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治理天下,不是依仗内阁几个大员,而是依仗天下那些小官,特别是那些县令。只要他们不乱,而且对陛下心存感激,这天下就不会乱。陛下如今要做两件事。”
“那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停止重建玉熙宮。”
见到嘉靖帝脸色难看,罗信连忙道:“陛下听臣说完。”
“你说!”嘉靖帝没有好气地说道。
“第二件事,便是给官员涨俸禄,俸禄直接翻倍。
如此,陛下会赢得广泛的支持。随后,陛下便组建一个皇家公司。”
“皇家……公司?”
“也就是一个类似市舶司的部门,但是又与市舶司不同,市舶司只是收税,而这个皇家公司却是垄断了整个北方互市。也就是说,北方互市只有我们皇家公司可以和草原各个部落做生意,以后凡是和北方交易的任何人,都是走私,全部杀头。”
“这……”嘉靖帝眼睛一亮,随后又摇了摇头道:“行不通的,他们又会说朕与民争利。”
“我们也没有想真正做。”
“哦?”嘉靖帝略微怔了一下,便反应了过来道:“你的意思是商税?”
“不错!”罗信点头道:“陛下先摆出一副要垄断整个北方互市交易的气势,然后再做出让步,将互市的生意让出去,大家都可以做,朝堂只是收取十五取一的税,而且这个税也只是在北方互市,在大明其它的地方,还是三十取一不变。
如此一来,第一,陛下之前停建了玉熙宮,已经让百官和天下百姓看到了您的圣明。第二,陛下用停建玉熙宮的银子,自己宁愿住在偏殿,也要给百官涨俸禄,让百官看到了陛下您的仁慈。
第三,陛下先提出垄断北方互市,然后又将互市完全开放,让他们看到了陛下的让步。
第四,陛下提升商税,也只局限于北方边关互市,这让百官在陛下先停建玉熙宮,再给百官涨俸禄,又做出让步的三步棋之后,也不好再反对。这十五取一的商税便是种下了种子。”
“然后呢?”
罗信展颜笑道:“陛下,凡是有了开头就好,这便是温水煮青蛙,北方有了互市作为开头,便可慢慢在整个北方实施起来。”
“那南方呢?”
罗信一笑道:“南方不是有市舶司吗?”
“你是想?”嘉靖目光一闪,精光爆射。
“不错!”罗信点头道:“我会去和东南的豪门世家详谈,想要剿灭倭寇,再次打通海上贸易之路,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便是打通了,谁知道以后有没有海盗再次出现?所以平时也需要维护海上,这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如此,将市舶司的商税提升到十五取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如今主动权在我们手里。他们不同意,我们就不平定倭寇。他们就算是有货物,也无法和藩国交易。想要赚钱,就必须同意十五取一这个税收。最重要的是,哪怕他们同意了十五取一,也有大把的银子可赚,所以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当他们同意之后,这个口子就开了。十五取一便可以慢慢在南方实施。南北两方都有了实施之地,整个大明的商税提升,也就不成问题了。
陛下,实际上,很多事情都在开头。只要开了头,剩下的便是水到渠成,差别的只是时间问题。”
“好!”嘉靖帝双目放光。
“如此,陛下最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停建玉熙宮和给官吏涨俸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廉政还应该继续。抓到贪官污吏,绝不容情。”
嘉靖帝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儿道:“罗信,你认为谁负责北方互市较为合适?”
“陛下,臣认为臣最为合适,不过,臣还要去南方市舶司,所以北方互市需要一个懂得商业贸易的人才,不能够派一个只是到四书五经的外行去,否则一定会吃亏,说不定还把事情搞砸了。”
嘉靖帝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有贸易经验的人不好找啊。嗯,可以从在东南市舶司有过经历的人当中找。如今除了你,也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徐时行。一个是张世杰。
张世杰是一个贪官,绝对不能够重新启用。如此便剩下了张居正和徐时行。”
说到这里,嘉靖帝不由一叹道:“这两个人也都是败军之将。徐时行是因为徐阶一家,将市舶司弄得差点儿关门。而张居正却因为倭寇的事情,直接将市舶司关门了。”
嘉靖帝似笑非笑地望着罗信道:“这两个人,你觉得谁更适合去北方管理互市?这个位置不仅涉及到大明的财政,更是涉及到商税的问题。很重要。对了,你觉得在那里开互市比较好?”
“宣府。”
嘉靖帝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嗯,朕将封一个官员为宣府知府,兼任互市提举。这可是一个正四品官。罗信,你觉得张居正适合,还是徐时行适合?”
“徐时行!”罗信毫不犹豫地说道。
“呵呵……”嘉靖帝淡笑了两声道:“是因为张居正是徐阶的人,而徐时行是你的人?”
“有这个原因,但不是全部。”
*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利益()
“哦?”嘉靖帝笑眯眯地望着罗信道:“说说看。”
“先说他们两个的失败原因。徐时行的失败在于徐府,而当初徐时行是顶着徐府的压力,没有同意徐府参与进大明海贸的。如果这样顶住了徐府的压力,也就不会有当初的市舶司之乱。但是,徐时行顶住了徐府的压力,却没有顶住来自顶头上司张居正的压力。如果当初张居正没有几次三番将徐时行叫到知府衙门,给徐时行压力,徐时行根本就不会妥协,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失败。
所以说,市舶司之乱罪不在徐时行,而在张居正。只不过,最后处理下来,徐时行当了替罪羔羊罢了。”
嘉靖帝的脸色变得不好看,罗信这句话说得很不客气,那意思就是你嘉靖帝责罚错人了。即便是责罚了徐时行没有错误,但是为什么不责罚张居正?
为什么不责罚张居正?
嘉靖帝和罗信心中都十分明白,因为那个时候,嘉靖帝需要依仗徐阶,那个时候的高拱根本不是徐阶的对手,被徐阶压得死死的。所以,嘉靖帝便给了徐阶一个面子,只是处理了徐时行,而没有处理张居正。
“陛下,如今市舶司再次出现了问题,当然这次问题的出现不怪张居正,倭寇的出现太过突然。但是,这么久过去了,张居正一直没有拿出有效的办法,哪怕是建议,这便是不称职。
最重要的是,当初张居正去东南任知府的时候,徐府便如闻到鱼腥味的猫,对市舶司扑了上去。而且徐府很没有节操,为了私利,几乎将大明海贸弄垮。如今再让张居正去宣府担任知府和互市提举,陛下认为徐府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不会!
绝对不会!
一旦徐府再参与进来,以徐府的贪婪,会将互市弄得一团糟,别说实施十五取一的商税大计,便是能够正常的收税,都不知道能不能收上来,甚至直接将互市给弄黄了。
陛下,张居正是徐阶的最得意的弟子,他是不会拒绝徐府加入的。有东南市舶司的先例在,所以臣很担心。”
“徐时行能行吗?”嘉靖帝脸上现出犹豫之色。
“陛下,如果没有徐阶的话,或者是说张居正不是徐阶的弟子的话,毫无疑问,张居正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张居正有是首辅之才。”
嘉靖帝的脸色没有变化,嘉靖帝在心里原本就把张居正当做未来的首辅培养的。所以罗信说张居正有首辅之才,他并不意外。但是,接下来的话,却让罗信给他带来了震惊。
“臣还认为,徐时行也有首辅之才。只不过他要比张居正年轻,阅历和经验还有些不足。不过,市舶司的经历,一定会让他成熟起来。”
嘉靖帝望着罗信道:“你认为徐时行也有首辅之才?”
罗信心中暗道:“这不是废话吗?历史上,张居正和徐时行都当过首辅。怎么可能不是首辅之才?”
“是!”罗信果断点头。
“那你是什么才?”嘉靖帝笑眯眯地看着罗信。
罗信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臣当然也有首辅之才,不过首辅不是臣的人生目标,臣的人生目标,陛下知道。如今有徐阁老和高阁老,在这两位前辈之后,有张居正和徐时行,大明未来几十年内阁无忧。”
罗信的话含义很清楚,我是有首辅之才,但是我志不在此,我喜欢钻研学问,寄情山水。而且大明前有徐阶和高拱,后有张居正和徐时行,也不需要我罗信,如果陛下你不想让我罗信当上内阁首辅,那就要给张居正和徐时行两个人的历练机会。为这两个人将来进入内阁,磨砺他们。
张居正在南经营市舶司,徐时行在北经营互市。
给两个人相同的地位,相同的磨砺,也能够分出胜负。未来,胜的为内阁首辅,输的人为内阁次辅。两个人在内阁再相互制衡,这不正和嘉靖帝心意吗?
罗信说完,嘉靖帝也想明白了,对于这种安排,他都忍不住要拍案叫绝。这是从四品开始,就让张居正和徐时行成为竞争对手。这竞争对手一旦形成了习惯,便成为了政敌。将来让两个人进入内阁,必定相互制衡。
高啊!
嘉靖帝望向罗信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许多,从罗信这种建议看,根本就没有给罗信自己留位置,现在有徐阶和高拱,未来有徐时行和张居正。很明显,罗信就是不想参合到内阁中去。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人家罗信是真的不想当官操那份儿心。这让嘉靖帝对罗信的忌惮已经降低到最小。最终点点头道:
“那你是准备现在就去东南,还是等着互市那边有了模样,再去?”
“等等吧。”罗信思索了一下道。
“好,如此你就回去好好休息一阵子吧,休息够了,就去翰林院和詹士府去看看,有空也去看看载垕。”
“是,陛下!”
“退下吧。”
“臣告辞!”
罗信回到了府中,真是开始专心休息了。这一阵子真是太累了,什么翰林院,什么詹士府,什么裕王府,完全忘记一边,每天就在府中商赏妻弄子。
罗信在家里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朝堂可是不同了。简直就是正在酝酿一场风暴。
罗信去了草原,和蒙古谈成了契约,在大明和高丽交战的时候,不仅没有出兵攻打大明,而且还在女真借兵三千,同时在宣府开启互市。
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互市啊!
这是多么大的利润啊!
太多的巨商都盯上了这块,当然那些巨商背后的支持者,也就是官场上的这些官员也早就磨刀霍霍。
但是
嘉靖帝突然传出消息,刚开始传出来的消息令朝野上下欣喜,嘉靖帝放出来的第一个消息,便是停建玉熙宮。理由很简单,因为嘉靖帝看到了百姓的生活困苦,宁愿自己住得苦一些,也不忍百姓受苦。
这个决定一出,朝野上下一片感恩。到处都是一片赞颂嘉靖帝的声音。
*
*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倭使()
第二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