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

第41章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41章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之星”。

除了功能之外,“完美文字”软件公司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还在于“完美”
的服务。巴斯坦虽然缺乏经费,无法照搬”集团轰炸”的大手笔,但却善于
利用大学生上门服务。默默无闻不要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耐心地
为每一位顾客排忧解难,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询问电话。有一次,巴斯坦
居然把“完美”公司的电话帐单公布于世,巨额电话费支出无声地塑造出“完
美文字”软件公司“完美”服务的楷模形象。

辛劳耕耘,热诚服务。这种近似于“原始”的商业方式,在高新技术产
业里同样能获得沉甸的收获,甚至比大作广告的影响更为深远。当微软公司
还在为“微软文字”大作广告的时候,“完美文字”已经不声不响地打进了
畅销软件排行榜前20 名,逼近了“莲花1—2—3”的名次。

“或许,“微软文字”对“文字之星”的宣传攻势反而为“完美文字”
扫清了障碍。人们从微软宣传中得知“文字之星”即将退场,但亲眼目睹的


换代产品却是“完美文字”。在这种氛围下,微软公司称霸文字处理软件的
努力又一次付诸东流。

在后来的一次美国市场文字处理软件销售统计调查中表明:“完美文字”
已占31%的市场,雄居榜首,“文字之星”还占有16%的领地,而花费巨
额财力和人力的“微软文字”只获得11%的市场和排名第5 的“业绩”。

两次出击,无功而返。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在应用软件领域似乎
很不走运,软件辉煌的理想祈望着,等待奇迹的降临。

奇迹当然不会自动从天而降。“屡战屡败”的比尔·盖茨毅然决定“屡
败屡战”再回首,重新与“莲花1—2—3”决战。

1983 年9 月,盖茨秘密安排了一次小型会议,把微软最高决策人物和
软件专家关在西雅图的汇狮宾馆里,开了整整3 天的“头脑风暴会”。比尔·盖
茨宣布会议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电子表格软
件。

与会者中,一位名叫克朗德的青年学者显得分外激动。两年前,刚走出
校门的克朗德就加入了西蒙领导的“多元计划”设计组,好不容易搞出的电
子表格却被莲花公司抢去先机,现在,他自动请缨,要主持这套软件的设计。

从不论资排辈的微软,将机会给予了克朗德。由此,克朗德脱颖而出。

3 天的会议时间虽短,但是克朗德从盖茨、西蒙等软件高手那里受益匪
浅。他们透彻地分析和比较了“莲花1—2—3”和“多元计划”的优劣,议
定了新的电子表格软件的规格和应具备的特性。

盖茨不准备隐瞒设计这套电子表格软件的意图,从最后为它确定的名字
“超越”中,谁都能嗅出挑战者的气息。

超越,对微软而言,首先意味着超越自我。

1984 年元旦,计算机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个人电脑诞生了:苹果公司
推出了以独有的图形“窗口”为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乔布斯将其命名为“麦
金塔”。“麦金塔”以其更友好的用户界面走向市场向IBM PC 个人电脑挑
战。

1984 年3 月,正当克朗德和程序设计师们挥汗大干,忘我工作,使“超
越”电子表格软件已见初形时。比尔·盖茨正式通知克朗德放弃IBM PC 个
人电脑“超越”软件的开发,转向为苹果公司“麦金塔”开发同样的软件。

“比尔,”克朗德急匆匆地闯进盖茨的办公室。“你简直把我搞糊涂了!
我没日没夜地干,为的是什么?莲花是在IBM 个人电脑上打败我们的!微软
只能在这里夺回失去的一切!”

比尔·盖茨耐心地解释事情的缘由:“麦金塔是目前最好的用户界面电
脑,它代表着计算机的未来。而且具有512K 内存,能够充分发挥我们‘超
越’的功能,这是IBM 个人电脑不能比拟的,我们想,先在麦金塔上取得经
验,正是为了今后。。”

克朗德恼火地打断盖茨的讲话“我绝不接受!”一气之下,年轻气盛的
克朗德向盖茨递交了辞职书。无论盖茨怎么挽留,他也毫不松口。

不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驱使着他尽心尽力地做完善后工作,他把已写好
的部分程序向麦金塔电脑移植,制作了几盘如何操作“超越”的录象带。九
个月后,克朗德头也不回走出了微软的大门。

天有不测风云,上帝似乎在冥冥之中伸出了拯救的手,拯救了“超越”。

克朗德离开微软后,在西雅图谋职未果,准备前往加州碰运气。火车上


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机:小偷在他打盹的那一刻,把他的全部财物洗劫一空。
克朗德腰无分文沮丧地返回出发地。

当可怜的克朗德再次出现在微软大门时,比尔·盖茨松了一口大气:“上
帝,你可总算回来了!”

在以后的这段时光里,克朗德专心致志把“超越”认真地收尾完工,无
意中还为它加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模拟显示。

此时,卡波的莲花公司,电子表格软件“莲花1—2—3”依然在IBM PC
个人电脑世界中稳坐头把交椅,莲花公司甚至还趋势推出另一套软件:“交
响乐”。它在“莲花1—2—3”的基础上又拼装了文字处理和通讯。表、库、
图、文、通,五位一体,堪称集成软件之大成。最让盖茨忧心的是,莲花公
司也正在为“麦金塔”电脑开发电子表格应用软件,卡波不忘旧情,对曾担
任摇滚音乐主持人的身份一往情深,他将为“麦金塔”开发的软件命名为“爵
士乐”。

微软公司探知到“爵士乐”的情报后,决心加快“超越”的研制步伐,
抢在“爵士乐”前吹响“超越”的号角。

1985 年5 月,比尔·盖茨一行,千里迢迢来到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一
家宾馆,“超越”新闻发布会就要在这里隆重举行。

头天节目的彩排又生出戏剧性的波澜。原计划由盖茨亲自担任会议主
讲,另外的技术人员操作电脑,并把结果投影到一个大屏幕上。哪知在预演
时,“超越”的演示程序竟不听使换,可把比尔·盖茨急出一身冷汗,他命
令操作人员立即删掉部分演示程序,惶然地等待天明。

5 月2 日,发布会如期开幕,幸好“超越”还算争气一直稳定地运行到
最后。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亲临讲话以示对微软“超越”的支持。第二天出版
的报纸则预测说:“超越”将给微软公司赚进“以吨为单位计算的美元”。

这一场重大的战事,终于没有令比尔·盖茨再次失望。盖茨挥起“超越”
的室剑,刺向莲花宝座上的卡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第一次击败了莲花教
主,当然仅限于麦金塔电脑的领地。“苹果园”的用户们举起双手欢迎“超
越”,一位为他的公司安装了1 万套“超越”的经理说:“多年来我们一直
是莲花1—2—3 的用户,但现在完全换成‘超越’,‘超越’与麦金塔的联
姻是天合之作!”赞美之辞,溢于言表。莲花公司彻底地感到震惊,“爵士
乐”比“超越”慢了3 个星期,顿时发现恍若隔世。到1987 年初,市场报
告表明:“超越”以89%比6%的悬殊比分,远远超过了“爵士乐”。

然而,在IBM PC 个人电脑世界里,“莲花1—2—3”尚稳如泰山。想
要挣脱“莲花”的阴影,不能不将“超越”的火烧向IBM PC 世界,“曲线
救国”成功的比尔·盖茨,雄姿英发、信心百倍地准备再度出击。

此时,他正在策划创建一个打开新世界的窗口——“视窗”Windows。


五、“视窗”风暴

早在MS—DOS 搭载IBMPC 个人电脑成功后的1981 年9 月,比尔·盖茨
就得知加州硅谷里施乐公司的PARC 研究中心有一项新技术:“图形用户界
面”,并由此设计出了一种有窗口、图标和鼠标器的新型电脑:Star 计算
机。

于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就开始运筹于帷幄之中。

比尔·盖茨当时曾设想在MS—DOS 和应用软件之间,增加一个个人电脑
的“界面管理者”,如果能树立界面标准,就会有更多软件开发商为微软的
图形环境编写应用程序,也可以说服个人计算机制造厂商在其出厂机型中捆
附“界面管理者”软件。倘能如此,软件商战中的有利地位,非微软莫属。

1982 年,微软集中了20 名程序设计员,开始了“界西管理者”项目设
计。不过,微软当时的兴奋点在应用软件上,这项计划进展迟缓。

其实,早在盖茨之前,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就注意到了PARC 的这项新技
术。乔布斯不惜重金,从PARC 挖走了一批科技精英,研制以“图形界面”
概念设计的个人计算机。

1983 年元旦,苹果公司以“图形界面”设计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丽萨”
问世。随后,“麦金塔”的成功把“图形用户界面”这项技术的优点发挥得
淋漓尽致,深受制图、绘表、广告美术设计之类用户欢迎。

让别人领先一步是比尔·盖茨不能容忍的事,但木已成舟,只好亡羊补
牢,抓紧“界面管理者”项目的开发。

比尔·盖茨深感庆幸的是,由于苹果公司坚持不与IBM PC 机兼容的政
策、图形环境的麦金塔电脑没能够对微软公司的“图形管理者”开发计划造
成致命的打击。比尔·盖茨一再对设计人员强调他的市场定位:“我们的目
标是为90%非苹果麦金塔的用户提供图形化、易于使用的界面。”

然而,个人电脑世界传来的情报可就不那么美妙,有准确的消息传来,
其他的软件公司也在开发“图形用户界西”技术软件,并且是以IBM PC 个
人电脑为对象。

当西蒙前往参加康迪斯电脑大展时,他发现了费斯特拉的个人软件公司
命名为“Vision”的这项技术,它与微软的“界面管理者”毫无二致,显然,
这是一场真正的竞赛,且早已不宣而战。

1983 年10 月,个人软件公司把它的3 万套“窗口”软件产品——Vision,
正式交付给用户使用,没想到费斯特拉的动作如此敏捷,一年之内就把产品
打进了市场。

盖茨为此煞费苦心地四处行动,向个人计算机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宣扬
“界面管理者”何等优越,又是何等重要和前途无量,并许下诺言,“界面
管理者”将在一年内完成。

就在这时,软件营销高手、微软公司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副总裁罗兰
德·汉森又一次抨击了技术思维式的“界面管理者”命名。他指出如果仅为
内部开发项目的名称,“界商管理者”有它的好处,但如果将这项技术推向
市场,这样的名称是不得要领的。

他建议更名为“窗口”(Window),这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视窗”的
由来。

更可怕的消息传来了。人们都在盛传,“蓝色巨人”IBM 公司准备绕过


微软公司,自行涉足图形界面管理软件。据说,IBM 公司连软件的名称都想
好了,它叫做“TOP VIEW,即所谓“顶尖的视图”,不惟如此,IBM 公司还
在这时与个人软件公司签订了推销Vision 软件的协议,微软与IBM 的“蜜
月”即将结束。

比尔·盖茨慌了手脚。他对于微软未能及时抢占图形用户软件的制高点
相当愤怒,马上召集部属研究对策。虽然,此时“视窗”尚在微软的襁褓里
孕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