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只赢不输的劝告-多湖辉妙论 >

第18章

只赢不输的劝告-多湖辉妙论-第18章

小说: 只赢不输的劝告-多湖辉妙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歉,秀B么,他就会认为失误者不负责任,从
而加重对失误者的不满。
l 30.你与对方的共同
    体验,可强化双
    方的亲密程度
△  共同体验是促使双方急速
  接近的催化剂
  你在求学期间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迫于
无奈.在考试时串通某同学一起作弊。这种二
人之间难以告人的共同体验,便成了体与这位
同学结成特殊友谊的神秘系带。
    共同体验的秘密性越高或越特殊,亲密度
也就越高。正如“吃过一锅饭’’的说法一样,共
同体验能使当事人拥有同伴意识。比如同在一
个部队服役的战友,其间感情便异于常人。如
果一起当过侦察兵,又一起出生入死,完成过
    1 57
到敌后侦察的任务,其间感情更非同一般。由
此可见,共同拥有的特殊体验,可以加强彼此
的连带关系,更加强化亲密的程度。所“.只
要拥有互相共有的体验,人们便会产生“以心
相许〃的意愿。
131.你怎样才能弓I导
    对方说出心里话
△  搭腔是表示自己正在倾听
    的讯号
    “先生,最近我的孩子变得很古怪。每无
放学回家后就关进房里,到吃晚饭还不出来。’’
    “关在房里不出来……〃
    拼我实在想不出是什么原因。〃
    “想不出原因……”
    “我问过他的老师,是否在学校里发生了什
么不愉快的事情,老师说一切正常,我真不知
道该怎么办才好。”
、  “老师也说一切正常……”
    “这件事我已经和孩子的爸爸商量过丫,但
他的工作太忙了,所以把孩子的事完全交给了
    1 5窍
我。”
    以上是我和一位母亲的一段对话,我在不
断莺复那位母亲的话。这种重复、搭腔或点头,
在咨询理论里被称为“受容的技术〃,是引出对
方话题的一种技巧。搭腔、重复、点头等动作,
都是让对方知道你正在倾听的讯号。只要让对
方意识到你在很诚心地倾听他的谈瑶,他就会
解除心中的排拒感,把内心的话说出来。所以.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讯号,是引导对方说出心
里话的关键所在。
132.你怎样利用动作
    来说服对方
△  人体的活动,必然包括其本
  人意志在内
  我认识一个女孩于,每当她遄至『J尴尬的事
情,就会咬手指头。可是,如果她f诤亲在旁边,
她就不做这种动作。我发现,当她的眼睛一瞥
母亲,很自然地就会把正想放进嘴里的手指头
放下来,虽然母亲并没有责备她.也没有表示
出生气的样子。我再观察她的母亲,发现,‘每
    1 59
当女儿的手指想往嘴边放时,母亲的眼睛就会
快速眨…下。女儿认定母亲的这个动作是“不
可以咬手指头”的讯号。这种情况,心理学上
称之为“肢体语言”。
    “眼能传神”这句话,的确非常贴切。实际
上,不只是“眼能传神”,上面的例子说明,如
果能有意螅地利用“肢体语言’’来传递讯息.你
就有可能在无意识中说服对方。
    所谓“肢体语言”,又名人类运动机能学。
它与所谓的“以心传心”不同,而是利用动作,
把自己的意志传达给对方。如果你能有意识地
利用“肢体语言”,便能为自己说服对方助“一
臂之力”。
1 33.听对方讲话时偶
    尔插言,更能显
    示你在专心倾听
△  聪明的附和,悦人利己
    有人在对方或上司讲话时,总是频频点头,
随声附和。其实,这并非聪明之举。
    附和,是表示倾听对方说话的最简易的讯
    1 60
号,用起来当然极为方便。但是,附和次数却
不可过多。否则,将破坏讲话者的讲话步调和
情绪,必然令其十分厌烦。:谢和次数过多的另
二一个副作用,是使讲话者感到你不诚实,甚至
会使他完全失去讲话_的兴趣。当然,一声不吭,
形同木偶,也非良策,那会使讲话者觉得像是
对牛弹琴,尤其扫兴。
    那么,什么样子的“附和”才称得上恰到
好处呢?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名人、学
者”谈话.不可不懂.也不可全懂;不懂便会
被看轻,全懂则会讨嫌。虽然鲁迅先生在这里
讲的是如何应付那些所谓“名人、学者’’的方
法,但对我们也不无借鉴之功。如你能将不懂
之处发问,佩服之处赞同,不敢苟同之处小议
一番……这才是聪明的附和。
l 6 1
13d.当面记下对方的
    请求,使他明白
    你对他的尊重
△  投桃报李,人们之间感情的
  交流总是相互的
  我有一位正做着政府官员的朋友,在拜访
他的过程中,发现他有个习惯,给我留下r极
揉的印象。每逢有人当面向他提出请求,他总
是一面认真倾听,一面拿起笔来.在他办//}桌
的台历上记下几个宇,有时还把对方的请求复
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轻舒一口气,放l_手
中的笔。此时此刻,那位提出请求的人,则满
脸感激和高兴的表情。
    我的这位朋友向我解释,他这样做,只是
为了帮助记忆,以免遗忘对方提出的请求。然
而,我却透过他的这种强烈的责任感,看到了
更深一层的内容。他通过这小小的举手之劳,既
使对方知道了他的请求已形诸文字,大约不会
落空,获取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叉使I寸方
明白了他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对
    1 62
面前这位官员的好感定会油然而生。
    如果经常有人向你提出这样、那样的一些
请求,你是否愿意效仿我的这位朋友呢?
135.如能当面为对方
    解决难题,必能
    留给他极深的印
    象
△  播种的是跳蚤,收获的却
  可能是龙种
  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朋友向我说过的这
样一件事:数年前,他从某县到某市工作,只
因公寓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他的妻子、女儿均
不能同他一起生活。他听到一座公寓刚刚落成
的消息后,便怀着忐忑心情去找部门长官求援。
这位部门长官听了他的请求,当着他的面,立
即给主管公寓的人打了电话,并告诉他:“问题
不大,很有希望。’’果然,没过几天,他便接到
了办理有关手续的通知。
    我感觉到,这位部门长官很懂一些心理学,
而且运用于工作也很纯熟。首先,他懂得属下
    …6 3
去求援时的企盼、不安心理:一是几经思索才
鼓起勇气,二是鼓起勇气后依然担心长官是否
会帮忙,三是即使长官肯帮忙,事情能否成功?
其次,他懂得,倘对方处于这种心理状况,若
能采取出其不意的方法,为他及时懈难,定会
收到奇效。果如这位长官所料,公寓问题解决
后,我的朋友自然感激莫名,工作更加卖力。小
过,我想,即使当时并未解决公寓问题,冈为
这位长官已当着我的朋友打了电话,仍会由此
而受到我的朋友的由衷的感谢,
1 36.述说令对方不快
    的话题,你最好
    事先申明
△  事先控制了对方的感情,无
  。、异绑住了对方的手脚
    交谈能吾愉快进行,与话题有直接关系。往
往因一个令对方不快的话题,而导致一次交谈
的失败。为防止这类情况发生,你可以先给对
方打个“预防针”。
    接触不快话题前,你可先向对方说:“我知
    1 6 4
遭你一定会生气〃,“你也许会觉得愤怒”。这时,
对方反而不好意思发怒。他可能会认为,要是
投脾气,不是太幼稚了吗?从心理学的角度分
析,一个人被别人看透后,基于防卫本能,极
可能采取相反行动。所以,此时的淡话内容.尽
管不愉快,他也不会轻易发怒。
    向上司陈述你的不同意见,不妨也采用此
法,可先向上司说:“恕我直言”,“说句冒昧的
话”。这样,就不太容易在感情上引起上司的反
感。而且,即使你说的那些内容实属“冒昧”,
也不易产生不好的效果。诸如,“我想你已经知
道了”、“这只是一个外行人的看法”等开场白.
虽然能消除你骄傲自大的形象,却不宜放到结
尾时说,那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所斟,这类
话一旦要说.就必须放在谈话的开头。
工65
137.俏你称呼上司某
    某先生,也许能
    增进亲切感
    △  在心理上设法与对方认同,
    消除交往障碍
    一位校友告诉我他的切身体验:从前我认
为总经理是个高高在上的人物,见到他总是毕
恭毕敬地称他“总经理”。几个月前他退休了,
偶尔到公司看看老朋友。我看到他,正想喊他
“总经理”,突然想到他已退休,便连忙改口称
其“某某先生”。只见他笑容可掬,亲切地说:
“哦,是K君呵.最近好吗?”令我觉得满心温
暖。
    这个小小的例子说明,以对方的头衔称呼
对方时,自然就意识到了人我之间的地位差异,
心中的他人意识便会扩大,而在心理上无法与
对方认同,形成与人交往的障碍。所“,你不
要总是一味地称呼上司的头衔,一旦有了能够
称其姓名的机会,就要尽量把握,称其某某先
生,而在中国大陆,则习惯于称其某某同志。千
    j 66
万不要因为对方的地位与身份同你相差太多,
便不敢和对方相处。试着忘记你们之间的差距,
亲切感会自然而生。
l 3 8.某些场合,你可
    满足对方“好为
    人师”的欲望
△  若想攻破堡垒,就应设法接
    ’f…‘
    班
    在开本,每年三月左右,公由j通常会招收
一些新职员。新职员进入公司,由于对环境缺
乏了解,一上班就会向老职员请教公司里的业
务工作或其他方面的事,从而使老职员的虚荣
心得到了满足。平时,这些老职员也常常想比
其他同事更优秀,更出人头地。但这种机会并
不太多,而新职员的到来,便为老职员提供了
这种机会。
    人总是希望别人向自己请教。也就是说,令
对方产生优越感,你就需扮演“新职员’’这种
角色。假如你想攻破对方坚固的堡垒,首先就
得设法接近对方。利用对方“好为人师”的欲
    _|67
望。而你去扮演求教者,便能很容易达到这个
目的。
    一般来讲,老年人总是比较顽固,对周围
事物经常持批评态度,或是喜收倚老卖老.吹
嘘他当年引以为荣的往事。其实,这也是“好
为人师”欲望的一种反映。会讨好老人的人,为
_r满足老人这种欲望.能耐心听老人讲话,而
不计较老人的责备,自始至终显出一副诚心请
教的笑脸。老人…一旦对你垂青,你们的关系便
会处得很和睦,而由此途径得到高升的人,确
也不胜枚举。
1 39.你应如何利用打
    招呼,突破对方
    的心理屏障
打招呼的距离是心理距离
的函数
    在人类社会,根据社会与文化的规则,彼
此之间互相打招呼或是行礼.乃是不可避免的
活动。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打招呼或是行礼
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乃是其原来心理距离的
    1 B8
函数。倘对方有意识地保持距离,如从函数的
关系而言,不可能对你存有亲密感,甚至可能
怀有警戒心或恐怖感。
    如果你能在打招呼或行礼的时候,把握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