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奇盗-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不可逆,历史的真相只有历史本身才知道,人类出现不过万余年,相对已存在了几十亿年的地球,也仅是沧海一粟而已。
黑魔蝎如谜团笼罩,但我现在更关心着九曜区域的情况,经历了一宿,不知又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心里挂念着,我便招呼着铁胆和毛疯子、欧阳晓晴朝九曜区域走去,至于斜眼和老鼠两人,本想甩掉,但两人死皮赖脸地吊在后面,最后没办法,只能让他们爱咋滴就咋滴了。
一行六人,也不知在沙地上走了多久,当来到那区域前时,我们彻底被震撼住了,瞬间感到自己简直是渺小到不能渺小。
极目望去,眼前出现了一只横亘数十公里的大沙坑,坑深足有数百米之深,人站在边缘前,感觉不到天与地,唯有眼下鬼斧神工的震撼。
沙坑之下,一座浑身墨黑的古城耸立其中。
古城雄浑,旷古凝重,东方古韵的雕梁画柱,却又混杂着西域民风的独特,简朴特立,当然没有五彩的斑斓,唯有黑色,显得诡异无比。
城中按照东方特有的格局布置,中央为一圆顶高尖,三棱结构的宫殿,宫殿前是一条横穿南北的青石大道,泛着淡淡的青乌光,大道两侧是错落别致的民舍,那些民舍别有一番西域风味,又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上层都是五棱结构,高扬的倒钩尖角,角挂驼铃。
城成四方,合天圆地方之说,四周是高达十数米,厚则五六米的城墙围着,城墙之上,烽台相望,每个十来米就有一个。
城墙之外,则是条宽达五六十米,深则数十米的护城河,护城河隔绝了外界,上面仅有一条黑索吊桥,桥横空,靠着两根乌黑的精钢铁链(猜的)连结两侧。吊桥连接青石大道,过城墙时,则横插两扇厚重城门。
“这、这就是迷失之城么?”
面对着这雄浑、诡异的城堡,任谁都忍不住发出惊叹,那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无以以语言来言明。
我强忍着心中的恍惚,取出残图对比了下,不得不感叹设计这座城市的人堪比神明。
甚至,这根本就不是人类所为,这座城市就算搁到今天,恐怕也难以建造出来,古人的智慧真不能随意去猜度,就像埃及古金字塔,谁能又想得明白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
据世界著名史学家曾严谨地论证过,单是埃及胡夫金字塔,按当时人类的发展水平,要建成这么大的一座金字塔,起码要征用五千万奴隶才可实现,然而当时整个世界也不过是只有两千多万的人口而已。
同样,建造这么一座雄伟城市,恐怕比建造一座金字塔,甚至十座金字塔,困难只多不少,古西域人又如何做得到?可知,我国到了最为强盛的唐朝,人口顶峰在天宝十四年,也不过是五千余万人,当然不可能人人都去当奴隶,建造这么一座城市。
太多的史实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在人类认知没再上升到一个新的感知范畴,科技没再升到更高级水平之前,这一切或许只能归结到’神’的神迹或外星文明身上。
如同人类本身,在认知和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也不过是具凡胎肉体,当达到一定程度上,人类就被开发到具备一定’超’能力的水平,这在各国zf秘密机构里已不算是什么秘密,各大国或多或少都在暗地里进行这方面的事,不过是秘而不宣而已。
“铁、铁胆,掐、掐下我,让我知道这不是在做梦……”众人还处于震撼中,毛疯子不知哪臭了风,咻着气儿地突然说道。
第336章 迷城之史1()
“草,铁胆,你他娘的干嘛踢我?”毛疯子打了个趔趄,捂着屁股,道:“难道你不知道我屁股上的伤还没完全好么?”
“呃,是你要求的!”铁胆傻道。
“草,我叫你掐,又不是叫你踢……”毛疯子脸黑了下来,抽着冷气,道:“也不知道伤口又开裂了没有……”
“我不会!”铁胆老实地道,可这句话直接能把毛疯子哽得半死。
“你……哼,先记上一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毛疯子哼哼地道,捂着屁股挪了挪,防止铁胆莫名其妙地又来一脚。
“疯子,你们两个别闹了,你可知道此座城市的来历?”我开口问道。
记得当初在会面之时,斯文·郝定曾单独地对我说过,所现世的楼兰古城并非是真正的楼兰古城,而真正的楼兰古城埋葬在沙漠之下,一个世人所不知道的地方里。
斯文·郝定从哪里获得秘闻,其所指的真正的楼兰古城是不是暗指这座城市,我并不知道,但我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这座城市并非隐埋千年的真正楼兰古城,以它的恢宏造势,绝对凌驾于楼兰之上,或许它才是西域真正的迷失王城。
“这个嘛,我也不是很清楚,据闻在西域黑历史里,曾存在个统治阶级,其在背后单独统治了西域很长时间,或许此座王城就是此统治者的王宫……”毛疯子沉吟了下,渐渐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西域隐史说了出来。
这段西域隐史,在历朝皇宫一脉传承的秘史记录里都有只言片语提及到,这套一脉传承的秘史记录,所使用的语言,用现在的话表达,就是一套加密用的语言体系。
要了解这段隐史,就要懂得此套加密语言,而这就要先了解汉语言的发展。
世人所知,我国汉字系统多是分成象形和表意两种,发展历史确切地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前,也就是殷商朝时期,即甲骨文,是人类语言使用时间最长,传承最久的语言。
后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制定了度量衡,规范汉字后,渐发展成为小篆,到汉朝被正式命为’汉字’,并一直应用到现今。
在鼎盛的唐代,汉字得到了楷化,成为了时至今日的字体标准,而至百年前屈辱又混乱年代,经五四运动后,汉字在唐代楷体上,进一步简化,形成了今天的简体字。
不过,简体字只是在中国大陆使用,而其他地方一直未认可’五四’之后的简体字,认为它丢了老祖宗的根,故一直使用的都是唐代形成的楷体系统,换言也可以说是繁体字系统,包括其他借用汉字发展自身语言系统的地方,也使用的是这一套。
这就是中华汉字发展的简史。
其实,汉字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前,甚至更久,也就是轩辕黄帝时期。传闻,这也不算传闻,据古书记载,当时黄帝史官仓颉结绳造字,开化部落人员智慧,创造了现今汉字系统的雏形,经历朝历代发展,才形成今天世人所熟悉的汉字系统。
而世人殊不知的是,当时仓颉造字,其实是创造了两套系统,一套发展到现在就是我们常用的汉字,而另一套,因涉及到天机,被掌控在黄帝手里,并未在人间流传,故世人多半不知道汉语还有这么一套系统。
这套语言系统后来被黄帝用来记录天机、秘事、’神’的各种事迹及各种不应被部落人和后世人知道的事件。黄帝在羽化成’神’之前,突发感悟,觉得不应该抹杀掉那些秘密,自己的后代应有权知道,于是偷偷地把这一套文字系统也传承了下来,但又不想让上面的’人’知晓,故立下规矩,此套文字系统只可掌控在最顶层的统治者手里,凡后世的统治者不得外泄民间,以免引来天谴,毁灭人类。
后世各朝各代的统治者谨遵黄帝遗训,此套文字系统仅掌握在正统的统治者手里,用来记录各种隐秘事件,哪怕江山换代,当前统治者也在灭亡之前,乖乖地先把此套文字系统交到下一任统治者手里,然后才会被毁灭掉。此规矩及此套文字系统,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
这么一套文字系统,说白了,自黄帝到现今,就是掌握在官方手里的一套加密语言系统,而且是用不解密的,平头百胜是不可能知道里面记录的事件的,毛疯子说他之所以那么清楚这秘密,某次他‘临幸’一处西周古墓时,才得知一二。
据此套加密文字系统记载,现在的西域,在远古时候是不存在的,这里曾是远古时代西部洲的小部分。那时候,西域并不是现在这样子,也不算是前代文人骚客所描述那样,那时西域算是比中原还繁华的富庶之地,这里生活着非常多民族,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等的都有,鼎盛时期,达到七十二民族之多,各族人民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可惜好景不长,某天来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姖蠡族,据闻姖蠡族人身如蠡,头长角,来自于九黎族其中一条分支,其残忍嗜杀,强大无比,很快就用暴力统治了这一片区域。姖蠡族获得统治权后,便大兴土木,奴役七十二民族族人,兴建一座统治之王城黑晶城。
姖蠡族残暴无人性,在奴役七十二民族过程中,造成了七十二族死伤无数,最终激起了七十二族的反抗。七十二族王子齐聚首,商议着在王城落典之时,进行举事,一举把姖蠡族驱逐出这片区域。
哪知姖蠡族比七十二族所想象中还要强大无比,在举事之时,七十二族遭到姖蠡族疯狂反击,而死伤惨重无比,有三十六个王子及其族人被歼灭,剩余的三十六个王子带领残部逃出了黑晶城。
幸存的三十六王子以为就此躲过一劫,哪料到姖蠡族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展开了疯狂的屠戮,三十六族王子只得东躲西藏,苦苦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第337章 迷城隐史2()
就在三十六族快要绝望之际,此时中原地带发生了逐鹿之战,姖蠡族匆忙派出绝大部分族人回中原参战,如此三十六族才得以喘口气。
待三十六族恢复了些许元气之后,偶尔发现了姖蠡族内部空虚,于是再度联盟起来,攻入了黑晶城,斩首了姖蠡族当时的首领。
姖蠡族被铲除,仅存的三十六族举全族而欢庆,哪知姖蠡族似乎早料到了有此一劫,竟然在被灭之际,对这片区域下了恶咒,一瞬间,三十六族又陷入了死亡的边缘,前后又有二十三部族死于非命。
后来,仅存的十三部族推举出来的王子打听到了姖蠡族所属的九黎族被一个叫黄帝的强大王者在逐鹿所败,于是该王子派出使者,向黄帝求救。
考虑到十三族也算是间接帮助了轩辕一族,黄帝便欣然应允,派出了自己麾下最强大的祭司前往西部洲,帮助十三族解除其笼罩在头上的恶咒。但姖蠡族所下的恶咒,深得当时在同一阵型里的巫族真传,黄帝所派的最强祭司耗尽心血都没能解除掉恶咒,最后只能无奈地把黑晶城暂时封印起来,并把情况告诉了黄帝。
黄帝得知此事后,因当时刚击败九黎族及其追随者,而九黎族部众最强大的十三人因得到了远古巫族的古咒加持,居然有复活的迹象,黄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九黎十三人肢解掉,命十三祭司各携带九黎十三人躯体一部分,投到黑晶城之下,与先到的最强祭司一起,布下九合大阵,把十三人的肢体与黑晶城一起封印在大地之下,并制作残图,留待后世能人彻底解决掉这个大麻烦。
仅存十三族推举出来的王子为了感恩黄帝的救命之恩,从十三族中挑选出三千精锐,并自愿亲率这三千精锐据守黑晶城,一同封印到地下,避免姖蠡族破印而出,再次危害到其他部族人员。
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