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妇科-女科撮要 >

第2章

妇科-女科撮要-第2章

小说: 妇科-女科撮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喘渴,体倦不食,去血如崩,唇肿炽甚,此是肝经有火,脾经气虚,遂用补中益气加炒黑山 
栀、芍药、丹皮而愈。此症每见,但治其疮,不固其本,而死者多矣。 

卷上
经漏不止
属性: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阳络伤血外溢,阴络伤血内溢。又云∶脾统血,肝藏血。 
其为患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 
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结,血伤而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 
伤而下崩。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柴胡;脾胃虚陷者,补中益气 
汤加酒炒芍药、山栀;肝经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苓、术;肝经怒火者,小柴胡汤 
加山栀、芍药、丹皮;脾经郁火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丹皮;哀伤胞络者,四君子汤加 
柴胡、升麻、山栀。故东垣、丹溪诸先生云∶凡下血症,须用四君子以收功。斯言厥有旨哉 
。若大吐血后,毋以脉诊,当急用独参汤救之。其发热潮热,咳嗽脉数,乃是元气虚弱,假 
热之脉也,尤当用人参之类。此等症候,无不由脾胃先损而患,故脉洪大,察其中有胃气受 
补可救。设用寒凉之药,复伤脾胃生气,使血反不归源也。 
x治验x 
(吐血等症附) 
一妇人年将七十,素有肝脾之症,每作则饮食不进,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便作泻 
,或小便不利,余用逍遥散加山栀、茯神、远志、木香而愈。后忧女孀居,不时吐紫血,每 
作先倦怠烦热,以前药加炒黑黄连三分,吴茱二分,顿愈。后因怒,吐赤血甚多,躁渴垂死 
,此血脱也,法当补气,乃用人参一两,苓、术、当归各三钱,陈皮、炮黑干姜各二钱,炙 
草、木香各一钱,一剂顿止。信药有回生之功,不可委于天命也。 
一妇人年六十有四,久郁怒,头痛寒热,春间乳内时痛,服流气饮之类益甚,不时有血如经 
行。又大惊恐,饮食不进,夜寐不宁,乳肿及两胁 痛如炙,午后色赤,余以为肝脾郁火血 
燥,先以逍遥散加酒炒黑龙胆一钱、山栀一钱五分,二剂肿痛顿退,又二剂而全消。再用归 
脾加炒栀、贝母,诸症悉愈。 
一妇人久患血崩,肢体消瘦,饮食到口但闻腥臊,口出津液,强食少许,腹中作胀,此血枯 
之症,肺肝脾胃亏损之患,用八珍汤、乌贼鱼骨圆,兼服两月而经行,百余剂而康宁如旧矣。 
一妇人性躁急,瘰 后吐血发热,两胁胀痛,日晡为甚,余以为怒气伤肝,气血俱虚,遂朝 
用逍遥散倍加炒黑山栀、黄柏、贝母、桔梗、麦门、五味,夕以归脾汤送地黄丸,诸症并愈。 
一妇人素勤苦,因丧子饮食少思,忽吐血甚多而自止,此后每劳则吐数口,瘵症已具,形体 
甚倦,午前以补中益气,午后以归脾汤送地黄丸而愈。 
一女子素郁结,胸满食少,吐血面赤,用地黄丸及归脾加山栀、贝母、芍药而愈。 
一妇人面黄或赤,时觉腰间或脐下作痛,四肢困倦,烦热不安,其经若行,先发寒热,两肋 
如束,其血如崩,此脾胃亏损,元气下陷,与相火湿热所致,用补中益气加防风、芍药、炒 
黑黄柏,间以归脾汤,调补化源,血自归经矣。 
一妇人因怒崩血,久不已,面青黄而或赤,此肝木制脾土,而血虚也,用小柴胡合四物,以 
清肝火生肝血,又用归脾、补中二汤,以益脾气生肝血而瘥。此症若因肝经有风热,而血不 
宁者,用防风一味为丸,以兼症之药煎送;或肝经火动而血不宁者,用条芩炒为丸,以兼症 
之药煎送,无有不效。 
一妇人性急,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经行不 
止。此皆肝火之症,肝自病则外症见,土受克则内症作。若自病见,用四物加白术、茯苓、 
柴胡、炒栀、炒龙胆;若内症作,用四君加柴胡、芍药、神曲、吴茱、炒过黄连,诸症渐愈 
。惟月经不止,是血分有热,脾气尚虚,以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陈皮,又以补中益气加 
酒炒芍药,兼服而调。 
干内钱氏,年五十岁,辛丑患崩,诸药罔效,壬寅八月,身热肢痛,头晕涕出,吐痰少食, 
众作火治,转炽绝粒,数日淹淹伏枕,仅存呼吸。兄方浙归诊之,谓脾胃虚寒,用八味丸料 
一剂,使急煎服,然胃虚久,始下咽,翌早遂索粥数匙。再剂,食倍热减痛止,兼服八味丸 
良愈。癸卯秋,因劳役忧怒,甲辰春夏崩复作,六月二十日,胸饱发热,脊痛,腰不可转, 
神气怫郁,或作内伤,或作中暑,崩水沸腾,兼以便血,烦渴引饮,粒米不进,至七月十三 
日,昼夜晕愦,时作时止,计无所出。仍屈兄诊之,脉洪无伦,按之微弱,此无根之火,内 
真寒而外假热也。以十全大补加附子一剂,晕止,食粥三四匙,崩血渐减,日服八味丸,始 
得痊愈。干山妻两构危疾,命悬须臾,荷兄远救诚解倒悬之急,处方神良,知无出此,野人 
怀恩,姑俟后日玉环之报云尔。嘉靖甲辰季秋表弟方干顿首拜书。 
大化内患月事不期,崩血昏愦,发热不寐,或谓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 
止血亦不效,乃敬延先生诊之。曰∶此脾气虚弱,无以统摄故耳,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矣。 
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不数剂而验。惟终夜少睡惊悸,另服八物汤,更不效,叩诸先生,曰杂 
矣,乃与归脾汤加炮姜以补心脾,遂如初。谨叙其梗概以附医案,俾后之患者,得有所取法 
云。嘉靖甲辰孟冬晚生归大化顿首拜书。 

卷上
经闭不行
属性: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 
脾郁伤而血耗损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 
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行血而闭者。治疗之法, 
若脾虚而不行者,调而补之;脾郁而不行者,解而补之;胃火而不行者,清而补之;脾胃损 
而不行者,调而补之;劳伤心血而不行者,静而补之;怒伤肝而不行者,和而补之;肺气虚 
而不行者,补脾胃;肾虚而不行者,补脾肺。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 
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审而治之,庶无误矣。 
x治验x 
一妇人停食,饱闷发热,或用人参养胃汤益甚,再用木香槟榔丸,泄泻吐痰,腹中成块,饮 
食少思,又用二陈、黄连、浓朴之类,前症益甚,腹胀不食,月经不至。余以为中气亏损, 
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三十余剂,脾胃健而诸症愈,又二十余剂,而经自行。前症若脾 
虚不能消化饮食者,宜用六君子汤,补而消之;虚寒者,加砂仁、木香、炮姜,温而补之; 
其食积成形者,以前药煎送保和丸。大抵食积痞块,症为有形,所谓邪气胜则实,真气夺则 
虚,惟当养正辟邪,而积自除矣。虽然坚者削之,客者除之,胃气未虚,或可少用,若病久 
虚乏者,则不宜用。 
一妇人饮食后,或腹胀,或吞酸,服枳术丸,吞酸益甚,饮食日少,胸膈痞满,腿内酸痛, 
畏见风寒,又服养胃汤一剂,腿内作痛,又二剂,腿浮肿,月经不行,余以为郁结所伤,脾 
虚湿热下注,侵晨用四君、芎、归、二陈,午后以前汤送越鞠丸,饮食渐进,诸症渐愈。又 
用归脾、八珍二汤,兼服两月余而经行。 
一妇人性沉多虑,月经不行,胸满少食,或作胀,或吞酸,余以为中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 
砂仁、香附、煨姜二剂,胸膈和而饮食进,更以六君加芎、归、贝母、桔梗、生姜、大枣数 
剂,脾胃健而经自调矣。 
一妇人素有胃火,服清胃散而安。后因劳役,躁渴内热,肌肉消瘦,月经不行,此胃火消烁 
阴血,用逍遥散加丹皮、炒栀,以清胃热;用八珍汤加茯苓、远志,以养脾血,而经自行矣。 
一妇人久患疟,形体怯弱,内热晡热,自汗盗汗,饮食少思,月事不行,服通经丸,虚症悉 
具,此因虚而致疟疾,因疟而致经闭,用补中益气及六味地黄丸,各百余剂,疟愈经自行。 
一妇人久患疟,疟作则经不行,形虚脉大,头痛懒食,大便泄泻,小便淋漓,口干唇裂,内 
热腹膨,皆元气下陷,相火合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寻愈。惟不时头痛,乃加蔓荆子而痛止 
,又兼用六味地黄丸而经行。 
一妇人因劳,耳鸣头痛体倦,此元气不足,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而痊。三年后得子,因 
饮食劳倦,前症益甚,月经不行,晡热内热,自汗盗汗,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顿愈。 
前症若因血虚有火,用四物加山栀、柴胡;不应,八珍加前药。若气虚弱,用四君子。若怒 
耳便聋或鸣者,实也,小柴胡加芎、归、山栀;虚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若午前甚作火治,用 
小柴胡加炒连、炒栀,气虚用补中益气。午后甚作血虚,用四物加白术、茯苓。若阴虚火动 
,或兼痰甚作渴,必用地黄丸以壮水之主。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 
胃一虚,耳目九窍皆为之病。 
一妇人胃气素弱,为哭母吐血咳嗽,发热盗汗,经水三月不行,余以为悲则伤肺,思则伤脾 
,遂朝服补中益气加桔梗、贝母、知母,夕用归脾汤送地黄丸而愈。 

卷上
带下
属性: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致,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或湿 
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症之药。若属肝 
则青,小柴胡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属心则赤,小柴胡加黄连、山 
栀、当归;属肺则白,补中益气加山栀;属脾则黄,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 
属肾则黑,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 
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 
x治验x 
一妇人年逾六十,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 
肢体或麻,恪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瘦。余曰∶症属脾气虚弱而不 
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当滋化源。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二十余剂 
,脾气渐复,饮食渐加,诸症顿愈。 
一孀妇腹胀胁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喉间不利, 
带下青黄,腹胁膨胀;用行气之剂,胸膈不利,肢体时麻,此郁怒伤损肝脾,前药益甚也。 
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清肝火,兼服百余剂,而诸症愈。 
一妇人疟久,兼之带下,发后口干倦甚。余用七味白术散加麦门、五味,作大剂,煎与恣饮 
,再发稍可,乃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十余剂而愈。凡截疟,余常以参、术各一两,生 
姜四两,煨熟煎服即止,或以大剂补中益气加煨姜,其功尤捷。 
一妇人头晕唾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矣,诸药不应。余曰∶此气虚 
而痰饮也,饮愈而带始愈,遂用六味地黄丸,不月而验。 
一妇人耳鸣胸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