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

第67章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67章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特许证,它只不过是一种信托而已,——信托在习惯法上是一个概念,它
说明当一方为另一方的利益而保管其财产时双方之间的关系。但在当时正在
兴起的现代金融世界里,托拉斯所带来的主要利益只能落进那些谋求建立垄
断企业的人手中。

不光如此,美罕托拉斯还拉入了其他四十家公司参加,其中有十四家公
司的所有权完全在美孚的掌握之中,这些企业以股东身份加入托拉斯联合体
后,也将所有的股份交“受托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则发给他们一分信
托证书,所有加入企业的支配权均受“委员会”操纵,而信托人只有获得分
配红利的权利,如此一来,垄断便顺手情理地完成了。

多德不无得意地宣布:“从现在起,企业再也不是个人的企业。它不再
受个人权力的支配了!无谓的竞争已被消除,我们可以在和平中获得最大限
度的发展。”

多德的这段话冠冕堂皇,似乎全无个人垄断的嫌疑。而美孚托拉斯的内
部结构组织也是错综复杂,为其逃避法律的追究打的掩护。它里面有各种合
法的组织机构,相互间构成了一座迷宫,外界对它根本无法调查和揭露。从
托拉斯协定来看,是没法搞清楚究竟谁拥有什么产业,或者谁负责什么活动。
分析家们甚至把这个问题看成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一样的高深莫测,正如艾
达·塔贝尔所言:“根据它所拥有的巨大财产来说,它是存在的,然而当你
想要证明它的存在时,你又无能为力。”


然而,谁的心里都很清楚,洛克菲勒是这个托拉斯的控制人,以他为核
心的少数几个人不但占有着全部七十万张信托证书的四十六万多张,而且还
操纵看经营中的一切权力,诸如建立一座炼油厂或是关闭一座炼油厂。“委
员会”的九人小组有股份的分配决定权和公司债券发行权,他们还可以决定
是否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这可以说是一种彻底的中央集权制。

托拉斯的总部设在纽约,洛克菲勒也象以往的那些纽约大佬一样,购买
了一套新的第五街市区住宅,每天去百老汇大街二十六号新公司办公室上
班,而这个地方不久就成为世界上名声最不好的商业办公中心。

洛克菲勒在他新建立的美孚王朝中居于高高在上的君主地位。每日,他
都坚持在百老汇大街二十六号同美孚帝国里的臣僚们共进午餐。这些人中包
括他弟弟威廉·洛克菲勒,他的两个儿子已分别和第一国际银行总裁詹姆
斯·斯蒂尔的两个女儿成亲;有亨利·H·罗杰斯,他被华尔街的人们称为
“地狱恶狗”,因为他是一个私人投资家,在市场上往往施展出惊人之举,
令对手猝不及防,败于他手;有佛拉格勒,这位美孚王朝久经考验的悍将;
有约翰·亚吉波多,他曾因为酗酒误事而受到洛克菲勒的训斥,后来他痛改
前非,其地位在美罕王朝便稳步上升了,在社会上,他有“大腐败分子”的
臭名声;还有奥利弗·佩恩,此人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司库,其父亨利·B·佩
恩后来成为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在政界有着自己的一个势力集团,而查尔
斯·普拉特则是这些人中的年长者,洛克菲勒让他坐了首位,自己则坐在他
的下手。餐桌上,当别的人议论时事的时候,洛克菲勒始终一言不发,只是
默默地听着,保持着君王应有的威严。

美孚王朝开会时,那情形简直象是政府的内阁会议。在坐的人个个都是
大富豪,而且都是商场竞争中的顶尖高手,这使得美孚王朝人才济济,令对
手发怵。就连中央铁路的老板威廉·范德比尔特也在向政府作证时大摇其头
他说:“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精明能干的办事人员,这些人要比我强得
多。。。我不相信通过某一个州的立法便能限制住这些人。他们总是跑在你
的前面,法律拿他们也没办法。”

美孚王朝的每位大员均各有其责,但他们又都在洛克菲勒的严密控制之
下。洛克菲勒是个绝对的唯我主义者,但他绝不能容忍别的唯我主义者存在
于美孚王朝,也不允许谁拿美孚托拉斯作为其个人表演的舞台。他培养出了
一大批具有“美孚精神”的新型的、忠诚不渝的企业管理人员。正是由于美
孚干员们的超凡才能,公司才能够充分利用时机,使它所开辟的各个领域沿
着技术、地区以及工业各条战线,迅猛扩展。

托拉斯的成立,似乎吹响了洛克菲勒军队全面出击的进军号,洛克菲勒
以其充沛的精力和不懈的斗志,指挥手下大将迅速占领一切能够达到的方面
的有利位置,不给对手丝毫的便宜和喘息之机。当时,石油工业内部也正发
生着技术上的革命,新兴的石油家族迅速崛起,以石蜡、润滑油、凡士林乃
至口香糖为代表的石油副产品的社会需求量也在日益猛增。石油的第二次黄
金时代似乎已即将到来。洛克菲勒是乐观的,在美孚王朝内部,只有他是真
正的对石油的未来充满绝对的信心。但是,即便是他,也并未料到石油会成
为二十世纪的世界最大、也是最紧迫的需要,石油会将他和美孚王朝推入金
钱和权力的最高峰。就在电灯的出现将使火油——这一以往石油的主要甩途
之一——退居成为次要的能源品之时,内燃机却戏剧般地改变了石油显出秃
势的命运,从而使石油成为现代工业的能源基础,并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范


围内的对石油的争夺。

洛克菲勒的信心使他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远见。当宾夕法尼亚州的布莱德
福油田将近枯竭时,蕴藏更为丰富的莱马油田在俄亥俄州开发出来了。洛克
菲勒当即决定挤身其间。然而,王朝内部有许多人反对他的这一决定,因为
经科学家们采样分析认为,莱马油田的原油含有带恶臭的硫化物,从这种油
里不可能提炼出高质量的精炼油。连他的亲信亚吉波多也以挖苦的语气说:
“谁要能从那东西里提炼出油来,我保证把它一古脑儿喝下肚去!”他甚至
将他私人的部分股票以每一美元减到八十五美分出售。

洛克菲勒没有受他们的影响,他认定了的事就要坚决去做成它。他从自
己的户头上掏出三百万美元来征巢问题的解决办法,他成功了,美孚公司的
科学家们没用几年就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弗拉施脱硫法。此时恰逢国际市
场上对石油的争夺方兴未艾,美孚公司所拥有的莱马石油的雄厚储备使它在
斗争中处于优势。

多德的托拉斯理论很快在美国流行开来,各行各业竞相效仿,南方成立
了棉花托拉斯,中西部成立了畜牧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制糖业的三十六
家公司也成立了托拉斯。各行各业的托拉斯占了美国企业的百分之九十,美
国正快步走向垄断的时代。

7。海外业务
正当美孚石油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它在欧洲的市场却出现了缺
口。

1883 年,俄国皇帝派密使到巴黎拜访了罗斯查尔男爵,请求他资助巴
库铁路的建设。这是开发俄国巴库油田的一部分,罗斯查尔原本是美孚石油
公司在巴黎的经纪人,但想到巴库油田的开发可以结束美孚石油独霸欧洲市
场的局面,他欣然同意了,并卖力地为俄皇筹措资金。

在此之前,瑞典的诺贝尔三兄弟已奔赴高加索巴库地区开采那被称作“圣
火”的油田。三兄弟中,老么阿尔弗雷德发明了黄色炸药,即后来诺贝尔奖
的设置人,他是油田开发技术方西的权威。诺贝尔兄弟每天可以开采一百万
加仑的原油,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他们将油输送到里海边,再顺着伏
尔加河往北,经波罗地海,把油销售到圣彼得堡,有一部分则送往瑞典。

罗斯查尔插手巴库铁路,就意味着他可以同诺贝尔兄弟平分巴库油田的
开采权,对此他何乐而不为呢。

在罗斯查尔银行的资助下,由巴库到巴统的铁路于三年之后竣工,对巴
库方面的动向,洛克菲勒也早有察觉。1886 年,他指派海外部长利比去俄
国考察从巴库到美索不达米亚这一广大地区。利比在反馈回来的报告中说,
“在金融巨子罗斯查尔的资助下,俄国的石油开发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不
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美孚石油的强劲对手。而且,巴库出产的原油中,硫
磺含量明显低于宾夕法尼亚原油,它还能在低温条件下蒸馏出润滑油,重油
的比重又大。随着欧洲市场上汽车、火车和工厂对燃料用油需求的扩大,重
油将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巴库油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欧洲的形势越来越对洛克菲勒不利,俄国皇室在吸引外资方面似乎热情
不减,他们相继吸引了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等国的资金,投资建立了一
系列的小油田和中小型炼油厂,到1888 年,整个高加索地区已建有炼油厂


一百五十多个。巴库油田仍然占全部石油开采量的三分之一,在“上游”,
诺贝尔兄弟仍然独霸天下;而“下游”市场则必须得依靠巴库铁路的拥有者
罗斯查尔。

罗斯查尔的野心,是将美罕石油彻底逐出欧洲市场。为此,他开办了里
海、黑海公司,与那些朱被诺贝尔兄弟吞并的小油田合作,向洛克菲勒的领
地发动了进攻。他不仅在巴库和巴统设立炼油厂,还在吉卡、里亚斯德等地
新设了数家炼油厂,决心控制整个“下游”市场。

另一方面,诺贝尔兄弟和罗斯查尔与俄国政府也密切配合,来驱逐洛克
菲勒的势力。俄国政府对除诺贝尔兄弟和罗斯查尔外的一切外盗开始收取重
关税,这样一来美孚石油进入俄国和欧洲市场的运费就大大增加了。以俄国
为基地,罗斯查尔还想要垄断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和日本等亚
洲市场。洛克菲勒的王朝可谓岌岌可危。

在罗斯查尔打他的如意算盘之前,中国和日本等远东市场一直是洛克菲
勒的天下。美孚石油公司在这里销售火油,一直是用5 加仑的蓝色白铁皮罐
运装,罗斯查尔同一个叫萨缨尔的英籍犹太人合作,希望打入远东市场,萨
缨尔一直在做日本人的生意,他把机器从伦敦运往日本,又将贝壳、珍珠、
东方艺术品等运往英国,其生意范围已扩展到了香港、曼谷和新加坡。萨缨
尔的标志是画着砚壳的旗帜,因为他是靠贩卖用贝壳做的扣子起家的。萨缨
尔在参观了巴库油田后热情甚高,他有信心加入到打败洛克菲勒的行列中
来。他的脑海中已浮现出了战胜洛克菲勒的策略:“美孚石油用桶装和罐装
的方式贩运,那么我们改用油轮装运、大批量销售的方式,不是可以打败他
吗!”

经过罗斯查尔和萨缨尔的积极行动,解决了油轮建造的技术难题以及同
苏伊士运河方面就安全问题的协调问题,挂着蚬壳标志的油轮终于出发了。
它穿越炎热的印度洋,从马六甲海峡驶入东方海域,一路上,在新加坡、雅
加达、曼谷、香港、上海大量贱卖灯油,最后抵达终点站横滨。

罗斯查尔兴奋地宣布:

“洛克菲勒的蓝色油桶将被我们的蚬壳油轮埋葬于大海之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事实却让罗斯查尔沮丧,因为亚洲的石油中间商向他
们报怨说:“贵公司在石油销售中忽略了亚洲人的生活习性,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