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万养大一个孩子-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教育理财:49万养大一个孩子 作者:徐浩 楚沛强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倘若将未婚不在读的子女都计入的话,则将上升到49万元。”
此次调查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徐汇区,调查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水平,但是在时下中国,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却已是不争的事实。“49万”或许是一个夸大的数字,但是报告中所提到的很多情况足以昭示出中国父母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学前:游戏开始
49万养大一个孩子序
还记得我的小公主出世的那天,护士叫我过去:“生了,女孩,3800克,50cm长,顺产,母女平安。”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进入产房,看见正在含着母亲乳头睡觉的孩子,皱巴巴的皮肤,浮肿的眼睛闭着,安静地偎依在母亲怀里。本来我是不大喜欢小孩子的,但是第一眼看到我的女儿时,我就发现已经爱上了她,还是老人说的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不喜欢的。
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女儿已经上了大学,逐渐开始了她的独立生活。有时候和亲戚朋友聊起各自家里的孩子,听到了很多抱怨和牢骚,学费越收越高,家教越请越多,各种课外兴趣培养了无数,零花钱发放的数目与日俱增,可是父母的操心却一点都不见少,考试,升学,毕业,工作……他们明显比孩子自己还要为这些事情操心,很多费用的名目我听都没听说过。听抱怨听得多了,自己不免有时会暗自庆幸,亏得女儿早生了几年,否则烦恼也许要比这些亲戚朋友们更多。
2005年年初,上海社科院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教授的一篇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和调查所得的多组数据引起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
“不同阶段孩子的费用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39…52%左右……其中四分之一家庭的子女经济成本占夫妻总收入的50%以上,最高的甚至是夫妻总收入的近7倍。”
“在子女各阶段的年抚养成本都在13 000…19 000元,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均经济成本更达27000元。”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倘若将未婚不在读的子女都计入的话,则将上升到49万元。”
“即使不在读的未婚子女,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了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年均4 000元),加上服装、手机/上网以及零用钱等,每年人均仍要父母支出14 000多元,可见父母经济负担之重。”
当然,此次调查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徐汇区,调查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水平,但是在时下中国,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却已是不争的事实。“49万”或许是一个夸大的数字,但是报告中所提到的很多情况足以昭示出中国父母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最近十年中,教育市场和家庭消费观的变化,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上升,从80年代开始的“小太阳”,到目前的精英子女心态,城镇家庭老中青三代人“421”的标准框架,使得众多家庭都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资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经从大学过渡到了高中,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父母们心甘情愿地掏出大笔真金白银,将孩子送入质量好点的学校里念书,而所谓培养综合素质,也有异化成为考试加分或者保送升学而为的投资项目的趋势。
这样的社会现实使得中国家庭抚养子女成本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数量级别增长,同时挤占了过多的家庭资源。在时下家庭消费中,子女抚养成本,再加上房屋贷款、车辆贷款和消费信贷的出现和盛行,使得家庭的收支比例日益绷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现金断流,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陷于窘境。
本书试图对当代家庭在子女抚养方面的种种表现做出尽可能详尽而全面的呈现,同时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理财专家为读者提供专业而全面的理财咨询与指导。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培养的认识和态度能在不断的修正中寻找到真正理性而积极的取向,因为这关乎于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
编者
一、预言
“欧太太,欧太太,欧太太……”
护士小姐快要喊破了喉咙,妈妈才不慌不忙地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哦哦”,她拍拍鼓囊囊的肚子,迷迷糊糊地应着,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梦境神游中醒过来。她一定又是梦到自己生了个大胖儿子,打瞌睡时嘴边一直挂着微笑。
医生过来告诉妈妈,肚子里的胎儿一切正常,而且恭喜恭喜,B超显示,真的是个男婴。
男孩!要不是顾及肚子里的宝宝,妈妈简直要兴奋得跳起舞来。
“王太太,医生说,我的宝宝是个男孩!”
“赵太太,我就说嘛,一定是个男孩!你看你看!”
“李太太,我替宝宝认你的孩子做姐姐了!”
候诊的产妇们都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一旁的护士小姐也笑盈盈地望着妈妈,像是在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就连肚子里的宝宝也轻轻地踢了一下妈妈的肚皮,像是在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妈妈幸福地环顾四周,她觉得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对她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恭喜恭喜”,妈妈忍不住自言自语。这时,医院墙上一幅花花绿绿的海报吸引了她的注意,托托厚厚的眼镜,妈妈凑了上去:一个戴学士帽的小男孩站在用金币搭成的金字塔顶端,正得意地朝自己微笑,下面写着几行大字: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把我养大的直接成本将高达49万,爸爸妈妈,你为我做好准备了吗?
什么什么?49万!揉揉眼睛再看,通红加粗的“49万”像是正在挺胸抬头地示威着。
妈妈发了下呆,转身表情平静地走出了诊厅,但其实在心里已经被这个从天而降的数字推了个趔趄,刚刚的狂喜一时间被从心底抽空了大半。她怏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肚子里的宝宝也像是犯了错误一样没有了动静。“49万”就像个挥之不去的影子,带起了满肚子的怀疑、恐慌和压力,在妈妈的脑袋中不住盘旋。她像是看到了海报上的那座金字塔,而自己正背着无数袋金币,步履蹒跚地朝上面攀爬。怀孕之后她头一次对即将诞生的小生命有了一丝恐惧,可是已经没有时间再给她考虑了,肚子里的宝宝早就卯足力气,正在准备破茧而出。
“这也太夸张了吧。”听完妈妈回到家的唠叨,爸爸丝毫不为所动,甚至还觉得有点荒唐。“49万?我一辈子才能挣多少钱?真要是49万的话,有多少人能养得起孩子?再说要是真要这么多,咱们也没办法,该花的也省不了,顺其自然就好啦!”他哈哈地笑了几声,继续低头看报纸了。
“顺其自然吧”,爸爸总是这样说。
妈妈的心还是不能踏实。
“那么,养活一个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钱呢?”她心里一遍遍地想。
就在这天晚上,妈妈做了一个决定,她要拿帐簿记录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笔支出。她倒是要看看,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究竟要花多少钱,这个“49万养大一个孩子”的预言,是否会真的实现。
于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要持续二十余年的数字游戏就这样开始了。谁也无法知道,答案最终将会怎样。
二、预支爸爸妈妈的钱(1)
叮铃铃,叮铃铃,爸爸的自行车铃清脆地叫着,他骑着这辆将近十年的老搭档到了单位,刚好八点。打水,沏茶,打开桌上当天的报纸,从头版大事一直读到减肥广告,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常规工作日就这样开始了。爸爸大学毕业就来了这家机关单位,一直踏踏实实地本分工作,职称不高,收入也马马虎虎。让他耿耿于怀的是,进单位时刚巧没搭上单位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只好和妈妈拿出了几乎所有积蓄作首付,申请了二十年的贷款才买了他们自己的房子,现在光月供就要耗掉自己半个月的收入。
在中学当老师的妈妈怀孕后,家里不断有客人来访,一到周末,她学生的家长们就会带着孩子隔三差五地登门拜访:“老师啊,听说您就要生宝宝了,我们特意过来看看,还有一点小小的心意,我家小孩让您费心了,以后还要麻烦您多照顾……”
“谢谢谢谢……哪里哪里……应该的应该的……”,妈妈一面嘴里不住说着客套话,一面对于家长们送来的营养品和婴儿用品一概来者不拒。爸爸说:“真好,这可省了不少钱呀。”可是妈妈知道,这点粮草根本不足以应付宝宝的万里征程,“唉,等宝宝出生了,咱们送礼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妈妈撇撇嘴巴,轻叹了一口气。
妈妈当年是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现在这所普通中学做外语老师。其实妈妈当初是有机会进外企工作的,但是学校能解决户口问题,当时妈妈想的是,自己有了本市户口,以后结婚生子孩子的上学问题就都好解决了,所以也就服从了分配。看着以前的同学现在都在大公司里飞黄腾达了,妈妈现在经常后悔自己的选择,也就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了还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喂,你可要听好了,要不是为了你,说不定妈妈现在已经做到总经理了。所以你以后一定要努力读书,长大了给妈妈买大房子住,听到没?”妈妈拍着自己浑圆的肚皮,虽是责怪的口气,脸上却挂满了微笑。
肚子里的宝宝仿佛听到了这些话,狠狠地踢了妈妈一下,不知是答应还是拒绝。
“哎哟,你这个淘气的小债主!”妈妈大叫。
小债主?谁说不是呢。这个尚未出世的小家伙,已经开始大笔大笔地预支爸爸妈妈的血汗钱了!
这不,妈妈最近就患上了购物“强迫症”,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跑到婴儿用品商店乱逛,弄些新鲜的玩意儿回家。比如这个瑞典产的婴儿奶瓶,就是妈妈一直引以为豪的购物成果。细细的瓶身,宝宝的小手可以很容易地抓住,而且材质坚硬,不怕摔打,奶嘴还采用了特殊的材料,粉红色,柔软温和,感觉就像妈妈的乳头。好东西自然不会便宜,200多元的价格让妈妈一想起来就忍不住皱眉,但当初掏钱时却一点也没有犹豫。婴儿床、婴儿服和纸尿裤要买最好的自不必说,婴儿洗护用品的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型的婴儿用具更是层出不穷。一个和奶瓶配套的温奶器要180元,外加奶瓶消毒锅200元,婴儿调食器一套250元……妈妈买这些东西时从不手软,这些大小物件通通加起来,少说也得花去爸爸一个月的工资。
但等到爸爸细心筛选一下才发现,原来有很多婴儿用具其实完全多余,“比如奶瓶的蒸气消毒就完全可以在普通的家用锅里完成”,爸爸的语气明显有点不满意。
“我明白,我当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