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侣250多人,采久寺现有住寺僧侣270多人。同时玉树州境内还几座规模不少的主巴噶举尼姑寺。主巴噶举的祖寺——热隆寺(建于1180年),目前已经恢复,虽然规模较小,但它的存在对主巴噶举来讲,至关重要。这座寺院位于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热隆乡境内,海拔四千米以上的一个夏季牧场上。在这里除了短暂的夏季中风景优美气候爽朗,其余漫长的春秋冬三个季节均寒风刺骨。所以,与其它寺院相比较,到热隆寺起早摸黑拜的香客较少。由于这种原因,热隆寺平时常将各个殿堂上锁,并养几条大型藏獒常年守护寺院。尽管如此,热隆寺作为主巴噶举的祖寺,不仅在国内主巴噶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外的主巴噶举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主巴噶举在国外特别在不丹、锡金等国具有一定势力,有时热隆寺还得到这些国家内的主巴噶举寺院的资助。热隆寺现有住寺僧人20名。
从目前整个噶举派寺院的现状及其势力或影响来看,主要有西藏拉萨市的楚布寺,昌都地区的类乌齐寺,以及四川甘孜地区的八蚌寺等,这几座噶举派寺院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长。位于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境内的楚布寺,虽然目前的寺僧不算很多,其建筑规模也谈不上宏伟壮观,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噶玛噶举的祖寺以及历代噶举派黑帽系活佛噶玛巴的住锡地,有很高的威望。
类乌齐寺位于今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城,创建于1276年。该寺以规模宏大著称于藏族地区,在历史上常住僧侣曾多达四千多人。这一僧侣数目在藏区只有哲蚌寺、色拉寺等极少数格鲁派的大型寺院可与之相比。可见类乌齐寺曾在藏传佛教史上盛极一时,另外,关于类乌齐寺的派别问题,有的学者曾提出是噶玛噶举寺院。实际上,类乌齐寺一直是属于达隆噶举的一座寺院。目前,类乌齐寺依然是藏族地区的大型寺院,现有400多住寺僧侣,在当前的西藏自治区境内仅次于日喀则地区的札什伦布寺和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可以说,类乌齐寺是目前中国藏族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噶举派寺院。八蚌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一座噶举派寺院。该寺建于1727年,虽然其历史不很久远,但曾得到德格土司的扶持,发展迅速,在邻近地区拥有众多附属寺院,在1957年时有500多僧人,七、八十座属寺。目前,八蚌寺的宗派势力仍然维持着,这充分说明了八蚌寺今日依旧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目前噶举派的寺院状况以及它在整个藏族地区的影响,仅次于格鲁派和宁玛派。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噶举派的势力在藏族地区已逐渐萎缩了,尤其在明末清初随着格鲁派的形成及其日益壮大,使噶举举派在藏族地区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格鲁派对噶举派寺院采取了兼并改宗的强硬措施,致使噶举派寺院锐减,削弱了噶举派在藏族地区拥有的强大势力。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藏传佛教之觉囊派/苯教(即黑教)】
更新时间2010…4…24 10:54:41 字数:6116
【觉囊派】
藏传佛教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派别。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彭措林寺东,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派主张以“他空见”解释时轮。觉囊寺是公元13世纪时建立的,创建人衮邦·吐吉尊追是藏传佛教伟大人物八思巴的弟子。后来他独成一派,因为他的传教中心在觉囊,所以被称为觉囊派。觉囊派在藏传佛教中是很独特的教派。该派的教义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的一些主张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觉囊派与被视为正统的格鲁派的主张完全对立,因此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排挤。觉囊派自称它的教义是直接来自印度的,它的其它教理和教法大多来源于萨迦派,所以觉囊与萨迦在观点上较为接近。在实修方面,觉囊派属于显密兼修,除了在见解上的解释外,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萨迦、噶举、格鲁、宁玛都无大差别。
【历史】
觉囊派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始于宋代,形成于元初。在元代,该派寺院遍布卫藏,盛极一时。明初,其宗见中观他空学说受到其它教派的非议,加之缺乏地方世俗政治势力的支持,一度衰落。明万历年间,西藏觉囊寺主多罗那他得到后藏藏巴汗地方政权的支持,一度中兴觉囊派,建达丹丹曲林寺,并将该派发展到今四川省人阿坝、甘孜和青海省的果洛等地。后因后藏噶玛政权失位,又势渐衰微。
清初,格鲁派在藏区跃居统治地位,第五世达赖喇嘛将达丹丹曲林寺为格鲁派寺院,易名噶丹彭措林寺,卫藏其它觉囊派寺院亦相继改宗鲁派,该派遂在今西藏地区基本衰编绝,但要相对闭塞、偏僻的四川阿坝州的壤塘、马尔康、阿坝三县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玛、久治、甘德三县保存下来,今仍存觉囊派寺院34座,有僧约4053人(号称7000人),仍在沿袭本派的教法传承,有其独特的修习广泛和活动方式。
该派创始人是玉摩弥觉多杰。因其五传弟子衮邦·吐吉尊追(1243─1313)在觉摩囊建寺(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个山沟内)而称为觉囊派。教义以“他空见”为核心。后来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将达丹当却林寺改为格鲁派寺庙;更名为格丹彭措林寺。没收寺庙财产属民;经籍印版大多封禁。其余却隆江孜等处之觉囊寺庙亦均令改宗;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现在只有边远地区如四川阿坝自治州壤塘寺、色更寺与嘉绒地区的马尔康县赛贡巴寺、卓格寺;青海果洛自治州之贾贡巴寺、格果寺等寺庙继续传持觉囊派教法;或杂以其它派法。目前的祖寺为四川阿坝壤塘藏哇寺,目前觉囊派的法脉传承为47代法王——阿旺衮嘎健阳乐住。
【座主世系】
裕莫·木居多吉生活于公元12世纪,82岁卒。是个瑜伽行者,出家更名迪巴杰布。
达麦夏若裕莫的儿子。
南喀沃色又名康萨巴。
色莫齐瓦是达麦夏若的儿子,名南喀坚赞。
降萨·协饶沃色自协饶以后,觉囊派的传授由隐秘逐渐弘传。
却古沃色
衮邦·吐吉尊追(1243-1313)尊号衮觉囊巴钦布,主持修建觉囊寺,宏传他空教授,该派名声大张。
绛森·杰瓦耶协(1204-1283)
克准·云丹嘉措(1260-1327)为吐吉尊追和杰瓦耶协共有之上首弟子。
笃补巴(1292-1361)本名协饶坚赞。
巧勒南杰(1306-1386)本名晋美扎巴却季坚赞。
聂温衮噶白(1345-1439)
佐钦·衮噶罗哲
绛央·衮却桑布
南喀却龚
多罗那拔陀罗译师
衮噶卓却(1507-1569)中兴觉囊派,宏扬他空教义
堪钦·隆日嘉措
多罗那他(1575-1635)是衮噶卓却的转世,甚有学识。在多罗那他去蒙古传法时,格鲁派政权首领五世达赖没收觉囊派寺庙财产属民,封禁经籍印版,令觉囊寺庙改宗,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现在该派传播有限。
【苯教】
苯教(BonReligion)(有时也译为本教、苯波教)在古藏文的记载中,苯教的苯(Bon)是“颂咒”“祈祷”“咏赞”之义,这在原始信仰的各种仪式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以念颂各种咒文为主要仪式的各种原始的苯被传统被称之为“原始苯教”(或“世续苯教”),另外由辛绕弥沃所创立的“雍仲苯教”。在“Bon”之后加上一个“Po”(Bonpo苯波)就变成信仰和参与各种原始信仰的人。因为雍仲苯教最传统的法帽“尔莫泽杰”(dkarmortsergyal)(又称“胜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苯教曾被称作“白帽苯”,由于西藏古代政治、历史、宗教等原因,许多西藏人都忽略了西藏本土的历史,他们认为印度佛教对西藏文化特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并认为所有来自印度的都是有伟大价值的,同时也认定西藏本土文化以及与印度或佛教不相关的都没什么价值,一些古代藏地学者的著作中描写苯教的章节,往往是人云亦云地搬照前代学者的文章或宗教范本的史记,因此很多著作都简单地把苯教描写成“鬼神崇拜”“杀生祭祀”或“巫术”等等,正是这种状况,延续了许多个世纪,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苯教研究的兴趣。
【历史传说】
藏人们自己恐怕只熟悉引入佛教的松赞干布国王,而对松赞干布之前的历史几乎一点也不了解,其实,在松赞干布前面至少有三十位藏王,或者三十二位,即使这一点有所分歧,但毫无疑问的是,松赞干布并非第一位藏王。根据一些史学家的记载,西藏第一位蕃王聂赤赞普是由苯教的僧团认证并且加冕的,聂赤赞普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的人,也有一些记载说略晚于佛陀。但无论真相是什么样的,这已经将我们带回了洪荒的古代。在佛教传入藏地前、那个名字与地理位置都与现在大不相同的西藏王朝之前,苯教就已经存在了,它的历史甚至比君主制的历史还要悠久……但很多藏人认为在佛教到来西藏之前,西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这种做法也严重地毁坏了西藏历史和本土文化,此状况一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变。
【传承与发展】
根据苯教徒的传统解释,苯教大体可分两种:
1、原始苯教(sridpargyudkyibon)
2、雍仲苯教(g。yungdrungbon)
辛饶弥沃(gShenrabmibo)(顿巴辛饶)在吸收和改革原始苯教的基础上创建了雍仲苯教,使苯教得以统一,辛饶弥沃被认为曾是象雄的王子,出生于冈底斯山(KailasRange)(藏人叫它“神山冈仁波切”)附近的俄摩隆仁(volmolungring)。关于他的出生年代说法不一(学术认为辛饶生于距今4000年前左右,苯教认为辛饶出生于公元前16017年),一般学术上把辛绕弥沃创立的宗教也叫做苯教。但在苯教的文献中把辛绕所创立的并且是正统的苯教叫作雍仲苯教,也就是说“苯教”并不等于“雍仲苯教”,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因为,“苯教”并非和辛绕的理论同时产生。早在远古时代辛绕弥沃出生之前,青藏高原就已经盛行着各种各样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统称为原始苯教的多神教,有“魔苯”、“赞苯”、“沐浴苯”、“招财苯”、“占卦苯”、“龙苯”、“神鬼苯”、“历算苯”等三十多种原始的“苯教”,他们为民众禳解灾祸,祛除病邪,拥有众多的信徒。这证明当时象雄、吐蕃地区“苯教”一词的解释范围非常广。
“苯”这一个字,是藏文,从象雄文“吉”(gyer)(或译为“杰尔”),意译过来的,实际上是“念”和“读”的意义,就像念经读书。“苯”有许多释义,据苯教经典记载:“苯一字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