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景岳全书-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凡察火证,必须察其虚实。虽其元气本虚,然必虚中挟实者,乃为易治。何以见之
?如或大便干结,或善饥多食,或神气精明,或声音强壮,而脉见有力,此皆虚中有实也,
俱可随证清解之。若或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泄,或饮食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
不利温补者。此其胃气已败,生意已穷,非吉兆也。
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火证
论治火(共五条)
属性:治实火诸法∶凡微热之气,惟凉以和之,宜徙薪饮、四阴煎、二阴煎,或加减一阴煎、
黄芩芍药汤、黄芩清肺饮之类,酌宜用之。大热之气,必寒以除之,宜抽薪饮、白虎汤、太
清饮、黄连解毒汤、玉泉散、三补丸之类主之。火甚而兼胀满闭结实热者,宜凉膈散、八正
散、三黄丸、大金花丸之类主之。凡火盛虚烦干渴,或有热毒难解者,宜用绿豆饮,或悉尼
浆,间药朝夕饮之。退火解毒最速,且无所伤,诚妙法也。
一、郁热之火,宜散而解之。如外邪郁伏为热者,宜正柴胡饮、小柴胡饮,或升阳散火
汤之类主之。若郁热在经而为痈疽、为疮疹者,宜连翘归尾煎,或芍药蒺藜煎,或当归蒺藜
煎之类主之,或于本门求法治之。此皆火郁发之之谓也。
一、虚火之与假热,其气皆虚,本或相类,然阴阳偏胜亦有不同。如阴虚生热者,此水
不足以济火也,治当补阴,其火乃息,宜一阴煎、左归饮、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此所谓壮水之主也。如寒极生热,而火不归原,即阴盛隔阳,假热证也。治宜温补血气,其
热自退。宜理阴煎、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此所谓益火之源也
。又曰温能除大热也。凡假热之证,以肾阴大虚,则阳无所附而浮散于外,故反多外热,此
内真寒外假热也。若非峻补真阴,何以复其元气,元气不复,则必由散而尽矣。但外热既甚
,多见口疮舌裂,喉干咽痛,烦渴喜冷等证,而辛热温补之剂,难以入口,故薛立斋治韩州
同之劳热,以加减八味丸料一斤,内肉桂一两,煎五六碗,用水浸冰冷与服,此法最善。余
因效之,尝以崔氏八味丸料,或右归饮,用治阴虚假热,伤寒及劳热烦渴等证,服后顿退而
虚寒悉见,乃进温补,无不愈者。此真神妙法也。
一、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固其法也。然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
,如加减一阴煎、保阴煎、天王补心丹、丹溪补阴丸之类是也。若实中有虚者,治宜以清为
主,而酌兼乎补,如清化饮、徙薪饮、大补阴丸之类是也。凡此虚中之实,实中之虚,本无
限则,故不得谓热者必无虚,虚者必无热。但微虚者宜从微补,微热者宜从微清。若热倍于
虚,而清之不及,渐增无害也。若虚倍于热,而清之太过,则伐及元阳矣。凡治火者,不可
不知此义。
一、泻火诸药∶黄连、栀子泻心肝大肠之火。山栀仁降火从小便出,其性能屈下行。石
膏泻肠胃之火,阳明经有实热者,非此不可。黄芩清脾肺大肠之火。黄柏泻肝肾诸经之火。
知母清肺胃肝肾之火。地骨皮退阴中之火,善除骨蒸夜热。生地、麦冬清肝肺,凉血中之火
。天门冬泻肺与大肠之火。桑白皮、川贝母、土贝母解上焦肺胃之火。柴胡、干葛解肝脾诸
经之郁火。龙胆草泻肝肾膀胱之火。槐花清肝肾大肠之火,能解诸毒。芍药、石斛清脾胃之
火。滑石利小肠膀胱之火。天花粉清痰止渴,解上焦之火。连翘泻诸经之浮火。玄参清上焦
之浮火。山豆根解咽喉之火。胆星开心脾胃脘之痰火。青黛、芦荟、胡黄连泻五脏之疳热郁
火。苦参泻疳蚀之火。木通下行,泻小肠之火。泽泻、车前子利癃闭之火。人中白清肝脾肾
之阴火。童便降阴中血分之浮火。大黄、朴硝泻阳明诸经实热之火。人参、黄 、白术、甘
草除气虚气脱阳分散失之火。熟地黄、当归、枸杞、山茱萸滋心肾不交阴分无根之火。附子
、干姜、肉桂救元阳失位阴盛格阳之火。凡此治火之法,已若尽之,然亦不过言其筌蹄耳,
而神而通之,原不可以笔楮尽也。
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火证
述古
属性:启玄子曰∶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 ,遇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折,
故逆其性气以折之攻之。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得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
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
灭矣。
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火证
火证论列方
属性:白虎汤(寒二) 抽薪饮(新寒三) 徙薪饮(新寒四) 玉泉散(新寒十五) 凉膈散(攻十
九) 清化饮(新因十三) 三补丸(寒一六二) 三黄丸(攻六八) 八正散(寒百十五) 绿豆
饮(新寒十四) 悉尼浆(新寒十六) 太清饮(新寒十三) 一阴煎(新补八) 保阴煎(新寒一)
理中汤(热一) 理阴煎(新热三) 左归饮(新补二) 左归丸(新补四) 右归饮(新补三)
大金花丸(攻五五) 大补元煎(新补一) 小柴胡汤(散十九) 正柴胡饮(新散六) 大补阴丸
(寒一五七)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加减八味丸(外三八)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升阳散
火汤(散四一) 天王补心丹(补百八) 丹溪补阴丸(寒百六十) 黄连解毒汤(寒一) 连翘归
尾煎(新因三二) 芍药蒺藜煎(新因三五) 当归蒺藜煎(新因三四)
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火证
论外备用方
属性:凡寒阵所列古方新方俱可酌用。
神芎丸(攻七二) 清凉饮子(因百三)
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虚损
经义
属性:《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
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
《本神篇》曰∶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
《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经脉别论》曰∶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
《口问篇》曰∶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
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 。
《逆调论》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玉机真藏论》曰∶五虚死,五实死。帝曰∶愿闻五虚五实。岐伯曰∶脉盛,皮热,腹
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
曰∶其时有生者,何也?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
候也。
《脉要精微论》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强者生,失强者死。言而微,终日乃复言
者,此夺气也。
《海论》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 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
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
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卫气篇》曰∶下虚则厥,上虚则眩。
《本输篇》曰∶三焦者,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
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调经论》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不足则息利少气。肝藏血,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泾瘦不利,不
足则四肢不用。肾藏志,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
《决气篇》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
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
候也。
《奇病论》曰∶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有癃者,一日
数十溲,此不足也。太阴脉细微如发者,此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
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五禁篇》帝曰∶何谓五夺?岐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
;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写
。
《藏气法时论》曰∶肝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惧如人将捕之。心虚则胸腹
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肾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调经论》曰∶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
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
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帝曰∶阴之生实奈何?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
,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帝曰∶阴之生虚奈何?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
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刺志论》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
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
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
反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根结篇》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
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
,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
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本神篇》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
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卷之十六理集·杂证谟虚损
论虚损病源(共十一条)
属性: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而惟心脏最多,且心为君主之官,一身生气所系,最不可
伤,而人多忽而不知也,何也?夫五脏之神皆禀于心,故忧生于心,肺必应之,忧之不已,
而戚戚幽幽,则阳气日索,营卫日消,劳伤及肺,弗亡弗已。如经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
,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