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普济方-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故触类而长之。
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愈人
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殒。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医学发明论云。病有逆从。治有反治。夫曰反治者。是明四经各经之病源。一经分手足。
四
法
如
不
夫圣人立通因通用之意。谓少阳春也。生化万物之始也。金石草木。羽毛鳞介。乃阴阳
生化
之端
序则
以发
证多
可戒
阴经
在内
煎。
法也。
太阳标有阳之名。无阳之实。谓其将变阴也。其脉紧而数
而内有真寒也。故仲景以姜附汤久久热煎。不温服而顿服之。
之久久热煎。重阳之热。泻纯阴之寒。是治其本也。不温服而
治太阳标之假阳也。故为
寒之气。外显热证。然大渴引
所逐。而欲先绝其燥。欲坐井
又况内伤饮食。其物有形。亦
但脾胃有痞气。仲景治痞有五
类。亦以大黄枳实阴寒之药以下泄之。举斯二者。是塞因塞用。又为寒因寒用。可以明知之
矣
虽
正治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直折之也。又经云。为有阳明厥阴。不从乎中也。启玄
子注
殆不
在卯
后
病
两阳合明。故曰阳明。在辰巳之间。是生化之用也。两阴交尽。故曰厥阴。在戌亥之间。是
殒杀之用也。其厥阴心包。乃包络十二经之总也。经曰。中有阳明生杀之本。足阳明为水谷
之海。又经云。万物生于土而终于土是也。标本俱阳。诸经中皆有之。故不能从标。亦不能
从其本。且手阳明喜热而恶清。足阳明喜清而恶热。足厥阴为生化之源。宜温而恶清。而手
厥阴心包不系五行。是坤元一正之土。虽主长生。阴静阳燥。禀乎少阳。元气乃能生育也。
若独阴不长。以此明之。是标本俱阴也。足厥阴肝亦标本俱阴。肝为五脏之一也。受胆之气
乃能生长。标蒂茅甲于地中。其经乃阴之尽也。阳明纯阳。厥阴纯阴。此二者标本不相及也
。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正治之法也。当临病斟酌。若热病以寒治。寒病以热治。故曰从
其中也。今明正治。假令手阳明有余。足阳明不足。当以热治寒。若足阳明有余。手阳明不
足。当以寒治热。故曰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就正治言之。从中者。以从合宜酌中处用药
也。手足厥阴二经。以此通而算之。是手足周身十二经反正之治法也。
济生拔粹云。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此大略言之。盖外感六经之邪。欲传入里。
三阴
有
。未深入胃中。以生姜橘皮治之。或以藿香丁香半夏枳壳之类投之必愈。此天分气分虚无处
。一无所受。今乃窒在。仲景谓膈之上属上焦。于表或有形质之物。因而越之则可。若气壅
则不可用破气药也。(辛泻气。越之者吐也。亦无下之理)若阴虚哕气逆上。窒塞呕哕不定
之
病。此地道不通也。正当用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之类。和血凉血润血。兼用甘药以补其气
。微加大黄芒硝以通其闭。大便利。邪气去。则气逆呕哕自不见矣。复有胃中虚热。谷气久
虚。发而为呕哕者。但得五谷之阴以和之。五谷皆属阴。或食或饮。白汤皆止呕哕则呕哕自
止。且如小儿斑后。余热不退。痂不收敛。大便不行。是谓血燥。则当以阴药治血。因而补
之。用清凉饮子。通利大便。而泻其热也。洁古云。凉风至而草木实。夫清凉饮子乃秋风彻
热之剂。伤寒家邪入于里。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燥狂。不大便。是谓胃实。乃可攻之
。夫胃气为湿热所伤。以承气汤泻其土实。元气乃得周流。承气之名于此见矣。今衰世人以
苦寒泻火。故备陈之。除热泻火。非甘寒不可。以苦寒泻火。非徒无益。而反害之。故谆谆
及此。至如孙真人言生姜呕家之圣药。谓上焦气壅表实而言之。非以泻气而言之也。若脾胃
虚弱。谷气不行。荣卫下流。清气不上。胸中闭塞。惟益气推扬谷气而已。不宜泻也。若妄
以泻气泻血下之。则转增闭塞疼痛。或变作结胸。复不缓下其膈。由此至危者多矣。针经说
。呵欠哕唏。振塞噫嚏。 涕泪出。太息涎下。耳中鸣。自啮舌颊唇。视主病者补之。此十
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凡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宜补而不宜泻。空窍者胃之清气能通
也。胃既虚则谷不上行。是气路不利。经云。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津液不上。胸中气
路不开。亦令人哕。勿作外实。以辛药生姜之类。泻其壅滞。盖肺气已虚。而反泻之。是重
泻其气。必胸中如刀 之痛。与正结胸无异。亦声闻于外。用药之际。可不慎哉。
通。可以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大热之滞也。亦能泻大便。
与大
泻气
约缩
咽嗌
苓泽
肺中
极。
求治
无阴
利小
方寒
久
在
遂处以禀北方之寒水所化。大苦寒气味者。黄柏知母各二两。酒洗之。以肉桂为之引用。所
谓寒因热用者也。同为极细末。煎热水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空腹。令以沸汤下二百丸
。少时乘热药之。须臾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痛。溺如暴泉涌出。卧具尽湿。床下成流。顾盼之
间。肿胀消散。故因记之。或曰。防己之性若何。曰。防己大苦寒。能泄血中之湿热。通血
中之滞塞。补阴泻阳。助秋冬泻春夏药也。比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险健小人幸灾乐祸。
遇风尘之警。则首为乱阶。然而见善亦喜。逢恶亦怒。如善用之。亦可以敌凶暴之人。保险
固之地。此瞑眩之药。圣人有所存而不废耳。大抵闻其臭则可恶。下咽则令人身心为之烦乱
。饮食为之减少。至于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治下疰香港脚。除膀胱积热。而庇其基本
。非此药不可。其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复有不可用者数事。若遇饮食劳倦。阴虚生内
热。元气谷气已亏之病。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人引饮。是热
在上焦肺经气分。宜淡渗之。此不可用二也。若人久病。津液不行。上焦虚渴。补以人参葛
根之甘温。用苦寒之剂则速危。此不可用三也。若下有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然
后可审而用之耳。
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夫人参之甘温。能补气之虚。羊肉之甘热。能补血
之虚
也。
人之
乃生长万物也。地欲静。静则万物
用者也。动之有时。春耕是也。若
万化不安。亦如人之劳役形体。则
则百脉争张。血脉沸腾。精气竭
曷若救其未病。为拔本塞源之
省语养气。庶几于道。何病之
升。则四脏各得其所。以气论
食。适其寒温。黄 之甘温。
脾胃之中经络之气。肺主诸气
谓也。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
无阳故也。仲景以人参为补血
黄之属是也。此二味皆大苦寒。葶苈气味俱浓。不减大黄。又性过于
闭也。亦能泻大便。为体轻象阳故也。大黄之苦寒。能走而不守。泻
中壅积有形之物闭塞者也。阳明病。胃家实是也。日晡潮热、大渴躁
便。使通和汗出而愈矣。一则治血病泻大便。一则泻气闭利小便。若
有疼痛。一概用牵牛大黄下之。乖戾甚矣。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
则疼痛去矣。如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谓如头痛。当以细
所凝滞。即痛随利减也。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络之闭。以
血通利则愈矣。若表上诸疼痛。便下之则不可。当详细而辨之也。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
之属是也。夫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谓之
之谓也。宜以轻利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皮毛经络寒邪之实去矣。
象气之轻浮也。寒邪为实。轻可以去之。若大同而小异。盖麻黄微
寒水之经。其经皆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汗出乃愈。当以发之。
燥火之经。身以前所受寒也。非正发汗之药。谓阳明禁发汗利小便
其气和汗自出矣。麻黄专发汗。去皮毛气分寒邪。葛根和解血分
实。不能泻里实。若饮食劳倦杂病自汗表虚之证。认作有余。便
虚。此盖不知表虚宜补。其亡阳其自汗。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自汗。阳明胃主自汗。
小便数。若以人参甘草之
而出。清气上行。虽飧泄
亦
其表。仲景所论内外不足自
不可禁也。寒邪已出。重发
故也。汗家不得重发汗。小
一云亡阳。一云脱血。病
根之宜禁。故兼及之。
卷五方脉药性总论
用药偏胜论
属性:天有四时春为始。圣人作经。谓之履端。盖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以时令考之。生气既
至。
大禁
不
倡
中
盛。主万物悉皆殒绝而不见。其为肃杀可知矣。寒物寒药。既禀此化而生。施之于人。非肃
杀
犹
不
草
生
道
一
天
当从权用之。以气平而止。如执而有所偏助。令脏气不平。呜呼。死生之机。捷若影响。殆
不可忽。治寒以温。治热以凉。但中病即止。矫枉则过正也。盖凉药频施。必至于疲 沉冷。
温药频施。必至于烦燥闷热。所贵酌量权度。一毫无过用焉。是为活法。牵牛非神农药也。
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便。治下注香港脚。此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
凡药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泄下如水。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
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味苦寒。果安在哉。苦以为湿家泻药。尤不知
其的也。何则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况湿从下受之。下焦主血。是血中之湿
。宜苦寒之味。今反以辛药泻之。其伤必矣。夫湿者。地之别名。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
则宜用之。或有湿无湿。但伤食或动大便。或有热证。或只常服克化之药。但用牵牛。岂不
误哉。殊不知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之诸辛药尤甚。以辛之雄烈故也。经云。辛泄气。辛
走气。辛泻肺气。肺病者无多食辛。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胃气不行。心火乘之。肠胃
受火邪。名曰热中。经云、脾胃主血。当血中泻火。润燥补血。泻胃经之湿热。及胸中热。
是肺受火邪。以黄芩之苦寒抑之。以当归之辛温和血。以生地黄苦寒凉血益血。少加红花之
辛温。以泻血络。以桃仁之辛温。油腻之药。除燥润大便。然犹不可专用。须于补中益气汤
。泻阴火之药内。兼而用之。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若反用牵牛大辛辣气味俱阳之药。
以泻水泻气可乎。津液已不足。口燥舌干。而重泻其津液。利其小便。元气伤竭。致阴火愈
甚。今重为备言之。牵牛。感南政热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热泻气。差误太甚。若病湿胜。湿
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经云。
一脏未平。以所胜平之。火能平金而泄肺者。此之谓也。近代钱氏泻黄散中独用防风。比之
余药过于两倍者。以防风辛温令于土中泻金不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