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

第57章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第57章

小说: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张树亭肚里仍确实难受着,不但肚里难受,还仍感头重脚轻,饭自是吃不下。所以,听老知事这样说,便忙道:

    “我不饿,就不劳老人家费心了。”

    “怎么会不饿,现在都过一更天了,怎么能不饿?你等着,老夫现在就叫人把粥端来。”

    说着,老知事也不等张树亭再说什么,站起身又直往外走去。

    张树亭这才知道,原来天已过一更,自己睡下的时间也确实长了些。

    但粥没端来之前,张树亭是不想吃,待粥被端来,在老知事的催促下勉强喝下之后,张树亭又突然感到头也不沉了,浑身也有了力气。关键还是,肚里又不再那么难受了。到第二天,身体又是完全恢复了过来。

    待身体恢复后,张树亭又是跟了老知事走访了邯郸不少地方,也随老知事拜访了当地不少业主,晚上更是与老知事夜夜长谈。一时间,张树亭就觉着自己的眼界是真得开阔了不少。不但眼界宽了,对以后润泉涌烧锅的路子该如何走,也有了一个完整的打算。

    所以,什么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在张树亭的感觉里,与老知事的几天接触,就真有了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说话间,已是五天过去。五天里,七丫头又是每天都要来王琴堂家,与张树亭说上一会儿话。所以,待五天后,张树亭恋恋不舍拜别老知事,开始往大名进发时,七丫头又是死活一定也要跟上。

    张树亭一见,又是无奈摇头,知道这个七丫头真是被鹿掌柜宠坏了。不过,又一想,尽管带上她,一路上,一男一女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但若不带上她,待她什么时候想回正定,还得由她姑夫的家人去送,反倒麻烦。所以,也只好同意让她随行,一同到大名。

    待到大名府润泉涌烧锅分,按原定打算,张树亭是先在这里等祁占奎音讯,再做打算。但也正因为有了七丫头跟随张树亭深感不便,也就不再准备等,而是稍做停留,便留下口信,于第二天就往回返。也是一路催马急行,隔天到达正定,第四天便回到了安肃县城。

    不过,待一回到烧锅,张树亭又没有先做别的,而是先走了一趟北烧锅,他要先把临离开邯郸时,老知事托付给他的一件事办了。

    这件事,说来又不是别事。正是当年王琴堂在安肃县当知事时,北烧锅主张连启假借去县公署吃饭,而放到他那里的三个盘子。

    要是说起,这三个盘子,又非一般盘子,就见其中两个大小形状尺寸颜色皆相同,均是高沿儿青花大瓷盘。只是盘底花纹,一个是祥云图案,一个是田园风光,应该算作一对。

    再有一个,又是厚底红釉盘子,盘底图案,是一枝梅花和几棵青竹,梅花暗香浮动,青竹清俗雅脱,竹旁,又录小诗一首: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看过,总给人一种丝丝春风拂面之感。

    这一切,张树亭当然看不出,但从老知事将它们交给他时的那种严肃表情,他就觉出这非一般之物。所以一路上都倍加小心,待回到安肃县,又是什么都没做,便先奔了北烧锅。待见到张连启,又是按老知事说的,过多的话也不说,只管交给他就是了。

    而要说起这三个盘子,老知事王琴堂之所以到离任都没有还给张连启,还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看出这个张连启是个有凡机的难缠小人,这件事处理不好,只会让他再动心思前来纠缠,所以一直故意没还。待离任前,又是出了润泉涌烧锅窖池被破坏一事,背后主使又恰是张连启。

    当时,老知事王琴堂要站出替润泉涌烧锅说话,一方面是出于正义,另一方面也是盼着张连启知道自己离任在际,能够主动上门来取,可不知为何,张连启竟没有。这才带回邯郸,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物归原主。张树亭一来,又恰恰是一个机会。

第九十四章 突然跪到了他的面前() 
第九十四章突然跪到了他的面前

    不过,王琴堂在将三个宝盘交给他他转交给张连启的同时,也同时将一幅梅花图赠送给他,并当着他面,在图旁临时挥毫写就:生成冰雪姿,不借春阴养。羞争群卉艳,肯结松竹党四句诗。

    写罢,又是朗声笑道:

    “老夫虽然天资拙劣,为人也不圆滑,但这辈子却是独喜梅花,也一直要求自己如这梅花一样,不甘倔服于严寒雪霜,能够当当正正做人!”

    张树亭听罢,又是郑重点头,知道老知事这是在借梅花暗示自己。

    只是很后来,张树亭也才知道,老知事王琴堂不但当得好知事,画梅更是堪称一绝,且梅花在他笔下疏枝高洁,花韵冷艳,更有暗香浮动之感。

    但最关键的又不是这些,最关键的还是,自邯郸归来后,如果说张树亭对烧锅以后的路该如何走,思路更清楚了,倒不如说,他改变烧锅现状的决心更大了。

    所以,自邯郸归来之后,张树亭按老知事的吩咐,在养子张玉萍的帮助下,认真书写整理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烧酒规矩和秘决,并将甑口上老杨的烧酒方法融入其中之外,还用一年时间,将崔大海甑口上的窖池,全部按老杨的方法进行了改造,一时间,使润泉涌烧锅酒窖香更加浓郁,酒香回味更加悠长。使钟情喝润泉涌烧锅酒的人越来越多。

    不但喝润泉涌烧锅酒的人越来越多起来,自邯郸归来之后,又是用两年时间,在有了保定城、大名府、河间城、顺德城、正定城、北京城、天津卫分基础上,又是不拘一格,分别在武定城和邯郸城顺利设立分。

    或者说,以前在外地设立一家分,从选址选人到分正常运转,并被当地人普遍认可,要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武定城和邯郸城两家分,从选址选人到正常运转,并被当地人普遍认可,只用了两年时间。

    当然,润泉涌烧锅邯郸分的顺利设立,还与老知事王琴堂和七丫头姑夫的大力帮助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张树亭的一趟邯郸之行,不但收获了眼界,其实还收获了一家润泉涌烧锅邯郸分。

    转眼间,时光流逝,一晃已是十几年过去。十几年过去,烧锅仍是烧锅,老城仍旧是老城,但这时安肃县已改称徐水县,县公署也改称县政府。

    这时再看张树亭,十几年前,张树亭人长是白和瘦,说话办事还容易冲动。但这时候,人又显得黑和胖了,黑和胖中又透着一股子沉稳和刚毅,就仿佛从蝉壳中刚刚脱出的幼蝉,经过风吹日晒,又一下子变得刚健有力起来一样。

    但此时最关键的又不是这些,最关键的还是张树亭本就是性情耿直之人,这时候,说话办事就显得更加沉稳老练,更加地不拖泥带水。不但沉稳老练和从不拖泥带水,在关乎当时商户利益和徐水商业发展上,更是敢向徐水政府坦诚直言,一时间,在徐水商界的声望也是与日俱增。

    而十几年过去,张树亭的四个儿女都相继长大成人。但十几年过去,家里变化也是巨大。先是几年前的一个月满之夜,张家大老太太溘然长逝无疾而终。一年后,读完徐水模范小学,又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且留校教书的养子张玉萍,又突然被学校开除,只身去了南方,从此再无音信。

    而养女张玉珍,又是自小就被张树亭送入徐水模范小学读书,后来,又是在养子张玉萍的动员下,考入其所在的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两年前毕业后,也同样没有回到烧锅,而到西部一个镇子当了教书先生。

    对义子义女的选择,张树亭不,但也从没有横加干涉过。他这么做,倒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是他的亲生,而是因为他从他们身上,尤其从养子张玉萍身上,看到了一些他想要的东西。

    但对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他要求又是极为严格,虽说也像养子养女那样,自小就送他们读了书,但又都是在高小毕业后,就让他们先后回了烧锅,女儿张若楠又是在16岁上就早早出了嫁。儿子张平安呢,更是像他当初那样,早早地跟了他开始下甑口、磨房还有曲房了。

    要说张树亭这么做,内心不矛盾,那也是假话。但祖祖辈辈留下的规矩,又是无论如何让他割舍不下。不过,时间一长,最让他割舍不下的又不是这些,而是一直杳无音讯的养子张玉萍了。

    张树亭清楚记得,他与养子的最后一面,也同样是在一个月满之夜。这时候,因为大老太太的去逝,二老太太,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已搬到大老太太的东屋居住。张树亭和妻子张郝氏便自然而然搬到了上房的西屋。而腾出的厦屋又归他们的儿子张平安住了。

    想想那天,大概也就三更天的一个时候,早已睡下的张树亭就突然被院外一阵低沉而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时间,张树亭就不由披衣坐起,可也就在这时,就听厦房的门轴也同时一响,他知道是儿子张平安出来了。张树亭便坐着没动。他想听一听动静再说。

    “谁呀?!”就听张平安在院里低声问。

    “弟弟,是我——玉萍,快开门!”门外是养子张玉萍有意压低的声音。不用说,是他从保定回来了。

    “你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哥?”又是张平安压低着声音问。随着问话声,门也吱呀一起开了。

    “弟,爹早睡下了吧?”

    “早睡下了哥!”

    ……

    “怎么哥,你现在要找爹?”

    “——嗯!”

    随着说话声,又是向上房走来的脚步声。

    张树亭便准确无误地意识到,张玉萍可能出什么事了。一时间,也急忙跳下炕来。

    “你行动不便,就不用起了!”在跳下炕的同时,张树亭借着窗外月亮看妻子张郝氏也要起,又这样小声叮嘱妻子。

    只是这时,他并没有想到,张玉萍要向他说的话会有多么严重。所以,待他极轻地将堂屋门打开,在明亮的月光下,见到身穿长衫,肩背包袱的高高大大的张玉萍时,他内心首先涌起的竟是一种父亲多日没见到儿子时的那种冲动。

    “爹!”见张树亭出现在门口,还是张玉萍先轻声唤了他一声。

    张树亭亲热地点点头,算是招呼过了。但他并没有把张玉萍往上房里屋让,而是随手将堂屋门轻轻带上,接着又径直朝厦屋来。张玉萍又是紧跟其后。

    说来,他们这样轻声说话和轻手轻脚,倒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自大老太太去逝后,二老太太的觉儿就突然少了起来,常常是很晚才能睡着,早上又是很早就会醒来,再也睡不着。这时他们最担心的又是怕吵醒了早睡下的老太太。

    但来到厦屋,也是张树亭刚刚坐下,还没来得及问话,就见紧跟其后进屋的张玉萍又是咕咚一声,突然跪到了他的面前。

第九十五章 来世再报答() 
第九十五章来世再报答

    “爹!”就见高高大大的张玉萍未曾说话,又是先喊了一声爹。

    张树亭见了,心中就不由一惊,不过仍是语气平静道:

    “出什么事了萍儿,快起来说话!”

    说罢,见张玉萍仍跪着不起,略等片刻,又不由催促道:

    “快说萍儿,到底出什么事了?!”

    “——说来也没什么,只是现在保定警察署的人正在捉拿我,为躲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