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正面主角对战反面主角-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门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却没有倒塌,随即又有几匹战马,猛烈的冲击在营门上,营门再也承受不住这股巨力的冲击,轰然倒塌。
营门既然已经被踏破,清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驱马向明军大营内冲去。
想象中的明军枪阵,拒马和深坑,一样都没有出现,就连明军的影子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前面的清军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胯下的战马却毫不停留,向着明军大营内的帐篷冲去。
冲到帐篷面前,挥动战刀向着帐篷猛地砍去,帐篷上顿时出现了一道划伤,清兵又是连续几刀,帐篷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大洞,帐篷内的情景已经一目了然。
这个被损坏的帐篷里并没有明军士兵,里面空空如也,这个帐篷只是一个空壳。
第378章 杏山之战6()
清军的冲锋依然在继续,疯狂的劈砍明军大营里的帐篷,慢慢的所有清兵才发现一件事情,整座大营没有发现一个明士兵,这完全就是一座空营。
魏光斌也随后走进了这座明军大营,路上已经有人向他禀告了这里的情况,让他心生疑虑,看着那些被损坏的帐篷,心中气得直想骂人,但脸上却没有一丝的愤怒之色,只是默默的打量着四周,缓缓来到明军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并没有遭到破坏,依然完好无损。
在古代,一方的中军大帐被另一方占领,也就相当于被打败了,虽然也有意外,但那是少数。
现在清军就攻占了明军大营。
魏光斌跳下战马,缓步进入大帐,来到帐中的案前坐下来,环视四周,没有发现任何物品,不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次偷袭明军大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代表着一军重地的中军大帐,被自己占领了,可是这能算是胜利吗?
魏光斌的脑中乱糟糟的,极力想揣测敌人的意图,可是却没有丝毫的头绪,只感觉越想心中越乱。
这股烦乱的心情,让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伸手重重地拍在案牍上。
“啪”的一声轻响,案牍被拍得四分五裂,魏光兵收回手掌,静静的看着面前破碎的案牍,心情稍微好了许多,转而又叹了一口气。
帐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声,魏光斌忙坐直身体,脸上也恢复了平静的神色。
“尼堪,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几位大人求见。”门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声。
魏光斌平复了一下烦躁的心情,“让他们进来吧。”
几人来到了帐中,先是朝着魏光斌躬身施礼,尼堪率先说道,“王爷,整座大营,没有发现一个明军,既然如此,王爷可有什么安排?”
“派斥候去四方打探,一定要探查出明军的下落。”
“末将已经派出十队斥候,去大营外打探,相信很快就有消息来回报。”
魏光斌闻言,只是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孔有德,想听听他有什么发现?
孔有德见魏光兵盯着他,急忙上前抱拳说道,“王爷,现在整个明军大营,已经全部搜查一遍,没有发现一个明军士兵,而且所有的物资,也没有一点遗留,看来这次明军,是发现了我们这次行动,才会早早的撤离。”
听着这些毫无营养的话,魏光斌没有心情搭理他们,只是将目光转向门外,看着门外飘扬的大雪,心中却在琢磨,明军怎么会发现自己的这次行动。
透过稠密的大雪,一名清军斥候正在狂奔而来,很快便出现在魏光斌的视线中。
“让他进来吧。”魏光斌急切的喊道。
门外的侍卫听了魏光斌的话,将阻拦的话憋回到肚子里,“快进去吧,王爷正等着呢!”
“奴才在大营外,发现了明军运送物资的队伍。”斥候禀报道。
斥候的话,让屋内的众人眼光一亮,孔有德上前抓住斥候的肩膀,急声问道,“他们运送的是什么东西?”
“外面的雪下的大,视线有些不好,以奴才的经验来看,应该是火炮。”
这句话说完,屋内的众人却更加焦急,孔有德再次急声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斥候仔细回忆了一下,才说道,“大约有一千多人,二十几门大炮,还有一些大车。”
这一下,屋里的众人都明白了,看来这些明军也是刚刚撒离,步兵早已走远,只剩下这些重型物资,雪天不好运输,所以落在了后面。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痛打落水狗,根本费不了多大的力气,而且还能缴获二十几门火炮,还有一些物资,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王爷,末将愿意领人去将这些明军杀光,将那些火炮和物资抢回来。”孔有德心思微微一转,便立刻上前请命。
“王爷,汉军的兵马都是步兵,速度太慢,恐怕会被这些明军逃脱,还是末将带着本队骑兵,前去追赶,请王爷下令。”尼堪自然也不肯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魏光斌微一沉吟,“还是让汉军去吧,刚才儿郎们冲阵,也有些累了,让他们先休息一下吧,等找到明军的踪迹,再让他们冲锋吧。”
既然大帅有令,尼堪也不敢说什么,只能低着头站在一边不再言语。
孔有德三人抢了这个功劳,心中高兴,急忙向魏光斌抱拳施礼,领命离去。
看到孔有德三人离去的背影,尼堪急声问道,“追击敌军,本该派速度快的骑兵,先去追击才是正理,王爷怎么会派这些步兵,前去追击,更何况还有那些火炮。”
魏光斌站起身来,来到尼堪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让他们先打探一下明军的虚实,我们再作打算。”
孔有德等三人出了中军大帐,便立刻上了战马,急急忙忙赶回汉军营地。
这次行动,所有人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孔有德却一定要争取到手,今天就算是尼堪想去争这个功劳,孔有德也会豁出脸皮,将这次行动争取到手。
因为这批物资里,有他最需要的火炮。
制作火炮,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巨大,没有一定气魄的皇上,根本不可能同意制作。
这个时代,全国炼制铁的总数,加一起也没有多少,练的那么一点铁,不可能都拿来去制作大炮,冷兵器里的刀枪剑戟,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铁,日常生活所用的铁锅,锄头等物件,也需要大量的地方,可以说产出的铁,根本供应不上使用的量。
还有铜,这玩意在古代跟黄金一个价,产量也极其稀少,就连制钱都供应不上,更不用说制作大炮了。
如今有二十几门珍贵火炮,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着他,孔有德能不着急吗?
孔有德没有耽搁片刻,立刻传令集结人马,准备出营抢他一票,充实自己火器部队的实力。
汉军士兵被上官从营帐内喊出来,开始集结起来。
孔有德等得心急如焚,见士兵们已经到齐,立刻传令全军出营,追击明军。
第379章 杏山之战7()
孔有德命令尚可喜领一队骑兵,先在前面探路,自己领人在后面追赶。
尚可喜也明白孔有德的意思,他也深有同感,自己等人作为降将,如果没有实力,谁会将你放在眼中,如果自己的火器部队里,多了二十几门火炮,实力肯定能上升一大截,到时,在大清国肯定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汉军的主力是火器,所以大部分都是步兵,只有一支500人的骑兵小队,作为探查敌情所用,这次尚可喜怕有闪失,便将这只五百人的骑兵小队全部带上。
尚可喜心中着急,急催胯下的战马,马蹄飞扬,很快便出了大营,根据探子的回报,一路向南疾驰而去。
只行了一盏茶的时间,透过飞扬的大雪,就看见前方的不远处,有一哨人马正在行军。
尚可喜见状大喜,心中松了一口气,可算是追上了,但是又担心自己想要的火炮已经被运送走了,便催马又向前奔了几步,想要确认一翻。
距离更近了,已经能听到前方喊话的声音,而且距离近了,已经能看到前面的人拉扯的东西是什么。
尚可喜凝神仔细望去,一颗心才终于放下了,前面正是明军士兵,而他们拉扯的东西正是火炮。
此时,前方的明军已经有了觉察,已经停下了脚步,正在集结起来。
尚可喜见状,心中一阵冷笑,既然被我发现了,还想抵抗,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不念同族之情了。
尚可喜向旁边的兵卒挥挥手,“现在冲上去将这些明军杀光,等抢下这些东西,人人都有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管用,尚可喜身边的骑兵,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自己一方虽然只有500名骑兵,而前面却有1000多个明军,这些汉军却并不害怕,因为自己这一方全是骑兵,而对方这1000多人都是步兵,这根本没什么害怕的。
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战场之王,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这就是事实。
战马庞大的体形,再加上快速奔跑时的冲力,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兵种能够抵挡这种冲力。
一队强悍的骑兵小队,能将一大批的步兵战阵,冲撞得七零八落,然后携着这股威势,一举将敌人打垮。
这500匹战马的冲锋,虽然不能像大股骑兵冲阵那样,如钢铁洪流一般,单看威势就让人心寒。
500匹战马虽然不多,但冲锋起来,也如同一道龙卷风,带起的积雪,更增加这道龙卷风的威势,让人毫不怀疑它的威力。
对面的明军首领,名叫赵良田,现在的职务是火铳队的千户,他是陕西人,家境贫寒,他母亲生他的时候,给他起名字的时候,却发愁了,请人给起名字,还要花钱,而自己起名字,却又起不出什么好名字,就像他们村子里的男孩子,只要是自己家里人起的名字,不是二狗子,三狗子,就是二娃子,三娃子,要不就是狗蛋儿,土蛋儿之流的名字。
赵良田他娘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叫狗蛋儿,直到孩子十岁了,还没有取大名,便让他老子花钱请人给他取名字,赵良田他老子倒是听话,高高兴兴去请人起名字去了,可是到了地方,一问价钱,便低着头灰溜溜的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琢磨着如果就这样回去,恐怕孩子他娘会伤心,便开始寻思起个什么名字呢?
陕西各地天灾不断,盗寇四起,田里收成又不好,为了一家人在这个灾年能活下去,赵良田他老子便狠心,将家里最好的两亩良田,卖给了本村秀才,虽然能暂时喝口稀粥,饿不死人,但是明年该咋办?家里少了出粮食最多的这两亩良田,以后收的粮食更少,想要吃饱饭却更难了。
想到失去的两亩良田,赵良田他老子一拍脑袋,就叫赵良田吧。
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将这二亩良田赎回来,起了这个名字,也算是个念想吧。
赵良田他老子却留了个心眼,回去跟她老婆子说是花钱请人起的名字,赵良田他娘虽然不相信这是花钱起的名字,但是见到丈夫一脸苦涩的样子,却也不想再追究下去,只是假装相信了,只是心中却更多酸楚,自己的孩子,想花钱取个名字都取不起!
赵良田这个名字,却没有给家里带来好运,只是短短的十年,家里已经没有了一亩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