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15-本草征要 >

第15章

015-本草征要-第15章

小说: 015-本草征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清肝胆火
内容:(见耳科)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恶甘草。忌羊肉、诸血,胡桃拌炒。一名破故纸。 
兴阳事,止肾泄。固精气,止腰疼。肺寒咳嗽无虞,肾虚喘息宜用。 
暖则水藏,壮火益土之要药也。 
x补骨性燥,凡阴虚有热,大便闭结者戒之。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酒洗,去甲。 
益精壮阳事,补伤润大肠。男子血沥遗精,女子阴疼带下。 
滋肾补精之首药,亦温润之首药。但须大至斤许,不腐者佳,温而下热,润而不燥,补而 
不骤,故有苁容之名。别 
名黑司命,亦多其功力之意云。 
x巫蓉性滑,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 
强阴补筋,润肠壮骨。 
x锁阳功用,与苁蓉相仿,禁忌亦同。亦温润之药也。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山药为使。得酒良。用羊油拌炒。 
强筋骨,起阳事衰,利小便,除茎中痛。补命门之真火,愈四肢之不仁。 
陶弘景云∶“服之好为阴阳,别名仙灵脾,千两金、弃杖草,皆矜其功力也。” 
x淫羊藿补火,相火易动者远之。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辛,性温,有小毒。入肾经。忌铁器。禁牛乳。糯米泔浸一宿,去赤汁则毒去。 
助阳填骨髓,心腹寒疼。开胃消宿食,强记通神。 
补而能宣,西域僧献于唐玄宗,大有功力,遂名婆罗门参。广西英州多仙茅,羊食之遍 
体化 
为筋,人食之大补。其消食者,助少火以生土,土得干健之运也。其强记者,肾气时上交于 
南离故也。 
x仙茅,专于补火,惟精寒者宜之。火炽者有暴绝之戒。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肾经。覆盆子为使。畏丹参,酒浸,焙。 
安五脏以益精,强筋骨而起阴。 
补助元阳,则肾气滋长,诸病自息。 
x阴虚相火炽者不宜用。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肾经。酒炒。 
补肾止遗,强阴益精。目昏腰痛,带下尿频。 
沙苑蒺藜,市多杂品。须状如肾子,带绿色,咬之作生豆气者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入肾经。山药为使。酒煮令吐丝,打作饼,烘干再研,即成细 
末。 
续绝伤,益气力,强阴茎,坚筋骨。溺有余沥,寒精自出。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雷公云∶禀中和之性,凝正阳之气,肾脏得力,则绝伤诸症愈矣。主口苦燥渴者,水虚 
则内 
热津枯,辛以润之,二证俱安也。 
x菟丝子助火,强阳不痿者忌之。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酸、涩,性平,无毒。入脾、肾二经。 
扃钥元精,合闭蛰封藏之本。牢拴仓廪,赞传导变化之权。 
金樱子性涩,不利于气。丹溪云∶“经络坠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 
致 
生别证,自不作靖,咎将谁执。虽然,无故而服以纵欲,则不可。若精滑者服之,何咎之有 
。”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肾二经。去蒂,酒蒸。 
固精摄溺,益下封藏。强阴美颜色,补虚续绝伤。 
能益闭蛰封藏之本,以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故名。 
x复盆子,固涩,小便不利者禁之。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咸、微涩,性微寒,无毒。入肝、肾二经。贝母为使。 
恶麻黄、辛夷、吴茱萸。火 ,童便淬之。 
固精涩二便,止汗免崩淋。消胸中之烦满,化痰凝之瘰 。愈妇人带下,治虚劳烦热。 
伤寒 
而寒热宜求,温疟与惊恚莫缺。 
蛤粉∶蛤蜊壳 为粉用。 
粉与牡蛎同功。肉则止渴解酒。 
牡蛎、蛤蜊俱出海中。大抵海物咸寒。故功用相仿。江湖蛤蚌,无盐水浸渍。但能清热 
利湿 
,不能软坚。 
x虚而热者宜之。有寒者禁与。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咸,性平,无毒。入肾经。畏旋复花,蒸透,再焙。 
起阳事而痿弱何忧。益精气而育麟可冀。 
即螳螂之子,必以桑树上者为佳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淡,性平,无毒。入心、肾、脾、胃、小肠五经。马蔺为使。畏牡蒙、地榆、秦艽、 
龟 
甲。忌醋。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去皮膜用。 
益脾胃而利小便,水湿都消。止呕吐而定泄泻,气机咸利。下行伐肾,水泛之痰随降。 
中守 
镇心,忧惊之气难侵。保肺定咳嗽,安胎止消渴。抱根者为茯神,主用俱同,而安神独掌。 
红者为赤茯苓,功力稍逊,而利水偏长。 
茯苓,假松之余气而成。无中生有,得坤浓之精,为脾家要药。素问曰∶饮入于胃,游 
溢精 
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利水之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也。故洁古谓其上升, 
东垣谓其下降,各不相背也。按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虚则小便遗, 
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胞络遗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约为遗溺。厥阴病则遗 
溺。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宜茯苓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肺虚心虚、胞 
络热、厥阴病,皆虚热也。必上热下寒,法当升阳,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 
泉不藏,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皆非茯苓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 
茯神抱根而生,有依守之义,故魂不守舍者,用以安神。赤者入丙丁,但主导赤而已。 
x病患小便不禁,虚寒精滑者皆不得服。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肾、膀胱二经。去皮。 
分消水肿,淡渗湿痰。 
猪苓感枫根之余气而成,利水诸药,无如此诀。 
x寇宗 曰∶“多服猪苓,损肾昏目。”洁古云∶“淡渗,亡津液,无湿证者勿服。”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咸,性微寒,无毒。入肾、膀胱二经。畏文蛤。 
去皮、酒润,焙。 
利水泄热,渗湿通淋。若与白术配合,涤饮平眩甚妙。伍于六味之中,补泻相辅而行。 
李时珍曰∶泽泻利水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 
去, 
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使人明爽,故有治头眩、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 
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 
x泽泻善泻,古称补虚者,误矣。扁鹊谓其害眼者,确也。病患无湿,肾虚精滑,目x 
x虚不x 
x明,切勿轻与。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脾、胃、肝、胆、膀胱五经。 
理黄胆而除湿热,佐五苓而利小肠。 
茵陈去湿热,独宜于五疸,然亦须五苓之类,佐助成功。湿热上干,口舌生疮,甘露饮 
中用 
之。后世普治暑湿内蕴,时毒项肿等之甘露消毒丹中,亦用之。 
x用茵陈者,中病即已,若过用之,元气受贼。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胆、膀胱三经。 
解烦热,除黄胆。涂漆疮,洗赤眼。 
即北京香山红叶也,清利湿热,兼能解毒,故主用如上。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胃,膀胱二经 
利小便,行积滞。宣九窍之闭,通六腑之结。 
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窍,下能利精窍,盖甘淡先入胃家,上输于肺,下通 
膀胱 
,肺主皮毛,为水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上则发表,下则利水,为荡热燥湿之 
剂。与甘草为伍,名六一散,能利水泻火,解暑除烦。再入朱砂,名益元散,可以清心。 
x多服使人精滑。脾虚下陷者禁之。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肺、胃、膀胱三经。 
泻肺利水,引热下行。通气渗湿,来乳催生。 
x通草之花上粉,外治痔 恶疮、纳之多效。苏颂谓其疗胸中伏气攻胃咽。咽喉不x 
x利,如x 
x存异物者,用之亦有效。惜药肆不备。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肝、肾、小肠三经。酒拌蒸曝。 
利水止泻,解热催生。益精明目。开窍通淋。用其茎叶,行血多灵。湿热疮痒,用之安 
宁。 
利水之品,乃云益精,何也?男女阴中,各有二窍,一窍通精,乃命门真阳之火;一窍 
通水 
,乃膀胱湿热之水。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外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 
精足则目明。 
x阳气下陷,肾气虚脱,勿入车前。多用久用,渗利太过,反致伤津。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膀胱经。 
能催生通乳,疏便闭诸淋。 
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 
x冬葵乃滑利之品,滑可去着,故能治如上诸症。但无故服用,必有损真之害。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肾二经。 
能利水消肿,治面浮腹大。 
陈瓢,亦与之同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肝、肾、膀胱三经。薏苡为使。 
恶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祛风而通经络,利湿而厘清浊。主风寒湿痹,腰膝作疼,五淋恶疮,茎中刺痛。既可去 
膀胱 
宿水,又能止失溺便频。 
x萆 本除风湿,如阴虚火炽,溺有余沥,及无湿而肾虚腰痛皆禁。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膀胱经。 
利水破血,出刺堕胎。消肿决痈,明目去翳。降心火,利小肠。疏癃结而治淋,逐膀胱 
之邪 
热。 
八正散用为利小便之主药。若心虽热而小肠虚者忌服。恐心热未除,而小肠复病矣。去 
刺者 
,拔肉刺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膀胱经。 
利水治癃淋,杀虫理疮疾。 
治癃及疮,皆去湿热也。 
x 蓄直逐,不能益人,不宜恒用。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渗湿、清膀胱
内容: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肺、膀胱二经。杏仁、滑石、射干为使。 
清肺金以资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面浮腰酸溲浑,极宜用也。肺热咳嗽躁烦,亦可投 
之。 
x本药多与车前或滑石为伍,其效更着。x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三)利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