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七书之却月-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女人一见面,彼此都觉得对方干净漂亮,睡同一张床并不委屈自己。寒暄几句后,小俏眼皮子打架,先睡过去了。半夜里,她被嘤嘤的哭声惊醒,以为自己在梦中,但那哭声至为清晰,绝不是梦的感觉。。…。
身边那个孕妇,背对着小俏,在哭。
小俏犹豫片刻,伸手拍拍她的肩膀:
“妹妹,你怎么了?”
说是孕妇,其实不过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小姑娘。此刻转过身来,拽着被子擦眼泪,一边说惊扰了姐姐。还望海涵。说完转过身去,摆明了不想说话接茬睡的样子。
小俏倒下来。却没有了睡意。她想起自己此前无数次从梦中哭醒,再想起郭旭曾经说过的他爷爷的身世。痛感乱世流离者岂止一人,敬业同床者也许正是一对苦命人,不仅对这个萍水相逢的女孩子生出满满的同情。
她陷于沉思,没有注意到自己叹了一口气。那个女孩子显然也没有睡着,此刻幽幽地说:
“姐姐也睡不着么?”
这一问,打开了两个女人的话匣子。
女孩子说她姓梅,丈夫是秦国大商人,前阵子死了。她已经有了身孕,丈夫死后就到终南山娘家待产。但前几天娘家被姚秦溃兵洗劫了,父亲的房子被一把火焚毁,现在只好东去潼关,投奔舅舅,又不知道舅舅那边是什么境况。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怕是也不会有太好的家境,每念及此,伤痛难抑。。…。
而梅姑娘听到的则是一个江南小商人家道中落,母亲病死。哥哥音信全无,弱女子北上寻亲历经苦楚,最后遇到意中人的凄婉故事。一个是苦尽甘来,一个先甜后苦。终归于同病相怜。
“孙姑娘,你哥哥是晋军吗?”
小俏心底愧疚,遮遮掩掩地说是北府兵的一名队主。听当官的话打打杀杀,自己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梅姑娘倒是敏感。立刻说这个我知道,你别以为我会恨晋军。晋军打败了秦军。秦军烧了我家的房子,这个不假,但我家那把火毕竟不是晋军点的,更不是你哥哥点的。我看他面善,没有什么心机,否则也不会同意你住进来。要说我男人的死也跟你哥哥没关系,他一个当兵的,就是听上峰的话,彼此能有什么仇怨呢?只是这成千上万地死,都年轻轻的,还没尝到做人的甜头就走了。自己走了也就罢了,身后抛下这么多孤儿寡母,造孽啊!
小俏伸手搂住梅姑娘,伸手替她抹去眼泪,突然心一动,说要不你就不要去潼关了,就跟我们一起回长安好了。我们可以住得近一点,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梅姑娘似乎被这句话吓了一跳,
连连说不行。小俏突然意识到自己冒失了。梅姑娘虽然自己说丈夫是大商人,但未必就是真话。这阵子死去的人,要么在战场,要么在刑场,谁知道她男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假如那人是姚秦官员甚至王族,那么他的遗孀现在的上上策就是远远逃离长安,避开杀身大祸,为丈夫留下骨血,而自己却劝她重归罗网。连忙说我其实就是怕你们一个老人一个孕妇,兵荒马乱的不安生。我哥哥前天来接我,路上还遇到了盗匪,你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万一跟这些人碰上了怎么收场?
梅姑娘怔怔地听完,说谢谢姐姐好意。我们从终南山逃出来时就想明白了,如果老天垂怜这个苦命的孩子,本文来源:,自然会让他逢凶化吉。那天那些溃兵在家里抢东西的时候,有几个想糟蹋我,被逼到墙角的时候,一个大个子兵出来说我们就是要抢点钱回去养家,糟蹋一个有身孕的女人,我们还是男人吗,回去哪还有脸见自己老婆?结果那几个兵就罢手了。那个时候我就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现在我已经啥都不怕了。假如天意真的要毁掉他父亲的这点骨血,让他一点气味都不留下,那我宁肯和孩子一起毁掉。真要是走到那一步,无非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地下团聚,不也挺好吗?。…。
一个弱女子,被灾患挤压得如此刚烈,小俏搂着她,眼泪落在她的头发上。在栈里,两个陌生女人,一个刚刚失去丈夫,一个刚刚接纳情郎,偏偏相聚在同一张床上。想到这个女人承受了女人所能承受的巨大苦痛,还要面对不测的前程,乃暗暗祈祷上苍保佑胎儿最好是男孩,长大了好保护苦命的母亲,为家族留一条根。这么想着,忘了忌讳:
“那孩子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
梅姑娘还没回答,窗外突然有人咳嗽,一个苍老的声音说:
“女儿啊,明天你们俩都要赶路,你肚里的孩子也需要安生,都别聊了,赶紧睡吧!”
居然还跺了一下脚,而后悉悉索索地走开了。
梅姑娘说我爹不高兴了,咱们睡吧。
小俏被那一声咳嗽吓到了。显然这个老翁不放心,过来在窗下偷听,听到“孩子随谁姓”处,察觉话题已经危险,唯恐女儿言多必失,及时插进来终止了夜谈。
她躺下来,轻轻碰了碰梅姑娘的后背,说你放心,战乱已经停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咱们说好,等安顿齐整了,一定要常来常往,续上这个缘分。。…。
梅姑娘叹了口气,说好的。
这一回小俏睡得很沉。
天亮的时候,她睁开眼睛,侧脸发现身边是空着的。
莫非自己醒得太晚?
起身推开窗户向外望,发现天其实才刚蒙蒙亮。
忽然明白昨夜一番夜谈,已经让老人家受惊匪浅。他也许怕小俏早起跟自己哥哥说起来,引发这个北府兵军官的疑心,万一顺藤摸瓜挖下来,招致杀身大祸,所以天不亮就叫醒女儿,早早上路了。小巧甚至怀疑他们都不敢再往潼关去,怕是要换个方向,至少也要绕一段路了。想到自己有口无心,却给人家平添恐惧,自责难以遏制。
太阳升起后,一行人离开客栈,背对朝阳向西行。小俏掀起窗帘,看到郭旭挺直的背影,有一种迫切的冲动,想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一个过客,还是上苍配给自己的归宿。郭旭是一张白纸,而自己是一张染了太多色彩的素绢,倘若这个男人不能接受这种染色的过去,也就不能给自己一个稳稳当当的未来。暗暗给自己的姻缘画了一条红线:。…。
盯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一切。
之后就能从眼睛看透他的灵魂。
并决定要不要嫁给他。(。)。
中卷四十二章 此事终须说破()
ps:谭先生显然是个爱干净的人,
疲于奔命还没完了,临走前打扫一遍房子。除去厨房和茅厕,一客厅一书房一卧室,很适宜小家栖居。书房墙上挂着谭先生手书的十六个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字是行书,颇得王羲之笔意,小楷却是钟繇气象:“天道幽眇,我尽人力;流离万里,心怀故国。二公子卧薪尝胆,恺自当庶竭驽钝,死而后已。”这个人原来叫谭恺。文人多半骨头软,能固守节操生死不移的并不多见,这个谭恺看样子是要誓死追随桓家了。只不过桓温虽然一世英豪,本文来源:,篡权不成,在江东早已人心尽失,就算他还魂,也不见得能重振威风,更不要说他两个不成器、只能亡命异族、终老北方的孙子。谭恺这个“死而后已”,也就只能是在遥远异国寂寂无名
徐之浩候在长安东门,等郭旭一行人一到,立刻把他们引向汉人聚居的城西。郭旭出发后,陈嵩在这一片忙活了两天,找到了好几处不错又不贵的宅子,反复比较后决定租的这一家出门半条街有一个铁匠铺,就在郭旭去军营的必经之路上。陈嵩觉得郭旭一定喜欢在回家路上跟同行聊两句,甚至有兴致自己抡一会铁锤。。…。
房东是长安城一家药店的老板,他另起大宅后,这座以前住的小院就一直在赚租金。此前的租客姓谭,也是江东人,桓温孙子桓道度手下的一个文士。桓道度、桓道子兄弟流亡姚秦,他跟着客居长安。姚泓出降,桓家兄弟和一大批江东流亡政客树倒猢狲散。一窝蜂跑去找长孙嵩,集体投奔魏国,这座宅子也就空了。房东说谭先生付的租金还够半年,你们就先住半年,之后再商量租金。
院子不大。但亦俗亦雅两棵树。一棵柿子,一棵梅树。梅树远没到开花时节,看上去姿色平平;柿子树却已经果实繁富、气韵雍容。满枝小灯笼再过个把月就要转成嚣张的红色,每个果子脸上都写着吉利二字。围着树是两圈花盆,月季过了花期,有绿无红,一派曾经阔过的沉稳;冬青滴翠。脸上涂了蜡,如乡村小家碧玉;菊花倒是红白粉紫黄开得兴致勃勃,细长卷曲的花瓣于斯文儒雅中有金戈之气。房子白墙青瓦。窗户新换了窗纸,贴上了“鹊梅登枝”“吉庆有余”一色热闹剪纸。屋檐下换了新的灯笼。。…。
谭先生显然是个爱干净的人,疲于奔命还没完了,临走前打扫一遍房子。除去厨房和茅厕,一客厅一书房一卧室。很适宜小家栖居。书房墙上挂着谭先生手书的十六个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字是行书,颇得王羲之笔意。小楷却是钟繇气象:“天道幽眇,我尽人力;流离万里,心怀故国。二公子卧薪尝胆,恺自当庶竭驽钝,死而后已。”这个人原来叫谭恺。文人多半骨头软,能固守节操生死不移的并不多见,这个谭恺看样子是要誓死追随桓家了。只不过桓温虽然一世英豪,篡权不成,在江东早已人心尽失,就算他还魂,也不见得能重振威风,更不要说他两个不成器、只能亡命异族、终老北方的孙子。谭恺这个“死而后已”,也就只能是在遥远异国寂寂无名地“死”,渺如尘埃地“已”了。
小俏进卧室一看,床上并排放了两个枕头,被子却只有一床,显然郭旭的小兄弟们已经认定他俩很快就要拜堂成亲了。假如郭旭过了即将到来的这一关,拜堂成亲不过是脚跟脚的事,于小俏而言,越早越好。但如果他不能,这张床上就只能有一个枕头,甚至小俏会不会住在这里都两说。…。。…。
徐之浩说太尉今天召集诸将议事,
陈大哥没法来迎接你们,他已经替你告假了。陈大哥订好了一桌菜,郭大哥你看是到酒店去吃,还是让他们把菜送到家里来。小俏觉得身子骨困乏,不想出去,可是不知道郭旭怎么想。结果听到郭旭说孙姑娘一路困乏,需要早点歇息,还是让他们把菜送过来好了。小俏心头一暖。这个男孩子三大五粗,却果然有极其玲珑的一面。
郭旭这几个弟兄,平素在一起吃饭喝酒都是很放肆的,今天一体斯文。斛律征了解汉人的礼俗,本文来源:,知道小叔子对嫂子可以不拘小节,大伯对弟媳却不能不端正,而他比郭旭大,俨然就要有大伯的正经气象。疯子和绿豆也并非总是人来疯,在这个漂亮的嫂子面前,还是要显得礼数周到,所以吞咽虽如虎狼,胡说八道的一个都没有,一桌饭吃得温良恭俭让。等大家都吃完,端上茶水时,小俏站起身来向大家施礼:
“各位兄长,倘若没有各位,孙俏已经死在黄河边了,今天这顿饭,就算我借花献佛,感谢诸位救命之恩。改天孙俏会专设一席答谢。”。…。
大家说孙姑娘你太客气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