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唐庭 >

第189章

唐庭-第189章

小说: 唐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萧家喜添庄户,人口旺盛,来日在下再上门道喜。”李义府笑呵呵的说。

    李义府兄的风格依旧是老样子,今儿个都见着面了,还说什么来日上门道喜。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嘛,原因也简单的很,道喜就少不得礼物,今天他依旧是空手来的,所以只能挑一个也许是一万年之后的来日了。

    不管他,不缺他那几个钱,拿着他的礼物也不安生,还是尽快安置着一百户人口重要些。派牛老汉跟李义府一块去借人。顺带让熊二安排了十几个精装的联防队高手跟着,省的出什么乱子。

    萧庭自己带了人。先跑到了安置这一百户的庄子上,这片子庄子是原先夔国公家的里,面积比兰陵庄子还大些,由于长时间没人打理,早就没了庄户,原本的良田也早就荒芜了。大唐的问题不是地少。而是人太少,生产力低,即便是长安附近,小块的荒地也比比皆是,在江南那些地方。据说几千亩的荒地都常见的很。

    现在这庄子上已经盖起了不少简易的房子,还有一大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场地,周围有猪羊房舍,前者是住人的,后者是搞养殖的。

    畜牧公司已经组建起来,最近通过商会的名义,在和商事监、长安县还有京里的几个衙门,一起商议大规模养牛的事。猪羊这种东西,畜牧公司可以大规模养殖,但是牛不成,作为耕田必不可少的宝贝,牛在大唐属于管制物资,具有战略意义,都是官府统一配种、统一发放的,老百姓家的牛下了犊子养大没问题,可要是作为商业用途,大规模养殖却不成。甚至普通的农户家,由于不具备养大牛犊子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大部分农户家的牛犊子下来之后,都是送到官府养大。

    恰恰因为牛的紧缺性和重要性,所以如果说畜牧的话,养牛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从民生价值都是最大的,慕一宽最近为了为畜牧公司争取到养牛的权力,一直和几个衙门在打嘴仗。长安县令李义府和萧庭两个见面称兄道弟,也是所谓的伙伴关系,不过在这事上,他却咬死都不松嘴。萧庭估摸着,这家伙说不定也想要股份,可要是长安县拿了股份,京城里那几个主管衙门要不要给股份?朝廷那边要不要给?东家给点西家给点,畜牧公司也不用办了,直接给朝廷收编打工就是。所以萧庭和慕一宽打了招呼,就算养牛这事办不成,在股份上也绝对不能松口。

    底线是没有股份,但养出来的牛,可以按照成本价买给朝廷和地方官府,地方官府和朝廷也能把牛放到这里来寄养,其实私下里,畜牧公司还愿意拿出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好处作为补偿,给钱不给股份。可到底还是小看了朝廷这帮子官吏,原以为态度强硬点有有效,没想到这条底线抛出来之后,事情彻底陷入了僵局,看来对方也是有底线的,就是要股份。

    萧庭正是在迎接苏定方那一天的路上从慕一宽这里的得到的消息,当时就有一种冲动,带着四千义从踩平了长安县衙门和那帮子自己做不好还尽找麻烦的官僚。可见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如今这四千残兵还未必听话,萧庭就能有这样的冲动,那历朝历代的那些统兵大将,手握数十万雄兵,恐怕人人的脑子里,或多或少的都转过一些不如老子来当当皇帝的念头,只不过大多数人也就是想想而已。

    公司那边让慕一宽派个人跟他们继续扯皮就好,对待官府和对待散养户一样,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求他们是没用的,时机成熟了,见了好处了,他们自然会反过来求畜牧公司,到时候这条件又和现在不一样了。

    在庄子上等了半天,视察了一下畜牧公司养殖场的建设情况,就见远远的有一对人朝这边走来。

    “哪来的这么多索乞儿?”一个将作监的工头抬起头,奇怪的望着远处那支破破烂烂的队伍。(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百户难民() 
怨不得工头看错,要不是实现知道会有一百户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民到这里来,要不是看见了捂着鼻子在最前面走的牛老汉,要不是看见骑着马离着这支队伍八丈远的熊二,萧庭也会以为这是丐帮发兵打上门来了。

    破衣烂衫和蓬头垢面就是这支队伍最真实的写照,队伍里男女老少,有一个算一个,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共同点是全部是破破烂烂的,一个个披头散发,脸上不是风霜而是厚的能当面具的污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走了太远的路的缘故,不少人手里还杵着一根讨饭棍子,手里那这个破碗,和乞丐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刚到跟前,还隔着十几丈远,风向忽然发生了变化,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差点把萧庭呛得吐出来。

    “呃……爵爷……”牛老汉捂着嘴一溜小跑过来,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指着身后的队伍半天说不出话。

    “这就是给我的一百户?”萧庭皱着眉头问,一张嘴就是一个恶臭的风铺面灌进来,当着这群未来的庄户,萧庭这个家主又不能捂着嘴,实在很恶心。

    “是,走了千把里的路,一路上地方官有的会给点吃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讨饭过来的。我估摸着,可能还有打劫的,要不光靠着讨饭,走不到这儿来。”牛老汉说。

    萧庭点点头,望着这群从外表已经分不清肤色和种族的难民,萧庭绝对相信,为了一口吃的,这些人可以毫不顾忌的去抢,甚至去杀人。其实又何尝是他们。就算是自己,如果混到这个份上,为了一口饭,说不定能做出来更可怕的事情。

    大唐也不富裕,外籍人士在京城还好点,在外地实在没什么特权。说不定还不如当地的农民混得好,再加上这些年的战乱,关内道之外的地方算不上富裕,这些人之所以能赶上千里路,来到萧家,恐怕也就是为了一口稳定的吃食。

    被几百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感觉不是太好,萧庭爬上一个高坡,大声问:“有懂唐话的没?”

    下面倒是不少人点头。看来这帮人在大唐没混到钱,至少也学了一口外语,总算有所收获。

    “懂就好,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家主了。”萧庭指着远处的一排排新房子,大声说:“看见没,那就是给你们住的,来了我这。不光有住处,还有吃的。只要你不懒。就能吃饱。”

    和以往在兰陵庄子上一开口,便是一片山呼海啸的拥护声不同,这些难民一样的家伙似乎对于萧庭的话没什么反应,即便听到有吃的这句话,也没太大动静。

    吃的在哪呢?这才是关键。一路上官府也是跟他们这么说的,到了地方就有吃的。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不到吃的什么都是扯淡。

    吃的萧庭自然早就准备好了,一开始没想到这帮人会以一副要饭的形象出现,不过既然是新来的庄户,作为家主总要意思意思。请大家吃一顿才是,幸亏有了这个准备,现在才没有手忙脚乱。一大群萧家联防队员,抬出了几十口大锅,一袋袋咕咕囔囔的粮食,开始煮水烧火。

    看见那些粮食,人群中开始躁动起来,没人望着站在面前山坡上的萧庭,几百双眼睛就跟约定好似得,齐刷刷转头朝煮饭的方向望过去,队伍开始缓缓的移动,有哄抢的迹象。

    大地忽然开始有隐隐约约的震动,一队骑兵适时地从远处出现,裴行俭不知道从哪弄了一身亮的从刺瞎人眼睛的明光甲,迎着阳光,像是下凡的天神一般,浑身金光灿灿带着骑兵从远处呼啸而来。

    骑兵不多,也就是二三十骑,拦在难民队伍和煮饭的大锅之间的位置,拉成一条长长的线,鲜明的甲胄,雪亮的马刀,让这些新来的庄户们搞清楚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于是乎眼睛又转向了萧庭。

    “不是不让你们吃,但既然到我这里来了,就要有我这里的规矩,一句话,守规矩的,有饭吃,不守规矩的,乱刀招呼。”

    下面终于有人开口,用不太标准,但是勉强能听得懂的唐话,说:“这位大老爷,啥规矩啊?”

    “先去洗澡,洗完澡挨个剃头,然后吃饭。”萧庭朝不远处的河流一指。

    脏不是问题,脏带来的传染病才是最可怕的,萧庭可不想一个庄子,连人带猪羊全部病死。

    有的人还不愿意,说什么我们吐蕃人还有在回归天神怀抱之前,才会洗澡,平时洗澡就是对天神的不敬。萧庭也懒得跟他多说,就一句话,那就让你的天神给你饭吃吧。

    废话不多,食物的诱惑大于信仰,几百人像下饺子一样稀里哗啦的朝河水里跳,裴行俭带着病,在河岸上严正以待,不洗干净不许上来。趁着这个功夫,萧庭吩咐牛老汉赶紧回家,运一批装啤酒的大桶过来在,再带点胰子和石灰还有刷马的硬毛刷来,让这帮人第二次清洗。

    这有点拿人当猪的意思了,可没办法。

    河里的人洗完了澡,在十个大桶之前,挨个排队洗刷身体剪头发,男女老幼都有,萧庭也没工夫管什么男女之别了,先当人,再说男女的事也不迟。

    一开始队伍还算整齐,等到那边饭香飘来的时候,难民们又开始骚动了,裴行俭的马队来回维持着秩序,用刀背狠狠的打翻了几个不守规矩的家伙。

    望着这群无组织无纪律还不老实本份的家伙,萧庭头大如斗。不是他有什么种族歧视,可是事实证明,外族人和唐人绝对是不同的,唐人也有过的很苦的,可除了少数穷凶极恶的,大多数人都能本份做人,很好管理。而这些异域来的难民,不安分的因素似乎已经烙印在他们的骨子里,时刻都有乱起来的可能性。

    难民还好,可要是连难民都这样,那些即将归于自己麾下的义从该是何等的桀骜不驯。(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八章 盗贼() 
难民们洗完了澡排队在木桶前面,就跟一头头待宰的猪似得,用毛刷子从头到尾刷一便,加了点石灰有点烧皮肤的石灰水再冲一遍,最后用布擦干身体,再淋一次水,整个过程看起来很不人道,不过萧庭现在也管不上什么人道不人道的了,安全第一。

    几个皮肤上有伤口的给烫的嗷嗷怪叫,石灰水稀释的很淡,不足以烫伤皮肤,不过洒在伤口上人却受不了,也是时间太紧,这帮人说来就来,李义府这家伙事先也不提前打一个招呼,不然还能让孙思邈搞点卫生药品,也不至于用这么粗犷的消毒方式。

    疼痛是有收获的,洗完澡之后,一人一套新衣服,热腾腾的米饭管饱,至于菜什么的,对于这些难民而言就比较奢侈了,萧庭也没想到会来一帮饿死鬼投胎,根本没准备多少菜。

    趁着这些人吃饭的功夫,萧庭和牛老汉统计了一下,一百户人,来的路上逃了十六户,剩下八十四户,男女老幼一共有四百二十五号人。这些人基本都能听懂唐话,差不多有七八成会说。

    有些出乎意料的事,认字并且会写的人,居然有三四成之多,这个比例很是吓人,即便在长安城里这样的首善之区,会写字的人,也不会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这群外国的难民,竟然有一百来号人都能认识并且会写字,其中甚至有一些连本国的字都不会写,却会写汉字,实在很出乎萧庭的预料。

    可能恰恰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在大唐生活原本就比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