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转换的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
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o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主张认知结构的发展
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的发展也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词语的意思要靠声音表达。一般情况下,婴儿的言语发生在
1014个月。在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如下: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
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吴天敏,1979;林崇德,
·13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2000)。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
音。
婴儿在1岁和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此后,词汇量迅速发
展,到3岁能达到1000左右。与此同时,他们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研究表明,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基本上能
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其发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单词句、双词
句和电报句;·1岁半到2岁的句法结构多屑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3岁儿童基
本上使用完整句(许政援等,1996)。
五、婴儿气质
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托马斯、切斯(Thomas&Chessl974,1982)的气质类型说
他们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
往。容易型儿童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喜爱。
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
型儿童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
3,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
而转化。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
六、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
极的情感联系。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
亦称矛盾型依恋。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可见良好的教养可以促进
良好的依恋。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母亲的教养行为。反应
性是指对儿童发出的信号积极的应答;情绪性是指经常通过笑、说、爱抚积极地表达情感;
社会性刺激是指多进行诸如通过相互模仿行为、丰富环境、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的
行为节律而不是以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婴儿。
七、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
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卜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
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
呼自己(如“我吃苹果’’)。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
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是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如下: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思维活动
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 ·
一、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娱乐、学习、社会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
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主要特征是:自主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发育成熟、对认知发展、
对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二)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多种意义。主要有: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社会生活方式,
他们通过角色游戏等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交往;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
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游戏是抒发情
感的主要方式;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游戏可以培养儿童
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
(三)儿童游戏的发展
儿童的游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1岁以下婴儿的游戏以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为主,由成人发起和组织,由成人
与儿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婴儿智力、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2岁左右儿童喜欢实物游戏,按实物用途模仿成人动作,通过探索认识事物的功能和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咨询师
事物之间的关系。
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即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他们通过这种特殊形式实
现参与人的自然和社会活动的愿望。这种游戏要有替代物,其操作过程与成人行为有类似
性,具有想象性质。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职责,掌握各种行为准则。
童年和少年儿童的游戏以规则性游戏为主。 ,
(四)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
帕顿(Parten,1932)从社会性协同的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6个等级。这6个等级依次
为:无所用心的游戏、各自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彼此平行游戏、没有共同目的的结伙游
戏、明确目的和分工的合作游戏。这一发展过程体现出儿童游戏从非社会性逐渐发展到具
有互补和互惠性质的社会性游戏。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除了体现在人际协调行为上,也体现在协调困难时所发
生的矛盾纠纷和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儿童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志和如何接纳
别人的意见,从而逐渐达到掌握相应的社会协调能力。·.
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内容主要指语音、词汇和句法的发展。3岁前儿童已经能够掌握了母语的
各种发音,但是许多儿童要到六七岁才能最后全部完成准确发音。
(一)幼儿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分为量的发展和质的发展两个方面。 ·
1.词汇量的发展
关于词汇量的调查和估计出入比较大,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比较大,不能以绝对数
为指标来衡量每个儿童,但是总的趋势是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的。综合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国的研究结果可得出一个词汇量的大体一致的发展趋势(如表3—1)。
表3—I幼儿词汇量增长趋势
3岁 4岁 5岁 6岁
词汇量 ,:兰盂, ,,1600~'” ,盂兰二, +三兰盂,
年增长率 (5070%)呖) (25·35%,呖) 门225:%、
(引自许政提等(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跖年版)
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23个词。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1岁至2岁儿童词汇的内容多集中在人物、食物、动物、玩具等熟悉和经常接触的事
物的名称上,只有少量描述人或动物动作的词。幼儿词汇内容日益丰富,这表现在词的范
畴的增长和概念的确切化方面。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增加,掌握词的内涵和外延不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断得到调整和修正。
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是一个逐渐确切和加深的过程。年幼儿童初期掌握的词汇意义与成
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表现为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有的则与成人的词义部分重叠。随着年
龄增长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所掌握的词义不断得到校正。成人的教育以及儿童自己的主
动探索和对词汇的尝试运用在其词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词类的扩展
1岁到1岁半儿童所掌握的词,多为名词和少量动词,到3岁以后逐步掌握各类词汇,
但是不同词类的多寡差异很大。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如表3—2所示。
词类
表3—2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情况
3〃4岁 ·45岁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56岁
数量 百分比
┌─────┬────┬─────┬────┬─────┬────┬────┐
│ 名 词│ 935 │ 54.1 │ 1446│ 56.0 │ 2049│ 57.5 │
│ 动 词│ 431 │ 25.0 │ 579 │ 22.4 │ 725 │ 20.4 │
│ 形容词│ 204 │ 11.8 │ 308 │ 11.9 │ 382 │ 10.7 │
│ 数 词│ 53 │ 3.1 │ 114 │ 4.4 │ 225 │ 6.3 │
│ 量 词│ 28 │ 1。7 │ 46 │ 1.8 │ 70 │ 2.0 │
│ 副 词│ 24 │ 1.3 │ 28 │ 1.1 │ 40 │ 1.1 │
│ 代 词│ 18 │ 1.0 │ X │ 0.9 │ 25 │ 0.7 │
│ │ │ │ │ │ │ { │
└─────┴────┴─────┴────┴─────┴────┴────┘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并加以缩减)
从表3—2中看到,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
在名词中具体名词占80%一85%,在动词中外显的动作行为词汇约占85%。这表明幼
儿的词汇中具体名词和可见的外部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这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有着密切
的关系。
4.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理解但不
能正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理解。儿童拥有的词汇量并不等于都是他们
既可理解又可正确运用的积极词汇。这种现象与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