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

第51章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51章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易斯安娜,地盘仅是后来的一半左右,而立国仅二十几年,更为拓荒者留
着无限的“处女地”。然而毕竟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就赶上了资本主义的大发
展时期,而它丰富的资源、辽阔的领土为了无“传统”累赘的寻梦者提供了
绝好的场境,虽然许多情况下其场境跟他们原有的梦境并不一致,但更可行,
且有远大的前途。因此驮杜邦家族来美国的“美国之鹰号”,为杜邦以别却
旧梦在美国以新的形象腾飞预示了好兆头。

美国有远比法国广阔得多的投资市场和销售市场,而且当时似乎还有比
法国更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更为宽松的社会机制以及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虽
然杜邦家仍以家族形式立足,其内仍不失贵族之风,但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更加充分地利用美国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自然包括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
境条件、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发展迅速的水陆交通网络,他们因此获得了
美国丰厚的回报。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对于某种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虽说不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至少
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早期的工业时代,许多制造业主的地址选择与采矿
业不同,后者得人服从它,面前者则是人掌握了主动权。。

新兴的美国可谓地大物博,同大多数早期移民不同,杜邦家虽也有逃亡
的因素,却绝非贫穷之家。他们带着为实现殖民计划的大量钱财,一到美国,
在新泽西州的贝尔根斯角就有一幢宽敞舒适的房子。老皮埃尔称它为“佳
庐”。

皮埃尔不久就到当时尚是一座小规模的城市的纽约,设立了两个豪华的
办事处,开始贩卖他的计划,当其几乎无望的时候,其子,杜邦公司的创始
人伊雷内开始设法在后来的华盛顿特区附近的山中寻找一个合适造火药的地
点,没能成功。不久在特拉华州的威明顿市,他找到了后来杜邦帝国的大本
营,这儿流淌着的布兰迪瓦因河甚至轻易地就解决了他制造火药的动力问
题。同时这儿的居民多是法国移民,廉价而且好使。仅仅十年,这儿就涌现
出了全美最大的火药厂。

早在1801 年,美国开发西部地区的运动已经形成,西部地区的出口贸
易开始增长。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斐逊意识到,5 年之内,肯塔基、印弟安纳、
密执安与俄亥俄等州将通过密西西比河运出剩余的产品,出口市场异常重
要,那么寻找出口的道路尤为迫切,开放新奥尔良作为美国出口贸易的港口
至关紧要。为争夺新奥尔良,杰斐逊甘冒与法国开战的危险。而争强好胜的
拿破伦居然不争不斗以区区1500 万美元的价格就卖给了路易斯安那。美国


轻松地获得了这片东西横跨密西西比河和洛基山,南北问从墨西哥至加拿
大,总面积为82。8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使用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这片领土的获得,使美国在开发辽阔的西部和拥有更为便捷的出口之路
线上得到了永远的实惠。而杜邦公司也因此占利不小,其一便是为杜邦的子
孙后代在西部开辟了更广阔的火药市场;其二便是便利产品及原料的运输。

19 世纪前期,随着西部的不断扩张,大批的“淘金者”涌向西部,铁
矿、银矿、煤矿、金矿不断被发现;为开凿使俄亥俄和密西西比通往五大湖
的运河,为中西部农民扫除开发处女地的障碍,皆需要大量的炸药。杜邦公
司既得益于美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也受益于美国土地的广袤和矿藏的丰
富。为发展交通、开掘矿产,杜邦公司就要加紧生产炸药,以满足需要。

随后,西部的市场更加深远,杜邦公司越来越需要长途运输火药。而此
时全国铁路网已形成相当规模,足以使得到特许而运输的杜邦火药通过特阿
华州运往路途更加远的煤矿和金矿,而一条威明顿连接全国铁路网的线路便
也及时修通,从此杜邦的产品以及产业,随美国事业、能源业、通讯业的迅
速发展而垦罗棋布于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

杜邦家族的另一支,“逃往”佛罗里达州的艾尔弗雷德及其妻子杰西、
内弟鲍尔,在那里写出了杜邦家族的另一部创业史,它记载着佛罗里达州从
阴湿的沼泽上升为今天被称为游览胜地阳光之州的半个世纪的历史。事实
上,正是他们“慧眼”看到了潜在的巨大财富,首先进行了地产投机,初步
获胜后,他们便把目光投向土地经营尚未波及到的被称为狭长地带的北佛罗
里达,土地价格非常低廉。这儿曾是兴旺一度的大棉花园,后来成了陈迹。
但曾有过棉花和木材交易使得圣约瑟夫这个海湾港口成了佛罗里达最有生气
的城市之当鲍尔“视察”这一地区时,发现了财宝,即贵重的松木和肥沃的
土地;艾尔弗雷德迅速研究了有关伐木和纸桨工业的专著以后,接受鲍尔的
建议,买下了6。6 万多英亩的森林。就在他们在金融界立足并壮大之后,又
开始口头打理拥有的森林。他们寻找了一座渔村开设成造纸公司的城镇。正
好傍在这样深水码头边,同时完全控制了那儿的5 家主要公司:铁路公司、
电话电报公司、土地及开发公司、港口管理局。这样一来,那儿唯一的铁路、
码头、通讯和仓库都落在艾尔弗雷德手中,他还另外获得一片24 万英亩的
森林,这样他所占有的森林总面积就超过了30 万英亩,成为佛罗里达的木
材大王。

另外,他们的商业动脉得到较快发展,包括公路、水路、铁路等均在艾
尔弗雷德的赞助下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

2。人文条件
杜邦家族选择特阿华州似乎顺了无意,一方面自杜邦公司成立以来,好
像从未有过战火窜到威明顿,使得杜邦家族免受战争创伤,反而在这座“堡
垒”中为别的地方的战争不停地生产火药及其它军用品。

另一方面,对各大公司而言,特阿华州也是最“宽容”的一个州,征收
商业税的比例在全国最低,特阿华的有利之处还包括:公司合并费用低廉,
举行州外股东和董事会议可按照公司的需要来确定多少股票等级。(这样便
吸引了那些美国最大的公司来特阿华合并)。对于愿意住在特阿华州的有钱
人,州政府官员有特殊的住房规定:私人财产全部免税。所以这些优惠,均


为杜邦家族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比如上地税上的获利便非常直接。

此外,特阿华州的法律对建立基金会的限制放得非常宽,为公共服务性
质的基金会可以免去遗产税和所得税,杜邦家族在那儿建立有31 个免税基
金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为杜邦家族守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在佛罗里达,杜邦的进入是该州的经济即将崩溃之际,这儿是一个资
金短缺的地区,因此,大约只有在那儿艾尔弗雷德·杜邦他们才能够那么迅
速地建立起自己的金融王国,才能在地产、森林、交通等众多行业中飞快地
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那就是除了他们所立足的州有着许多优惠宽松
的政策之外,美国的政府体制、社会环境为杜邦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

当杜邦家族逃离法国时,正是法国相对混乱的时期。轮番坐政差一点还
要了带着他们赴美的老皮埃尔的命。而由镇压者和起义者相互的杀头的这一
侧面似乎也反映出当时的混乱状况。虽然历史地看其功效颇大,但也许也有
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其中资本流失不少,这也是杜邦家族到美后赖以安家
进而发家的最初的经济本钱。

立国后的美国无论是废奴与否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南北战争等等,均未
对发展资本主义造成什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和社会机制对其大加保护,同
时对私有财产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尊重和保护。而且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社会
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为各类人提供了足够的驰骋天地。杜邦家族深受其惠。

首先杜邦到美国后能有较大的地域挑余地,恰恰就有那块叫威明顿的由
大批法国移民居住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较为廉价的劳
动力,这对杜邦公司的起步至关紧要。

其次,在与政府的关系上起码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体现在几次与政
府的官司中以及其他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比如早在1907 年政府提出反托拉
斯案以来,杜邦家族一直拖住。当政府经过4 年调查,记录下整整十六卷证
词而对杜邦公司定罪结案时,杜邦的上诉虽有被指责想威胁政府之说,但法
院最后的判决,依旧允许保持军用无烟火药生产的垄断权。科尔曼的托拉斯
度过了难关,虽然表面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给杜邦家族带来了一些影响,但在与政府的对抗中,
他们并不是大输家,更不是弱不可言。为对付新政等,大财团们组成了一个
叫美国自由团的组织,声称维护宪法,保持既得财产的所有权和合法使用权;
甚至认为罗斯福政府有违宪法,为此国会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后来大体
上是不了了之。虽然有说美国政府在本质上是代表有产者的利益的,但罗斯
福的新政,包括有关国有化、工会化等措施严重影响了财团们的利益,难怪
他们要对着干,甚至大规模地对着干,颇得人心的罗斯福成了杜邦等常常攻
击的对象。不过自由团的最终失败与罗斯福的连任获胜,并不是政府强力的
结果,而且从不了了之上也可以看出政府的“面子”在某些时候似乎并不能
超越一切。

最大的一次与政府的讼事,是始干1948 年11 月的联邦听证会,涉及杜
邦家族在一些大公司中的股权。大约政府要在大企业财团中间保持一些平
衡,同时防止通用汽车公司完全被杜邦家族所垄断,司法部长向芝加哥的区
法院提出反托拉斯诉讼案,被告达一百多人,杜邦公司在通用汽车公司的5。6
亿美元投资是攻击的焦点。政府指控杜邦在通用的操纵权,要求取消通用汽


车公司和杜邦公司间的一切合同,并且出售杜邦公司在美国橡胶公司、通用
汽车公司和动力化学品公司的所有股票。此后由于氢弹合同和朝鲜战争,政
府暂停了对杜邦公司的抨击。

1952 年,讼事重起。政府对186 名杜邦家族成员提出集体起诉,指责
他们利用未成年成员起控股公司的作用。尽管有许多不利于杜邦的证据,但
他们还是躲过了政府的指控,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先是政府放弃了对整个
家族的攻击,只把指控局限于几个人身上。1954 年12 月,法院裁决认为政
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杜邦买进通用汽车公司股份时怀有垄断的企图,法院认
为那只不过是历史上的意外事件而已。只是后来,杜邦公司的决策失误,在
法院判决不到一年的时间,杜邦公司竟宣布又将在通用汽车公司投资7500
万美元。

这个决定大约真的暴露了他们企图进一步垄断世界上最大公司的心思。
其时政府正大力支持由几个财团联合控制一些大公司的想法和作法;而别的
财团对杜邦公司的这一举措感到不安。因此又起一宗杜邦——通用汽车公司
诉讼的重大案件。

1957 年6 月最高法院作出一个判决,取消了杜邦家族50 年里在通用建
立的一切,虽然并未否决1954 年的判决。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