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2.柏曼(LBennan)以生理发展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柏曼以内分泌腺功能优势为标准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胸腺期(幼年)、松果腺期(童
年)和性腺期(青年)。这种把心理的发展等同于生理的发展,又把生理的发展仅仅归结为
内分泌腺体的变化的划分是不适当的。
3.弗洛伊德(S.Freud)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他主张心理发展的动力来
自于性本能并强调入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弗
洛伊德把与生存本能联系并用以满足机体的性的需要的心理能量称为里必多(LiBido)。在
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集中投放于身体的特定部位,以此为标准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
为不同的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
岁一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
4.艾里克森(E.Erikson)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他既承认生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自我
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
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见第155页图3—8)。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
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一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
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个阶段为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
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
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
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
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
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5.列昂节夫以儿童的主导活动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
列昂节夫(A.H.JIeombeB)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Ⅱ.C.Blnom3卤)的
学生。维果茨基是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的
产物,个体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中、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并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前苏
联心理学重视活动过程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列昂节夫也是活动理论的一个倡导者,他和厄
里康宁以不同时期儿童的特殊活动类型,即主导活动为依据,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6个年
龄阶段:
(1)直接的情感性交际活动(01岁)。
(2)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
(3)游戏活动(3—7岁)。
(4)学习活动(7—11岁)。
(5)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
(6)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6.施太伦(W.Stem)以种系演化作为分期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施太伦主张复演说。他从广义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按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演化历程把
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1)幼儿期(6岁以前):相当于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
(2)意识的学习期(从入学到13岁):相当于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
(3)青年成熟期(1418岁):相当于近代文化阶段。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从上述不同学者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看到,由于观点和划分依据的区别,各种划
分是有不同的,同时也看到不同学者所划分的阶段在儿童的年龄上还是小异而大同的。
在我国的儿童心理学教材中也有不同的阶段划分,通常采用的是把年龄和学制结合,
分为婴儿期(1岁前)、前幼儿期或婴儿晚期(1—3岁)、幼儿期(36岁、7岁)、童年期(6岁、
7岁一11岁、12岁)、少年期(11岁、12岁一14岁、15岁)、青年初期(14岁、15岁一17岁、18
岁)。
(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
上面介绍了几种发展阶段的划分,这并不能作为对连续发展论的否定的依据,但是可
以说明阶段性的存在。事实上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两者是统一的。
1.心理发展速度的变化
心理并不是匀速发展的,有发展的快速期和进展较为缓慢的平稳期。由于发展速度上
的这种不平衡,心理进展的连续性就被快速期中断,成为不连续的进程。也就是说,以发
展的快速期作为分界点,发展的进程呈现出一个个不同的阶段。
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心理的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期,起主导作用的
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生急骤的更替,这就是一种质的飞跃,表现为阶段的划分。
每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在瞬间产生的,在产生之前都有孕育过程,即在质
的飞跃之前有量的逐步积累;在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形成之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
积累新质,准备新的飞跃;即使在发展的快速期,也不是将前后发展进程截然分割,快速
期本身也有一段发展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渐变。所以说,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
着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关系,都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三、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关于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在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时,看出阶段的划分同儿童的某些年龄阶段相当。这里
所说的年龄阶段有两层含义。其一,表示时间的长短;其二,表明心理发展阶段与年龄阶
段的大致对应关系。但是不能由此就认为心理发展就是由年龄决定的。
心理发展和年龄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心理发展是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离开时间就无从谈起心理的发展。人的成长所
经时间以年、月计算,这就是年龄。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
2。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大致对应的关系
心理发展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为:
(1)作为心理的生理基础的机体是随年龄而成长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也随
个体年龄增长而积累。因此,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表现出心理
发展水平同年龄之间有一个大致对应的关系。
(2)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所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对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与年龄阶段的大体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机械的,
而是相对的。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
心理是在时间维度上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即用年龄来表示。个体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与年龄只是大致对应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心理
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或推后,表现出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不平衡性。这说明心
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它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
一种预定倾向。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
同时引导和促进心理的发展。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
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
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
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诚然,处理得不好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
心理发展起着促退的作用。教育差别对发展的影响大于遗传差别的影响。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
一致。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
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李文馥,1989)。 ·
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和教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使之对儿童的
发展具有适度挑战性,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教
育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而选择最适宜的时机、采取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
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单元 遗传与心理发展
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遗传及遗传机制
1.遗传和变异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母生九子,九子有别”,这是中国民间对遗传和变异
现象的形象概括。遗传就是亲代把生物信息传给子代,子代按照所得的信息而发育、分化,
因此子代总是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
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即为变异。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自我
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
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见第155页图3—8)。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
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一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
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
…‘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个阶段为学龄期(6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