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第2章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2章

小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端午彭子益重着于广西博白年七十四岁
 
本书读法次序
先读原理上篇。将二十四节气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的降沉升浮简图,认识清楚。从降认识起,即得着全书整个雏形。再将十二经圆运动的名辞认识默记,即得着中医学整个网领。整个二字的意义,言向来学医,都是枝枝节节去学,无有整个的根本学法。所以中医本是易学的事,总难学到成功。此书是一整个学法,所以于最短期间,用最少脑力,即能了然中医学的究竟、而且能运用其方法。
次读古方上篇。中医书籍,如无字母无拼法无文法的作文。各是其是,所是皆非。学医之人,终身皆在猜疑摸索之中,得不到正确的成就,真乃苦事。本书原理上篇如字母,古方上篇如拼法如文法,各篇如作文。明了此二篇,即能得着中医学整个基础。古方上篇,前六方为内伤病的基础学。后十方为外感病的基础学,此篇读至溜熟,其余各篇,开卷便成熟书。因全书的原则系统名辞文法,皆在此篇。每日时时刻刻,皆在玩味此篇,一星期功夫,中医整个的根本便算毕业。如读不溜熟,以下各篇,便难深入了。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未曾读好,莫先读别篇。按次读去,六个月即能将全书学完。
古方上篇读后,应读温病本气篇。叶天士王孟英温病大家,只有经验,不知原理。自从王叔和误解内经经文错起,以致后人将伤寒温病麻疹,完全学错。枉死甚多,不解何故。此篇于实在的事实上,揭出本气自病的原理。又于经验的事实上,订出可靠的方法,明了此篇,一切外感,皆能明了,温病以外的一切发热病症,皆能由自己寻出办法,而少却多少向来治病的无谓麻烦。
温病篇读后,应读小儿病本气篇。一面便能医治小儿病症,知道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圆运动的意义,而加强其往前学习的兴趣。
儿病本气篇读后,应读时病本气篇。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圆运动,显而易见矣。
继读金匮方解篇,古方中篇,古方下篇。金匮方解,是就本方的圆运动、释明其意义,古方中篇,与古方上篇为对待的学法,如上篇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肝经寒证,中篇白头翁汤治肝经热证,相对而详说其意义之类。如此学法,庶免学中医先入为主之弊。古方下篇,则推论上篇中篇所引各方,而由此及彼,由少及多,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使学者用极少的思想得到极多的成绩。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论方解篇。乃医学中的整个大事,须竖起脊梁,立起志向,将他整个澈底学清,受用太多。向来学伤寒论,终身学不明白。本篇读法,一读便能明白。
汤头改错篇。中医因无有教科的学法,遂无真正的学者去学中医。为人开方的医生,多半是于无聊中看几本医书来的。汤头歌诀,遂成普通无教之教本。理由多错,经此番改正后,便成必要的好书。
脉法篇。于普通脉学书外,另一篇法,比较易学。读古方上篇后,便须看的。
杂病篇,乃小品文字。初学甚有益处。
原理下篇。与原理上篇,乃是一篇。有宜于初学时读的,有不宜于初学时读的。故将不宜于初学时读的,列为下篇。古方上篇读后,随时可看。
注释王孟英先生医案篇。王案轻灵活泼,最能医治学古方者的板重之病。学古方澈底后, 一读此篇,自然发生静细思想,临证时有不可思议之妙用。但须于最后又最后读之。若古方未学成,此篇不可读。
生命宇宙篇。用现代十二种科学。证明中医学本身圆运动的真相。另印单行本,以供不学中医的科学家浏览。因中医之坏,坏在人人都谈中医,都无一人谈得合于中医学的本身真相,此本出世,中医学本身真相,自能使人人都能认识。并使世界的人知道我中国文化起源之所在。
上篇总目
原理上篇
古方上篇
古方中篇
古方下篇
伤寒论方解篇
金匮方解篇 温病本气篇
时病本气篇
儿病本气篇
脉法篇
舌胎篇
药性纲领篇
生命宇宙篇
下篇总目
原理下篇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
杂病篇
王氏医案篇
汤头改错篇
杂说篇

上编各篇,为初学医时必读之本。下编各篇,为学医将成时始读之本。汤头改错篇,则非用汪讱庵重校汤头歌诀,对照着读不可。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原理上篇导言
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斯言也,人皆闻而笑之。谓其空泛无当也。其实非空非泛,而且非常之实在。本来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只因无法得知宇宙,遂无法得知中医。倘因不知之故,遂将中医学的本身。改变一个方法去研究他。只有愈走愈远者。只须寻出一个实在的研究方法,一研究,便得着。便将宇宙得着。得着宇宙,自然得着中医。此篇乃得着宇宙自能得着中医之研究法。读者只须一字不可放松过去,总要于实在二字上,寻出着落,便完全得着矣。
著者识

原理上篇目录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阴阳
阴阳未交合图
阴阳已交合图
五行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
五行相生相克
六气
六气圆运动图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
十二经圆运动图
十二经名辞的说明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
大气圆运动范围图说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原理上篇 彭子益着 李毓泾 梁家富 刘运玟校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辞的所以然。欲认识名辞,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的所以然。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
秋冬春夏中。西北东南中。

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在线为地面上。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事也。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脐上二寸。
热性本来升浮,不能降沉。热之降沉,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为生物致死之因,详下文各篇。秋气收敛详下文。
阴阳
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伏羲画卦—为阳卦 ――为阴卦其义即此)阳往上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化个体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行,即运动也,生物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
阴阳未交合图        阴阳已交合图
   

五行

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夏时为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相二字之义详下文。
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属金气。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金气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
 

此图乃假设五行运动停止时之图。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说宇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此宇宙,名曰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

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时大气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属水气。一日之子时,亦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为南,下沉之方为北。
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春时大气,温升而属木气,升气旺于东方,故东方属木气,一日之卯时,亦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金水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力,火气有煊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水气有封藏能力,土气有运化能力,能力亦称势力,亦称作用。
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煊通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