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毁灭计划-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星体的人!这小小的一步,即将永久地载入史册!”
“阿姆斯特朗不是已经登陆过月球了嘛!”郝志撇撇嘴说。
“月球不是没了嘛!”那多教授想不到也充满幽默感,但是他的这一席话倒是让大家轻松了不少。
“其实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我们还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可以修复飞船,即使无法修复,我们也可以跟随木卫二一起飞向地球,只要计划成功,木卫二本身也可以作为远航的母体,带我们回家!”
大家这才觉得多少有点安心了,于是分头去检查飞船外壳的受损情况。
郝志慢慢地溜达到那多教授的身边,小声问:“你刚刚说那话是开玩笑吧?这么近的距离,乘着核弹引爆的风波飞回地球?不死才怪呢!”
那多教授尴尬地笑了笑,不能让同志们绝望嘛,我骗他们玩的……
郝志一翻白眼儿,我了个曲啊,我就知道,这次是彻底回不去了……
。。。
第367章 解决难题()
700个帆翼,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相当于沿着木卫二的赤道环,每十三公里安装一个,并且每天要完成大概九个以上才能保证工期按时完成。
还好,帆翼的安装过程并不复杂,全部都是纳米材料制造的帆翼,底部有一个智能的遥控底座,收起来的时候,就是一根长长的棍子,蓥钢的骨架,绝对坚韧的材料,加上结实的纳米布料,可抗十七级甚至以上的大风,也就是比地球上最大的十二级风力还要大五级,时速达到每小时221公里以上!
一旦展开,那些帆翼的形状就像一根洁白的羽毛,狭长,优美,并且体型大得惊人,长达20公里的主桅杆分成20根组合秆,需要就地一根根组装起来,然后再套上纳米布帷。
为了能够抵御足够大的风力,就要在坚冰的表面打上一个五十米左右深的坑,把这根羽毛的主支撑秆插在里面。
所以,郝志他们就要驾驶着太空车,拉着20根一公里长的副秆,再带上龙四的钻探队,在滑得几乎站不住人的坚冰表面钻孔!
金属履带的钻探车后面挂着体形同样庞大的钻井机,到达目的地以后,就开始立起井架,将螺旋形的钻头对准地面,开足马力朝下挖掘。
可是,冰面施工实在是太难了,那万年坚冰虽说不是石头可也差不了多少,钻头吃不住力,一旦向下顶撞,钻探车就会侧滑。
这样,打出来的洞就歪七八扭,根本达不到施工标准,众人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法绝对稳定地固定钻探车,相当挠头。
尤其是一帮人还穿着笨重的宇航服,戴着厚厚的手套,根本灵活不起来。在这卫星背面,更没有任何可以就地取用的材料,有的,只是冰块。
海盗团的队员们就像是站在水晶球表面的蚂蚁,看着这个巨大的透明水球在脚下滚动。
“惟一的办法,就是泼水!”物理高才生孙明宇皱着眉头说,这里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只要泼上水,就立刻能把钻探车冻在冰原上,然后,再进行钻探工作,这是最简单的固定钻探车的办法了!
“那我们一天也要钻十个呢,剩下的怎么办,车都冻上了……”郝志一摊手,表示无奈。
“钻好一个之后,再想办法解冻履带!”那多教授摸着下巴说。
“怎么解冻?浇热水啊?这么冷的天儿,跟东北似的,热水浇上去立刻冻住,越浇冻得越结实!”禽兽点了支烟,拿在手里玩着。
大家都沉默了,等了一会儿,龙四忽然蹦了起来:“炸!可以用合适的炸药,在不破坏履带的情况下,把冻住的部分炸开!”
“这办法可行!”那多教授肯定地点点头,“如果是在月球上,真空环境下炸药是点不着的,多亏木卫二大气层中含有少量氧气!”
“那得用多少炸药合适呢?即不会破坏履带,又要能把结冰的部分炸开?”乐乐提了一个关键问题。
龙四嘿嘿地贼笑起来,转身喊那四十多岁的瘸子,张着一嘴黄板儿牙的家伙:“黄瘸子!你看呢?”
那个被称作黄瘸子的家伙一瘸一拐地溜达过来:“搁我看,做几个雷子就足够了,提前埋在车底下,然后浇水直接把雷子一起冻在里面,活干完了,一引爆,麻溜走人!”
大家都吃了一惊,不可置信地看着黄瘸子呲着大板儿牙笑。
“你们可别不信他的,这家伙半辈子没干活,就在东北的河上炸鱼了,你看他那条腿,就是炸鱼的时候炸废的,他说做多少分量的炸药,就做多少,量控制得比爆破专家都准,一炮下去轰多大的口子轰多少鱼,相当有准儿,炸上来的鱼基本没有一条是烂的!”龙四拍着黄瘸子的肩膀给大家介绍,“炸冰,这是他的专业!”
于是,问题顺利地解决,黄瘸子带着俩矿工开始加班配置炸药,这飞船上携带的有两门榴弹炮,目的不是为了打仗,只是以防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物时候,开道用的,所以也就携带了不少的炮弹,他们把那些炮弹小心地撤去弹头,取了里面的黑火药制作雷子。
于是,工程重新又开始顺利了起来,大家分头开工,郝志带领葭葭和乐乐还有那俩矿工开着钻探车,测量地表位置,确定挖掘地点,然后给履带注水,冻冰。
完成以后,龙四就带着他的钻探小队上车,开动钻探机,轰鸣着朝下钻孔,速度并不慢,每天工作六个小时,也能按时完成任务。
一个个长秆立了起来,像整齐的一排旗杆似的,在大地上投下巨长的影子,郝志偶然空闲的时候,就盯着那些影子看。
忽然,他想起什么似的问那多教授:“为什么这边看不到木星升起?干了几天了,木星一直在星球的那边,难道咱们不是正在围绕木星旋转吗?”
那多教授乐呵呵地看着他:“对啊,咱们是在木卫二的背面,所以看不到木星也很正常啊!”
“那你的意思是说,木卫二和月亮当初是一样的,总有一面是永远面对母星的?”
“聪明!他们不像地球围绕太阳那样,公转有轨道,地球又自转,所以地球上任何一点,一天之中总有一半时间是可以面对太阳,一半时间背对它的,木卫二和月球一样,分正反两面,正面永远面对自己围绕的母星,背面,就永远背对它,这种情况,在天文学上叫潮汐锁定!
潮汐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要花上绕着同伴公转一圈相同的时间。这种同步自转导致一个半球固定不变的朝向伙伴。”
这么巧?郝志嘀咕道。
呵呵,宇宙中巧合的事多着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咱们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是不是一样大?
郝志想了想,大概是啊,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月亮刚好把太阳完整地挡住,准确无误地重合起来。
“是的,之所以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就是因为太阳的直径刚好是月球直径的400倍,而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刚刚好是地球离月亮距离的400倍,这就造成了二者在地球这个观察者的眼中,一模一样的大!这个是天文学历史上无解的谜题,也被称为天文学事故,意思是说,即使是有人巧妙安排,故意这么设计的,也有点太过离奇了……”
就好象,冥冥之中有一个神秘的力量,故意把月球放在那个位置上,又细微地调整好了距离似的……
。。。
第368章 意外发现()
郝志忽然想起先知告诉自己的过去那些历史来:“或许先知有些东西也没讲到,可能是最早的第一季文明的人类,也曾经像我们今天这样,为了改造地球环境,到宇宙中借了一颗卫星来稳定地球的偏转轨道呢……”
“哈哈,那的确有可能哦,就像我们今天干的这件事一样,倘若成功了,也是要把木卫二极其精准地摆入地球轨道,调整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人类也消亡,或者离开地球了,当新一轮文明成长起来,也会对着这颗月亮思考,到底是谁把它摆在这里的呢……”那多教授爽朗地笑了起来。
“唉,这个宇宙,到底还隐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呢!”郝志叹气。
“哈哈,多着呢,你所看到的这些,不过是亿亿万分之一的全貌都不到,别着急,我们会有机会的!”
“我还是不知道的好,就好象偶尔猜一道谜语,当个解闷儿挺好玩,要是砸给我一个字典般厚的谜语书让我看,我宁可什么都不知道!”郝志也哈哈地笑起来。
之后的一个多月,每天工程车开出去的距离都越来越远,很多时候为了赶工期,就无法正常赶回母船补给,只好就地扎营休息,然后继续干活。
工期一天天推进,宋小葭和乐乐一组找到了失落的飞船前支撑轮,安装却成了大问题:这里不是太空,没办法凭空组装,上百万吨的船体把支撑架已经深深地凿进冰层五六米深,又没有那么大的千斤顶可以把这么重的东西顶起来。
葭葭一开始不服气,试着想靠自己的力量把飞船举起来,可是个头不足,即使举得动,脚下的冰也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强,惟一结果就是自己也被压到冰缝里去了。
没办法,只好开挖,一点点地凿冰垫高,把母船的船身先固定住,然后在下面挖一个大的冰坑出来,挖到十米深,然后再把轮子装上,最后,启动飞船,再从冰坑里一点点的开出来。
这一切多亏有了专攻工程力学的孙明宇,这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坚定而果敢。
慢慢的,钻探逐渐进行了一多半,施工基地也一挪再挪,越过了阴影线以后,宏伟的木星开始出现在众人眼前。
巨大的天体,横亘在众人眼前,显得如此的亲近,以前总是在地球上观望月亮,有遥远的距离感,当真的站在卫星上观望母星时,才真正第一次有了身在太空的感觉。
那白黄相间的巨大天体远看就像是一颗大理石雕磨的石球,润白通透,表面带着规则的分层横纹,而站近了,看到的却是日夜不息,永世滚动的湍急气流。
那自形成之日起,就已经开始狂暴肆虐的飓风,一秒钟也没有停下过,每秒上百米的高速风暴在星球表面摩擦出电光和闪电。
远远地看去,像海洋一样却比地球上的海洋要宽阔上百倍的气流深坑卷动着烟雾一样的杂质漫卷飞扬,赤道附近的气流变成了幽深的土黄色,像一把勺子划过均匀的咖啡,在表面留下两道并行的深色条纹。
一个人站在那里,才能感觉到宇宙的无穷与浩大。
郝志之前站在高山的顶上看过广袤的地球,深刻体会过“天地之间”的感觉,作为一个地球上微不足道的生物,在自己的母星面前说是沧海一粟丝毫不为过,可是如今再看到木星,连地球在它的面前,都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儿。
回头看故乡的方向,地球早已经只剩下橘子大小的一个白点儿,65万公里之外,空间让一切宏伟变成了微观。
大家没有时间过多的感叹,工程还有一小半,还有二百七十多个帆翼没有安装,加紧吧!
于是钻探机又轰鸣着开动起来,龙四双脚开立,横跨在机器之上,指导着这帮兄弟干活。
那帮人跟着龙四盗挖了多年的地矿,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