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推拿抉微-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以疏散之。然犹虑邪未尽除也,仍用柴胡桂枝以解之,人参以托之。血虚受伤也,兼用阿胶白芍以固之。余
则清热涤水之味,务使其邪气尽除,不至血痰交结而为疟母焉。此说此见,不知有合圣意否,尚希国内高明医士
随时教正是幸。
张仲景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吐,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
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瘦肌肉。
唐容川曰∶阴气指少阴心肾也。心肾之阴虚,故热而少气,心中烦冤。邪气能入于心,而内藏于心,皆少阴阴
气孤绝之证也。阳气指太阳膀胱也,水中之阳,化气为热,以卫周身。今独有阳气则纯热,合于阳明,则为手足热。
合于三焦,则欲呕。外合于腠理分肉之间,则令肌肉消烁。治少阴,宜鸡子黄汤。治太阳,宜白虎汤。后世如清
瘟败毒饮一方,可以兼治。
按《史记·仓公传》风瘅客脬,言瘅邪客居膀胱。此瘅疟亦发于膀胱,与牡疟正相对,牡疟是邪在心也。
张仲景曰∶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
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x白虎汤加桂枝x
知母(一钱) 石膏(一钱) 甘草(一钱) 粳米(一钱) 桂枝(七分)
唐容川曰∶身无寒但热,为白虎汤之正证。加桂枝者,以有骨节烦疼症,则有伏寒在于筋节,故用桂枝以逐
之也。
张仲景曰∶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x蜀漆散x
蜀漆(一钱,烧去腥) 云母(一钱,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
x附《外台秘要》三方∶x
x牡蛎汤x 治牡疟。
牡蛎(一钱) 麻黄(一钱) 甘草(一钱) 蜀漆(一钱)
注意∶蜀漆即常山苗也。
x柴胡去半夏加栝蒌蒌根汤x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一钱) 人参(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栝蒌根(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x柴胡桂姜汤x 治疟多寒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一钱) 桂枝(七分) 干姜(一钱) 栝蒌根(一钱) 黄苓(一钱) 牡蛎(一钱)
第四集·治疗法
肿满
属性:经云∶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腹大身尽肿,皮浓,按之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又曰∶诸湿
肿满皆属于脾。又曰∶水病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陈飞霞曰∶肿满之证,悉由脾胃之虚也。脾土喜燥而恶湿,若中气素弱,脾虚无火,故水湿得以乘之。脾虚不
运,则乳食凝而不化,停积于中,而肿满作焉。治肿者,当以脾胃为本,而以浮肿为标。若以消伐为能事,未有
不致危殆者也。又当分别上下。经曰∶面肿者风,足肿者湿。凡肿自上而起者,多因于风,其治在肺,宜发散之,
参苏饮合五皮饮。自下而起者,因于肾虚水泛,或因脾气受湿,宜渗利之。仲景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
五苓散加防己槟榔。身尽肿者,或因禀赋不足,卒冒风寒,或因疟痢脾虚,皆能作肿。轻者胃苓丸;重者加味胃
苓丸。凡风寒之肿,若身无热,宜五苓散加肉桂,膀胱气化,小便利而肿消矣。
阳水肿,身热大便秘,小便赤涩,烦躁口渴,以五皮饮送沆瀣丹微下之。
阴水肿者,身不热,口不渴,身冷发寒,二便自调,平胃散加茯苓、草果、木香、藿香。凡肿先起于腹,而散
于四肢者可治;先起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可治。若小儿元气本虚,复遇大病之后,而浑身浮肿,四肢冷,不渴,
小便清长,大便滑泄,不思饮食,此阴寒之极,脾胃将绝。治肿之方,俱不可用,唯以六君子汤加肉桂、炮姜、
砂仁、白蔻,以救其脾胃,斯可矣。昧者但见其肿,不知元气之竭绝,而犹消导利水,复以舟车、禹功,暨大戟、
芫花、甘遂劫夺之者,此杀人之事,慎之戒之。
x加味胃苓散x(见前泄泻方内)
即胃苓丸原方。如头面肿初起,略加麻黄;作喘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黄赤加木通;身肿加五加皮;腹胀加砂
仁白蔻丁香枳壳,脚冷不温加附子、肉桂、防己。
x五苓散x(见前咳嗽方内)
x五皮饮沆瀣丹x(俱见前伤湿方内)
x加味四君子汤x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肉桂(五分) 炮姜(五分) 砂仁(六分) 白蔻(六分)
公丁香(七分) 炙甘草(一钱) 大枣(一枚)
x平胃散x
苍术(一钱) 陈皮(一钱) 浓朴(六分) 甘草(一钱)
《脉经》曰∶水肿之脉,浮大易愈,沉细难痊。周梦觉曰∶余谓医不细揣脉与症,斯已难矣。果脉清症确,
浮大固可十全,沉细未必难痊。余少时,曾患水肿,而回生者。欲知水肿幽明路,说法何妨我现身。人生饮入于
胃,气化之妙,全凭脾肺肾三经。脾专运用之职,肺擅通调之官,肾司熏蒸之用,而后云兴雨施,渗入膀胱。三
经失权,其气不化,蓄诸中洲,横流四肢,泛滥皮肤。一身之中,无非水为之灌注矣。以其脉之沉细者言之,脉而
沉细,病愈深而侵入脏矣。即脉之沉细,分症之阴阳。其为阴水肿也,形寒伤肺,湿寒侵脾,虚寒损肾,大便溏
泻,小便清利,脉则沉细而迟。补土以温金,实脾汤,实开斯世之福。壮水兼补火,肾气汤,能挽造化之穷。其为
阳水肿也,火盛克金,热郁侮土,燥过枯水,大便坚硬,小便黄赤,脉则沉细而数。石膏友麦冬,本草中足称治
水之橇;黄连伴黄柏,医方内大是分水之犀。余尝阅是症,阴阳俱厥,有令人不可测度。阳水之厥,更有十倍于
阴水者。阴水误以阳治,先或声哑而死;阳水误以阴治,定是吐血而亡。至于脉之浮大,邪犹在表,病之最浅者
也。水蓄膀胱,五皮饮,可洁清净之府;水行肌表,越婢汤,足开鬼门之闭。其朝宽暮急,暮宽朝急者,水随气
之升降也,何必曰阴虚阳亏。上气喘促,夜卧难安者,水淫肺之叶孔也,何必子胎母宫。曰风水、曰石水、曰皮
水,多其水名。曰湿肿,曰血肿,曰风肿,总是水肿。揣摩脉症,辨别脏腑,沉细浮大,有何难易之分。酌理准
情,无非从前所有之语;披肝沥胆,尽是劫后余生之
言。其于是症,煞吃苦幸矣。愁成白发三千丈,历尽洪涛十八滩。
x梦觉实脾汤x
焦术(一钱)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一钱) 浓朴(六分) 肉桂(五分) 草蔻(七分) 木瓜(一钱)
木香(五分) 附片(三分) 干姜(五分) 大枣(一枚)
x全匮肾气丸x (即桂附地黄汤)
熟地(三钱) 山药(一钱) 茯苓(一钱) 萸肉(一钱) 泽泻(一钱) 丹皮(一钱) 肉桂(五分)
附片(三分)
x梦觉麦冬汤x
石膏(一钱) 麦冬(一钱) 粳米(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x梦觉连柏汤x
黄连(一钱) 苡米(一钱) 黄柏(一钱) 车前(一钱) 肉桂(五分) 知母(一钱) 炙草(一钱)
x仲景越婢汤x
石膏(一钱) 麻黄(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涂蔚生曰∶水肿之症,犹古时洪水之患,弥漫遍野,浑无际涯。斯时补脾以利水、暖肾以化水、此皆筑堤之见,
不及之治。不若大禹之治水,疏通河道,引水注海,夺而去之之为愈也。予以为除风肿虚肿而外,水之阳者,宜采
用阿胶大黄甘遂汤,从阳以救阴。水之阴者,宜采用十枣汤与五皮散,从阴以救阳。虽剂嫌猛烈,而滔天之水,诚
非此猛烈之剂,旁无能克者也。下后再以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等汤,调停善后,庶不至养痈贻患,尾大
不掉。虽食盐一层为水肿之大忌,而如此治法,亦在所不禁。不过病之剧者,以食盐置罐敷紧,烧熟为宜耳。(又
水肿极易与风肿、气肿有混,不可不辨。风肿、气肿,按之随手而起,水肿按之随手没指,此其分别处也。)
x金匮阿胶大黄甘遂丸x
阿胶(二钱) 大黄(一钱) 甘遂(七分)
上三味,以阿胶溶化为丸,如绿豆大,大人初次可与服六七丸;不下,渐次增至十数丸、二十丸不等。小儿
初次,只可服三二丸;不下,渐次增加至七八九丸不等。总之,务必须量人之大小,以为药之轻重耳。
x十枣汤x(见前咳嗽方内)
第四集·治疗法
胀满
属性:经曰∶足太阴虚,则鼓胀。又曰∶胃中寒则胀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陈飞霞曰∶夫胀满者,腹胀
气满也。因于脾肺不能健运,所以作胀也。有虚胀、寒胀、实胀、热胀。大抵虚胀、寒胀十之八九,实胀、热胀
十之二三。盖实热之证,人所易见,或因伤食,或因伤寒入里,所以易知而易治。虚寒之证,由中气衰弱,脾气
不化而胀,所以难见而难医。若以虚寒之胀,而误为实热之胀治之,其变有不可胜言者矣。虚胀者,或因吐泻之
后,或因服药攻下太过,致成腹胀者。宜温中调气,浓朴温中汤;若虚而兼寒者,加桂附。实胀者,腹中原有食
积,或因饮食过饱,固结于中。外证,则胃口胸前高胀,身热口渴,倦卧不语,腹痛微喘,目闭不开,俨然虚极
之象。小儿此证最多而难识。昧者不为详审,见其四肢不举,口闭不开,误以为慢风,而用宁神导痰之药,十中
十死,无一活者。不知大实有羸,即此是也。急宜下之,集成沆瀣丹、集成三仙丹同服。热胀者,或伤寒热邪入
里,大便闭结,小便短赤,浑身壮热,面赤烦躁,集成沆瀣丹。寒胀者,由中气素寒,冷滞郁结,无身热口
渴,面唇青,手足厥冷,气喘腹胀。先以塌气丸消之,复以异功散,调其脾胃。
凡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者,轻则荆防败毒散升散之,重则集成沆瀣丹微利之。疮出
胀消者吉,不出者凶。经谓脏寒生胀满者,盖脾为阴中之至阴,如脾湿有余,阳火不能施化,如土之久于雨水,则为
泥矣,岂能生育万物。必待和风日暖,湿去阳生,自然生长也。凡此宜以辛热之药运用之可也。经谓下之则胀
已。此以湿热饮食有余,脾胃素实、形体气质壮实者言之也。若脾虚内寒,而气不能运精微,以成胀满者,只
宜以甘温补脾为主,少佐辛热,以行壅滞之气。庶使脾土健旺,胀满营运,斯可愈矣。此经之所谓塞因塞用,
用从治之法耳。医者不察,惟执下之胀已,急于获效;病者喜以下药,以求痛快。不知暂快一时,则真气愈伤,
胀满愈甚,去死不远矣。
x浓朴温中汤x 治胃寒心腹胀。
川朴(七分) 陈皮(一钱) 黑姜炭(一钱) 茯苓(一钱) 草蔻仁(六分) 木香(五分) 炙甘草(一钱)
虚兼寒者,加熟附子、肉桂、生姜少许。
x《集成》塌气丸x 治寒郁结,肚腹虚胀。
胡椒仁 全蝎尾(去钩子,洗净炒干)
上以胡椒略去皮去净一两,炒过,和蝎尾碾末,面糊为丸,极小。每服一二钱,陈皮汤送下。
x沆瀣丹x(见前伤湿方内)
x《集成》三仙丹x
五灵脂(二两) 广木香(五钱) 巴豆仁(四十粒,去净油) 醋打曲糊为
丸绿豆大,朱砂为衣,量儿大小服之。
x异功散x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党参(一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