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梁冬对话罗大伦 >

第4章

梁冬对话罗大伦-第4章

小说: 梁冬对话罗大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大伦:对,罗天益家里,其实挺贫穷的。所以呢,这个话呢,让罗天益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现在一想,也不好回答。因为家里很贫穷,你说我学的医不是为了赚钱的,这摆明了是说谎,但是呢,这传道也很重要啊,怎么办?罗天益回答非常聪明,他回答是“亦传道尔”。他说,赚钱这个无所谓,这个我先不想了,但是我一定要传道,一定要传道。所以,他把传道这个提出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李东垣一看,这个学生,知道是个好学生,好苗子,因为非常老实,回答得呢,也非常得体,所以呢,罗天益就成了李东垣的弟子了。然后整天跟着李东垣出诊,记录他的医案,李东垣很多医案都是他记录的。然后呢,是帮着李东垣整理他的学术思想。这样一晃就过了好多年过去了,李东垣把他的医术基本上全都传给了罗天益。
画外音: 国学笔记:一句“亦传道尔”,李东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关门弟子。而后,他将如何教授徒弟?到底为什么,他不仅不收学费分文,反而坚持资助学生?其弟子又将怎样让他的学问得以传承后世?《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有一天呢,李东垣就把罗天益叫到面前,然后呢在桌上摆上很多钱,文献记载是“二十金”,就摆了很多钱。然后呢跟罗天益说,他说,这个原话都有的,他说我知道你家里边生活比较困难,我把这些钱送给你,回去以养妻子,就是给老婆孩子吃上饭,这钱去供给你生活去。罗天益一看就傻了,天下有这种老师吗?你在人家吃着住着人家的都是人家的,然后呢人家还拿钱给你,让你回家养家糊口去,有这事吗?一般你还交钱、交学费,对吧?他就不要,说什么都不要,死活不要,就是不能收老师的钱。结果李东垣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我大的学问我都不在乎,我都这么无偿的给你了,我还在乎这点小钱吗?“何吝乎细?”就这点小钱,“汝勿复辞!”就是你不要再推辞了。这个话说得非常有力啊!
梁冬: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啊,不是现在吧,就说人民教师分两种,有一些教师呢,把它当作职业,我授课给你,你给我学费,咱俩两清;有一种人呢,他不完全这样考虑问题,你呢,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环,我也是,现在呢,我要把这个使命接下去,就是为往生(圣)继绝学……
罗大伦:没错!
梁冬:你要为万世开太平!
罗大伦:李东垣就是这种,他境界非常高远。后来呢,李东垣去世了,那么,罗天益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把李东垣所有的这些资料整理,一本一本地出版,所以呢,今天我们能看到李东垣留下的一本本的医书。李东垣在中医史上非常地有名,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为我们创立了一个补土学派。
梁冬:在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当你的心里装了有多少人的时候,你的心量就有多大,而你在整个历史当中的格局就会有多大。当今,每个人都在讲“我的地盘听我的”,都在讲“我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做的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你个人而能,不是要占据你个人的地盘!而是,关键是你的内心里面,你能够把你能够为大家服务的半径做得有多大,每个人的价值都和你所服务的半径有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看回我们童年读的什么《雷锋叔叔的故事》啊,包括毛主席的一些语录啊,我现在觉得就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它其实真的是很有意义的。
罗大伦:没错!
梁冬:而且它真的是很有能量的一件事情。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到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画外音: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身心同治思脉的代表人物。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却最终成为一代医宗。究竞他做了什么使他终成大才?
梁冬:朱丹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得跟当今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个地方有关。这个地方现在成为了全世界都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
罗大伦:没错。朱丹溪的老家就是义乌的。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他家那地方就叫丹溪。因为,据说曾经有人,是一个王爷嫁姑娘,当时那个红的旗把那个溪水都映红了,所以叫丹溪。然后呢,朱丹溪他的名字叫朱震亨,后世管他叫朱丹溪。他生活在元代,元末的时候,他比李东垣晚。那么朱丹溪他小时候本来是想学儒的,大家天天让他学儒,但是他们家遭了几次动乱。比如说有一次,当时农民起义军杀过来了,然后占领地方。后来元军来打,把这个农民起义军又给赶走了,镇压了。结果有人就陷害朱丹溪他们家,说朱丹溪的父亲资助农民起义军,暗中拿钱给农民起义军了,结果,把朱丹溪的父亲就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严刑拷打,结果他父亲回来没多少天就去世了,去世了以后给朱丹溪打击非常大。他们家……你想,他们家最主要的家长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朱丹溪的母亲带着朱丹溪的小弟弟……结果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大家开始欺负他们家。这个时候,实际朱丹溪已经十来岁了,刚刚十几岁一个小孩儿。但是呢,大家想一般人可能就屈服了,可能就过这种贫穷的日子,但是朱丹溪这人不行,这人脾气非常的……非常的有趣。朱丹溪碰到这个事以后,马上就会跳起来,因为他家里没别人了,只有自己是长男了。就跳起来,然后马上因为他读过私塾嘛写状子,上衙门去告去,马上就闹得,这事儿一定闹个天翻地覆的。最后,闹得这欺负他们家的人吃不了兜着走,受不了了,最后,“服了,拜托了,我再也不敢惹你们家了。”当时文献记载,是这个,开始的时候是“乡之右族咸凌之”,大家都欺负他们家。后来被朱丹溪给搞得大家“摇手相戒”。朱丹溪这个人性格有趣,你看他这个时候非常有趣。结果慢慢地发展成什么样呢?不单是自己家有事他出头,别人家,邻居家有什么事,朱丹溪都出头。他就变成一个打官司的专业户了。后来呢,这个政府没办法,让他当了一个乡长,当了一个里正。
梁冬:里正啊?
罗大伦:应该是居委会的……
梁冬:村支书吧?
罗大伦:差不多。
梁冬:类似村支书。
罗大伦:差不多。居委会的一个头儿。
画外音: 国学笔记:少年时的朱丹溪终日沉迷于打官司,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条成长道路看似跟悬壶济世的为医之道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成为他不羁人生的转折点?又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医宗的蜕变历程。
梁冬:那这个朱丹溪到底是怎么接触到医这个事情的呢?
罗大伦:嗯,朱丹溪实际上也是因为母亲有病。
梁冬:哦。
罗大伦:朱丹溪的母亲患了一种病,这个文献上记载叫“脾疼”,脾胃的“脾”,脾疼。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了。这个文献没有继续地解释,只知道这个病非常痛苦。很多年,医生都治不好,来了很多医生去治都治不好。然后朱丹溪没办法,因为母亲每天很痛苦,怎么办呢?三十岁的时候,去买来《黄帝内经》开始看。天天看《黄帝内经》,看了三年。看了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然后把母亲这个病给治好了。
梁冬:这事情就跟徐文兵老师的厚朴中医学堂一样,一大堆企业高管呢、什么那些不靠谱的,以前跟中医没关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有一点问题了,或者家里面有什么问题了就开始学医。实际上只要你认真肯学,三十多岁以后,你有基础的文学知识、哲学基础,你认真去学,两三年之后呢,说不定真能够有点小成。
罗大伦:没错!其实认识人体的奥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梁冬:对。
罗大伦:但是,朱丹溪这个人又很奇怪,我们现在看着好像要开始学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但是他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治好病以后,因为他学医就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母亲病好了把医书一扔,又不学了。这样混到了三十六岁,就是基本上还是打官司这么混。三十六岁的时候又发生一件事,这个事呢确实影响朱丹溪了。当时是在他们家边有一个叫八华山,八华山来了一位……
梁冬:北京有一个九华山,它有个八华山,是吧?
罗大伦:八华山来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叫许谦。这位许谦是谁呢?是这个朱熹的四传弟子,等于是朱熹的正传。他在八华山里开始讲这个程朱理学。那么这个时候呢,朱丹溪也听说这个消息了。这个时候朱丹溪多大了?三十六岁了,我们想三十六岁应该都事业有成了吧?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还什么都没有呢。朱丹溪一听,哎呦,这高人呐,我们要去学习一下。朱丹溪也背个行李卷,跟着大家一样,跟那帮学子们一样,到山里去学习去了。这个是非常奇怪的事儿,我觉得朱丹溪有的时候有点儿行为很怪,有点儿很天真。他觉得,大家都去学,我也去学去,那么就跟着学习去了。但是这一学,坏了,这一学不得了,朱丹溪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梁冬: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学习就改变了呢?
罗大伦:这个只能说许谦这个人太厉害了。
梁冬:这说明知识让人更有魅力。马上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知识的魅力。到底这个姓许的老师为朱丹溪带来了什么?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你喜欢学的东西,追求知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推动我们每一个人升华的最初的原动力。只不过很多人很不幸,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学到他灵魂深处就应该去感兴趣,会引发他兴奋的那点东西。好了,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是请罗大伦老师,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呢,给我们讲朱丹溪的故事。朱丹溪是一个到三十六岁仍然在乡里面做一个好的律师,吃完原告吃被告的比较……时尚青年,是吧?也就是开个雅阁到奔驰这个阶段的车的这么一个朋友,是吧?这天,听说有位姓许的老师来到他家的附近,大家都跑去听。于是听,一听呢震撼了。到底这位姓许的老师他是怎么个有趣法?讲了些什么东西?朱丹溪又因此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罗大伦:许谦老师,他实际讲的是程朱理学。因为这个程朱理学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儒学里面一个门派嘛。他们讲的是这个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是“存天理,灭人欲”。
梁冬:怎么“存天理,灭人欲”却引发了这么大的兴奋呢?这句话是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跟他当时讲的东西是有差别的?
罗大伦:没错,没错。
梁冬:大家一讲起来就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好像很糟糕,对不对?对人性扼杀呀什么的。
罗大伦:对。我们现在想得比较极端,认为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哎哟,这事不得了了,我们欲都灭了怎么办呢?我们还活不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实际上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并没有那么极端。他讲的这个“天理”,天理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还包括一些伦理纲常的东西,要遵守这个秩序。然后“灭人欲”,是这个“灭”字把它给害了,实际并不是灭,应该是节制人欲,应该控制我们的欲望。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