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30-针灸素难要旨 >

第4章

330-针灸素难要旨-第4章

小说: 330-针灸素难要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滑氏曰∶此言奇经之病也,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 
收持 
。阳维行诸阳而主卫,卫为气,气居表,故苦寒热。阴维行诸阴而主荣,荣为血,血属心, 
故苦心痛。两跷脉病在阳则阳结急,在阴则阴结急,受病者急,不病者自和缓也。冲脉从关 
元至咽喉,故逆气里急。督脉行背,故脊强而厥。任脉起胞门行腹,故病苦内结,男为七疝 
,女为瘕聚也。带脉回身一周,故病状如是,溶溶、无力貌。此各以其经脉所过而言之,自 
二十七难至此,义实相因,最宜通玩。 

卷一难经
十六、十二经以原为俞三焦以俞为原
属性: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 
白, 
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神门穴也,)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 
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滑氏曰∶肺之原太渊至肾之原太溪,见《灵枢》第一篇。其第二篇曰∶肺之俞太渊;心 
之俞 
太陵;肝之俞太冲;脾之俞太白;肾之俞太溪;膀胱之俞束骨,过于京骨为原;胆之俞临泣 
,过于丘墟为原;胃之俞陷谷,过于冲阳为原;三焦之俞中渚,过于阳池为原,小肠之俞后 
溪,过于腕骨为原;大肠之俞三间,过于合谷为原。盖五脏阴经止以俞为原,六腑阳经既有 
俞,仍别有原。或曰∶《灵枢》以太陵为心之原,《难经》亦然,而又别以兑骨为少阴之原 
,诸家针灸书,并以太陵为手厥阴心主之俞,以神门在掌后兑骨之端者,为心经所注之俞, 
似此不同者何也?按《灵枢》七十一篇曰∶少阴无输,心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藏不病 
,故独取其经于掌后兑骨之端也,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 
。又第二篇曰∶心出于中冲,溜于劳宫,注于太陵,行于间使,入于曲泽,手少阴也。(按 
中冲以下,并手心主经俞,《灵枢》直指为手少阴,而手少阴经俞,不别载也。)又《素问 
·缪刺篇》曰∶刺手心主少阴兑骨之端各一 立已;又气穴篇曰∶藏俞五十穴,王氏注五脏 
俞惟有心包经井俞之穴,而亦无心经井俞穴。又七十九难曰∶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补手心 
主井,详此前后各经文义,则知手少阴与心主同治也。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 
原者 
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 
,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 
皆取其原也。 
滑氏曰∶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以十二经之俞皆系于三焦所行气所留止之处也。三焦所 
行之 
俞为原者,以脐下肾间动气,乃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三焦则为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上 
中下之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也,通行三气。即纪氏所谓下焦禀真元之气,即原气也,上达 
至于中焦,中焦受水谷精悍之气,化为荣卫,荣卫之气与真元之气通行达于上焦也,所以原 
为三焦之尊号。而所止辄为原,犹警跸所至,称行在所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于是而取 
之宜哉。拔萃云∶本经原穴无经络逆从,子母补泻。凡刺原穴,诊见动作来应而内针,吸则 
得气,无令出针,停而久留,气尽乃出,此拔原之法。王海藏曰∶假令针肝经病了,于本经 
原穴亦针一针,如补肝经来,亦于本经原穴补一针;如泻肝经来,亦于本经原穴泻一针。如 
余经有补泻毕,仿此例,亦补泻各经原穴。凡此十二原,非泻子补母之法,虚实通用。故五 
脏六腑有病,皆取其原。 
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 
在阳。 
滑氏曰∶募与俞五脏空穴之总名也,在腹为阴,则谓之募,在背为阳,则为之俞,募犹 
募结 
之募,言经气之聚于此也。俞史记扁鹊传作输,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五脏募 
在腹,肺之募中府二穴,在胸博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陷中;心之募巨关一穴,在鸠尾 
下一寸;脾之募章门二穴,在季胁下直脐;肝之募期门二穴,在不容两旁各一寸五分;肾之 
募京门二穴,在腰中季胁。本五脏俞在背,行足太阳之经。肺俞在第三椎下,心俞在五椎下 
,肝俞在九椎下,脾俞在十一椎下,肾俞在十四椎下,皆侠脊两旁各一寸五分。阴病行阳, 
阳病行阴者,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所以阴病有时而行阳,阳病有时 
而行阴也。针法曰∶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按经言行阳行阴,是必然者,而滑注则言有时 
,似或然也,似非经旨也) 

卷一难经
十七、八会刺穴
属性:四十五难曰∶经言八会者何谓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 
会鬲 
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滑氏曰∶太仓一名中脘,在脐上四寸,六腑取禀于胃,故为腑会。季胁章门穴也,在大 
横外 
直脐季肋端,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足少阳之筋结于膝外廉,阳陵泉也,在 
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又胆与肝为配,肝者筋之合,故为筋会。绝骨一名阳辅,在足外踝上四 
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诸髓皆属于骨,故为髓会。鬲俞在背第七椎下,去脊两旁各一寸 
半,足太阳脉气所发也。太阳多血,又血乃水之象,故为血会。大杼在项后第一椎下,去脊 
两旁各一寸,太渊在掌后陷中动脉,即所谓寸口者,脉之大会也。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 
,即膻中,为气海者也,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热病在内者,各视其所属而取之会也。谢氏曰 
∶三焦当作上焦。四明陈氏曰∶髓会绝骨,髓属于肾,肾主骨,于足少阳无所关。脑为髓海 
,脑有枕骨穴,则当会枕骨,绝骨误也。血会鬲俞,血者心所统,肝所藏,鬲俞在七椎下两 
旁,上则心俞,下则肝俞,故为血会。骨会大杼,骨者髓所养,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 
入脊心,下贯尾 ,渗诸骨节,故骨节之气,皆会于此,亦通。古益袁氏曰∶人能健步,以 
髓会绝骨也;肩能任重,以骨会大杼也。 

卷一难经
十八、上工下工治病
属性: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 
知肝 
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 
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滑氏曰∶见肝之病,先实其脾,使邪无所入,治未病也,是为上工。见肝之病,一心治 
肝, 
治已病也,是为中工。《灵枢》五十五篇曰∶上工刺其未生也,其次刺未盛者也,其次刺已 
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 
敢必毁伤因其衰也,事乃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卷二上《灵》、《素》
一、用针方宜
属性: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何也?岐伯曰∶地气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 
之所 
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碱,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 
血,故其民黑色理疏,其病皆为痈疡,(音羊)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南方者 
,天地所长养之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其民皆致理而 
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亦从南方来。形乐志苦,病生于内,治之以针石。 

卷二上《灵》、《素》
二、九针式
属性: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对曰∶一曰 针,取法巾针,头大末锐,去末寸半卒,锐 
之长 
一寸六分。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音同)其身而卵其锋,针如卵形,员其末,长一寸六 
分 
。三曰 (音低)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 其身。锋其末 
,刃三隅,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音彼)针,取法于剑锋,末如剑,广二寸半,长四寸。六曰 
员利针,取法于 ,针大如 ,且员且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又曰中身微大,长一寸六 
分。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尖如蚊虻喙,长一寸六分。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锋利身薄 
,长七寸。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尖如挺,其锋微员,针形毕矣。此九针之长短也。 

卷二上《灵》、《素》
三、九针应天地人时以起用
属性: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主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 
黄钟 
数焉,以针应数也。帝曰∶以针应九数奈何?岐伯曰∶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 
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头而锐其末,令 
无得深入,而阳气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 其身而员其末, 
令毋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 
员其末,令可以按末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 
中为瘤病也,故为之治,针必 其身而锐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 
者冬夏之分,分于子行,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 
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 
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 ,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七者星也,星者人 
之七窍,邪之所客,经络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 
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 
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 
,可以深取远痹。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 
不能通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针大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 
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 
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 
调阴阳,七针应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有所主也。 

卷二上《灵》、《素》
四、九针所宜
属性: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刺热者用 针,刺寒者用毫针,刺大者用 
锋针 
,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痈者用铍针。 针出泻阳气;员针者揩摩分肉间,不得伤肌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