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眼,十倍机会-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实实在在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对这方面的投入关注的太少而已。尽管禅宗没有强迫我们必须怎样怎样,才能怎样怎样,可是我已经有感于冯友兰一句警语:禅宗乃“无知之知,无修之修,无悟之悟,无得之得”也!
三、记下你的“灵光一现”
科学家反复论证过人类的自然记忆力是有限的这个道理,人类要使自己越来越聪明,光靠自然记忆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后天的“协记”补足,这种“协记”,就是需要在平常对生活多一个“记录”的心眼。
相信诸位当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突然来了什么即兴的感触或奇思妙想,但因为暂时手头忙,顾不过来就没去实施,但过眼也就忘了,结果一个个好点子好主意,就这样白白地扔掉了。真是可惜啊!
然而人的一生中出现这样的奇思妙想能有几次呢?扔了,就是扔掉了黄金啊!为什么不多个心眼,身边揣着一个小本本,把那个奇思妙想简扼地记录下来呢?
抓住了一次灵感就等于抓住了十倍的机会,忘了做笔记就等于浪费或放弃了难得的机会。
很多人一听到做手工笔记,马上就会和读书、开会之类的词串起来联想,于是就认为这只是领导干的事。其实这恰恰是对“手工笔记”理解的一种误区。有必要提醒的是,现在的人们生活都比较丰富,每天接触的事也很多,如果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丢三落四在所难免,尤其是对办公族来讲,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总结和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或参考,何乐不为呢?
我在出版社主管策划工作时,“社头”要求我们策划部每周一都要例会一次,对大家策划的选题方案进行讨论认证。刚开始时大家都对这种形式很不感冒,每次开会时都空洞无物,找不到实质性的选题点子,只能让大家浪费更多无谓的时间,后来我要求大家出门时都养成随身带本子的习惯,用自己的职业嗅觉,观察、记录与出版有关的话题,后来每次例会,大家都自觉地拿出笔记本来,争先恐后地谈论对选题的新看法,而且卓有见地,效果真的很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运土机制造商出身的纳陶那,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鼓舞人心的演说家。他用大部分时间,乘着他自己的飞机,遍游美国各州,进行精彩的演说。一天夜里,他在北卡罗来纳州做了一次演说,在他和助理希尔飞回家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飞机起飞后不久,希尔看见纳陶那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几行字。飞机降落后,希尔问他是否记得他曾经在本子里写过字。
“啊,现在不记得!”纳陶那叫道。他立即从衣袋里掏出那个小本子,看看它。“就在这里!几个月来我一直在找这个本子!这儿有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解决了我们难以完成的研究方案!”
纳陶那的一席话让希尔豁然开朗,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就用纳陶那的话:“当你有奇思妙想一闪而现时,请多留下心眼,立即把它记下来。”
世界色彩斑斓,人的生活色彩斑斓,但无论见到的是什么颜色,只要是一晃而过的,请抓住那一瞬间,把它记录下来,这对你的成长与把握机会都会有益处的。
四、防止灵感与顿悟的异化
尽管灵光一现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尽的好处,但不管诸位信不信,我还是要说一下我的忧患观点:那就是在灵光一现中产生出来的灵感或顿悟,有时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导人行善,同时也可以诱人作恶。我所说的作恶,就是灵感或顿悟的异化之意。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以致很多人在为自己的某一种灵感或某一次顿悟付诸行动时,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行善还是作恶,或者只是为灵感而灵感,为顿悟而顿悟,根本不为善或恶多个心眼去推敲一番,社会上出现的高智商罪犯大抵就属此列。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将灵感与顿悟的异化问题列出来提警大家。
我认为就灵感或顿悟而言,有两方面的恶的趋向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警惕:一是心态不正;二是心术不正。因为无论是心态不正,还是心术不正,都是恶的发端点。这种发端点再加上灵感与顿悟,就只能给他人乃至社会增加更多的麻烦。
电视连续剧《公安局长》中的制毒贩毒兼杀人犯钟六一心眼可谓多多,可是他把所有的智慧灵感都用在了如何犯罪上,所以我说他是属于心术不正的典型;而如果一位母亲在救火现场突然顿悟,于是置自己的孩子于不顾而先救别人的孩子,结果儿子被烧死而母亲成了“英雄”,这位母亲就是心态不正的典型。
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凡事要多个心眼。只要你主观上没有作恶的意愿,只要你行事的动机纯正,那么不论是灵感来了还是顿悟出现了,都能大大降低灵感或顿悟受到异化的可能与风险。
当然了,话又得说回来,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在某种权限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权限下又可能是对的。我没有办法认证某某的灵感或顿悟一定是对的或一定是错的,关键还在大家自行把握。毕竟,我讲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钻灵感或顿悟的牛角尖,我只是借这个话题奉劝诸位,当灵感来临或顿悟出现时,多个忧患的心眼,因为不纯的灵感或顿悟不但不能作为开启智慧的钥匙,而且还会自毁前程。如此而已。
以上已经通过灵感与顿悟两大元素与诸位讨论了关于人的灵光一现的话题,以下我将用两句简短的话,对这个论题作一下概括。
第一是灵光一现会产生灵感或顿悟。但灵感与顿悟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具有创造性和思想性的,抓住灵感,也就抓住了创造的机会,后者则是对存在的一种认知,因此是自悟性的,它需渐修的过程,才能达到开悟的境界。
第二是抓住灵感和把握顿悟,需要平时多一个心眼去留意,去发现,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亦即要学会用心点亮灵光一现的“神灯”,那里有很多智慧和机会等着你去体验,如果放弃这种体验,那么即使有再美妙的灵光一现,也会在一瞬间化成过往烟云。
相信吗,人的一生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身。
很多人平常对事情考虑得简单,甚至还会视别人提醒他“凡事要多个心眼”是“太啰唆”的,这种人往往要等到某件事情办得很糟糕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成为事后的明白人。还有一种人,就是对事情的是非曲直本来不糊涂,但心无城府,性子急,容易冲动,缺乏自控心眼与自控力,如此导致失败那就更是千不该万不该了。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明知超速行驶有危险,但一驾起车就控制不了以超速为荣的心理,直到有一天车祸发生,车毁财丢事小,人残事大,这时才明白不会自控的危害;明知贪污东窗事发是要蹲监狱的,但见了孔方兄就想起了它无所不能的作用,忘了它也会害人,直到有一天真地蹲进了班房,这时才明白失控将会意味着什么;明知负面情绪会导致负面效应,但动辄就是愤怒喷涌而出,直到有一天吃了亏闯了祸,这时才明白制怒的重要性;明知说话要分场合看对象视轻重,但无奈管不住一张“痒嘴”,直到有一天祸起“两片”间,这时才明白语失是多么的可怕。总之,我们对各种度的把握并不是没有一点认识,只是缺乏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心眼。
自控——这个看似平常的程序,却蕴涵了深厚的哲理。尤其是如今处处布满了诱惑和陷阱的社会,如何理智地控制自己,已经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自控并不是打掉牙齿往肚子咽那般逆来顺受——它的要义是临事不乱、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问题是一接触到这个话题,好像人人都能对别人说上一堆大道理,但一旦自己成为当事人,情绪被呼啦呼啦煽起时,自控的意识就丢失了。
为什么在“来事”或“变故”面前,很多人会出现失控现象?我的理解是:缺乏心眼,头脑简单,性子太急,思维太感性了,因此也太容易冲动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抑或说,如何磨砺自控的心眼?用句简单点的话说,要学会慎独。
所谓“慎独”,就是给自己多一份自检的智慧心眼。俗话说,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怪自己的意思是要多找自己的短处,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而怪别人的人就多半看不见自己的问题,看不见自己的问题又怎么会去改进自己呢?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大概也是这个境界吧。
以下,我就从欲念、情绪、危机和语言等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如何多个心眼自我控制。
一、欲念的自控
欲念涉及的领域很多,但我认为最难把控的是人的贪欲和情欲。
谁都会说:人生在世,怎一个“贪”字了得?“贪”字亦即贪欲。它起于“诱”栽于“诱”。也许“诱”者会说:“我不是因为你‘贪’而诱你,而是因为‘诱’而勾起了你的‘贪’!”那些一心只想拥有,又没有抵卸“诱”或抗“诱”的心眼者,贪欲在其内心是时时刻刻潜伏着的,所以也是很容易被“诱”字“勾”得灵魂出窍。
物欲之贪,名目多得数不过来,但多数也是发端于抗“诱”的自控力的缺失。
凡夫俗子不说,只说那些身为公仆者,有多少就是因为自控力差,才被以“贪官”之罪推上被告席的?他们走向腐败,身不由己地栽倒或拜倒在各种物欲上,自然要引来百姓的骂名。当然了,要是说这些腐败的官员本质都多么龌龊——这不客观,如果本质都是龌龊的,想必当初他们也混不到官场来。到了官场,灵魂反而蜕化,原因就在于官越大,面对的物欲诱惑越多。正由于此,官员才更应该具备抗“诱”的心眼才是。如果没有这个心眼,那么他们堕落的速度将会比谁都快!
前些日子,媒体公布了一项国内银行内部利用职权之便洗钱的数据实乃触目惊心:迄今为止,被洗之款达60余亿,而案宗居然达到1500多起!一向管理严谨的银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就更不在话下了。在这么多的案宗中,谁能镇定自若?当然是善于慎独自控、勇于自律的人。
有人说要想让人成为一个组织的真正成员,最好让他永远站在这个组织的门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永远地保持着进取心。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很灰调,但却很耐人寻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到达事业巅峰的人在自控力上都是一无是处的。关键就看你在平常言谈举止中是否多了自控力这个心眼。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为满足我们的物欲创造一切便利条件的人,要抱怨就抱怨我们自己在物欲面前我们缺乏抗“诱”的心眼,抱怨我们自控力的缺失!
战国时期的魏文侯,一次和股肱之臣们饮酒,正饮了一半,文侯却停下了酒杯,说:“天不早了,我要出去。”臣僚们惊讶道,外面正下着雨,大家在这里饮酒又很快乐,你干什么去?不要走!文侯说:“我两天前与管理猎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