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26三国演义经营谋略 >

第4章

26三国演义经营谋略-第4章

小说: 26三国演义经营谋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胁,常有后顾之忧。为了改变这一劣势,曹操抓住战机,采取不同措施,实施一个个子方案。他先是采纳郭嘉的建议,利用袁绍北征公孙瓒之机,挥兵东南,攻取下邳,擒杀吕布;接着,又采纳孔融的建议,招安张绣和刘表。他以政治家的胸怀和战略家的眼光,与张绣尽弃前嫌,握手言欢。张绣率部投降,刘表也保持了中立,这就粉碎了袁绍拉拢刘表,企图孤立和夹击曹操的阴谋;最后在袁绍已经屯兵官渡的情况下,他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利用袁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土各相妒忌”的弱点,乘刘备新整军马,众心未服,亲率大军20万,兵分五路,东征徐州,击溃了刘备,纳降关羽,从此,基本靖平长江以北的大片疆土,为官渡胜利赢得了可靠的后方。 
  在赤壁大战中,经过外交上的折冲和政治上的审时度势,孙权、刘备两家实现了抗曹联盟。但是面对着绝对优势的曹军,必须一点一点地削弱。为此,周瑜和诸葛亮在密锣紧鼓的气氛中迭出奇谋,给曹军一次又一次打击,逐步地改变战场上的形势,终于造成可乘之机,迎来了转守为攻的日子。战争一开始,“三江口曹操折兵”,周瑜就打了一个胜仗,先挫曹军锐气,接着,又在“群英会”上运用反间计,除掉了曹军“深得水军之妙” 的水军督都蔡瑁、张允,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弱点,在取胜的道路上搬掉了一块绊脚石。随后,诸葛亮草船借箭,再一次削弱了曹军,加强了吴军。根据“曹操水寨,极其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的情况,周瑜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决定实施火攻。但此计急切之间也难实行,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于是,赤胆忠心的黄盖暗献“苦肉计”,诈降曹操,以便就中取事,火烧曹军。但是仅有“苦肉计”,没有人到曹营献诈降书,黄盖的挨打,也是白白受苦一场。因而,又有机智大胆的阚泽独往曹营,终于骗取了曹操的信任。 最后,足智多谋的庞统又献“连环计”,把曹军的战船锁在一起。至此,实施火攻的条件才初步成熟,在这一系列行动中,周瑜用人得当,计谋周密,环环紧扣,计计得中,充分显示了自己杰出的指挥才干。 
  当东风乍起,赤壁的大火燃烧在即,周瑜调兵遣将,采取一个个有力措施。他兵分六路,有的去烧曹营粮草,有的去烧曹军营寨,有的阻击曹操接应之兵,有的作为各路接应。再看诸葛亮,下得七星坛,乘赵云接应的小船直奔夏口,刘备接着后,诸葛亮“无暇告诉别事” ,便升帐坐定,调兵遣将:令赵云到乌林之西 埋伏,张飞去葫芦谷口埋伏,关羽到华容道埋伏,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刘琦回武昌,陈兵岸口,捉拿曹操逃兵。可以说,他们是处处堵截,层层设伏,各种情况都在预料之中,时时事事皆有缜密安排,为曹军布下了天罗地网,尽可能地扩大了胜利的战果。 
  提起”空城计”,人们一般认为,那只是诸葛亮的应急之作,是心理战的胜利,没有什么缜密的安排和保证措施。其实不然。在诸葛亮布置“焚香弹琴”、“开门洒扫”之前,他已经把当时身边仅有的三千精兵,让关兴、张苞带去埋伏在山后,等司马懿退兵时,故作疑兵,鼓噪而出,以坚定司马懿“必有埋伏”的疑心,扩大神经战的效果,使敌人跑得更远,自己能更安全地撤退。否则,仅仅靠“焚香弹琴”,即使暂时骗过对方,安全撤退还谈不上。如果没有事先设伏的疑兵,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恐怕会马上醒悟回兵,完全来得及把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两千多人捉拿过去。此外,诸葛亮事先还派张翼去修剑阁,以备归路;令马岱、姜维断后,以防追兵;又派人分路报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撤退到汉中。连居住在冀县的姜维的老母,也派遣心腹之人送入汉中。可见,诸葛亮的退兵部署是周到而精细的。“空城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意料之中的意外,是弄险之中的保险。 
  在《三国演义》里,也有因遗漏某些环节,而几乎导致整个方案前功尽弃的警示。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赤壁大战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正当火攻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周瑜带领诸将立于山顶,指点曹营,哈哈大笑时, 突然一阵风吹,旗角从周瑜脸上掠过,使他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吓得口吐鲜血,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原来,他在制定“火攻”方案时,忽略了隆冬季节没有东风这个天时情况,事到临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何是好?正如唐朝诗人杜牧写下的千古绝唱所说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没有“七星坛诸葛祭风”,哪能有“三江口周瑜纵火”?周郎的惨淡苦心,恐怕会因一着遗落而全盘皆输。 
  根据事物的新发展和情况的新变化,适时调整甚至改变原定的决策方案,是实施决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官渡战役初期,曹操本来同意荀攸的分析:“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如果“迁延日月,粮草不敷”,因此“利在急战”。于是,刚刚到达前线,曹操便“传令军将鼓噪而进”, 结果首战大败。事实教育了曹操,袁军虽然有种种弱点和劣势,但袁绍的70万大军也确确实实是能吃人的真老虎,强弱悬殊,“急战”求胜的决策必须放弃。于是,曹操就后退一步,把兵力集中在官渡,坚守营垒。袁军堆筑土山,在土山上向曹军营中发射乱箭,曹军造了一种能发射石头的“霹雳车”还击;袁军挖地道攻击,曹军掘堑壕抵御。双方“自八月起,至九月终”,相持多日。此间,曹操“军力渐乏,粮草不继”,一度想“弃官渡退回许昌”,但留守许昌的荀彧报书给他打气,曹操便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令将士“效力死守”,以便寻找战机,出奇制胜。不久,袁军从后方运来几千车给养到官渡。曹操得讯,抓住战机,派大将徐晃、史涣出击,烧掉袁军的粮草。接着,又采纳了袁绍的降士许攸的建议,亲自出马,夜袭乌巢,烧掉了袁军的全部屯粮。至此,袁绍军心大为动摇,反攻时机成熟,曹操乘机奋力出战,全线击溃袁军。由此可见,没有“急战” 到“死守”的方案改变,就不可能有曹操在官渡的胜利。            
1、“贾文和料敌决胜”的启示     
  审时度势,以变制胜 
  三国时代,军阀纷争:三国抗衡,政治气候险恶莫测,战场局势变化万千。可以说一会儿是平湖秋月,云淡风轻,瞬息间又电闪雷鸣,风云突变。任何一个政治军事集团或个人,要生存、要发展、要取胜,首先要能审时度势,《三国演义》开卷第一句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讲的就是审势;其次必须因情措法,主动谋变。 
  书中第18回有一段〃贾文和料敌决胜〃的故事,说的是曹操正在西南前线与刘表、张绣作战,荀彧从许昌来信告知,袁绍要兴兵进犯许都,曹操心慌,下令回兵。 张绣得知后就要追赶,贾诩阻止道:〃不可追也,追之必败。〃刘表不信,力劝张绣追赶,结果大败而回。这时贾诩却建议:〃今可整兵再往追之。〃刘表、张绣表示怀疑。 贾诩断言:〃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张绣依言而行,果然大胜一场。刘表后来请教贾诩,贾诩解释道:〃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指行军时的后卫部队引者注),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在这里,预知敌我,以变制变,是贾诩取胜的妙诀。 《三国演义》中这样一类例子不胜枚举。诸葛亮的 〃增灶退司马〃,是针对司马懿多谋多疑的病态心理,以弱示强;陆逊为夺回荆州,却利用关羽的目空一切,卑词奉承,以强示弱。曹操濮阳破吕布,是看准吕布的勇而无谋,使用的是〃诈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依然是利用司马懿的病态心理,使用的是〃诈活〃。〃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因敌粮多兵少,贵在以快取胜;司马懿战败公孙渊只因〃贼饥我饱〃要在按兵不动。 
  《三国演义》不仅以人物的活动和典型的正反事例,反映审时度势、以变制胜的思想,而且还多次通过 谋略家之口,正面强调这一命题。庞统在催促刘备及早进取西川时说过:〃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诸葛亮在劝进刘备作汉中王时说过:〃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审时度势,以变制胜,在战争和政治的角逐中是…条普遍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的经济竞争。这是因为,现代企业是一个〃适应的开放式大系统〃。所谓〃开放式大系统〃,就是说企业要和整个社会环境进行信息对流和能量交换。它区别于机械的小系统或封闭式的〃投入输出〃的生产系统。它要受外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内部各种经营资源和从属系统的影响。所谓〃适应〃,就是说企业必须保持〃适应者〃的地位,随着特定的内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否则,这个系统的运动就可能停顿或中断,这个系统的结构就可能破坏和倾覆。而现今企业的内外环境,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因而〃永远变化〃是现今企业面临的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拿市场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这种需求在不断地产生、变化和发展。一种需求满足了,另一种新的需求又会出现。同时,这种需求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样一个产品在一个市场上是十分抢手的畅销货,在另一个市场上就可能变得无人问津;同样的颜色、图案,在甲地大受欢迎,在乙地就可能成为人们忌讳禁售之物。更有甚者,对于同一个市场需求,众多的竞争者都趋之若骛。因此,现代市场形势真是险象丛生,瞬息万变。现代企业家应该谨记:没有普遍适用的经营策略,没有久畅不滞的走红产品。要使自己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了解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注意竞争对手的策略招数,不断采取正确的对策变于人先。如果经营思想陈腐守旧,产品面孔多年照旧,行销方式消极呆板,销售渠道狭小不变,就一定会被竞争的压力所挤跨,被市场的波澜所淹没。 
  先变必须先知。贾诩之所以〃取胜〃,关键在于〃料敌〃料得准。一个出色的企业管理者,要象诸葛亮所吟唱的那样:〃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雅意〃,在顺利中预见危机的端倪,在困难时看到胜利的曙光,驾驭着企业的大舟,机动灵活地绕过暗礁险滩,驶向胜利的彼岸。有人把这样的企业家比作神话中的孙猴子:既有一双火眼金睛,又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精灵剔透,随时准备摇身一变。这种比喻倒是颇为贴切的。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突出特色,以奇制胜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次战斗:公元196年,孙策为解除江南的后顾之忧,集中力量与曹操争雄,在固陵发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