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 >

第2章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第2章

小说: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敬佩。”这句话可以说是昭示我们,对自己和敌人都要给予正确真实的评价。
  我们要是能够体悟到“虽为敌,亦可师”这句话的真髓,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那或许就能够对你我存在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能做到这一点,实乃人间伟丈夫矣!
  □ 杨布打狗
  很久以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许多关于诗词书画方面的话题。他们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冈的雅兴哩!走着走着,不觉走到自家门口了,他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忽然,那狗又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第4节:有容乃大(4)

  杨布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很有道理。狗这时也不汪汪地叫了。故事解读:
  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面对他人的误解,要理智地去化解。应用之道:
  大千世界,纷繁人生,谁都可能误会他人,谁也都可能被他人误会。
  误会即指别人对你的看法与你的实际情况不符,是无意之中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觉。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言行不够谨慎,言谈行事有欠周到、欠细致、欠精明之处,致使他人不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图。二是对方的主观臆测,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价值观、气质、心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误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烦恼,带来难堪,甚至会产生始料不及的悲剧。所以,陷入误会的圈子后,必须调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使自己与他人都尽快地轻松、舒畅起来。
  (1)消除自我委屈情绪
  出现误会后,不必为自己辩解,总以为自己正确、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怀有委屈情绪的人,必定不愿开口向对方作解释。这种心理障碍妨碍彼此间的交流。此时,多替对方着想,无论他是气量小也好,心眼窄也好,不了解真相也好,不理解你的一番苦心也好,都不必去计较,只要你真诚地向他表明心迹,误会便会消除。比如你同朋友争论一个问题,当时有许多人在场。你本无意压他一头、让他当众出丑,但当时不能自制,说了许多过头的话,伤了他的自尊,使他误以为你在出风头,给他难堪,使他下不了台。事后,你应真诚地向他道歉,这样才能保持友谊,而不要怪罪对方小心眼,从而断绝来往。否则,你们就会因一次争论而导致关系破裂,由朋友而变成冤家了。
  (2)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
  产生误会后,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敌视;一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双方隔阂越陷越深,而且一谈即崩,大有新的误会接踵而来之势。此时,需要冷静,你必须下一番功夫内查外调,搞清楚对方的误解源于何处,否则,凭你费多少口舌,也不会解释清楚,搞不好,还会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3)战胜自己的懦弱,当面说清
  误会的类型千奇百怪、多种多样,但解决的最简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当面说清,大多数人也都欢迎这种方法。有人由于懦弱,不敢当面对质,结果把问题搞得极为复杂。记住,如果有的误会需要亲自向对方作说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脱,一定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想方设法当面表明心迹。不要轻信第三者的只言片语。
  (4)越拖越被动
  有人被误会搞得焦头烂额,总觉得心中有难处,不好启齿,结果碍于情面,时间越拖越长,误会越陷越深,到最后无限止地蔓延,形成了令人极为苦恼的结果。所以,有了误会要迅速解释清楚,时间越长,就越被动。
  □ 不妙的想像
  在苏格兰的南部,有20年没下雪了,突然有一晚下了大雪。克兰赛先生很想去滑雪,可是又苦于没有雪橇。他的妻子对他说:“你的朋友米立干不是有雪橇么?我相信他一定会借给你的。”“真是好主意!”于是,克兰赛就去找他的好朋友米立干。路上很冷,他半路走进一间酒吧,去喝一杯酒。从酒吧出来的时候,他心里想:“我希望米立干能把雪橇借给我,不过也许他会怕我把他的雪橇弄坏了。”走着走着,他又想:“要是他自己不用,又舍不得借给我,那他真是一个无聊的家伙。”想着想着,他心里就有点闷,好像已经被米立干拒绝了。于是他走进了另一个酒吧,喝点酒来解闷。等他出来的时候,他就对自己说:“要是那个家伙真的不肯借给我,我一辈子也不跟他讲话。”
  他到了米立干的家,已经夜深了,米立干的窗子已经没了灯光。他心里气急了,拾起一块石子,把窗玻璃打得粉碎。一会儿,米立干穿着睡衣,出现在那破了的窗口上,向街上愤怒地叫喊:“是谁把我的窗打碎了?”
  “是我,混蛋!”克兰赛举着拳头向米立干挥舞:“你留着你的雪橇吧,看老子要把它打个稀烂!”

  第5节:有容乃大(5)

  这是个笑话,但这一类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一种人,总喜欢做这一类的想像,想像着别人看不起他,不肯借东西给他,到处讲他的坏话。在想像中,他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这些坏话是怎么说的以及说这些话的声调……他就在这一类的想像中,生别人的气,生自己的气,甚至生全世界的气。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呢?如果你恰好有这方面类似的毛病,赶快改掉吧,只有觉得别人喜欢你,在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你才能够把正面的信息反馈给他们,他们也会因此而真的喜欢上你。故事解读:
  猜疑成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没有人愿意和喜欢猜疑的人呆在一起,这种孤独不是哲学家的心境孤傲,而是别人避而远之的孤独,如果喜猜疑再加上自私、畏惧,那就更惨了。应用之道: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适度的猜疑是一种逻辑推理,但过度的猜疑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捕风捉影,神经过敏。正如有人所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夜里起飞。”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乱人心智,让你分不清好坏,辨不清敌友。
  本来是一对好友,因为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一句不经意的话,你便怀疑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是不是有阴谋要搞你的鬼,结果处处提防,最终会葬送了你们的友谊。夫妻猜疑是最惨的了,妻子和别人一次正常的单独交往会被认为是偷情,一封同学的来信会被认为是情书,好一点的结果是家如冰屋,差一点的结局是妻离子散。
  猜疑成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没有人愿意和喜欢猜疑的人呆在一起,这种孤独不是哲学家的心境孤傲,而是别人避而远之的孤独,如果喜猜疑再加上自私、畏惧,那就更惨了。
  好猜疑的人不光疑别人,还自我虐待般地疑自己。最常见的就是常常觉得自己生病了,脉搏比昨天少跳了两次,怀疑自己心脏出了毛病。医生说没事,回来还琢磨这个医生是不是半路出家,水平不高。
  有这种倾向的人该如何自我改善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试。首先,一旦发现自己又习惯性地犯疑,立即心理暗示自己:停止推理。很少有人不知道多疑是一种毛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可以通过逼自己去想别的事,掐自己的手指等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醒和控制自己。长此以往,进而养成一种习惯,那么这种毛病就能基本改掉。
  其次,要养成不太在乎别人看法的习惯。很多人多疑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因此,就会设法弄清楚各种眼光的含义,于是各种猜疑就油然而生。所以,要设法跳出这种怪圈,努力增强自信心。
  另外,尽量地把心里的猜疑放到“外面”。做肚里文章是很伤人的,可以找个好朋友把心里的猜疑和他聊聊,他往往会告诉你这是无中生有。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可笑:自己怎么会想这些东西。你也可以把猜疑写到日记本上,写着写着,你也会觉得很无聊,于是心里也会随之轻松。当然有胆量和被猜疑的人正面交流一下,那很可能是最有效的。
  最后,以宽容之心待之。斤斤计较肯定会纠缠不清,猜疑不定。如能宽容待人,自然不会去乱猜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管别人怎么想,这纯粹是别人的事,是别人的权利。我可能有错,他也可能有错,别计较这么多,有时间猜疑还不如去看篇小说。
  □ 小和尚的答案
  从前,普陀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命。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地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脏得很。”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不置可否。
  小和尚以为自己回答得不正确,又马上改口说:“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问:“为什么?”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没有爱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说完,小和尚等待师傅的夸奖。

  第6节:有容乃大(6)

  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两个都得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这样回答了。可师傅的脸色告诉他,又错了。
  小和尚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于是怯生生地回答:“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