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

第45章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第45章

小说: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经过一番折腾,天已过了三更,侍进到保定道府所在地清苑城,东边天际已露出了一片鱼肚白。

    “东家,我看天气还早,要不咱们干脆找个大车店歇歇脚,也好将马饮饮!老孙边催马向前边问道。

    张树亭一听,先摇摇头:然后又果断地说道:

    “我们先到道府,然后你再牵马去住店。”

    说罢,又下意识地往马上挥了一鞭,催马直往道府而来。

    待来到道府,就见道府的大门紧闭,门前广场上,正有一老者挥舞着扫帚在哗哗地清扫地上的落叶。

    张树亭跳下马,也不多话,举了写好的“为民伸冤”四个大字就在道府大门前跪下了。

    老孙一见,心中又不由发急道:

    “东家,这才什么时辰呀,你现在就跪在这里能有啥用?”

    说罢,又更加急切道:

    “即便是你在这里跪上一个时辰,恐怕也不会有人理!你不是白白要自己受罪吗?”

    张树亭却不理,只道:

    “你只管牵了马去找大车店歇脚吧,我就跪在这里,直等到道台大人出来!”

    老孙一见,便急得一跺脚,看张树亭的样子,知道再劝也无用。便也不敢离去,只好将马的缰绳松开马随便寻着地上的树叶吃,而他则摇摇头,也无奈地陪张树亭跪在了那里。

第七十二章 愿受发落() 
第七十二章愿受发落

    这时候,保定道首仍是老乔,因为老乔一家老小仍住外省老家,这个老乔便干脆长年居住在了道府内。

    张树亭跪在道府门外要为民伸冤的这个清早,老乔一早起来,先在居住小院的那棵老槐树下站定,拉了架势,先由缓及快打了一趟太极,待将筋骨舒展开,浑身热汗出透,侍候他的公人,也在院中摆好了方桌和太师椅,方桌上又放了茶碗和一壶沏好的上等茶叶。

    待老乔打完太极,收了势,便一边朝方桌前走,一边接了公人递上的手巾擦汗。

    待汗擦完,老乔也走到了方桌前,接着便是坐下喝茶,也顺便思考一些事情,直喝到肚里觉出饿来,再到厨房去进食,然后去办公室处理公务。

    老乔几乎天天都是这样。

    这天,老乔刚刚在太师椅上坐下,手也端起茶碗,刚刚喝过第一口茶,一直侍立于一旁的公人便忍不住说话了。公人告诉他,说早在四更天,就有人跪在了大门外,手举“为民伸冤”大字,要见道首。

    老乔一听,心中不免一惊,刚刚端起的茶碗又不由轻轻放下。

    要说这个老乔,也是勤政和善于体察民情之人,在任保定道首这几年,正是靠着勤政和善于体察民情,不能说把个保定道治理的井井有条,人们夜不闭户安居乐业,但也绝少有人直接寻到他头上来伸冤。

    老乔心中一惊,原因也在这里。

    况且,此人一大早就跪于门前来要伸冤,不用说,所伸冤情可能重大。但老乔仍一脸沉静地问道:

    “有没有问过伸冤之人为何人,又为何事来此伸冤?”

    公人又急忙告诉他,说前来伸冤之人是安肃县润泉涌烧锅掌柜张树亭,告安肃县固知事水灾之年,无故增加商户税赋,并借故抓捕抗税之人。

    老乔不听还罢,这一听,又是只惊得不由站起身。

    老乔被惊得站起身,倒也不是因为别的,还是因为这个固知事,说来也不是别人,正是老乔官场上一个朋友的孩子,北京大学堂毕业后,一心想在政府弄个官员做做,老乔看着这孩子还算稳重,又遇安肃知事王琴堂因病辞职回了老家,这才想到让朋友的孩子补上这个缺,哪知到安肃赴任这才几天,竟给自己惹出如些大的乱子来。

    此事若真属实,再让上峰知晓,自己岂不是还要承担用人不当之责。

    看来,举贤不避亲还真不行啊。

    一时间,老乔本不想这么早办公,本想喝完茶吃罢饭再处理此事,这时也顾不得喝茶和吃饭了,忙让公人唤伸冤之人进来,他要现场办公。

    就见功夫不大,张树亭就举了“为民伸冤”四个大字跟了公人便来到老乔居住的小院落。而老孙则被留在了外面。

    待张树亭报上姓名,老乔一见这个张树亭,又是一惊。

    只是这时一惊,又不是因为别的,因为这些年,老乔喝得酒,又都是安肃城润泉涌烧锅烧出的酒,那浓郁醇香甘爽之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这时一见润泉涌烧锅掌柜原来竟是一年轻后生,自是让他不由一惊。

    当然,最让他吃惊的还不只这些,最让他吃惊的还是几天前,他才刚刚接到总督府的嘉奖令,当年由他亲自选送进总督府,代表直隶去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的直隶高粱酒,已经获得了本次大赛一等大奖章。而他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由他选送的酒,就正是这家烧锅烧出的酒。

    所以,不见到这家烧锅的主人还罢,这一见,老乔心中就不由对这个年轻后生有了几分钦佩和难以置信。于是,倒暂且放下张树亭有何冤情不问,而是先问张树亭果真就是安肃城润泉涌烧锅掌柜?

    张树亭答,他正是安肃城润泉涌烧锅掌柜张树亭,并且告诉老乔,自民国元年,他爹遇了兵乱被吓死之后,就一直由他掌管烧锅事务。

    老乔便点头,点罢头,这才问张树亭有何冤情要伸诉。

    张树亭便将固知事如何在水灾之年还要善自增加营业附加税,又如何规定若不按期限交上要按革命军法处置,以及如何深更半夜将与县公人起冲突的人全部抓起的事,一五一十来龙去脉都叙说了一遍。

    老乔不听还罢,这一听,心中又是立刻对固知事恼怒异常。

    但老乔毕竟又是老乔,尽管心中恼怒,却并不露声色,就听他又突然一转话题,疑问道:

    “安肃城街商户应该众多,被县公署抓去的那些人的家属也该很多,为何他们不来伸冤,单单只你一人来伸冤?更何况抓去的也只是你烧锅上的一个伙计?”

    张树亭一听,又是咕咚一声跪到了地上。

    刚见到老乔时,张树亭举了“为民伸冤”四个大字就曾欲给老乔下跪,却被一旁的公人急忙拦住,也被坐在太师椅上的老乔一声喝住了,说都民国了,再不兴下跪了。

    张树亭见了这么大的官员欲跪却又没有跪下。这时被老乔一问,却又突然咕咚一声跪了下来。而这时跪,又是与刚见到老乔时情况有所不同,刚见到老乔时下跪是为行下跪礼,这时下跪,倒也不是被老乔一问吓着了,而是另有一些话要说。

    所以,这时张树亭跪下,又突然道:

    “还有一事,张树亭并没有讲到,还望乔道首能够恕罪!”

    老乔一听,又是再次大吃一惊,不由大声惊问道:

    “你还有何事隐瞒下——快讲?!”

    张树亭便把一场大水让自家烧锅损失了十多万斗高粱,打算到境外再收购一些高粱都无钱,又如何能够在月底交上那笔税赋?所以,一气之下,便在夜里善自串通沿街商铺主家一起歇业,以反对增加税赋。只是万没想到,这时竟连累这些人被官府抓进大牢,自感自己难逃其责,所以才决定独自来道府为这些人伸冤。

    张树亭说罢,就见他又一拱手,朗声说道:

    “既然固知事已经撤了增加营业附加税的通令,现在只求乔道首责令固知事放了那些人,接下来要杀要刮,张树亭甘愿接受发落!”

第七十三章 掉头要走() 
第七十三章掉头要走

    待张树亭毫不隐瞒地将这些一一说出,老乔自是颇感意外,本也想治张树亭的罪,但又一想,根子还在固知事,又见这张树亭被捕之人,敢于直接来道府为他们申冤。于是,听到最后,就不由叹息一声,慢慢从太师椅上站起,冲张树亭挥挥手,果断说道:

    “张掌柜可以先回,这事我一定会尽快查明真相秉公办理,还大家一个公道!”

    张树亭一听,便也二话没说,拜别老乔,带了老孙就回了安肃县,静听消息去了。

    果然,等到第三天上午,就见伙计小罗还有刘乱子他们就被放了出来。紧接着,张树亭又听说,上边又派来了新知事。而固知事则被就地免职,卷铺盖滚回了他的南方老家,

    一场风波就这样以固知事滚蛋,张连启再不敢露面而结束了。

    一时间,张树亭心中就不禁有了一种感慨。或者说,不经过这场风波,尤其是不主动出击斗败张连启,张树亭还感觉不出自身积蓄和爆发出的那种力量,经过了这场风波,也让年轻的张树亭切身感悟到了一种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也让他在以后经营烧锅的过程中,更加稳健有力起来。

    待事情过后,因为曾答应过刘乱子,如果这事成了,他会从他的“信义诚”贷一笔款子去境外收购高梁。

    所以,就在刘乱子被放出的第二天,张树亭便找到了刘乱子,且毫不含糊地从他的“信义诚”贷了一笔款子出来,又亲自带了老孙小罗等烧锅上的一些伙计,套了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去境外收购高梁去了。

    这一去又是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尽管自家的马车不停地往返运送收购来的高粱,但张树亭直到半个多月后,将缺口的十多万斗高粱收齐,这才随了最后一拨拉高粱的马车回到了烧锅。

    正因为这一去一个多月,所以,有一封写给张树亭的信函便也一直静静的搁在帐房张先生的桌上。

    这封信函,说来也不是别人写来的,正是安肃县老知事王琴堂写来的。

    所以,张树亭从外地一回到烧锅,一见是老知事王琴堂写来的亲笔信,就不由急忙打开。

    待打开一看,就见信上写得又不是别事,而是告知张树亭,几年前由他主持选出的润泉涌烧锅酒,经保定道、直隶省层层筛选,然后作为直隶高粱酒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大赛,历经几年展出,刚刚获得了大赛一等大奖章的消息。

    当然,老知事在字里行间里,想说得又主要不是这些,老知事在热情洋溢的文字里,想说得主要还是希望张树亭能够再接再厉,把润泉涌烧锅酒烧得更好。而且,在文字的最后,老知事甚至要代表他本人,因了润泉涌烧锅酿出的好酒为国争了光,他要遥在邯郸,冲润泉涌烧锅鞠上一躬了……

    要说老知事告之他,润泉涌烧锅酒代表直隶省获了什么大奖,张树亭倒没有觉出什么,甚至认为那是距他的烧锅很是遥远的事情,但老知事写在后面的那些话,却是让张树亭看罢,就不由感动得落了眼泪。

    说话间,已是秋去冬来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天,张树亭刚来到甑口,就突然想起前天就来烧锅磨房来打磨的老武。就不由一转身,又往磨房里走,想看看老武把磨打磨的怎么样了。

    待来到磨房,就见那里一排溜摆有十盘大磨。这十盘大磨,这时正有七盘由牲口拉着磙子飞转,而每盘大磨旁,又各站了一个伙计,在那里跳进跳出,在收拾粉好的高粱。而停着的三盘呢,又各有人在上面忙活。

    再找老武,就见他正跪爬在第一盘停着的磨盘上,用石钎开凿石磙上的那些凹槽。他的徒弟则在另一盘停着的磨盘上清理凿下的石粉。

    而最靠里面,也就是停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