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建道门-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王,万万不可啊,陛下如今在南方根基深厚,又有朝臣支持,我们想要造反,无疑是以软击石,必败无疑。”一名将军在心中叹了口气,劝说道。
杨谅顿时大怒,直接一剑刺进了对方的胸口,对方什么也没说就倒下了,“本王为国家讨伐逆贼,你竟敢出言不逊,现在各位将军还有什么意见吗?”
“愿随将军讨伐叛逆。”将军们自然是不愿意死的,所以都是选择了站在杨谅这一边,反正他们只是被胁迫的,大不了投降就是了,说不定还能因为早些投降算是立功呢?
要是杨谅赢了那就更好了,到时候他们就都是从龙之臣,还不赢个盆满钵满?君不见杨素当年不就是因为从龙有功,如今都是越王了?
“现在立刻派兵包围太原城内所有的重要地区,包括城门,街道以及并州官员们的庭院,将所有的士兵集合起来。”杨谅道。
杨谅和手下的死士们商议了半夜时间,已经到了二更时分,此时整个太原甚至并州已经完全处于他的掌控之中了。
第二天一大早,整个并州的军队就全部被集合在一起,并州由于曾经是抵抗突厥的前线,向来是军事重地,有重兵把守,这才让杨谅有了造反的底气。
杨谅郎了郎声,“将士们,先皇死的不明不白,作为先皇的孩子,我杨谅忍无可忍,因此,我连夜离开了京城,为的就是早日回到这里,推翻暴君。
此次出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了咱们同享富贵,失败了咱们一个也活不了,好了,大家跟着我杀入关中,推翻杨广。”
士兵们都是被那一句成功了有福同享给刺激到了,高呼起来,都想着攻入关中,然后得到他们应得的。
蒲州是并州地区最靠近关中的一个州,也是从河东进入关中的最重要通道,蒲津关更是连接秦晋之间的雄险之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军事重地,从汉朝开始,这里成为从首都长安通往黄河以东的交通枢纽,而且河东的盐,铁等等又是长安不可或缺的物资,所以这里自然成了杨谅第一个要争夺的地方。
杨谅与谋士们商议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应趁趁着京城忙于丧事与登基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蒲州和蒲津关,大军直扑关中,乘势拿下京城。
杨谅也觉得这个计策很不错,于是采纳了这个计策,命令手下大将闻喜率领十万大军向蒲州进发。
余公理从太谷出发,前往河阳,大将军綦良从滏口出发,攻占黎阳。大将军刘建从井陉出发,迅速夺取燕赵地区,柱国乔钟葵从雁门出发,紧接着任命裴文安担任柱国,与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等率军,跟随他直指京师。
当初杨坚偏爱杨谅这个幼子,因此给了他极大的权利,让他统领着北齐的故地,整个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全部在杨谅的手中,导致如今杨谅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成为北齐王。
庞大的统治区,让杨谅一下子就集结整整五十万大军,分兵六路朝着京城进发,一时之间天下震动。
杨谅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行军速度极快,几乎是瞬间就到了蒲津关下,关上的手将见到远处尘土飞扬,立刻就闭上了关门,等待着敌军的进攻。
“蒲津关上手将何人?”杨谅一马当先,来到蒲津关下高声询问道。
“末将吕旭,参见汉王,汉王突然率领这么多军队来到蒲津关下,究竟意欲何为?”吕旭喝问道。
“杨广弑父登基,天理不容,本王这一次集结大军,为的就是讨一个公道,吕旭,本王不想滥杀无辜,开关投降!”杨谅道。
“混账东西,杨谅,天子驾崩,太子登基,国法如此,你不进京奔丧,反倒乘此国难之时,发兵京都,实在是畜牲。”吕旭怒道。
“来人,给我拿下蒲津关,取了他的头颅。”杨谅被气的恼羞成怒,当即失去了理智,直接下令攻城。
杨谅军队势大,不到五日的时间里,就将整个整个蒲州夺入囊中,之后又率军直奔关中而来,一时之间,声势极大,汉王杨谅的部队,几乎是席卷了整个北方。
此时的朝廷上下也是颇为慌乱,大臣们听说了杨谅的五十万大军之后,都是心怀恐惧,等待着杨广出来主持大局。
杨广对此却仿佛并不在意,实际上他也确实没有在意,在杨广看来,杨谅根本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他根本没有成大事的勇气和魄力,更加没有一往无前的决心与意志,甚至他的反叛,只不过是因为一时的义气之争罢了。
所以无论是杨广还是陈凡,杨素都是丝毫不介意杨谅逃离京城,他们实在太了解对方了,哪怕是杨坚也曾经告诉杨谅,不要想着造反,杨广杀你如同探囊取物。
第二日早朝,杨广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起对应的手段,命令越王杨素率领五万大军,攻击蒲州,皇太子杨昭,率领五万大军,攻击太原,逼迫杨谅大军首尾不能相顾,从而六路军队撤军。
杨素本身就道术超凡,麾下宇文拓更是轩辕剑在手天下无敌,而陈凡一向深不可测,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整个大隋王朝的国之基石,杨广派出了他们两个,也算是给大臣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其实本来杨广只打算派遣杨素去的,但是为了稳定大臣们的心思,只好让陈凡也一并出手。
第699章 河洛石刻()
陈凡本来并没有打算去并州,杨谅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是跳梁小丑,甚至他能够逃出大兴城都是陈凡的计划。
不过朝臣们并不了解这一点,杨广也不希望大家认为杨谅是个废物,杨谅怎么说也是皇家的人,如果他是废物,说不定就会有人认为杨广也是废物,毕竟他们两个受的同样教育,过得是同样的日子,甚至还一起伐陈过。
夜幕缓缓降临,空无一人的山路格外地寂静,两边的树林和岩石缝隙中传来沙沙的声音,时不时的会从远处传来一声狼嚎,偶然会还会有一只夜枭从大树上发起,发出惨厉的怪叫,令人毛骨悚然。
但很快,山路上的寂静便被一支行军队伍打破了,一万步骑兵,静悄悄的在潮湿湿但不泥泞的山路上疾速行走,马蹄杂沓声,战刀的锵锵声和偶然传来的轻轻谈话声,令这里不再死气沉沉,山道旁的大树上不时有一群群宿鸟也被惊醒,扑愣愣飞起。
领军将领看上去颇为年轻,一身银色的盔甲在月光下时不时的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杀气腾腾。
他的身旁,则是四个年岁不一的将领,有的看上去三十岁左右,有的看上去则有四十岁,穿着也不一样,有穿着盔甲的将军,也有一身素衣的文士。
“太子殿下,再往前有一段路,应该就是太原城了。”李靖看着不远处若隐若现的城池,微微笑道。
陈凡点点头,“连日行军,总算是到达目的地了,越王到哪里了?”
“根据越王不久以前派宇文将军传讯,他已经攻下了蒲州,此刻正在向着我们这边进发。”李靖道。
“将士们,越王已经攻下了蒲州,目前正朝着我们这边赶来,你说我们能看着他来抢功劳吗?”陈凡突然大声问道。
“既然如此,你们还愣着干什么?给我冲进太原城!”陈凡一挥剑,一道巨大的剑芒瞬间就将城门砍成两半,随即士兵们一哄而上,城墙上的守备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士兵拿下了。
“太子殿下,如今杨谅只剩下济州,我军气势正盛,理当一鼓作气,直接与越王合兵一处,击败叛军。”李靖道。
。。。。。。。
五天后,杨素率领五万京城大军,陈凡率领五万南方大军,以及杨广带领的十五州二十万州兵共计三十万大军将整个历城包围的水泄不通。
历城只不过是济州的一座小城池,城墙矮小破旧,高不足两丈,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御价值,而且城内狭小,只有不到千户人家,点一炷香便可绕城一周,最多也只能容纳一万余人。
杨谅被朝廷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五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足万人,万般不得已之下,杨谅只能选择在这座孤城做最后的顽抗,期待着奇迹的的出现。
杨谅将临时行辕安置在县太爷的公堂上,这也是县里最好的一组建筑,约二十几间屋子,杨谅便住在这里。
此时已是五更时分,杨谅的房中依旧灯火通明,他又是一夜未眠,他已经三天没有合眼了。
严峻的局势使他越来越焦虑,原本有几乎整个北齐的旧地都响应他的举兵,但是杨素蒲州之战以及陈凡的太原之战后,支持他的州县纷纷倒戈。
他现在只剩下一小块地盘,而且城外,则是整整三十万大军,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他必败无疑了。
他开始感到无论如何挣扎,自然是穷途末路的痛苦,虽然他还有万余大军,但实际上这些军队都是各州弱兵,真正的精锐之军不到四千人,更要命是,他的军粮仅能支持大军十天,十天后,他的军队将粮食断绝,必然是全线崩溃。
他就像一个被判处秋后处斩的死囚,一天天地等待着那个断粮日子的来临,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他开始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头脑发热,选择了造反呢?
如果没有造反,他现在依然是北齐之王,哪怕是杨广,也要对他客客气气的,根本不会有今日的凄惨。
现在杨谅的进京争帝位的野心已经完全消泯了,他只想着如何能在这种情况下自保,保住他的性命,他甚至连后半生荣华富贵都不想了,杨广是他亲哥哥,但是他的狠辣无情自己很清楚,如果他投降,他二哥能饶过他吗?
“罢了罢了,是时候结束了。”杨谅苦笑一声,缓缓地推开了房门。
与杨谅相反,此刻杨广正坐在营中,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大军,在他看来,杨谅反的实在太是时候了。
首先,杨谅坐拥整个北齐的旧地,势力庞大,自己忌惮他偏偏还没理由处置他,他这一反,正好给了自己一个理由。
其次,自己刚刚登基,群臣之中还有很多大臣都不服他,如今被杨谅这么一闹,他的能力瞬间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最后杨谅这个人,根本就不堪一击,简直就是给他送经验的,没有丝毫的难度,所以杨谅的反叛,非但没有让杨广愤怒,反而让他心里暗暗叫好。
一名亲兵突然飞奔至大营前,兴奋得大喊道,“陛下,叛王杨谅开城投降了。”
杨素眼睛蓦地睁大了,颇有些诧异,杨广也是眉开眼笑,大喜道,“速速传令全军,列队受降。”
宇文述在一旁连忙劝道,“陛下,当心杨谅投降有诈。”
杨素眯起眼微微一笑,“宇文大人放心吧,不的,杨谅此人我很了解,虽野心勃勃,却又胆小无用,注定成不了大事,他若有诈降的魄力,就不会是今日的局面了。“
历城城门大开,汉王杨谅的身后跟着数百名文武伪官,此时的杨谅赤着上身,双手被麻绳反绑,脖下挂着汉王金印,神情异常沮丧,“罪臣杨谅,向朝廷天军乞降。”
杨广缓缓催马上前,杨素护卫身旁,淡淡对杨谅笑道,“五弟,你还年轻,做错点事情没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