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唐庭 >

第72章

唐庭-第72章

小说: 唐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李郎中稍一沉思,便明白了萧庭的意思。

    “正是。大唐立国几十年,虽战事频繁,但民间却一直休养声息,人口增长,商人口袋里有钱……”

    不等萧庭说完,李郎中脸色一沉,果断的说:“卖官鬻爵,绝无可能!”

    。。。

第一百四章 商人的重要性() 
“卖官鬻爵?”。

    萧庭一愣,没想到李郎中会想到这方面去,他的意思是让商人捐款,或者搞出个什么爱国公债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想到靠买官来赚钱。

    李郎中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卖官,这也正常。历史上卖官的王朝很多,秦皇汉武都干过,清末更是已经成为常态,东汉灵帝甚至还自己做起了卖官的大庄家,用朝廷的官位大发其财,朝廷三公都能买到,也不贵,一亿钱,然后卖了一个官给一个叫曹腾的家伙,然后曹腾家出了个叫曹操的家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萧庭脑子再抽抽,也不会想到用卖官赚钱,除非他是突厥派来的奸细。

    “不给官职,商人凭什么捐钱?”

    李郎中道:“看了你的几个作坊,我对商人的看法倒是有些变化,那些钱也是他们辛辛苦苦费尽心思赚来的,朝廷一句话,就让他们拿出大把的钱来。呵呵,修齐啊,换做是你,你愿意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和李郎中谈话很轻松,因为这家伙往往能准确的抓住问题的本质,不需要自己费太多口舌,就能顺着自己的思路朝下走。

    想了想,爱国公债这东西现在搞不靠谱,公债是建立在商业社会,而且是比较发达的商业社会的基础上。大唐现在还是纯粹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搞出一个靠资金运转流动赚钱的东西来,那是自找不痛快。就算搞出来了,本质上就是朝廷找商人借钱,借了还得还,连本带利的还,依旧是在为朝廷挖坑。

    “这我还真想过,就是上次李兄和我谈论兰陵庄子试点的时候。”萧庭道。

    “哦?那时候修齐就想到西突厥的战事了?”李郎中微微吃惊。

    “不是西突厥的战事,我当时想的是,若是兰陵试点成功了,向全国推广普及,少不得要依靠各地的商人。”

    李郎中点点头,示意萧庭继续说下去,等着萧庭把推广试点和雇佣兵的钱,两者联系起来。

    “既然要用商人,就要给商人地位,至少要提高商人在大唐的地位。再说的远一些,提升商人的地位,不仅仅是为了推广兰陵试点,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简单,甚至有助于稳固朝廷政局,安定天下的局面。”

    “恩?”李郎中眼睛一亮:“这又是怎么说的?”

    “自从汉末以来,各地的士族豪门力量强大,有的甚至能暗中影响天下更替,前隋轰然崩塌,虽是前有炀帝征高句丽,后有我高祖太宗神武的缘故,但各地的豪强士族暗中推波助澜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豪门士族是力量,商人又何尝不是一股力量?就算一个最小的酒肆,东家也能调用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小厮,能拿出几百贯上千贯的钱,那些大商巨贾就更不用说了,有人有钱,耳目灵通,影响力能遍布一个甚至几个道。”

    “地方商人,也是听命于豪门士族。”李郎中道。

    “不错,正是因为他们地位太低,只能依靠当地的豪门。但若是朝廷能提高商人的地位,甚至给他们一条当官的出路,久而久之,商人之心,在选择朝廷还是选择本地的豪门之间,应当会有所动摇。”萧庭道。

    “让他们当官?”李郎中显然对于消弱豪门士族的影响很感兴趣,眉头微皱,自言自语道:“朝廷的官职就这么多,以往只有豪门和士人能出仕,若是让商人当官……妙,妙……”

    妙是妙,这么一来就把商人和士族豪门,从统一战线变成了对立面,官职就这么多,商人进来分一杯羹,豪门士族的名额就少了。商人有了当官的资格,对于传统豪门士族的依附度也会大大降低。

    但想要消弱士族豪门的影响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比灭掉十个突厥都难,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想清楚的,更不要说真去做了。

    再者,萧庭也不想自己变成天下豪门的仇人,以他现在的实力根基,远远不足以与任何一个豪门相抗衡,更不要说整个大唐的豪门。在李郎中面前大言不惭如何如何削弱豪门,看似出尽风头,他要是真心血来潮让自己去办,不用两天,就能被刺客给宰了。

    自己一大堆官场上的朋友前辈,除了孙思邈,全是士族豪门出身,真等到要和豪门翻脸的那一天,萧庭唯一稍有把握的,只有裴行俭,连萧守道也靠不住。

    所以,这个话题点到即止,只要起到了让李郎中意识到商人重要性的目的就行。

    “是我说远了,现在还远远不到想这个的时候。”萧庭摆摆手,把话题拉回到安全范围内,道:“事情要一步步做,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啊?”李郎中一愣,饶是他素来还算亲民,但也没料到堂堂男爵口中能说出这等粗鄙的言语,他压根就没听懂这段子。

    “就是说一步步来。刚才说商人的地位要提高,而提高商人地位的法子,就是做官,但朝廷又不能卖官鬻爵。同时,朝廷缺钱,想让商人拿钱,商人也不傻,不给他实质性的好处,他是不会主动出钱的,这就是矛盾所在。”

    李郎中总算没被萧庭的节奏甩飞,晃了晃脑袋,捋明白了思路:“是。当官和钱之间,只能选一样……”

    “哦?难道真的只有靠花钱买官,才能当官?”萧庭笑眯眯的望着李郎中。

    李郎中是个聪明人,被萧庭这么一提醒,恍然大悟,重重一拍大腿:“朕……咳咳,真……真懂了,这下我真懂了修齐的意思。不能卖官,但捐了钱的商人,朝廷却可以特许他们参加科举明经,凭着真学问当官!”

    李郎中面露喜色,萧庭心里却是小鹿乱跳,掌心出汗,望着‘李郎中’的眼神和之前已经不太相同。

    你懂了,我也懂了,这下是真懂了。本来也只是心里猜猜,但毕竟没有落实,可现在真懂了之后,面对这位李郎中,还是有那么几分压力的。

    问题是李郎中一定要‘真懂’,他萧兰陵就只能装不懂,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下心中的波动,道:“李……李兄之言一针见血,就是给予捐了钱的商人,或者商人子弟参加明经考试的机会。”

    “怎么是我一针见血,明明是修齐你的主意嘛。”

    李郎中从最初的惊喜中平静下来,冲萧庭认真道:“这次你可不能虎头蛇尾的就没了下文,咱们细细的把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琢磨透了。”

    。。。

第一百五章 爱国不分贫富() 
上次萧庭献了平突厥的策,话只说了一半,不明不白的。那些法子是好的,可是偏偏就是没个下手的地方,其中几个关键之处,比如钱怎么来,萧庭更是一个字都没讲,结果搞得朝廷军方心里都七上八下猫爪子挠似得,几位大佬整天就在琢磨这事。可毕竟都是些首创先河的新鲜法子,谁也没做过试过,整个朝廷上下众多能人,却没有一个有这方面经验的。

    这次萧庭又提出了让商人捐钱,李郎中有了上次的教训,拉着萧庭不让走了,非要跟他把整个筹钱方案从头到尾给一步步定下来。

    李郎中抬头,透过树荫看看天色,道:“天还早,今天咱两得把这事到底怎么做给琢磨明白了,免得我回去之后,又一脑门子心思,睡觉都睡不好。”

    别,您千万别睡不好觉,您睡不好觉那是整个大唐的损失,万一再落下什么毛病老子就成民族罪人了。

    不过,这恰恰也是萧庭希望的,借着打仗筹款的事,着手推动商人在大唐的地位。如果没有打仗这个由头,而仅仅靠着一个兰陵庄子和萧庭自己的推动,想要在诺大一个国家,改变千年以来的传统,简直就是蚍蜉撼树,现在借着西突厥战事,全国关注的东风,正好提出来,让商人参与到权力系统中。

    尽管一开始,商人参与权力系统,或者说参政议政,只可能是非常低端的,但随着时间日久,人们渐渐习惯了商人参加科举明经,习惯了商人当官,商人早晚能在这个国家的权力系统中取得一席之地。

    至于提高商人地位,所能为自己和这个国家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连李郎中在参观了兰陵庄子上的作坊后,都没有再纠结于这个问题,货币流通,发展商业,或者干脆说赚钱,带来的收益是实打实能看得见,看门老头碗里的肥肉就是证明,作坊里工人脸上的笑容就是证明,工人们一年几贯钱的工钱就是证明。

    “既然是捐钱,第一桩事,就是要清楚,到底捐多少钱才有资格参加科举明经。”

    李郎中道:“捐的少了,几贯几十贯的,根本没用,朝廷还白白的担了个人情。还是按照组建一支五万人的义从,也就是修齐你说的雇佣军,粮草补给加上要预备下的悬赏花红来算,我估摸着,一户商家,至少要捐五千贯朝上,才能有资格参加明经。”

    李郎中有李郎中的算法,他的思维,依旧停留在让少数有钱、有影响的商人,参加科举明经。但萧庭的目的,却是提高整个商人阶层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人。

    “李兄这想法倒也没错,可李兄算过没过,五千贯,这可是一笔巨款,对于普通的商户,比方说开个杂货铺的,开了间小酒肆的,根本拿不出来来。全国有一下子拿出五千贯实力的商户恐怕不多。当然,到底有多少户,小弟也不知道,但就算这些大商户,凑够了雇佣军要的钱,可小弟琢磨着,大唐的商户,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商户,他们一家一户能拿出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这么多小商户凑在一起,那也是一笔巨款,甚至不下于少数大商户的捐款总数。

    况且我师父说过一句话,叫做爱国不分贫富,有钱的人能爱国,没钱的人难道就不能爱国了?若是以五千贯为准,恐怕要冷了众多小商户的爱国之心。”

    “爱国不分贫富?”李郎中先是愣了一下,似乎被萧庭这句话给唬住了,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笑道:“修齐在绕我,商户捐钱明明就是为了能参加科举,恐怕谈不上爱国吧。”

    “不错,一开始的目的,的确是为了参加科举,为了做官,为了被人瞧得起。”萧庭先肯定了李郎中的话,接着话锋一转,道:“但李兄想过没有,到底什么才是爱国?有的人没事的时候,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真到了国家有难的时候,靠着他们大发感概,站在后方指点江山,难道就是爱国了?依我看还不如商人,商人捐出钱,虽然有些私心在里面,但这私心非但没有害国误国,反而变成了我唐军的战力。这是其一。

    其二,李兄你不妨把自己想象成捐了钱的商人,你捐了钱,雇佣军是用你的钱组建的,他希不希望雇佣军打胜仗?”

    “那是自然,雇佣军得胜,我脸上也有面子,至少说明我这钱没白花。街坊四邻的说起来,朝廷用我家的钱打了胜仗,我走到哪都能昂首挺胸,不会再觉得低人一等。”李郎中有点明白萧庭的意思了,微微点头。

    “李兄好悟性,就是这个道理,商人花钱,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