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7-景岳全书 >

第100章

637-景岳全书-第100章

小说: 637-景岳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上星(灸二七壮,治风聋)、翳风(灸七壮,治耳聋痛)、合谷(灸七壮,治耳聋)、外关、 
听宫、偏历、肾愈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耳证论列方
属性:抽薪饮(新寒三) 徙薪饮(新寒四)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清化饮(新因十三) 清膈煎 
(新寒九)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地黄丸(补百二十) 归脾汤(补三二) 大厘清饮(新寒五)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左归丸(新补四) 大补元煎(新补一) 平补镇心丹(补百十) 四物 
汤(补八) 右归丸(新补五) 肉苁蓉丸(补一五三) 辰砂妙香散(固十五) 八珍汤(十丸) 
六安煎(新和二) 小柴胡汤(散十九) 当归龙荟丸(寒一六七)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论外备用方
属性:柴胡清肝散(寒五九 肝胆火逆) 栀子清肝散(寒六十 肝胆风热) 耳病诸方(详因阵 
五三至六八止)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鼻证
经义
属性:《金匮真言论》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五阅五使篇》曰∶鼻者,肺之官也。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胀。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 
上出于鼻而为臭。 
《本神篇》曰∶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五脏别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经脉篇》曰∶足太阳,实则鼽窒,虚则鼽衄。 
《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 瞑目 
。 
《忧恚无言论》曰∶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 
《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 
白为寒,是为五官。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鼻准为面王,详前 
面病门) 
《解精微论》曰∶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刺热篇》曰∶脾热病者鼻先赤。 
《口问篇》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 
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 
《热论篇》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 
,不得卧也。 
《遗篇刺法论》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 
即不干邪。(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气,故曰天牝。详十三卷瘟疫门) 
《五常政大论》曰∶审平之纪,其主鼻。少阳司天,咳嚏鼽衄鼻窒,疮疡。太阳司天, 
鼽嚏,喜悲。少阴司天,嚏鼽衄鼻窒。 
《六元正纪大论》曰∶阳明所至为鼽嚏。 
《至真要大论》曰∶少阴司天,民病鼽衄嚏呕。少阳司天,甚则鼽衄。太阳司天,鼽衄 
善悲。少阴之复,烦躁鼽嚏,甚则入肺,咳而鼻渊。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鼻证
论证
属性:鼻为肺窍,又曰天牝,乃宗气之道,而实心肺之门户,故经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 
也。然其经络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以上,则连太阳、督脉,以通于脑,故此数经之病, 
皆能及之。若其为病,易窒塞者谓之鼽,时流浊涕而或多臭气者,谓之鼻渊,又曰脑漏;或 
生肉而阻塞气道者,谓之鼻 ,及有喷嚏、鼻衄、酒 、赤鼻之类,各 
当辨而治之。然总之鼻病无他也,非风寒外感,则内火上炎耳。外感者,治宜辛散,内热者 
,治宜清凉,知斯二者,则治鼻大纲尽乎是矣。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鼻证
论治(共六条)
属性:一、鼻塞证有二∶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此证多在太 
阳经,宜用辛散解表自愈,如川芎散、神愈散,及麻黄、紫苏、荆芥、葱白之类皆可择用。 
若由火邪上炎而鼻塞者,单宜清火。火之微者,多近上焦,出自心肺,宜清化饮、黄芩知母 
汤之类主之。火之甚者,多出阳明,或微兼头痛,宜竹叶石膏汤、凉膈散之类主之。若风寒 
兼火者,即防风通圣散之类亦可用。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风寒,当以此辨之。 
一、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由此观之,则凡无故多泪及多口涎 
者,亦多属肝脾之火,皆其类耳。 
一、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此证 
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有作 
臭者,有大臭不堪闻者,河间用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以治之。古法有用苍 
耳散治之者。然以余之见,谓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故多不见效,莫若但清 
阴火而兼以滋阴,久之自宁,此即高者抑之之法,故常以清化饮加白蒺藜五钱或一两,苍耳 
子二三钱。若火之甚者,再以清凉等剂加减用之,每获全愈,或用《宣明》防风汤之意亦可 
。但此证一见,即宜节戒早治,久则甚难为力也。凡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渗既久者, 
即火邪已去,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固也。故新病者,多由于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 
证,此当审察治之,若执用寒凉,未免别生他病。其有漏泄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 
多见头脑隐痛及眩运不宁等证,此非补阳不可,宜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又《 
医学正传》有脑漏秘方,亦可检用。 
一、鼻 肉,阻塞清道,虽鼻为肺窍,而其壅塞为患者,乃经络肌肉之病,此 
实阳明热滞留结而然。故内治之法,宜以清火、清气为主;外治之法,宜以黄白散,及《千 
金》 肉方雄黄散,或《简易》 肉方之类主之。 
一、酒 赤鼻,多以好酒之人,湿热乘肺,熏蒸面鼻,血热而然;或以肺经素多风 
热,色为红黑而生 疖者亦有之。内宜凉血清火,外宜硫磺散、白矾散之类主之。 
一、鼻衄证,详见血证门。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鼻证
灸法
属性:囟会(灸七壮 治鼻 鼻痔)、上星(三壮 七壮 治浊涕)、通天(灸七壮 灸后鼻 
出鼻积方愈)、迎香(治鼻塞多涕)、人中、风府、百会、风池、大椎、曲差、合谷(并治鼻流 
臭秽)。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鼻证
鼻证论列方
属性:川芎散(因六九) 雄黄散(因八四) 《宣明》防风汤(因七七) 凉膈散(攻十九,痘八 
三) 硫黄散(因八九) 防风通圣散(攻十六) 苍耳散(因七三) 清化饮(新因十三) 补中 
益气汤(补三十) 神愈散(因七四) 《正传》脑漏秘方(因七九)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黄 
白散(因八十) 《千金》 肉方(因八五) 竹叶石膏汤(寒五、六) 白矾散(因八七) 《简 
易》 肉方(因八六) 黄芩知母汤(寒五一)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鼻证
论外备用方
属性:川芎茶调散(散四六 伤风鼻塞) 羌活胜风汤(散六一 风热鼻塞) 面鼻诸方(详因阵 
六九至一百止) 

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声喑
经义
属性:《脉解篇》曰∶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 
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经脉篇》曰∶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 
,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其别者,循胫骨外廉 
,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 
,取之所别也。 
《奇病论》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胞络 
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 
复。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 
何?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 
,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 
《大奇论》曰∶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急坚,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 
,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肝脉骛暴,有 
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忧恚无言篇》帝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 
愿闻其方。少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 
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 
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泄也。是 
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 
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帝曰 
∶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逆调论》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 
有音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 
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宣明五气篇》曰∶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 
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脉要精微论》曰∶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 而散者,当消环自已。 
《生气通天论》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脉度篇》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心脉涩甚则为喑。 
《寒热病篇》曰∶暴喑气硬,取扶突与舌本出血。 
《宝命全角论》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 
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 
争黑。 
《热病篇》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 
不能言,不可治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南方生 
热,在地为火,在脏为心,在音为征,在声为笑。中央生湿,在地为土,在脏为脾,在音为 
宫,在声为歌。西方生燥,在地为金,在脏为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北方生寒,在地为 
水,在脏为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 

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声喑
论证(共二条)
属性: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如以忧思积虑, 
久而至喑者,心之病也。惊恐愤郁,瘁然致喑者,肝之病也。或以风寒袭于皮毛,火燥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