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实验心理学 >

第48章

实验心理学-第48章

小说: 实验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然而,术后D.R的左侧视觉场却失明了。
    图7…9能够解释为什么Dt B左侧视觉场失明。右侧视皮层拥
有左侧视觉场的信息,而左侧视皮层拥有右侧视觉场的信息。由于
D R为治愈其头痛而在手术中切除其右侧视皮层的大部分,所以左
^
定位点
囝7。9一幅说明左右视觉场和大脑后部视皮层关系的大脑和眼睛的简化剖面图
左槐觉场和右视皮届相连+右视觉场和左视皮层相连。由于D&手术的位置在右
视皮层,所以他的左视觉拘失明。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30藤翠嚣磊黩蓊登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U
侧视觉场在大脑中就不能像右侧视觉场那样起作用了。
    D.B的失明是通过动态视野的程序确定的,这是确认术后或受
伤后视觉场缺陷的标准方法。该程序是极限上升法的变式(见第6
章)。病人头部保持不动,视野计上出现一个光点,缓缓地经过一只
眼的视觉场。如果病人能看见光,光就返回,叉从不同的角度经过视
觉场。这个过程重复数次,根据结果画出视觉场敏感和失明的区域
图。然后用视野计试验另一只眼。视觉场中看不见的部分叫盲点。
n B.在每只眼视觉场的左半部有一个盲点。
    正如我们所料,切除右侧视皮层后,造成了不幸的失明。然而,200
一些非正式观察又表明,n B_能够在他的盲视觉场内给物体定位。
比如,尽管看不见,但他能够正确地握住别人伸出的手,而且,他能够
猜出他看不见的条状物作水平或垂直运动。事实上.n R说在他的
左视觉场看不见任何东西,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以上任务,要归
功于幸运的猜测。
    设想你是观察这个奇怪行为的也理学家韦斯克兰茨( Weiskra…
ntz,L_),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一方面,n R看不见,他报告说看不
见左侧视觉场的刺激;另一方面.n B.的行为又表明对该区域的刺
激他能够察觉并予以定位。韦斯克兰茨和他的同事相信D_&关于
他不能看见左侧视觉场内物体的言语报告,故而他们进行了一系列
实验来确定D.R盲点处的视觉能力。
    由于n B+看不见在盲视觉场内的物体,实验要求他对光斑是
否存在及其位置作迫选猜测。另一些实验要求他猜测很小线条的方
向。控制变量是光线条件,他头的位置和视线方向保持不变。有时,
视觉刺激在盲区出现得很迅速,D.B来不及把自己的眼睛注意力转
到好的视觉场一边。线和点刺激形状小而且不强烈,但它们的大小
和强度可能同时对好、差视觉场产生影响,因而,盲视觉场对目标的
觉察就可以与正常视觉场及盲点进行比较。每个人的每只眼都有一
个盲点,这是由于神经与眼球的交接点对光不敏感所致。如果n
B.能在盲点中觉察到目标,就意味着目标大或强烈得可以“漏”到眼
睛的敏感区,因为盲点要比Dt&盲视觉场的范围小得多,也因为他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i1747883097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不能在盲点中觉察到目标,所以选择了带有合适特征的目标刺激来
测试盲场。
    韦斯克兰茨接着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点和线来测试D…B,结
果控制实验的测试很有趣。在盲区的定位、觉察和目标方位的猜
测都比随机猜测的结果要好得多。在很多情况下,盲场的视觉活
动几近正常视觉场的视觉括动。D.R不能辨别在盲区出现的物
体,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他都声称看不见测试中要求他做出强迫选
择式判断的目标。D.&对他强迫选择试验成功的反应是不可置
信的,他认为他的成功是幸运的猜测,因为他根本不可能看见目标
刺激物。
    盲视一词是韦斯克兰茨用来描述不承认有觉察知觉在盲点(盲
场)中的视觉能力。有关盲视的其他案例也曾报告过,但对此症侯群ZOl
尚存大量的争论和待理论化的观点(Campion,I。atto和Smith,
1983)。由于其神经心理研究表明大脑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导致与盲
视相同的无序,所以对言语觉察和知觉能力分离已普遍接受。如
1983年,佩勒德( Paillard.J.)与其同事报道一个脑部受伤妇女的案
例,该女性对其身体右侧的接触不敏感,但当请她确定在其无感觉一
翩何处受触摸时,她却能非常精确地做到。即使她感觉不到移动着
的刺激物,也能正确地猜到它在皮肤上的移动方向。而且,我们将会
看到在控制试验条件时,可以引导无脑损伤的人做出类似觉察和知
觉分离的行为。问题是要设法理解觉察的言语报告和知觉间的
关系。
    在介绍知觉研究的变量前,我们应注意到盲视及其相关现象对
知觉是感觉的诠释这一观点提出了严肃的质疑。在不存在觉察的情
况下,n&进行了复杂的感觉判断,D_B.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产生
感觉。本章稍后有例子表明,没有意识诠释,极复杂的与意义有关的
感觉仍然能够产生。这是否意味着感觉和知觉间无区别了呢?亦或
意味着在两者间需要确定一条新的分界线呢?不论哪种情况,都需
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来阐述清楚这个极易困惑的问题。目前的视
觉研究表明大脑中有两种视觉系统:一个系统侧重于辨别物体,另一

    一11
    ·蕤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幺跎厚喜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个则与觉察和运动有关。显然,D_B.的问题是与辨别物体有关的系
统在治头痛的手术中受到损坏。
知觉研究中的变量介绍    202
  因变量
  最简单的因变量是观察者的言语描述。这是最容易的方法,但
它有弊端:一个不经训练的观察者很少能给出精确的报告。虽然可
以通过训练加以弥补,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不是刺激而是训练将会左
右观察者的报告。关于观察者报告的可靠性我们在下一部分还会
谈到。
    知觉的客观测量包括反应时和能被主试直接核实的报告。例
如,在速示器(一种能控制刺激呈现和间隔的仪器)上,以50毫秒的
速度向观察者显示一串六个字母,要求被试报告字母。主试很容易
确定这个报告是否正确。主试经常告诉观察者他们的报告是正确
的,以此提高其自信心。这个举措尽管不是客观的,但与其他客观性
因素可保持一致,如反应时。
    如休所见,区分知觉中因变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核查。当然,所
有因变量都必须可核查和保持一致。但一些因变量能直接核查,而
另一些耍求在核查前有巧妙的统计方法,如测量等。所以我们把因
变量区分为能由主试立即进行核查(判断对与错)与不能马上核查的
部分。
  自变量
  如你所知,在知觉中最常见的自变量是改变刺激的物理性质。
心理学家改变视觉刺激的大小、形状、背景、透视和视角等。听觉刺
激可改变频度(音高)、强度(音量)、渡形(音色)、波的复杂性(独立波
形的个数及其相互关系)。时间自变量有两种:或者研究呈现一个刺
激分割为短时间段内的某部分,或者检测限于几十或几百毫秒的整203
个刺激的次数。
 qq 
〃询               / 233
    另一类知觉自变量更注重质而不是量。如人或动物曾被置于非
正常环境中,这种环境不是缺乏正常的知觉输入信号,就是知觉输入
信号极度扭曲。这类实验包括在黑暗中饲养动物{让人带上特制眼
镜,使其视觉发生扭曲}提供正常的知觉,但不让其运动肌运动l或使
其置身于无图形、无线条的视觉场中。很多这类研究旨在了解知觉
是否像其他行为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或是内在的。曾有一个时期,内
在知觉和习得知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争论。如前所述,现在大多
数心理学家承认知觉既有内在因素也有习得因素。
  控制变量
  这~章侧重与智力因素相关的知觉,但不可否认,情感和动机因
素同样起作用。如要求被试说出由四个字母构成的禁语时,他们停
顿的时间总要比说出普通词的时间长。与此相似的是,让饥肠辘辘
的被试观察一幅无焦点的画,他们比那些吃饱的人更易看到与食物
有关的东西。尽管这些现象很有意思,但当我们把刺激看作知觉最
重要的决定部分时,这些效应就会人为化而且必须被控制(见第6
章)。在信号检测论中,知觉的决定因素必须保持一致。如我们后面
将讨论的,报告禁语需要更长的停顿,原因不是由于禁语更难知觉,
而是被试不愿说出禁语,不愿改变他们的判断标准。
  对~些无法审查的物理刺激也必须加以控制。当刺激间隔、强
度、光亮度、对比等不是作为自变量出现对,一定要保持恒定。
7。1  实验主题与研究范例
  主题言语报告
  范倒无觉察知觉
  现象学经验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内在知觉。在知觉研究中不
容置疑的是,因变量似乎提供对观察者现象学经验的洞察。当观察
者进行了言语报告后,这种洞察似乎更强。这虽然表明观察者的言
语报告,即观察者说知觉到什么,但它必定与她或他的经验知觉相联
。期
。看
8试
∞供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觏茕●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234库喜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r1
u
系。观察者给出言语报告后,心理学家必须判断这个言语报告是不
是有用的因变量,即是否可靠、有效地显示观察者的经验。
    请回想我们在前一章谈到的心理物理学,通过极限法确定真实
的闽限是很难的,原因之一是被试并不只是报告他所知觉的。对信
号的敏感度、被试作出反应的意愿都会影响阈限的确定。这也是信
号检测论得以发展的原因。
    心理学家愿意接受心理物理研究的大多数报告,把其作为现象
学经验的有效指示器。原因有二:其一,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决定d’
和p;其二,当外界刺激变动时,大多数人的报告在经验上有相似的
波动。这种结果的普遍性和规则性增强了我们使用这种言语报告的
信心。
    基于第二个原因,上一章音量估计的言语报告才被接受。如果
一个摇滚乐队把它的音量放大十倍,而你报告声音听起来只放大了
两倍,心理学家就无法直接检验你的现象学经验了。然而,大多数观
察者都对刺激能量的变化作出相似的报告,这说明言语报告有普遍
性+是了解规察者知觉经验的有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