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右旋围绕」,我们偏偏要相反,我们是左旋在打转,所以活在这个世间苦不堪言。现在苦,来生更苦,你有出头的日子吗?非常非常困难!古人常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谁是老人?佛是老人,菩萨是老人。佛是个圆圆满满觉悟的人,菩萨是大觉,但是还没有到究竟圆满。法身菩萨都是性德自然流露,我们不向他学习,你到哪里去学?
现在这些圣人不在眼前,那是我们自己业障深重没有福报,不能跟这些佛菩萨生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没有福报!但是还算是幸运,诸佛菩萨的经教流传在这个世间,我们有缘接触到了。世间最大的福报是流通圣教,流通圣教里头最殊胜的两桩事情,一个是依教奉行,一个是印送供养《大藏》,这两种福报是平等的。很多同修都非常关心,我们现前这个世间有劫难,千万不要以为一九九九年、二千年平安过去了,大概没事了。你细心观察,你看看每天资讯里头传递的是什么讯息,在这个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灾难频率繁多,这不是太平的徵兆,我们怎么可以掉以轻心?所以生活在这个时代,时时刻刻提高警觉。真的不一定灾难什么时候发生,也许在明天,也许在下个星期,也许在下个月,谁能预料得到?聪明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认真努力修行。为什么?灾难不能避免,修行功夫得力,提升自己的境界。
聪明人一门深入,不夹杂,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都摄六根的意思懂了;净念相继,「净」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二六时中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一点都不假!念佛功夫确确实实是有等级的,上上乘的功夫是自己的身心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合而为一,这种人念佛往生生实报庄严土。那你要问:怎样跟阿弥陀佛合一?这个「合一」是此地讲的心心所完全相应。阿弥陀佛的心心所是什么样子?大乘《无量寿经》就是!我讲经的时候劝同学,你把大乘《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明白了,教训统统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自己的心行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自己心行,你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土,你在这个世间跟阿弥陀佛已经没有差别了。你的思想是阿弥陀佛,你的见解是阿弥陀佛,你的言语、你的一切行动全是阿弥陀佛,这个跟诸位说,这是全身念佛,不只是口念,思想、见解、行为统统都在念佛!最下的就是口念,口跟心相应,思想、见解、行为要善;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至少要跟十善相应、跟五戒相应、跟三学相应、跟六和相应。
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的时候,不是在美国,第三个净宗学会是在台北,「华藏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订了六门功课,行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能与这五个科目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肯定生凡圣同居土,靠得住。如果我们的心行与这五个科目相背,这一生念佛,阿赖耶里面种下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跟阿弥陀佛结缘,这一生不容易往生。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好地方去,人天两道,你到天上去享福去了。到人间那也是人间大富大贵、长者大德,来生比今生那殊胜得太多了,这大福报。
早几年我在北京看黄老居士,老居士的学生告诉我,他说:「黄老常常在我们面前提起法师。」我说:「什么事情?」他说:「净空法师如果要不往生,来生的福报不得了!」我们不要福报,为什么?享这种福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把这个福报回向净土,做为我们求生净土的资粮。这一生修福不要享福,永远没有享福的念头,这个好!讲经弘法如果不开悟,是福报。你讲经的时候,果然能够像古大德所说的「随文入观」,你能够契入经典里面的境界,这个好!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以前教过同学们,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讲经亦复如是,听经也是,问题你会不会听。你要会听,一次完成,三学三慧具足。说了这么多的话,真正重心是要知道随顺经典的教诲,这就是「右旋围绕」。千万不要搞错方向,搞错方向就是三途六道。这一句是「举数」,长行里面也是三段。下面有十句辨别庄严,请看经文:
【一切皆以金刚为岸。】
『一切』,就是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这个「一切」就是指各个香水海,它具有的四天下微尘数的香水河。表法的意思要懂,所有相应的心所没有一个不顺,非常难得!从念佛法门里面来说,就是没有一丝毫的夹杂,有毫分夹杂,那个毫分是左旋不是右旋。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毫分不善是左旋。我们今天学佛最困难的,我们有没有善心?有没有善意?有!为什么不成功?这里头夹杂不善,麻烦在此地。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不纯,善恶混杂,细心去反省,善少恶多,这怎么得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个根性,这个根性能不能往生?完全看缘分,真的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所以念佛缘要殊胜,什么叫殊胜?《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不能夹杂,夹杂就不是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净念相继」,这些大的前提、大的原则我们要掌握到,真正是一个念佛道场。
我们结七念佛,现在是非常时期,怎样念才能收到效果?我们是因应环境,我们举行十个佛七,十个佛七连起来,人在这个地方念佛心是定的。通常一个佛七,说老实话,大概到第五天心才能定下来,第六天念一天。第六天的心有的时候都浮动,为什么?佛七圆满,刚刚定下来的时候又圆满了,一圆满心又动了,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我们提供修行的道场是十个佛七,这十个佛七第一天有仪规,按照念佛仪规来做,第二天以后就没有了,就一句佛号。这十个佛七当中没有开示,你要听开示、要听讲经,到佛学院去,念佛堂里面没有,念佛堂主七师一句佛号念到底。佛号我们念四字,不念六字,为什么?临命终时,你要晓得愈简单愈得受用,六个字比四个字多了三分之一。往生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的是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我们就是执持名号,一个妄念都没有。
怎么个念法?我们还是分三个区,绕佛是一个区,以绕佛为主;止静是一个区;拜佛是一个区,分三个区。实在念累了休息,休息的时候不脱衣服,你还是穿著海青;出家人衣抽下来,海青不脱。稍稍休息,醒过来了,精神振作起来了,赶紧进念佛堂。我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谛闲老和尚教的,早年行策法师也是用这个办法。这个方法好,七十天你的心都是定的。要是念得好,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功夫成片。念到这个功夫,往生就有把握了。妄想放下了,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成片里面上等的。我们讲九品,上三品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去就去,世寿还没有完,不要了。古来念佛人这种例子很多,他的寿命还有,不是没有,他不要了,我现在就走。真有本事他走得了,不是走不了。有这个本事不走的,一个是随顺世间寿命,一个是在随顺期间帮助接引众生,肯定为念佛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要不是这样,他没有理由不走。别人不走是没有本事,他有这个本事,有本事而不走,还不是为众生?为众生服务,在念佛堂里面给大家做样子,做模范、做典型,大慈大悲的示现。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辨别庄严,这十句里头。「严事并无差别」,庄严的事跟前面所讲的大致上都相同。所以说「一切皆以金刚为岸」,「一切皆以净光摩尼以为严饰」,每一句都可以冠上「一切皆以」,这个意思为我们显出宝体宝严,体是宝,庄严的也都是宝。「圣灵游集」,圣是圣人,佛菩萨、神灵他们在这个地方游化、聚会,集就是聚会。「光云相映」,这些人都放智慧光明,像灯一样,光光互照。「万象浮辉」,这种景象在今天大都会里面,我们登在高处看这个城市万家灯火,美不胜收。这是大师对於长行十句总说,细说如果前面经文都明了了,这个地方你都能够想像得到了。这第一句是「岸体金刚」,一切皆以金刚为体,金刚代表坚固不坏,对我们初学的人这一句重要。什么坚固?信心坚固。如果对我们修学的法门、经典、方法有怀疑,那就不行了。
世间是多元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佛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是古大德从经典里面发现的,《无量寿经》不是一次宣讲的。我们看古大德这些注解里头,他们的看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至少讲过三次。在翻经目录里面记载著《无量寿经》有十二次的翻译,它的译本有十二种,但是这十二种当中,七种失传了,找不到了。题目在,在目录里头有,书找不到。这十二种译本现在还剩五种,所以他们就用这五种原译本来比对,发现释迦牟尼佛至少讲过三次,这个很特别。世尊在一生当中四十九年讲经没有讲过重复的,《无量寿经》他讲三次,这是很希奇,这又显示什么意思?祖师大德在那里推想、思惟,这经重要,所以他讲过三次。每一次讲的不可能言语完全相同,意思可以说大同小异。我们今天也是如此,给你一个题目讲演,同样题目讲三遍,你讲的内容是不是完全相同?不可能,总有几句不一样,你不是依照稿子讲。
释迦牟尼佛当年没有稿子、没有经本,所以记录下来之后不一样,於是三个不一样的版本。这里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最明显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汉译的二十四愿,魏译的康僧铠的本子四十八愿,宋译的这最后的译本三十六愿,这个不能有差别。从这个地方看,释迦牟尼佛不是一次讲的。为什么这个愿有二十四、有四十八、有三十六?在我们想像当中,释迦牟尼佛为大家介绍净土法门,对象不一样,听众不一样。佛是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可说,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佛法不是死的。正因为是这个原因,所以会集就有必要;如果不会集,那你一定是五个本子统统要读。如果当年这个译本要没有散失,那现在就有十二个本子,你要学《无量寿经》,这十二个本子都要念,太麻烦了!何况这个本子里面当然很多重复的、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的,每一个本子都有不同的。为了读诵学习便利起见,一定要把它会合起来,相同的地方留住,不同的地方全部采纳。从一个本子把这许许多多本子都读到,都没有漏掉,集大成。这个工作应当要做。
最早年做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他的本子叫《大阿弥陀经》,这个本子流通也相当广。莲池大师注解《阿弥陀经》,这大家晓得《阿弥陀经疏钞》,《疏钞》里面他引用《无量寿经》,差不多一半是用王龙舒的会集本。你从这个地方就明了,这是一代祖师他对这个会集本肯定;他要不肯定,他怎么会引用他的?所以为了契机,有此必要。众生的根机不一,佛接引众生的方法、方式也不一,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有这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