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第38章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38章

小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抵释纷跃跞取H瘸宸文妫笃衅匦椋识蚝钩觥
此病名为热伤风,其实是伤热风。因大气中的金气,被大气中的热气冲散,不能收敛。人身木火之气,亦化热不降,而冲伤肺家,乃自己本身之气自病。此病无论多日,舌上无胎,脉象虚数。方用枯黄芩薄荷白朮炙草党参当归白芍各一钱,冰糖红枣各五钱,脉重按虚微者,加干姜一钱。
用黄芩清冲入肺家热,用薄荷降肺气之逆,偏升之病,中气必虚,故兼用白朮炙草党参以温补中气。当归芍药平荣气之疏泄,并养耗散之津液。重用冰糖大枣养中气补津液也。脉重按虚微,中气必寒。故加干姜。
如服方病愈,仅头热不减,此肺气已降,肝热独冲。用黑豆一味煮浓汤加盐少许,服下即愈。热伤风病,日久不愈,金气不收,木气妄动,相火外散,中土失根,倘再加咳嗽,易成痨痵疾。黑豆养木平冲,盐补中气。
此病多发现于秋季。四时之中,大气忽然温升,亦有病者。服黄豆黑豆绿豆各一把,润降温升之气并养中气亦效。脉虚者,加冰糖一两以补中气。
热伤风如发现于冬春之交,宜服八珍丸。因阳气由静而动,化热上冲,力量最大。最伤土气,最伤血液。参朮苓草以补土气,芍地芎归以补血液故效。三十二年冬桂林盛行。因桂林夏季,热度一百一十度者多日,处暑后即无大雷。入地之阳,可谓十足。却冬季无雪不冷,冬至前后,大气中常有火烧黄土臭味,炖红肉臭味,夜多大风,昼间山头多布黄雾。此种阳多不藏之气象,令人头昏。阳多不藏,一到大寒,应当阳动木泄之时,力量特大,所以伤血伤气也。冬春之交,川滇黔无此气象,入冬闻雷,降入地下的阳气,本来不盛也。长江一带无此气象,冬有雪也。北方无此气象,土厚水深,阳气入地者深,出地者不急急也。
热伤风,用冰糖糯米粥,补中气补肺阴极效。宜多食。或用小黄豆两把,煮极烂睡前连渣服亦效。黄豆能补中气,养木平冲,润肺金,补津液助降气而资收敛故效。黄豆方,如其只效暂时,加生姜三钱与食盐即效。因火气上逆入肺,即不降入土中,肺虽热,胃却寒。加姜以温胃寒。食盐补中。治肺热须顾胃寒,此治热伤风之原则也。食盐以适口为度,不可太咸。
治感冒病,不可用桂枝。桂枝温燥之性,只宜真真伤寒中风之桂枝汤麻黄汤证。此证无温燥的关系故也。此外之感冒,常有温燥的关系,用之病必加重。汤头歌诀之九味羌活汤,一派温升之药,常见世人用之而加病者,不知感冒之理故也。

燥气病
燥气感冒
大暑以后,燥金气动,感冒之者,恶寒发热,时止时作,胸部似塞,腹部似胀,或头痛或头不痛,脉象弦濇,动在中部。缘秋燥之时,大气中已降入地下之火气,忽然逆升,与凉降之金气抵触,金气凉降不下,火气逆升不上,金火裹束,遂燥结于中气之间。人身感之,肺金敛结则恶寒,相火逆升则发热,金火裹束于中部,则胸腹塞胀。头痛者,肺金敛结,降气不舒也。燥结于中四字注意。先用刮痧法刮背心脊骨两旁,刮出红点,荣卫气通,乃可用葱豉汤与麦冬草果仁汤,重剂合用,以开散之。如无效者,用人参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川芎薄荷前胡枳实桔梗茯苓生甘草党参生姜各一钱煎服。
羌独柴芎其性升散,最开肺金之敛结。薄荷枳壳前胡桔梗生姜,其性降散,能消胸腹之塞胀。党参益气生津以润燥结,茯苓甘草补土和中。燥气敛结,病结在中,降不下去,故兼用升散也。否则外感最忌升散,只宜降散。人参败毒散,惟宜此病,注意。脉来弦濇中取,干燥敛结之象。初病如失治,遂酿成下文之小建中汤证。此病一刮之后多自愈者。病时只可食稠粥,不可食干饭。
初病失治,里气内结而成痞胀。腹部如鼓,左胁按之作痛,面色青黄宜小建中汤。饴糖善养津液而开结塞,芍药桂枝,升降木气,炙甘草姜枣调补中土。土木调和,运动能圆,青黄自退。青乃木气之枯,黄乃血坏也。腹胀左胁作痛,金结木败之象。此方开结调木,故效。如舌有干黄胎,脉象沉实者,则燥结成实,于原方加生大黄,生枳实各一钱缓缓下其燥结。舌无胎,脉不沉实,忌下。此病江南多有之,西医所称黑热证是也。小建中汤之芍药,能开通内结之气。
  
燥气咳嗽
干咳,咽喉不利,麦门冬汤。麦冬半夏润燥开结,参枣米草补中生津也。
  
燥气疟疾
此病乃燥暑二气,裹束不降之病也。初得先寒后热,大渴热饮,天明热退,申酉复热,却只热不寒。舌如猪腰色,湿润如水而无胎,脉在中部。方用竹叶石膏汤。石膏麦冬竹叶半夏各五钱,以清燥暑,而通降肺金结气,人参粳米各五钱,补气生津,炙草三钱补中气。内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暑病虚脉,非有大湿外证,即易误为阳虚。然脉在中部,因燥暑聚于中焦使然也。世谓喜冷饮为阳热,喜热饮为阴寒,寒则不思饮矣。人身六气分离,燥热偏胜,不能再与湿寒相合,故燥热极反热饮也。燥热极舌反润者,燥热太胜,不能与他气相合,心脾津液,被太胜之燥热所迫,不能与燥热相交,故舌有津液也。热不在胃,故舌无胎。伤寒阳明病燥,舌胎干黄,乃燥气病之实者。此则燥气病之虚者。燥而虚 的病,最难医治。一发散即坏,一作疟治即坏,秋深凉后复热,往往有此病发生,世谓为秋瘟病是也。
又有一种秋燥疟疾,恶寒作战,随即发热,汗出病解,续又发作,不渴舌有腻薄胎,脉象中取而软。俗称闷头摆子,前人谓为伏暑晚发。软脉与濡脉相似,濡乃虚脉,软乃实脉。方用苦杏仁鲜枇杷叶橘皮各五钱,以降肺气,藿香半夏各三钱,以降胃气,茯苓炙甘草各三钱以建土扶中,泽兰荷叶各三钱,以宣舒暑气。用轻宣之法自愈。
如其恶寒发热,午后病势较重,脉象中取而弦实者,又非轻宣之药所能治。必须用温散金气燥结之方,乃能松开。九味羌活汤,羌活、白芷、川芎、防风、苍朮,温升温散,黄芩生地清热,甘草和中。细辛不可用。姜葱每味少许,温散甚宜。用人参败毒散亦效。午后金气当令,燥结力大,故发热而脉弦实。弦者,敛结不能疏泄之象,九味败毒两方,温散力大,以开敛结于中之气,甚为相宜。尺脉弱者,减轻用之。
金气收敛,木气疏泄。疏泄当令之病,收敛为药,收敛当令之病,疏泄为药。九味败毒两方,具木气温散疏泄之能,故治金气燥结聚敛之时气病,适合机宜。如当木气疏泄之候,病外感发热,禁用。
金燥病时行之时,如病者脉象虚小数疾,服前数方不效者,此属内伤。虚小数疾之脉,此乃中气无根,元气将熄,一感时气燥结之偏,支持不住,生命将亡。必须设法使数急复其和平,虚小转为充足,元气旺相,中气有根,运动复圆,诸病乃愈。
方用巴戟天淫羊藿甜苁蓉,各三钱,以补水中之火气。火气由下升于左,又复由上降于右,火气右降则生中土。火气由右下降,须津液运行之力,用海藻昆布黄精各三钱,以助右降之津液。此方大补肾家之元气,以生中气,脉象自能由虚小转为充足,由数急转为和平。此时运动复圆,肺金之燥结,自能变为凉降,自然病愈。如不先补肾气以调和脉象,徒按病用药,虚小数急之脉,根本已败,已无运化药力之能,势必因药力不化而加病也。
凡秋燥之恶寒发热,皆肺金与心包相火之事,无整个荣卫关系。误用麻黄荆芥,必生祸事。
己卯秋,成都四川国医专校二人病疟,多日未愈。忽一日天气大冷,由单衣而换棉衣,两疟疾不药而愈,可见金气能凉降澈底,则不燥结于中而病疟也。燥结之病,四川最多,四川雾多之故。民国丙子年与王生养林同住南京清凉山扫叶楼,立秋次日见山下地面起白气一层,此秋气将地面阳热,收降入地,阳热不能顺下,又复逆升而上之象,亦燥结之气也,故南京乡下黑热病甚多。若苏州杭州,夏季极热,冬季极冷,且有冰雪,大气的圆运动充足,所以少燥结之病。奉天洮南一带,沙漠甚多,春月亦有燥气,干燥云耳,不燥结也。
  
燥气喉痛
此病发于秋季,脉弱在中不移。秋金收敛,故脉在中。燥气伤津,故脉弱也。微脉弱脉,皆是虚脉。微乃阳气虚,弱乃阴液虚。微脉指下不足,重按则无。弱脉指下不足,重按不移。中虚阳虚喉痛,皆微脉也。燥气喉痛乃弱脉。冬季亦有此病,总以脉弱不移为主。方用天花粉、麦冬、天冬、玉竹、橘皮,各一钱,法半夏二钱,炙草二钱,薄荷一钱。
花粉二冬玉竹润肺清燥,橘夏降肺胃,薄荷开肺闭,炙草补中气。润肺药中,不可离中气药,此方亦治上文阴虚喉痛。
  
燥气霍乱
初觉手足微麻,恶寒发热,头晕心翻,胸闷身倦,继即吐泻不止,却又汗出,大渴能饮,脉则右大于左,舌心黄腻。吐泻至于肉脱目陷,一日即死。
方用白马通三五枚,温开水绞汁,服下立愈。发散药,寒凉药,温暖药,均不相宜。发散药服之,汗出热不退,热反增加,因舌心黄腻,右脉大于左脉,右为火金土三气之位,右脉大于左,金土火三气阳结于中也。阳结于中,病不在表,故发散不宜。阳结于中,因于时气之燥使然,燥结须用开通,阳结乃中虚不运,故凉药不宜。脉右大于左,为阳结之象,热药助阳,故服后昏迷。白马通,温润开通,是以下咽之后,由胸而腹,立刻舒展。白马通即白马屎。屎能解毒,凡时气为病,便含毒气,燥气结聚力大,故白马通开结,较他药为优。内经曰,夫虚者气出也,夫实者气入也。气即阳气,春后阳气出地,故发热则脉浮,秋后阳气入地,故发热则脉在中。秋燥而发生燥气霍乱之时证,乃阳入而不能顺下,燥结中焦,升降停滞,故吐泻发热而大渴能饮。白马通所以为此病特效药之方也。无白马通,他色马通亦可,惟须早服速服。若至吐泻而目陷肉脱,便来不及挽救矣。夏秋之交,如有此病,亦可用之。预先防病,亦可服也。性气和平,多服无妨。昆明收稻以后,即有此病。戊寅秋,病尤甚。著者用此方见效,因广为宣传,救活不少。
瘴气地方,交秋之后,恶寒闷热,速服此方,立刻汗出病解。瘴疟服之尤效。瘴疟乃燥结之病,白马通开通燥结故效。
本草纲目谓,时行病起,合阴阳垂死者,白马通绞汁三合,日夜各二服。合阴阳者,阴阳不分也。吐泻而又大渴,便是阴阳不分只证。本草纲目又谓吐利不止,不知是何病证,服之极效。又治绞肠痧,痛欲死者。王孟英霍乱论,载有此方,名曰独胜散。
如燥气霍乱发生之时,不吐不泻,只恶寒发热,舌胎白黄满布,或口臭或口不臭者,白马通亦效。
易经系辞有云,干为天,为金,为良马云云。马秉造化的金气,燥气霍乱为金气的结病,故用金气的通药。故白马通为燥气霍乱的特效药。马屎名曰通,通结力大也。
此病服竹叶石膏汤甚效。竹叶五钱,石膏、麦冬、半夏,各四钱开金气之燥结,党参、炙草、粳米,各三钱,补中气也。此病与下文成都霍乱,温清并用参看。一则汗出能饮,全属燥热,故主竹叶石膏。一则无汗,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