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只赢不输的劝告-多湖辉妙论 >

第4章

只赢不输的劝告-多湖辉妙论-第4章

小说: 只赢不输的劝告-多湖辉妙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会丧失斗志…………………(323)
  26 3.佶动你正作用的“预知能力”……(32d)
  26 4.你若想成功,便从积累经验开始
    …………………·…………………·(325)
  265.你不要只注意别人的成果,更要
    研究他行动的过程………………(3 26)
  26 6.你要听取前辈的经验,了簖他们
    如何从失败中获得成功…………(3 28)
  26 7.你若想成功.就先把自己i醚到无
    路可退的地步……………………(329)
  268.推出自我时,你应“四觉”予}用…(3 3 0)
  269.若想给人留下好印象,你霄注意
    口腔卫生…………………………(33 2)
  27 o_着装入时整洁,会使崩:精神倍增
    …….·········………·······………···(333)
    ,1
2 7 L有意在齐整的着装中露出一丝零
    乱,你会令对方感到亲切………(334)
27 2.胡须、眼镜等小饰物,能成为你的
    象征………………………………(336)
27 3.别忽视穿在你脚上的那双鞋……(337)
274.一方干净的手帕,能使体显得文
    质彬彬……………………………(338)
275.挺胸阔步,显得你精力充沛……(:{39)
27 6.你会因坐姿端正而受益匪浅……(340)
27 7.站着发言,更能显出你的气魄…(3 d 1)
27 8.讲话时反复强调“我的’’、“我认
    为”,将使你显得坚定有力………(3 42)
27 9.动作庄重,可显示休的不凡气度
    ·…················…·····一··..…·····…···  (3_3)
28 0.在并无明夸禁熘的某些场合,你
    应自觉不吸烟…………………·…·(3d 4)
28 1.目标越具体,越能提高你的干劲
    ··············r······…..i··一···…·…··…·…  (3d 5)
282.工作前把过程系统化,能使你愉
    快胜任……………………………(3卅7)
283.用“心理折算法’’去细分沉重的
    工作,会使你感到轻松…………··(3d 8)
2 84.对不根重要的工作,你也应订出
    计划…··…·…·…······v.…····…·…·········…(3—0)
22
  2 85.预感自己可能失败,你应立即分
    析厚因……………………………(350)
  286.你不要说“我没做完”,而要说“我
    完成了百分之……”……………(35 1)
  287.以向上司请教的方式呈报意见,
    可使体不受非难…………………(35 2)
  288.为给上司留有补充余地?你不要
    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3 53)
  289.稍提些微缺点,然后再谈优点,将
    使你的优点更突出………………(355)
  2{j 0.会见对方时.你应丢掉自己的心
    理压迫感…………………………(35 6)
  29 1.要说服对方,你应先礼后兵……(358)
  292.用幽默语言化解对方攻击.可使
    你避免难堪………………………(3 59)
  293+你若想驳倒多数人的意见.便应
    找出其间差异,方能以少胜多…(3 6 0)
  29{.你若让少数反对者参与讨论,可
    使其认可众人决议………………(3 6=【)
  2}15.多谈未来的抱负,同时踏踏实实
    地努力,你将留给别人“兰}同凡
    响’’的印象……………………一·(3 6 2)
编后记……………………………………(3 6^)
第一章  认识自我
    准确地识别自我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
轻易做到的。有的人过高地估价自己,往往碰
钉子;有的人过低地估价自己,便丧失丁做事
的勇气。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是
很有道理的。作为社会之一员,只有恰如其分
地估鼍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才可能使其得到较
为充分的发挥,使自己有所作为,取得预期的
成就。  .
你属于哪种类型
△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非罚的
    反应型〃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扎克,以对责任的分
担方式为标准,把人们分成三州r类型。
    上
    第一种是“内罚的反应型”。选种类型的人,
往往把一切过错都揽到自己头上,容易神经衰
弱。如果仅从“责己甚于贵人”、勇于承担责任这
个意义上看,这当然不失为一项美德。但是,不
分青红皂白,凡遇过错都一力承担,却往往会使
自己陷于原不应有的被动局面,自然不足取。
    第二种是“外罚的反应型”。这种人总是把
过错转嫁给他人,无理也搅三分。他们常常诿
过于人,甚至连十分明显的、应当由自己承担
的责任,也竭力推卸,久之必失人心。
    第三种是“非罚的反应型’’。这种人会冷静
判断,责任是在于自己,还是在于他人,然后
再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是最理想的形态.fH为
数步之叉少。
    如果,你属于前两种类型,则应当经由今
后的教育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逐渐将自己改变
为“非罚的反应型”。
2.你应相信自己的价
  值与能力
△  对自己施行正作用暗示,可
    以恢复你的自信
    自信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与能
力。’’自信与不安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它们
都是个人感受的主观体验,而不是客观的东西;
二t、它们决非固定不变的东西,1而是可以互相
转换的。
    一个人的性格,并非全部来自先天的遗传,
几乎大多是由后天的影响形成的。因此,你完全
可以通过有效的自我暗示。将不安转换成自信。
    暗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每个人内
心里活动的“自我暗示”;另一种是受到别人的
态度或言语的影响而产生的“他人暗示”。我们
这里谈的是自我暗示。但不论自我暗示,还是
他人暗示,就其作用来讲,都有正负之分。正
作用的自我暗示,可以使你改掉缺点或心理上
的毛病,避免恶性循环,将原有的不安转换成
自信,进而相信自己的价值与能.一J。所以,设
    3
法对自己施行正作用的自我暗示,无疑是最有
效的方法。这不仅是恢复自信的技术,也是构
成自我暗示的基础。
3.只要想到“天无绝
  人之路’’,你就会减
  轻不安
△鼓起奋争勇气,采取相宜方
  法,努力改变现状
  如果你陷入困境.不妨自慰;“天无绝人之
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A处谈1‘成,
还可找B处”。其实,这就是一种正作用的自我
暗示。身陷绝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n拨,
失去自信。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有“天生我材
必有用”…的诗句,那正是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
自信的一种暗示。当然,这种正作用的自我暗
示.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紧要的是,
通过这种自我暗示,要鼓起自己奋争的勇气,并
采取相宜的方法,去改变现状。倘只满足于
“今天不行,还有明天”,¨A姑娘不爱我,迹有
B姑娘,天涯何处无芳草?,’那便真是自我麻醉
    4
而无可救药丁。
4.听音乐可镇定你的
  精神
△  音乐能给人们以微妙的影
    响
    我在情绪很激动的时候,总喜欢欣赏节拍
快而复杂的音乐。乍看之下,这样做似乎会得
到反效果,实际比昕慢拍子的音乐.更能使精
神镇定。    .    。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精神紧张的时候,不
妨让自己的精神更紧张,随后再逐渐放松下来,
比一下子就想镇定激动的情绪,效果更鼎著。美
国的心理学家西特·修得拉博上将此命名为
“同质的原理’’。他经由无数的实验确认.让那
些被悲伤所击倒的人们听哀伤的膏乐后,再逐
渐转换成活泼的音乐.更易于改变心情。
    既然音乐能给人们以如此微妙的影响,你
只要善加利用,便能成为松弛情绪的理想道具。
有些产科医院使用音乐帮助无痛分娩,很多牙
科诊所为缓解患者的疼痛,也不停地播放轻音
    5
乐.有的医院让严重的便秘患者在用餐前和睡
觉前听奠扎特的《小步舞曲》、肖邦的《化妆舞
曲》、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结果从第三
天开始,患者就正常排便了。
5.不要让你的失望扩
  大
    △摒弃“赌徒式特有的幻想’’,
    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以你的实力参加
考试,其实没有什么问题,考试后你却一再对
自己说:“不可能考好。〃或者,明明可以考八
十分.你却自慰。考七十分就不错了。
    为什么要如此低估自己的实力呢?主要原
因就是不想让自己失望。当人们对自己的期待
感到不安的时候,就会低估心理期待实现的可
能性,以使将来果真落空时,心理上有一个准
备。    .
    一位学者曾对在电影院门前排队买票的观
众做了一个实验,问他们“还买得到票吗?”结
果,还有希望买到票的人回答:“恐怕买不到
    6
吧!”而几乎没有希望买到票的人却回答:“大
概没问题吧I”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王电学者李翁曼
认为,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是“赌徒式特有的
幻想”。
    像上述情形,与其说不想失望,不如说一
开始就知遭要失望,只是为了不轻易放弃,。在
对自己施行心理的欺骗。我认为,臃行这种自
我心理欺骗的结果,只是徒留虚幻而已,不值
得效仿。你若不想让自己失望,就应在做事时
把握谨慎的原则。  一
6.你要预防‘‘蓄积压
  力’’的反应
些微的生活变化,也会使压
力反应累积
    日常生活产生的一点点变化一旦累积起
来,就会造成蓄积压力的反应,严重者甚至会
患精神病。这就是说,这种压力会因为连其本
人也难以察觉的生活上的微小变化而逐渐蓄
积。华盛顿大学的精神分析教授汤姆森·霍姆
兹曾将生活变化和压力反应的关系数量化以
    7
后,设计了一个表格,即《压力的自我诊断
表》(见下表)。经由这项实验得知,一年之中
达三百分以上者,百分之八十患了精神病或心
脏病。希望你参考这个图表,回顾一下你在近
一年中的经历。但愿并未蓄积足以引起精神病
的压力反应。
压力的自我诊断表
┏┳┳┳┓
┃  ——                  ┃——      ┃                      ┃    ——    ┃
┃    蛮    化            ┃舟        ┃    变    化          ┃舟          ┃
┣╋╋╋┫
┃丧偶                    ┃l 00      ┃升迁·阵职            ┃29          ┃
┣╋╋╋┫
┃离婚                    ┃7 3       ┃与手士舟居            ┃29          ┃
┣╋╋╋┫
┃舟居                    ┃6 5       ┃与亲戚发生纠葑        ┃29          ┃
┣╋╋╋┫
┃被判徒刑                ┃63        ┃业绩显著提升          ┃28          ┃
┣╋╋╋┫
┃家人丧生                ┃6 3       ┃毕业·^学             ┃26          ┃
┣╋╋╋┫
┃受伤·生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