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大国医 >

第2章

大国医-第2章

小说: 大国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叻上璧睦涎唬阒敝钡厮は吕矗业搅宋以娓傅纳砬啊�
  我曾祖父一愣,见兰三眼“嘿嘿”冷笑着,一面用嘴吹冒着蓝色青烟的枪口,一面用眼睛斜视着自己,似乎在说:你小子这下服气了吧。然而,让兰三眼没想到的是,不屑一顾的我曾祖父,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雕虫小技,你不闻古有一将军,善射,有百步穿杨之功,且四处炫耀。一日,遇一卖油老者,以线状油线穿钱孔,与之比试。将军愧,自叹不如。此乃熟能生巧也。”
  兰三眼怒?,持枪指着我曾祖父喊:“你有何手段,敢与我神枪相比?”
  我曾祖父“嘿嘿”一笑。手撩起长袍,从下摆内拔出一根银针,观身旁一只飞来飞去的饭蝇,手扬,针飞,穿蝇,落至地下。
  兰三眼大惊,欲退,又恐遭乡邻们嗤笑,顿时脸露泼皮相,非要去捆绑我曾祖父。而我曾祖父迅速拔出三根银针,手指兰三眼道:“尔等若动武,我两针取你双眼,一针取你咽喉。”
  手捏银针,满脸盛怒的我曾祖父,观兰三眼手挡咽喉,愣了又愣,呆了又呆,丢下一句:“这事与你没完。”便灰溜溜带一帮人走了。
  小说中的这位兰三眼,解放后开公审大会时给枪毙了,可当时由于民兵执法,枪没有打准,还给兰三眼留下了一口气。兰三眼的媳妇也是何三爷的妹妹,她又跪求何三爷,救活了兰三眼。由此制造了鲁西南地区有史以来最奇特的一桩公案。
  这件公案在“文革”期间,被大队长何云章揭发,由此也让八十多岁的何三爷冤死在县大狱。
  何三爷去世以后,留下“七窍还魂散”配方不外传的遗嘱,交由长子长孙何云生,偷偷带出故乡鲁西南,来到北京。
  就在小说中的我——何子建,以造福社会,弘扬光大何氏家族为虚,实为赚取钱财为目的,要把“七窍还魂散”的秘方出售之际,他在李时雨的话语中,才发现自己的努力,已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时的何子建,已经辞去了铁路上的工作,恋人费明洁也已委婉地离他而去。他准备自费出版的一册诗集,也被人家骗走了两万元钱。《大国医魂》中,这样描写当时何子建的生活困境:
  天黑了,我一天都没有吃饭,但我却一点都感觉不到饿。在这个世界上,独对孤单单的黑夜,我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诗歌,我失去了心爱的女人,也失去了我曾祖父的“七窍还魂散”。
  天地之大,我已经是无牵无挂。我开始点燃我所有的诗稿,连同那册已是徒有虚名的,含有“七窍还魂散”配方的秘谱。
  忽闪、忽闪的火苗下,我似乎听到寒夜的窗外,有风声吹过来,有歌声飘过来,在我的大脑里,也有一阵细微的声音,在轻轻地吟唱着……
  书中主人公何子建的人生经历,警醒世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拜金社会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他的父辈人物何云生为榜样,靠劳动致富,把自己的生命融合到社会的建设中去,才会收获人生最大的幸福。
  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以物质的追求和金钱的贪婪为最终的生活目的。神圣的爱情,美妙的情感,复杂的思想,火热的生活,人生一切一切的努力,其最终的意义还在于快快乐乐地生活。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
  我再也无法止住涌流的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和脸庞。阵阵有节奏的火车运行震荡中,多日来一直没有休息好的我,感觉到了疲惫,感觉到了困倦,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脑海中闪现出我那进京求学路上的曾祖父,那吹着唢呐的百鸟丁,那恩恩爱爱的李二牛角和白二姐,还有那吴绵羊、我爷爷、我奶奶、兰三眼、兰采禾、我二姑、我云姑等等一位位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亲人。
  第4节:唱响文坛的京鲁恋歌(4)
  到家了,到家了,那一片片紧挨着黄河故道的村落里,仿佛还是我童年冬日里的夜晚。就在何家楼村中心的那棵大槐树下,马灯闪烁着淡淡?的光芒。说书的艺人,手敲大鼓,“咚咚咚”的响声下,那沙哑的嗓音还在唱着:
  天近三更鸡打鸣
  锣鼓敲破嗓音重
  叫一声我的众乡亲
  回去吧
  回去吧
  咱闲言碎语一小段
  倒不如您回家去会周公? ……
  《大国医魂》这部长篇小说气势宏大,故事精彩,众多的人物特点鲜明,粗略来看有国务院总理、诗人、县长、医生、军人、知青、村姑、晚娘、铁路工人、小煤窑窑主、打工青年、土匪好汉、戏子、地主、矿工、劳改犯、屠夫、山民、唢呐手、当铺伙计、生产队队长、日本兵、售楼小姐、港商、铁路段长、经理、乞丐、民间说书艺人等等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史料价值也极为丰富,作者在小说中对医学、诗学、民间说唱艺术的阐述,以及京鲁两地民风、民俗的研究等等,彰显出深厚的医学、文学、民间艺术素养。比如小说中大到每一件医学案例,小到每一次针灸用针的细节及手法,都完全符合医学规律。
  全书共分三十章,大多数章节可单独成为完整的小故事。如果把这三十个小故事比作一个个小圆的话,那么这三十个小圆又互相交叉连接,环环相扣,组合成了一个蜘蛛网状的大圆,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较强的欣赏性。
  2006年1月
  写于北京
  第5节:七窍还魂散
  第一章
  七窍还魂散
  我实在没有想到,在曾祖父去世多年以后,南方城市里一家制药公司的来信,竟然又让我对他老人家,产生了深深的怀念和感激。
  南方制药公司的来信是说:为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之瑰宝,挖掘我国民间中医之宝藏,我制药公司真诚接收流散在民间的中医秘方、偏方、验方等。并且在信后面还特意标明,来“方”经考查研究后,若具有医学价值,将采用收购或联合开发的形式,给拥有来“方”者以重金相酬。
  在我的故乡鲁西南,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丁家的唢呐,曹家的匾,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
  丁家的唢呐,以善吹“百鸟朝凤”闻名。据说丁家的响器班子,在一次大殡中,“百鸟朝凤”的曲调吹起来,那吹鼓楼子外,一下子招引来了数百只鸟儿,让人们叹为观止。从此,在鲁西南地区的红白喜事中,家家户户都以请到丁家的响器班子为荣。
  曹家的匾,听人说是朝廷御赐,只不过早已不在。
  何三爷的“七窍还魂散”,是一份治危症有奇效,能够使患者起死回生的神奇中草药。
  乡人们茶余饭后常常谈起日本鬼子到鲁西南的第二年,当时的黄河故道发了大水,一片汪洋的鲁西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就在那次大水过后,教私塾的曾祖父陪同名医朱先生,到三王庙庙会上赈灾送药。
  朱先生号脉开方,仅仅半天工夫,一堆小山似的中草药,便分发一空。此时,日已西斜,摆摊的、卖艺的,都准备收摊。
  朱先生和曾祖父也正准备到附近的饭铺去喝碗羊肉汤,却见一位衣衫不整的乡民,跌跌撞撞到了朱先生身前,“咕咚”一声倒地不起。再看此乡民上吐下泻,四肢抽搐,两眼翻?白,已是不省人事。
  朱先生也顾不得肮脏,急上前蹲下,搭膊号脉后,再站起来时,急得直搓手。
  朱先生围着患者绕了三圈,待看了曾祖父一眼后,一直在搓动的两手便搭在了胸前,直向曾祖父作揖道:“何三爷,您来吧。”
  曾祖父轻声说:“此人七窍欲闭,魂灵已散,恐怕没治了。”
  只此一句话,朱先生愣吓得单膝跪地,作揖举过头顶,急呼:“何三爷,您老可别砸了咱的牌子。”
  紧跟着朱先生的单膝跪地,再看那周围,早已“呼啦啦”跪下一大片乡民。
  曾祖父只好无奈地说:“咱死马就当活马医吧。”
  说话间,曾祖父一手撩起长袍的下摆,拔出几根别在袍内的银针,先后给患者两手十指尖端上的“十宣穴”放了血。然后又从怀内掏出一个油光铮亮的“丫丫”葫芦,打开塞,细白大瓷碗内倒上一小撮药末,再拔下头上的三根发丝,用火?镰打出火,待三根发丝燃成灰烬,用手搓成面,与药末混合,温开水冲好后。曾祖父眼见朱先生的小伙计,将药水全灌进了患者的口内,便赶紧抓?住朱先生的一只胳膊,说一声:“咱们喝羊肉汤去吧。”
  三日过后,何家楼我家大院门前,被救的那位乡民,抬着一块上书神医的大匾和一件内装一只大猪腿的礼盒,来感谢我的曾祖父。可曾祖父面对言谢之人,却只是淡淡?地说:“这些东西,应该送给朱先生,没有他,我不会救你的。”
  被救乡民慌忙跪下,口呼:“礼品一式两份,有一份已送到朱先生府上。为表救命之恩,还望何三爷收下薄礼。”
  曾祖父听后,转身回家闭门,任凭送礼者及半街筒子围观者苦苦哀求,门愣是没开。
  曾祖父自幼聪慧,十八岁便考取了秀才。二十岁上曾祖父进京赶考,但就在进京求学途中遭遇劫匪。万幸的是劫匪仅要钱财,并没有伤曾祖父的性命。后来,身无分文的曾祖父,病倒在一家小客店里。
  流落异乡,举目无亲,满载着亲人的信念和希望,进京求取功名的曾祖父,大概是由于惊吓之后又内火攻心,一病不起。一个月后,奄奄一息的曾祖父,被当做死人,让店家给扔到了乱坟岗上。
  自从曾祖父走后,曾祖奶奶和曾祖爷爷,还有曾祖母,这位嫁到何家,已有一儿一女的贤惠妻子,天天都在盼着亲人高中皇榜的喜讯。然而,就在这美好的期盼中,何家终于等来了曾祖父亡故他乡的噩耗。
  首先是曾祖奶奶哭瞎了眼睛,瘫在病床上再也没有起来。紧接着是曾祖爷爷,也随曾祖奶奶去了阴曹地府。何家随着两位老人的亡故,曾祖父的兄长和他的姐姐,也即是我的大曾祖父和老姑奶奶,瓜分了家里的财产。留给曾祖母的,仅仅是何家楼“大南地”里的十来亩薄田。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被扔到乱坟岗上的曾祖父,被一位漂泊的名医搭救。落难的秀才,从此弃四书五经于脑后,随名医学望闻问切,练就了一身治病救人的绝活。事隔一十三年之后,又出人意料地回到家中。
  曾祖父求学路上遇难,一十三年后归家,对乡人们来说,那是一个奇迹。归家后以教书为生的曾祖父,在不久的一天,又以自身的绝技,给乡人们创造了另一个奇迹。从此,乡人们对曾祖父,这位十八岁就考取秀才的人,再一次刮目相看。
  当时是大曾祖父的儿媳妇,也即是曾祖父的侄媳妇,头胎难产。乡村里的接生婆,从早晨一直忙到午后,除了看到婴儿的一条腿外,就是不见婴儿出来。为此,接生婆使出了拿手的绝活,把孕妇捆绑到门板上,或立起来,或倒过去,且左右颠簸着,用以恢复胎位。
  孕妇撕心裂肺的叫声,一声紧似一声。那满头大汗的接生婆,也急得跪倒在堂屋里的八仙桌前,一连烧了三张印有催生娘娘的神符,并随孕妇的一声声喊叫念动咒语,驱赶难产之鬼,祈求神灵保佑。可是,结果婴儿非但没出来,反倒是折腾的孕妇脸色灰青,牙关紧闭,鼻孔里慢慢没了气息。
  黄昏时,一具薄皮棺材,从大曾祖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