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陵-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そ猩嫌喂愦蟮厍�
398年,在朝廷争斗的同时,司马元显征发各郡佃户充当兵役,引起民愤,东晋琅琊人孙恩率众攻打会嵇,杀会嵇太守王凝之。会嵇、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八郡百姓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十几天之中聚众数十万。桓玄利用朝廷与孙恩征战之时,将势力向东逐步伸展到芜湖、当涂一带,直逼建康。这时的桓玄以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且兵势强盛。司马元显知道,不除掉桓玄终为祸患,于是刚刚平定了孙恩起义,就派兵征讨桓玄。402年正月,司马元显以刘牢之为前锋,司马尚之为后部,亲率大军西征桓玄。刘牢之一向讨厌司马元显,他担心灭了桓玄,司马元显更加骄横;又怕自己功劳越大,越被元显所不容。因此打算借桓玄之手除掉司马元显,然后再找机会灭掉桓玄,此刻他不愿与桓宣交手。恰好这时桓玄派了刘牢之的本家舅舅何穆来说降,牢之之子刘敬宜,外甥何无忌和参军刘裕等人极力反对,但刘牢之主意已定,还是投降了桓玄。解决了东晋唯一拥有强兵可以与之抗衡的刘牢之以后,桓玄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进到建康城下。司马元显退往宫中被活捉。桓玄进入建康,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桓玄大权独揽,杀了司马元显和司马尚之等人,将司马道子发配到安成郡(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桓玄执政后,一度黜奸佞,擢贤才,使京师百姓稍感安稳,认为可以过一段安定的日子。桓玄颁布了一系列政令,但往往是朝令夕改,使百姓无所适从。皇帝是白痴,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当时。三吴一带发生大饥荒,户口减半,有的郡县甚至荒芜人烟,富人也往往是穿着绫罗、捧着金玉全家饿死。连安帝司马德宗也经常受冻挨饿,而桓玄对这些均置之不理。因此,朝野内外很快就对桓玄大失所望。而这时的桓玄,却在加紧僭位的步伐。403年9月,在亲信大臣的劝进下,桓选让安帝册命自己为相国、楚王、加九锡,并让安帝下诏对他实行天子待遇,封他的妃子为王后,世子为太子。11月,桓玄的亲信卞范之将拟好的禅位诏书扶着司马德宗的手让他抄写,之后,将他带到大殿上,由司徒王谧捧出玉玺,宣布禅位。12月 ,桓玄正式称帝,建国号为楚,改元永始。
桓玄称帝后,对白痴皇帝还是不放心。他把晋室的太庙迁到琅琊国(今江西开阳县);将穆帝何皇后及司马德宗的弟弟驷马德文迁到司徒府;将安帝降为平固王(今江西兴国县);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公(今江西吉水县)。以后又把安帝迁往寻阳(今江西九江)。当了皇帝的桓玄也学前人的样子,亲临听讼断案,但他却不分罪行轻重,一律释放。外出时,遇到行乞的人,还常常给点吃食,以示新皇帝的恩惠。他对奏事的官吏特别苛刻,如发现奏章中有一个字不合字体或修辞有误,他一定要加以纠正,以显示他的聪明。一次,尚书回答诏书时,误将“春蒐”(搜:搜查的意思)写为”春菟”(兔:一年生草本植物),凡是经手这件事的人都被降了级。桓玄小事做的如此细致,大事却一点也不抓,当然他也不知如何处理,致使许多奏章堆积在找桌上。他还特别爱好游猎,有时竟一天外出数次。桓玄的种种作为,使得朝廷内外怨声载道,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桓玄称帝以后,另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人,桓玄的从兄、时任徐、兖二州刺史桓修的参军刘裕站出来,他同其弟刘道规(时任徐州从事),刘毅和何无忌(时任扬州从事),檀凭之(时任东莞太守),诸葛长民(时任桓玄参军)等人密谋,以讨伐桓玄、恢复晋室为名起兵。404年2月,刘裕与何无忌率百余名起事杀了徐、兖二州刺史桓修,占领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同一日,孟昶、刘毅和刘道轨等人率数十人杀了青州刺史桓弘,占领了广陵(今江苏扬州)。刘裕又派刘毅去杀了豫州刺史刁逵,占领了历阳(今安徽和县)。然后,传檄四方,讨伐桓玄。桓选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等去京口抵御。3月初,刘裕在江乘县(今江苏句容县境)亲执长矛,冲入敌阵,杀了吴甫之,又南进罗落桥斩了皇甫敷。桓玄听说二位将军出师不利,急忙挟迫着司马德宗和东晋皇室沿长江西逃到江陵。刘毅、何无忌率军西追,与桓玄在桑落州(今江西九江境)和峥嵘州(今湖北武汉境)打了两次大仗,桓玄大败。眼看大势以去,桓玄便把司马德宗抛弃在江陵往四川逃跑,404年5月至枚回州(今湖北江陵境)时被叛将益州都护冯迁所杀,时年36岁,在位一年。一个月后,桓玄的从兄桓谦和桓玄的侄子桓振率军重新攻破江陵为桓玄举哀,谥为“武悼皇帝”。随后,桓谦继桓玄为楚帝,改元天康,流亡在益州、梁州一带。408年,桓谦被刘道规击破被杀,楚亡。
【恭帝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是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也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母亲陈旧女以美色和善歌舞被孝武帝选入宫中,拜淑媛,生下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司马德文虽然生长在帝王之家,但少有皇族的娇纵,暴躁、傲慢,而是善良忍让,恭敬谦虚,从小就颇得父母喜欢,因为恭谦他也被世人所称赞。他的哥哥安帝是个白痴,口不能言,也分辨不出天气的寒暑变化和饥饱。但司马德文并没有嫌弃安帝,而是细心照顾,无微不至,并且一直追随左右,直到安帝被害前,他还亲自为安帝尝食物的冷热;天气变化,为安帝试穿衣服体会暖凉;安帝生病,他又侍奉于床前,使安帝过的比较安逸。可以说,安帝的一生,全仗其照顾,如果没有他的照顾,安帝恐怕活不了那么久。桓玄称帝,安帝被迁往寻阳,他随同前往。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挟安帝败走江陵,司马德文并没有因为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弃安帝而去,仍然追随左右。桓玄被杀,刘毅等认为大局以定,没有乘胜追击桓玄余党。桓振趁机起兵,攻陷江陵,兵至安帝行宫,桓振骑马执戈,再阶前准备杀安帝,并瞪着眼睛质问安帝:“我们家族有什么负于国家的,你要把我们斩尽杀绝”?安帝不会说话,司马德文代答到:“这难道是我们兄弟的意思吗”?桓振听后认为确实有理,于是下马拜见安帝然后离开了行宫,使安帝又躲过了一次灾难,得以保存性命。
刘裕起兵杀了桓玄,功高声显,权力逐渐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安帝虽被迎回京师,但实际上只是个傀儡而已。不过,刘裕确实是一个较有才干的人。桓玄出身于世家大族,豪强连手,取得政权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而刘裕出身寒门,毫无根底,特别是在东晋士族地主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寒族要想有所成就,要付出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刘裕执政后,他以自己作典范,威禁内外。他下令禁止豪强地主隐匿户口,会嵇地主虞亮隐匿千余人,被他处死,以后豪强肃然,没有人敢违抗禁令。刘裕东征西讨,伐桓玄,复晋室,镇压孙恩、卢循起义,后又灭南燕、后秦,在地主阶级中树立起较高的威望,取代东晋的条件日趋成熟。司马德文生长于帝王之家,对刘裕之心自然有所体查,因此更是片刻不离安帝,使刘裕派去谋害安帝的人总是没有机会。直到司马德文有病出宫看病,才被刘裕的亲信王韶之把司马德宗用衣服勒死在东宫。东晋王朝失权以后,以司马德文之力保护安帝免遭毒手,确实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但其忠心可见一斑。安帝从小痴呆,司马德文若有野心取而代之,是比较容易的。而他却照顾了安帝的一生,可见其善良、敦厚。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皇室中,象他这样不争权夺利,照顾一个白痴一辈子的人,还是不多见的。在人们心目当中,司马德文是一个贤王,他常为东晋的国祚担忧。在藩国时,他曾让随从做射马的游戏,有人对他说:“马是皇族的姓,你自己射杀它,是不吉利的”。他听后马上醒悟,非常后悔,就再也不玩这种游戏了。但是,眼看东晋王朝就要倾覆,他自感无力支持,便在佛教里寻求一点精神上的安慰。他铸钱千万,用来布施。又造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金身佛像,步行几十里,亲自到瓦官寺把这尊佛家圣物迎接到洛阳,以示诚心。司马德文本来就善良,信了佛教以后,更怀仁慈之心,常被大家称道。由此看来,司马德文是一个精神空虚、无所作为的亲王。孝武帝在位时,司马德文被封为琅琊王。以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司徒等职。司马德宗即位后,被升为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时,进位太宰。桓玄称帝后,被降为石阳县公,与安帝一起居住在寻阳。桓玄被杀,又恢复为琅琊王,后领徐州刺史、拜大司马。416年,安帝下诏书,赞扬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鼎立辅佐,德高望重。因而许多贤士都慕名而来,聚集在他的门下,一时间他的手下人才鼎盛。当时的太尉刘裕也赞扬他为人谦虚恭敬,礼贤下士。关于司马德文在世时的政绩,史书上记载的并不是很多,但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当时他勤于政务声望很高。只是大权在刘裕手中,他无法发挥才干或者也不可能有所作为。。这一年秋天,刘裕为争取政治资本,北上讨伐后秦姚泓。司马德文自动上疏要求随军前往洛阳,修复西晋皇帝的陵墓,直到消灭了姚泓,才回到京城。
418年冬,刘裕害死了安帝,假传遗诏,让33岁的琅琊王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恭帝。皇帝贵为天子,万人敬仰,司马德文登基以后,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整日闷闷不乐。因为他在安帝身边多年,早已看出大权旁落,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当初,桓玄败死,桓振在马上质问安帝,司马德文代答的话,就充分透漏出他的无奈。现在,他身为皇帝,却无法掌握朝政,还是任人摆布,每当想到此处,司马德文不胜悲哀。其实,刘裕窥视帝位已久,只是相信当时流传的一句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安帝父亲孝武帝司马曜的字,意思是说,昌明之后再有二帝东晋就完结了。为了应这句谶语,刘裕才让司马德文继位。恭帝即位后,,刘裕加快了篡位的步伐。419年12月,他让恭帝下诏,宣布对他实行特殊待遇,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其实就是天子待遇。刘裕想让恭帝禅位,但不便直说,一天,他召集群臣聚宴,对大家说:“桓玄篡位,我首先倡导举义兵反对桓玄,兴复了晋室,南征北战,平定四海,功成名就。现在我的年纪大了,受到的尊敬和待遇都非常高,但物极必反,势必不能得到长久的安宁。我现在想奉还爵位,告老还乡”。群臣并没有明白他得意思,只是一再对他歌功颂德,极尽奉承。到了晚上,宴席散了,中书令傅亮回家后,猛然醒悟,知道了刘裕的意思,马上连夜觐见刘裕。见到刘裕后,傅亮只说了一句话:“我想暂时回到京都”。刘裕理解他的意思,很是高兴,问:“需要几个人护送”?傅亮说数十人足够,然后即刻出宫。傅亮到了建康后,逼迫恭帝禅位。恭帝生长于权利斗争的中心,对政治变换非常熟悉,他早已洞察到刘裕的篡位之心。他冷静的分析了局势,摆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