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27-顾松园医镜 >

第32章

627-顾松园医镜-第32章

小说: 627-顾松园医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者,沉、砂、枳、橘、青皮、槟榔之属。若因胃中实热,失下而呃,大便不通,脉来有力者,当用承 
气汤下之。若因胃中热,瘀血而呃者,犀角地黄汤加降香、玉金、桃仁、羚羊角之属。如阴伤胃而 
呃,或冷气逆上者,丁香、柿蒂、沉、砂、吴茱萸之属,甚 
者,加桂,附,挟虚者再加人参。若因吐下后,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脐 
下直冲至胸嗌间而呃者,最凶之兆。在热病中,大概属热实者居多,或清或下,随宜用药,凡呃声重者 
可治,呃声轻者不治。经曰∶病深者其声哕是也。 
x竹叶石膏化斑汤x 治发疹发斑。疹属少阴,小红点行于皮肤之中,或不出者,或出而随没,又随 
出者。班属少阳,大红点显于皮肤之上,势甚者,发热一、二日即出,六、七日乃退;势缓者,发热四、 
五日方出,一、二日即退。有随出随退者,有发过再发者。有稀疏几点者为轻,有稠密如麸者为重。实时 
令热邪,传于肺胃,而发为斑疹。盖斑重而疹轻也。斑疹已见者,通用此治之。 
竹叶石膏汤〔清解肺胃之邪热。〕 加犀角〔散邪清热,凉血解毒。〕 元参〔壮水制 
火。〕斑盛加青黛,热毒内盛,合黄连解毒汤。〔量症轻重制剂大小,中病即止,勿使太过。〕咳嗽加 
贝母花粉,〔自初发以至发后,总以清热消痰为治。〕喘者〔热邪壅肺故也。〕加桑皮、茅根、栝蒌 
实。 
按斑疹及小儿痧痘,皆属肺胃火热,不必根据症施治,惟宜治本,解二经之邪热,则诸症自退,斑之 
方萌,与蚊迹相似,发斑多见于胸腹,蚊迹多见于四肢。病患昏 ,先红后赤者斑也;病患安静,先红 
后黄者,蚊迹也。须看斑色鲜红者吉,紫赤者险,淡白者危,黑色者死。斑既发出,须得脉洪数有力,身 
温足温易治;若脉沉小足冷,元气虚弱者难医。滑伯仁曰∶脉者血气之波澜,发斑则血散于肌肤,故 
脉小或绝无。凡斑欲出未出之时,治宜清凉辛散为主,最忌酸 
收,误施温补,祸不旋踵。药用葛根散阳明之郁火,薄荷解太阴之风热,荆芥散风热,治疮毒,牛蒡 
开毛窍,除热毒。总以透斑为主。如里热炽盛,可加犀角,寒而不滞,其性走散故也。或合白虎汤, 
俟斑透,即以化斑汤加减治之。若人虚脉弱者少加人参,参本肺热所忌,不得已而用之,以扶元 
气,而兼化斑。斑症慎勿发汗,汗则斑烂。又不可下,下则斑毒内陷,症反变剧。若大便燥结,以元 
明粉润之,或用猪胆汁导之。凡发斑吐泻者多吉;以阳明之热得解,即表里分消之义也。治泻慎勿止 
泻,惟用黄连、茯、甘、升、葛之属,则泻自止。如便脓血,是热邪下陷也,大忌止涩,宜芩 
连以清热毒,茯、甘以调脾胃,升、葛以散热邪,加滑石末调服,取其行积滞,逐凝血也。 
x竹叶石膏汤加犀角、金汁x 治热邪传胃冲心,神乱发狂,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神明昏乱故 
也。〕甚则弃衣而走,〔热盛于身也。〕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阳邪刚盛,故履步失常,〕目赤唇 
焦,舌干齿燥,大渴饮水,小便短赤,〔皆里热炽盛之所致,〕大便不结者,〔肠胃热盛,而传化失 
常也。〕急以此汤大剂频频灌之。 
竹叶〔一百五十片。〕 石膏〔四两。〕 知母〔一两五钱。〕 甘草〔五钱。〕 麦 
冬〔二两。〕 犀角尖〔凉心清热,一两。〕 金汁〔治阳毒发狂,陈久者一大杯。〕 
此方治足阳明胃实发狂,便不结者用之。如大便不通,当用承气汤急下之。凡发狂难制,以醋泼火 
炭上,烟冲入 
鼻即安。一切热病热邪传里,亢极无解,用黄连一两,或芒硝煎水,井中顿冷,浸新青布搭胸上,热 
即换之,热势稍退即除去,床前宜置冰水。行此法者,水可以灭火,寒可以除热,外可以安内。经曰∶ 
水行渍之,和其中和,可使毕已。此之谓也。 
x三黄石膏汤x 治热病壮热,无汗烦躁,〔壮热无汗,表未解也。兼见烦躁渴炊等症,是表里热 
盛,故津耗无汗。〕鼻干面红,〔阳明火邪,上行燎面。经云∶面热者胃病也。〕目赤唇焦,舌干齿 
燥〔胃脉入上齿中故也。〕大渴饮水,狂叫欲走,脉洪而数。 
黄连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二、三钱。〕 石膏〔三、四两。〕 知母〔两许。〕 
甘草〔三钱。即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清里热以救津液。〕 薄荷〔三钱。〕 淡豉〔解肌透汗, 
微汗则解,一两。〕 
此方因表里俱热,故内外分消其势,兵之分击者也。若无壮热俱表症,惟大便燥结不通,及舌卷 
囊缩难治者,本方去薄荷、淡豉,加大黄、芒硝,名三黄巨胜汤,权用劫之,间有可生者。 
x黄连解毒汤x 治三焦大热,烦躁,舌苔错语,〔上焦热也。错语者,杂之谓。谵语者,数数更端 
之谓,其声高。郑声者,只将一事一语,郑重谆复,其声低。乃精气夺之候也。故曰实则谵语,虚则 
郑声。〕呻吟,〔下焦热也,肾在声为呻,气郁则呻吟。〕干呕不眠,〔中焦热也。〕脉数。宜用 
黄连〔泻中焦之火。〕 黄芩〔泻上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泻三焦火,屈 
曲下行。各一钱至三钱。〕如狂言躁乱,〔温热之邪传入心包,乃似狂非狂,非胃实发 
狂可下之比,〕或喜笑不休,〔心包本病。以心在声为笑。〕加生地、麦冬、犀角,心悸亦如之。渴 
加麦冬、花粉。大渴合白虎汤。干呕合竹茹汤。烦躁加犀角、生地。脉热小便不利者,加麦冬、知母。 
小便数,〔是热邪传入中焦,逼迫下行,火性急速故也,〕倍黄柏,加知母。此苦寒清热之剂,通上中 
下三焦而治之。按舌苔之症,邪热在表,则不生苔;在半表半里,则生白苔;传里则生黄苔,热甚则芒刺 
干燥。若见黑苔芒刺,刮去即生者难治。夏令时火邪火,内外合烧,故易生黑苔芒刺,尚有可生,冬 
令见之必死。又有舌苔如黑漆之光者,舌为心苗,应南方火,譬如火之自焚,初则红,过则薪为炭而色 
黑,热之极矣。亦有舌上无苔,而赤紫干光者,皆因邪热灼干肾水,不能上溉于心,火无制,自焚而死。 
治舌苔之法,如见少阳症,即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加知母、花粉。如自汗烦躁,大渴饮水者,用 
竹叶石膏汤合本方加减,黄连泻心火,为必用之药,有下症者,用承气汤。自利者本方加减治之。一切 
苔状,湿滑者吉,燥涩者凶。白苔亦有干硬如沙皮者,因津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也。凡见舌苔, 
俱用井水浸青布拭净,以薄荷末同蜜不时擦之。熬氏云∶见红色,热蓄于内也,随症清之。又有舌裂舌硬 
舌短舌长舌卷,皆邪热胜,真气危,或清或下,随病制宜。热病多舌出,有病愈而不能入者,冰片 
少许,涂舌即入。有舌肿满口,蒲黄为末渗上,即愈。 
x小陷胸汤x 治误下,热邪乘虚陷入,与痰饮搏结胸间,谓之 
结胸病。〔误下,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小结胸病心下硬满,按之则痛, 
〔与大结胸之从心上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较轻〕。脉浮滑者。〔外邪陷入原微,与大结胸之寸脉 
浮关脉沉紧者,亦不同。〕 
黄连〔清解热邪,一、二钱。〕 栝蒌实〔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一,二枚捣。〕 半 
夏〔善消痰饮。一、二钱。渴易花粉。〕 可加尖槟榔〔性能散结,破滞降气,下行最速。一、二钱。〕 
如挟热下利,心下痞者,去半夏,调服益元散。 
此方清热开结化痰,虽治误下结胸之主方,然未经误下,而外邪传入胸中,与痰相合,壅塞气道,胸 
中心下满闷,或痛或不痛者,亦可借用。如有兼症,另加对症之药治之。 
x泻心汤x 治心下痞结。 
大黄〔攻痞。〕 黄连 黄芩〔清热。〕此苦寒清热攻下之剂。宜小剂微下,恐陷邪未入腹, 
不可攻也,戒之戒之。 
x竹茹汤x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非少阳也。胸中烦热者,此方主之。 
竹茹〔善疏气逆,一、二、三钱。〕 枇杷叶〔长于降气。三、五大片,姜汁炙。〕 芦根 
〔独入阳明,清热下降。三、四两,或汁一大杯服更妙。〕 麦冬〔清胃止呕。三、五钱。〕 吐蛔〔 
胃热如沸,蛔不自安,下既不通,必出自上。〕合白虎汤,〔清胃热则蛔安。〕去甘草,〔盖蛔得甘 
则动于上也。〕或合解毒汤,〔蛔见苦则安。〕俱加乌梅。〔蛔得酸则静。此症勿认胃寒误用姜、桂。〕 
此治挟热呕吐之良方也。如过用寒凉,阳明虚寒,口不渴,小便白,方可暂用吴茱萸汤,以下 
逆气,人参、姜、枣以培胃气,停痰积饮而呕吐者,用芩连二陈汤,虚者用六君子汤,俱加竹茹、姜 
汁。如病后虚羸少气,气逆而吐者,仲景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石膏以清余热,参、甘、粳米 
以补不足,半夏以散逆气。又竹叶能除新久风邪之烦热,能止喘促气盛之上冲,合参、麦等用之,治热 
而无损其真,导逆而不伤其气。若生姜可以宣偶郁之火,而不能散久凝之热,枳、朴可以下客气 
有余,而不能降热伤之逆,故皆不用。石膏大寒,病后反用之者,以外感之邪,皆属阳经,阳经之邪, 
非苦寒之药所能胜,其余邪上逆,何独不然,故必用之以清邪之原也。今人不忌芩连,而但畏石膏, 
总不知辨症耳。 
x栀子豉汤x 治邪在胸膈,心中结痛懊 ,〔懊者烦恼, 者郁闷,邪郁胸中,心不安。〕宜此 
探吐之。 
栀子〔苦以涌之。〕 淡豉〔解烦躁,除满闷。〕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当 
发黄,加麦冬;如已见黄,加茵陈为君。 
此因邪在胸膈,用栀、豉涌吐其邪,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凡用此汤,病患旧有微溏,则大腑易 
动,服此不能上涌,反为下泄,故不可服。脉虚者不可吐,干呕者不可吐,素失血者不可吐,气浅者不可 
吐,眩冒者不可吐,虚弱 
者不可吐,故均禁用本方。 
x猪苓汤x 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阳明热邪,传入下焦,膀胱热结,气化不传。〕又治少阴 
下利。〔少阴热邪,传入阳明,逼迫水谷下奔则利。〕 
猪苓 泽泻〔各钱许。〕 茯苓〔二、三钱。〕 滑石〔宣导热邪,俾从膀胱而出,三、 
五钱。〕 阿胶〔四味恐太渗利伤阴,故加滋阴润燥之品,一钱。生鸡子可代。〕 
此滋阴润燥荡热利水之剂。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而主此方者,以饮水故知热甚,溺涩故知热结 
膀胱,利其小便,则邪热消而津液回,渴自止矣。少阴下利而主此方者,即仲景所云,利不止者,当 
利其小便,开支河水道,以杀奔急之势,庶水谷分,而下利自止。若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 
芩汤,以汗多胃中燥。盖胃中津液,因热已内耗,加以汗多而夺之于外,又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便,以夺 
之于下,则津液立亡。 
x加减导赤散x 治热结膀胱,少腹胀满,小便不利。〔若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蓄血症也。〕又治 
饮水过多,水结在胸,心下怔忡,但头微汗出,〔湿热蒸腾,阳气但上升而不能下达。〕无大热者。〔 
邪热但结胸间,故表无大热。〕 
猪苓、泽泻、茯苓、滑石、甘草、橘红。身目发黄,加茵陈。水结胸症,加木通、灯心。 
此方即五苓散、天水合用,去白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