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毁灭计划-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正低头沉思着,忽然,耳边听到一个熟悉的细软的声音:“怎么,你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了吗?”
那个声音是他无比熟悉的,却也是非常陌生的,因为那是珂珂的声音,却来自于端木童的口中。
“你怎么来这里了?”郝志惊讶地看着从沙丘后面努力攀爬上来的端木童,她穿着一身橘红色长衫的端木童,她总是穿那种奇怪的衣服,短小的中式斜襟儿的样式,宽袖口,束腰身儿,漂亮得很像某个游戏里的角色。
“嗯,我从旁路过,看到你一个人从沙堡里溜达出来了,面色好像很凝重的样子,所以就跟过来看看,怎么,还在为火星保卫战怎么打而忧愁吗?”端木童轻声说着,站到了郝志的身边。
“一场必败的战争,一支无奈的哀兵,我还有什么可愁的呢,我已经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了!”郝志无奈地苦笑一声,然后把吕方跟他私下通话的事儿说了。
“逃亡?”端木童微微地吃了一惊,她心里虽然知道逃亡是迟早的事儿,但来的这么快也是没有意料到的。
“我总感觉我们还有一战的可能性,只是,我殚精竭虑却无法找到那个关键的办法,就好像一场醒来就忘记的梦,你明明知道那记忆在,可是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回忆不起来一点一滴,这几天我一直尝试着各种办法,却无奈没有一点进展!”端木童也感觉很无力,“或许,我永远都赶不上王琰珂吧,如果她在,你就不会再受这样的煎熬了……”
800。第800章 大逃亡时代的前夜()
在《星空大百科全书》、《地球编年史》以及有关地国的一切文献资料里,都没有任何关于那天晚上郝志和端木童在火星沙丘上谈话的内容,这导致了后人有无数的猜测,许多文艺作品对于那一晚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演绎。
直到郝志死去三百年后,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体书籍《时间的朋友》中,这段关乎地球历史重大转折的谈话内容才得以还原出来……
“以你的性格,断然是不会放弃目前的战友,选择独自逃生的……”端木童想了想,笑着对郝志说。
“那样难道不对吗?”郝志转身,指着火星沙堡里明灭的灯火说道,“三十万战士,还有夔牛舰队上近五十万战将,近一百万士兵,都在看着我郝志,我是他们战胜外星文明的精神寄托,他们从我的事迹中汲取能量,有我在,他们就认为自己的牺牲是一件光彩夺目的事儿,如果没有我,地球逃亡主义的思潮恐怕早就已经影响到了一大部分人,我这个时候倘若带头逃跑回到地球,他们一定会觉得,郝志都跑了,这场大战还有什么可打的?到那个时候整个作战体系的崩溃只是一瞬间的事儿!而乱作一团的星际舰队,就会成为敌人随意屠宰的对象……”
“那地球方面呢?”端木童继续问,“你已经明知道坚持下去火星大战也是不会获胜的,坚持,不过是让你获得良心上的安宁罢了,倘若错过这一次逃亡的机会,地球文明延续的最后希望也葬送在你的手里,你会怎么想呢?”
“我不知道……”郝志痛苦地抱住了自己的脑袋,“我真的没有办法做选择,我知道吕方的火种计划是正确的,逃亡是唯一的途径,也知道坚持不会有结果,但是我们已经牺牲那么多,我们已经付出那么多,我不甘心,我说服不了我自己……”
“两权相害取其轻,这就是你的性格里最矛盾的地方。
我给你说个故事吧。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刚刚往麦田里走了几步,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
但他继续前进时,却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还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
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最大的机会全错过了……
你就是那第二个徒弟,总想摘得最大麦穗的人,你虽然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不善于取舍,却总是进行比对,总想经历把事情做到最好。
我听过许多过去关于你的故事,你的人生永远都在徘徊和选择的矛盾中倍受折磨,你希望做事两全其美,以至于在感情上,也希望能够左右兼顾,所以才会霸着一个,伤了一个……”
端木童说完自己的故事,微笑地看着陷入沉思的郝志。
“我不太明白……”
“其实很简单啊,除非你把整个麦田都挨着走一遍,否则的话你是不可能得到最大的麦穗的,当前来看,无论你怎么选择,都会有后悔的一天,所以何必为难呢?”
郝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既然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后悔,我何不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哪怕错了,我也无愧于心!”
端木童哀叹一声:“这就是你幼稚的地方了!”
“什么意思?”郝志疑惑地看着端木童。
“你知道为什么这个选择在吕方的面前从来都不是问题吗?”端木童意味深长地问他。
“吕方那种人的眼里只有利益,没有道德,他不会为任何人的死而感觉愧疚,他也不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任何良心上的惩罚,所以他当然可以轻易做出选择!”郝志恨恨地说道。
“这就是他作为政客的远见了,是你我所不及的地方!”端木童笑笑,“你难道没有发现我给你讲的故事里,没有第三个徒弟的选择?”
“哦,对了,第三个徒弟是怎么选择的?”、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已经非常清楚什么样的麦穗是最大最美的,于是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最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你是说,吕方就是这种人?”
“错了,我和王琰珂就是这种人!
我们只会理性分析要做的事,利用最佳途径获得最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却都还困在这块思维的麦田里,跳不出自身格局的限制,即使看起来我们做出了最好的选择,用了最聪明的办法,得到了最好的结果,却还是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
以往许多次王琰珂和吕方的斗争中,聪明如她,也逃不过吕方的算计,就是这个道理,吕方,不是这三个徒弟中的任何一个,他就是苏格拉底本人!”
“哦……”郝志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那个老狐狸,老谋深算奸诈过人,不过,目光的确犀利深远,他能看到的东西,是你我都看不到!”
“对啊,就好像你我,在我们的格局之下,即使挣得了最大的利益,获取了最大的成功,摘取了最大的麦穗又有什么用?当地球失守,人类灭绝,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连那块麦田都已经不存在了,所谓的抉择又有什么意义!”
郝志终于明白了端木童所讲的这个故事的真正动机:“你说的很对,在吕方的眼里,保住麦地才是最重要的事儿,即使保不住麦田,也要保留一棵麦穗,于他而言,别说什么麦穗的大小毫不重要,哪怕是逃出去一粒麦种,将来,就还能种出另外一片麦田!那个老家伙早已经明确了这个最后的目标,所以,才会制定出火种计划……”
“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就是吕方最强大的地方,所以,跟吕方比起来,你我真的不过还是一帮幼稚的孩子罢了……”
“好吧!”郝志忽然释怀了,他慢慢地走上沙丘的最高处,劲风呼啦啦吹起他身后的风衣,而同时,就在万里之外的新月基地,吕方也正站在元首府邸的巨大玻璃窗前,仰头看着外面天空上正在缓慢调度的巨大战舰,他面带自信的微笑,轻轻地关掉了桌子上的通讯器,郝志和端木童谈话的声音消失在办公室里,而另一边,端木童口袋里的通讯器也无声地熄灭了……
决定地球命运的两个人的立场,史无前例地统一到了一起,从那一刻开始,地球保卫战就已经接近尾声,人类剩下的目标也就只有一个,逃亡!
而那一年,也被写入了历史,火星沙丘上的那场谈话,被历史学家划分成一个时代的开端,大逃亡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第801章 大逃亡纪元()
地国历,蒙尘纪元84年(公元2104年),元旦。
这一年的元月一号,也被标记为逃亡纪元的开始。
其实,人类世界对于这种大规模人口移民的情况并不陌生。
大致在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类始祖已扩散到亚洲、非洲、欧洲大陆上那些宜于人类生存和栖息的地方。这可视为是人类的第一次世界大迁徙。
世界人口的第二次大迁移,大约出现在三万五千年前,地球气候骤然变冷,冰川活动猛烈异常,海平面下降,致使浅海部分的大陆架“破水而出”,形成了连接陆地或岛屿间的一座座天然桥梁。这些天然桥梁为人类的长途迁徙流动创造了条件。
于是,史前人类从亚非欧大陆的边缘,通过那些天然桥梁,到达了新的疆域,美洲和大洋洲,标志着世界上只要是有陆地的地方,除了南极大陆之外,全部都有了人类的足迹。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而掀起了向新大陆移民的**,这被标记为世界人口第三次大迁移,其主要作用是劳动力的输出和输入,例如黑奴贸易。
18世纪中叶,从欧洲爆发产业革命到19世纪下半叶直至20世纪初,工业的发展激发了世界人口的第四次大规模迁移流动,这次迁移活动主要以资本为导向,它促成了新大陆的开发,使各色人种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起来,世界人口的这次大迁徙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西方向外扩张和掠夺殖民地进行的。
第五次世界人口大迁移,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直至1860年代。
这次大迁移采取了多种形式。一种是国际难民形式。如战败国德国从东欧、东南欧和苏联迁返约1200万战俘和平民,日本亦从朝鲜、中国、东南亚各国迁返战俘和平民600多万。
另一种是国界重划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比如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时,出现了1500万人口的大迁移。1948年以色列成立,也引起约400万人口的国际迁移,其中约300万犹太人从世界各地移民以色列,而以色列驱走了100多万巴勒斯坦人。
第三种是新兴旅游产业带来的国际人口流动。
第四种是“客籍工人”即劳务输出形成的国际人口流动。
所以,大逃亡纪元,也被史学家称为地球人类的“第六次大迁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迁徙的规模,都不会有这次这么大,这么彻底。
人类以往任何一次的迁徙,都是有目的地的,至少在出发之前,他们大概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这一次,他们只知道从哪里出发,却不知道到哪里结束,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到达那个梦想中几乎遥不可及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