人,是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六波罗蜜就是度众生六大病根。四摄法,佛看到这一切众生,大众不能够和睦相处,中国谚语有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重要!只要人和,天时地利都感通了,人和是个核心。佛教给我们四摄法是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常讲四摄法是什么法?是自己与一切众生把关系搞好的方法,或者你称它作交际的方法,行,都能讲得通。从什么地方?从夫妻,从这里开始,四摄法能把这个关系搞好。然后在家庭里面父子相处得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弟关系搞好。家庭外面,长官部属的关系搞好,朋友的关系搞好,那是四摄法的大用。
我们同学知不知道?会不会?所以你学佛,古大德常说:你学会了吗!果然学会了,人和就做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都会搞得非常好。换句话说,关系搞不好,你不会!你虽然听了经,读诵经论,你不会用,你没有办法落实到生活当中,你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佛法绝对不是说说就罢了的,它真有用处,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一切众生,一切世间一切众生,哪个众生不希求离苦得乐?佛法就是帮助我们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所以夫子感叹这个世间一切事物,不如学!他对於「学」确实有他的心得,他老人家的教诲言简意赅。佛经说得详细,方方面面讲得非常周到,要学佛的行事。第二句:
【显示往昔菩萨行方便。】
佛往昔没有成佛的时候,他是菩萨。『菩萨行』里头通权达变、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与智慧相应。确确实实,他所悟了的智光明落实在生活里头,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他会了。『方便』,佛法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会用善巧方便就入无障碍的法界。但是善巧方便一定是以智光明为基础,没有智光明,你就没有善巧方便。智光明是根本智,善巧方便是后得智,权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权智?这些意思前面都说过。方便法说不尽,也没法子举例子,但是它有个原则,原则就是利他,只要与他有真实利益。真实利益是什么?帮助他悟了,你就可以行方便。如果他不觉悟,那这个法子不能用。宗门大德的棒喝是方便,他要观机,这个人真的是在用功,用功到这个瓶颈他不能突破,这个时候要用方便法。一喝一棒,他一下就悟了,这叫做「行方便」。如果你用什么样的棒喝,他都不开悟,你这个法子就没有用,没效果。可见得行方便是要智慧。
古时候,如果诸位看佛门那些公案,有很多这些例子。丹霞烧佛,冬天,佛像是木雕的,冬天冷,取火,他把佛像拿来烧。方丈和尚听到了,这还得了,赶紧去看,问他:你为什么烧佛像?丹霞说:我在这里烧舍利,佛像火化之后有舍利。老和尚说:木头佛像哪来的舍利?既没有舍利的话,再拿几尊来烧。老和尚在这一句话里头大彻大悟,那叫行方便。你看他就是专门对那个老和尚的,知道老和尚将悟未悟,就差这么一点,用这个手段让他悟了。那他烧佛像绝对不是破佛身血,他没有罪,他有功德,帮助一个人觉悟成佛了。
菩萨像这种方便法太多太多了,这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不同,要有真实智慧。真有善巧方便把迷惑颠倒的人点醒,让他豁然大悟。所以没有智慧的人,像我们智慧没有开,怎么办?那就好好的做前面的「显示如来往昔行海」,规规矩矩的做,我们没有这种手段,没有这种智慧。到什么时候你自己的智慧开了,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手段了,你要学「往昔菩萨行方便」,你要帮助一切众生悟了,所以这个不是对普通人的。第三句:
【显示一切佛功德海。】
这个地方每一句前面都有「为一切世间」,都有这一句,「为一切世间显示一切佛功德海」。一尊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何况一切佛。这句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功德』。什么是功德?这一定要搞清楚,「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你自己的获得。佛门里面常常举例子来说,「持戒有功」,有功夫,我们常讲有功夫了,你功夫不错!戒律持得很好,是不是真有功夫?要看你有没有德,如果你没有德,你就没有功,有功后头一定要有德。德是什么?禅定,因戒得定。於是我们在现前看到有些持戒的学人,自己戒律好像是持得不错,他没有得定。不但没有得定,他还造恶业,造什么恶业?看到那个人破戒,那个人不持戒,天天拿自己这个标准批评别人,错了,完全搞错了。持戒的目的是得清净心、得定,定就是清净心、平等心。你看虽然你自己好像持戒持得不错,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换句话说,你持戒没有功,你清净平等心没有得到。
清净平等心是定,定还不是目的,还是手段。修定的目的在哪里?是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慧就是此地讲的,悟了,「心得悟了」,这是德。我曾经见过修禅的人,一般人讲这个人禅定功夫不错,不倒单。我去访问见了他,他的话很多,说些什么?都是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我就知道了,他的禅定没有功夫,智慧没有开,烦恼习气现行。我们从《坛经》,《坛经》也是个很好的标准。六祖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眼睛里面所见的都是别人过,他的目的在哪里?我们见到了、听到了,知道,把那些人统统都批评之后,自己的身分地位提高,这是标准的损人利己。显得自己高超,那些人都不如他。明眼人,不要说真正觉悟的人,就像我这种人,我一看就把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