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道德情操论 >

第6章

道德情操论-第6章

小说: 道德情操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我的听觉来判断你的听觉,用我的理智来判断你的理智,用我的愤恨来判断你的愤恨,
用我的爱来判断你的爱。我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其它的方法来判断它们。


       

道德情操论(1卷…1篇)
第四章 续前章

    在两种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情感同我们自己的情感是否一致来判断它
们是否合宜;一是当激起情感的客观对象被认为与我们自己或我们判断其情感的人没有
任何特殊关系时;二是当它们被认为对我们当中的某个人有特殊影响时。
    1.关于那些被认为与我们自己或我们判断其情感的人没有任何特殊关系客观对象;
当对方的情感无论何处都跟我们自己的情感完全一致时,我们就认为他是一个品性风雅,
鉴赏力良好的人。美丽的田野,雄伟的山峰,建筑物的装饰,图画的表达方式,论文的
结构,第三者的行为,各种数量和数字的比例,宇宙这架大机器以它神秘的齿轮和弹簧
不断产生不断展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所有这些科学和鉴赏方面的一般题材,都是我们和
同伴认为跟谁都没有特殊关系的客观对象。我们会以相同的观点来观察它们,并且没有
必要为了同有关的客观对象达到感情和情感上最完美的一致而对它们表示同情,或者想
象由此引起的情况的变化。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常常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这要么是我们
不同的生活习惯使自已容易对复杂客观对象的各个部分给予不同程度的注意造成的,或
者是我们的智能对这些客观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天赋敏锐感造成的。
    当同伴对这类对象的情感和我们对它们的情感明显和容易一致,以及对此我们或许
从来没有发现过某个人会和我们不同时,毫无疑问,虽然我们必然会赞同他,然而他似
乎不应该因此而得到赞扬和钦佩。但是当他们的情感不仅同我们的感情一致,而且引导
我们的情感时,当他在形成感情时似乎注意到我们所忽略的许多事情,并且面对着这些
客观对象的各种情况调整了自己的感情时,我们就不仅会表示赞同,而且会对其不寻常
和出乎意料的敏锐和悟性感到惊讶和奇怪,他由此似乎应该得到高度的钦佩和称赞。这
种为惊讶和奇怪所加深的赞许,构成了宜于称作钦佩的情感,对这种情感来说,称赞是
其自然的表达方式。一个人断定如花的美人比最难看的畸形者好看,或者二加二等于四,
当然会为世人所赞同,但肯定不会令人钦佩。只是那种具有欣赏力的人的敏锐和精确的
鉴别能力——他们能识别美人和畸形者之间那种几乎察觉不到的细微差异;只是那种熟
练的数学家多方面的精确性——他们能轻易地解答最错综复杂和纠缠不清的数学比例;
只是那些科学和鉴赏方面的泰斗——他们引导着我们的感情,他们广博和卓越的才能使
我们惊讶得瞠目结舌,只是他们才激起我们的钦佩,看来应该得到我们的称赞;我们对
所谓明智睿见的赞扬,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有人认为,这些才能的有用性,是最先赢得我们称赞的东西;毫无疑问,当我们注
意到这一点时,会赋予这些才能以一种新的价值。可是,起初我们赞成别人的判断,并
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其恰当正确、符合真理和实际情况;很显然,我们认为别人
的判断富有才能不是因为其它理由,而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判断跟它是一致的。同样,
起初鉴赏力表示赞同,也不是因为其有用,而是因为其恰当和精确,同鉴赏的对象正好
相称。有关这一切才能的有用性概念,显然是一种事后的想法,而不是最先赢得我们称
赞的那些东西。
    2.关于以某种特殊方式影响我们或我们判断其情感的人的那些客观现象,要保持
这种和谐一致就既很困难,同时又极为重要。对于落在我身上的不幸或伤害,我的同伴
自然不会用同我用来看待它们的一样的观点来对待它们。它们对我的影响更为密切。我
们不是站在同观察一幅画、一首诗或者一个哲学体系时所站的一样的位置来观察它们,
因此我们容易受到极其不同的影响。但是,我多半会宽容自己的同伴对于同我和他都无
关的一般客观对象所具有的情感同我的情感不一致,而不大会宽容自己的同伴对于像落
在我身上的不幸或伤害那样的同我关系密切的事物所具有的情感同我的情感不一致。虽
然你看不起我所赞赏的那幅画、那首诗、甚或那个哲学体系,但是我们为此而发生争论
的危险却很小。我们中间没有人会合乎情理地过多关心它。它们跟我们中间的随便哪一
个人都无关紧要;所以,虽然我们的观点也许相反,但是我们的感情仍然可以非常接近。
而就你我都受到特殊影响的那些客观对象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尽管你的判断就思
辨来说,你的情感就爱好来说同我完全相反,我仍然很可能宽容这些对立;并且如果我
有心调和,还可以在你的谈话中甚至在这些题材上找到一些乐趣.但是,如果你对我遭
到的不幸既不表示同情也不分担一部分使我发狂的悲伤;或者你对我所蒙受的伤害既不
表示义愤也不分担一部分使我极度激动的愤恨,我们就不能再就这些题材进行交谈。我
们不能再互相容忍。我既不会支持你的同伴,你也不会支持我的同伴。你对我的狂热和
激情会感到讨厌,我对你的冷漠寡情也会发怒。
    在所有这种情况下,旁观者与当事人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一致的情感。首先,旁观
者必定会尽可能努力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处境之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可能使受害者感到苦
恼的每一种细小情况。他会全部接受同伴的包括一切细节在内的事实;力求完善地描述
他的同情赖以产生的那种想象中变化了的处境。
    然而作了这样的努力之后,旁观者的情绪仍然不易达到受难者所感受的激烈程度。
虽然人类天生具有同情心,但是他从来不会为了落在别人头上的痛苦而去设想那必然使
当事人激动的激情程度。那种使旁观者产生同情的处境变化的想象只是暂时的。认为自
已是安全的,不是真正的受难者的想法,硬是频繁地在他脑海里出现。虽然这不至于妨
碍他们想象跟受难者的感受多少有些相似的激情,但是妨碍他们想象跟受难者的感情激
烈程度相近的任何情况。当事人意识到这一点。但还是急切地想要得到一种更充分的同
情。他渴望除了旁观者跟他的感情完全一致之外所无法提供的那种宽慰。看到旁观者内
心的情绪在各方面都同自己内心的情绪相符,是他在这种剧烈而又令人不快的激情中可
以得到的唯一安慰。但是,他只有把自己的激情降低到旁观者能够接受的程度才有希望
得到这种安慰。如果我可以这样说,他必须抑制那不加掩饰的尖锐语调,以期同周围人
们的情绪保持和谐一致。确实,旁观者的感受与受难者的感受在某些方面总会有所不同,
对于悲伤的同情与悲伤本身从来不会全然相同;因为旁观者会隐隐意识到,同情感由以
产生的处境变化只是一种想象,这不仅在程度上会降低同情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
在性质上改变同情感,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种样子。但是很显然,这两种情感相互之
间可以保持某种对社会的和谐来说足够的一致。虽然它们决不会完全协调,但是它们可
以和谐一致,这就是全部需要或要求之所在。
    为了产生这种一致的情感,如同天性教导旁观者去设想当事人的各种境况一样,天
性也教导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去设想旁观者的各种境况。如同旁观者不断地把自己放在当
事人的处境之中,由此想象同后者所感受到的相似的情绪那样,当事人也经常把自已放
在旁观者的处境之中,由此相当冷静地想象自己的命运,感到旁观者也会如此看待他的
命运。如同旁观者经常考虑如果自己是实际受难者会有什么感觉那样,后者也经常设想
如果自己是他处境唯一的旁观者的话,他会如何被感动。如同旁观者的同情使他们在一
定程度上用当事人的眼光去观察对方的处境那样,当事人的同情也使他在一定程度上用
旁观者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处境,特别是在旁观者面前和在他们的注视下有所行动时更
是这样;并且,因为他作了这样的设想以后,其激情比原来的激情大为减弱,所以在他
面对旁观者之后,在他开始想到他们将如何被感动并以公正而无偏见的眼光看待他的处
境之后,他所感觉的激烈程度必然会降低。
    因此,不管当事人的心情如何被人扰乱,某个朋友的陪伴会使他恢复几分安宁和镇
静。一同他见面,我们的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和安静下来。同情的效果是瞬息发生
的;所以我们会立即想到他将用来观察我们处境的那种眼光,并开始用相同的眼光来观
察自己的处境。我们并不期望从一个泛泛之交那里得到比朋友更多的同情;我们也不能
向前者揭示能向后者诉说的所有那些详细情况;因此,我们在他的面前显得非常镇静,
并且倾注心力于那些他愿意考虑的有关我们处境的概要说明。我们更不期望从一伙陌生
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因此我们在他们面前显得更为镇静,并且总是极力把自己的激
情降低到在这种特殊的交往之中可以期待赞同的程度。这也不仅仅是一种装出来的样子;
因为如果我们能在各方面控制自己,则一个点头之交在场确实比一个朋友在场更能使我
们平静下来,一伙陌生人在场确实比一个熟人在场更能使我们平静下来。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如果心情不幸失去控制的话,那么交际和谈话是恢复平静的最
有效的药物;同样也是宁静、愉快心情最好的保护剂,宁静的心情对自足和享受来说是
不可或缺的。隐居和好深思的人,常在家中郁闷地想自己的悲伤事或生气事,虽然他们
较为仁慈、宽宏大量并具有高尚的荣誉感,但却很少具有世人所常有的那种平静心情。


       

道德情操论(1卷…1篇)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

    在这两种不同的努力,即旁观者努力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和当事人努力把自己的情绪
降低到旁观者所能赞同的程度这样两个基础上,确立了两种不同的美德。在前一种努力
的基础上,确立了温柔、有礼、和蔼可亲的美德,确立了公正、谦让和宽容仁慈的美德;
而崇高、庄重、令人尊敬的美德,自我克制、自我控制和控制各种激情——它们使我们
出乎本性的一切活动服从于自己的尊严、荣誉和我们的行为所需的规矩——的美德,则
产生于后一种努力之中。
    旁观者的同情心似乎反映出他对同自己交往的那些人的全部情感,他为他们的灾难
感到悲伤,为他们受到的伤害表示不平,为他们的好运感到高兴,他看来是何等和蔼可
亲啊!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他的同伴们的处境,我们就会同情他们对他的感激,
并体会他们从一个如此充满深情的朋友的亲切同情中肯定会得到的那种安慰。并且,由
于相反的原因,其冷酷无情的心只是同情自己,而对别人的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