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 >

第122章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氨菹拢菹隆兼率遣荒茉偈谭畋菹铝恕
  “晏筠,朕在这儿陪着你。”看到这样的杨晏筠,李世民心中也是痛极,但却竭力保持平静的握着杨晏筠的手。虽然杨晏筠不是他毕生最爱的女子,但是这个女子对自己痴心几十年,为自己生儿育女,陪伴在自己身边,就是铁石心肠也被打动了,看到她就要舍自己而去,他又怎么可能不心痛呢?“晏筠,你不是答应一直会陪着朕么,你会好起来的,朕还等着与你白头偕老呢,晏筠……”
  感受到这个自己爱了一辈子的男人对自己的满腔柔情与不舍,杨晏筠像是得到玉液琼浆滋养一般,在一瞬间竟然恢复了宛如年轻时的那种勃勃生机,绽出一个李世民一直最为心爱的灿烂笑容:“有陛下这句话,臣妾此生无憾了。”
  有那么一瞬间,大家几乎以为杨妃可以撑过这一关,然而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像是拼尽了一生力气说完这句话之后,杨晏筠缓缓的合上了眼睛。
  一代隋朝公主,大唐淑妃杨氏,就此香消玉殒!
  

一三六 远征将军凯旋归
更新时间2013…10…9 10:29:16  字数:3347

 除了紧紧抱住杨妃遗体龙目含泪的李世民,在场众人也俱是跪倒在地,哀哭不已。
  杨晏筠的儿女们固然是真的伤心欲绝,但那些侍奉的宫人的眼泪也不是出于礼仪假装出来的。杨晏筠几乎一辈子困在皇宫之中,对于在皇宫中立身处世收拢人心自有一番自己的手段。能让杨伯夫妻乃至那一队保护公主的侍卫一辈子、甚至连子孙后代都搭进去为之效忠的杨晏筠,又在**生活中为争宠而学足了长孙无虞的贤惠,在宫中多年可谓深得人心。
  从现代而来的莫迟还想不到**的力量,到底是疏忽了杨晏筠的能力,并且轻易的接受了杨晏筠对于阻止李恪即位的执拗不可扭转。若她能早些想到这点,早些说服杨晏筠支持李恪,那么李恪从他这位看似贤淑优雅的母亲身上,还能学到更多东西。
  不过,这位曾一心想让儿子避开大位,却又留给他足够的才智与一争之力的痴情母亲,终究在生命弥留之际改变了决定,将她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给了儿子和儿媳她所能做到的最后帮助,给出她最后的母爱。
  不管她们这对婆媳之间曾发生过什么,看着这样的杨晏筠死去,莫迟的眼泪,也是真心的!
  杨晏筠去世的时候,李恪正意气风发的挥师朝平壤进军。之前让他为难的两桩难事,早已不复存在。
  安市城依旧屹立,但大唐军队却已经绕过了这座坚城,兵分两路,连取建安、乌骨城两座城池,直逼平壤。唐军的计划,就是在平壤城外会师。高句丽朝廷接到建安和乌骨城几乎同时陷落的军报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数十万兵士,竟然拦不住大唐军队么?就连一直信心十足的泉盖苏文也有些慌了神,被逼无奈之下,他只得派出最后的家底,仅剩两万人陪自己留守平壤,让两个儿子率领二十万精锐部队迎击唐军。
  其实,这是百济一方有意封锁情报。若是泉盖苏文知道百济的国度都被人攻破,只怕就不会有现在的好心情了。在出征前,李世民便已经做出了安排,吩咐若攻破百济,千万不可让这个情报传入高句丽,虽然不能一直隐瞒,但至少拖得一天是一天。而恰恰就是李世民的这一安排,使得战局有了关键的转变。
  同时,大唐军队的另一桩计策也已经生效。那六万投降的俘虏,并没有如莫迟所说被全部放回高句丽,部分精壮被打散编入了唐军,剩下一部分精壮及老弱的兵士,在听了大唐吴王殿下慷慨激昂的陈词之后,怀抱着对泉盖苏文这个不忠不义,残暴不仁的奸臣的痛恨返回乡里。有鉴于李恪这一路挥军北上都与平民无犯的事实,再加上这些被放回乡里的俘虏们的宣传,大唐军队这一路上虽然遇到不少小规模的高句丽村镇,非但没有遇到什么强力的抵抗,反而有不少人还有些跃跃欲试从军推翻泉盖苏文之意。
  其实越是靠近平壤,泉盖苏文的凶名容易被众人认可。毕竟当初这位莫离支的上位可是踩着上百个家族的鲜血,这些家族虽然被灭了,但总有相交相识的人,表面不敢反抗,心里对泉盖苏文也是痛恨的。更何况就是因为泉盖苏文的铁血手腕,高句丽才惹上大唐军队来袭,李恪的那些宣传也是恰逢其会了。
  如此一来,平壤城一带人心浮动已经到了极点。这点,无论是之前出主意的莫迟,把这计策落实扩展的李恪,还是当权的泉盖苏文,都没有想到。然而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这件事。
  那个人就是如今的高句丽王高藏。
  高藏是个窝囊的国王,他本是荣留王的侄儿,泉盖苏文杀了荣留王一家,将他扶上王位不过是个摆设傀儡。但是泥人还有三分土性,更何况高藏作为高句丽贵族,该有的教养还是有的,这就使他私下在手中保留了一部分力量。也正是这份力量,将这次战争的结束速度推动到了极致。
  杨晏筠去世后,李世民罢朝三日以示哀悼,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按照礼节葬在昭陵。
  昭陵位于九嵕山,皇后长孙无虞去世后,李世民选择了这个地方为皇后修建陵寝,同时也作为将来自己死去之后的归宿所在。自昭陵修建后,朝堂重臣去世,能配享昭陵乃是无上荣耀,魏征就是其一。作为李世民的妃子,杨晏筠亦不例外。唯有莫迟暗暗感慨,也不知道杨妃和长孙皇后这对情敌如今相伴于地下会不会真的觉得开心。这两个女子,可是为了李世民对峙了一生啊!
  如今已是六月,长安天气温暖,若不下葬遗体有腐烂之忧。因此并没有人有异议,更不会有人提议等着吴王班师回朝再为淑妃娘娘举行葬礼。因为谁也想不到,这支征讨高句丽的大军,竟会在不到九月的时候,就班师回朝!
  李恪能这么快拿下高句丽,还要多亏了泉盖苏文和高藏这对极品君臣。泉盖苏文是个权臣,玩弄权术,把持朝政,心狠手辣的程度超乎想象,所以这样的男人,也就培养出了两个权力欲和乃父如出一辙的儿子,泉男生和泉男建。泉盖苏文压根不知道,或者说根本不在意这两个儿子斗来斗去,他心中属意的继承人,是最小的儿子泉男产,才干也是这个小儿子最为过人。(写到这儿作者实在忍不住想感慨一下这位泉盖苏文同志给儿子们取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太……)
  可惜的是,泉盖苏文中意的这个儿子,却不像他的两个哥哥那么的贪权。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不贪权,才得到了他父亲的喜爱。总之,泉盖苏文派这两个不合的儿子上战场,实在是大大的败笔。两兄弟才出家门不远就闹翻了天,各自领兵十万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实力,然后就……干脆利落的分别败在唐军手中。
  不管是李恪还是李道宗,李绩还是程知节,都忍不住感慨,这个在高句丽称霸了一辈子的泉盖苏文,怎么有两个这么不知轻重的蠢儿子?若是二十万大军一起出动,以这二十万兵卒的精锐程度,唐军恐怕很难与之缠斗。若是对方夺回几座城池,那战局很可能大不相同。偏偏这对兄弟不和,把军队拆成两半,又彼此较劲,丝毫不顾战场风云多变根本不是能够拿来比赛的状况,哪有不败的道理?
  而另一方面,百济亡国的消息终于传入了高句丽,而此时张亮等人已经率军从百济方向直接插了过来。后防空虚!国都告急!还没等泉盖苏文头疼完,军报再到,泉盖苏文的两个儿子率领的二十万军队几乎可说是全军覆没,就连他那两个儿子也当了大唐的俘虏。
  到此时,泉盖苏文这个枭雄才第一次有了穷途末路的感觉。然而真正的穷途末路,还在后面——隐忍多年的高藏派出亲信,在这时候,终于成功杀死了泉盖苏文,而后开城向李恪请降。他已经不在乎了,反正自己这个高句丽王做的也窝囊了一辈子,如今能杀死仇人,就算亡国也无所谓了。
  结果,一路拼杀的大唐军队,到了平壤反而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这座高句丽的都城。隋朝隋炀帝只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倾尽全国之力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他的外孙,居然就这么简单轻松的成功了!
  之后,李恪留下李绩和李道宗整顿高句丽内政,自己则先率兵带着高句丽王、泉盖苏文的三个儿子班师回朝。至于泉盖苏文的首级,早已用特殊药物防腐处理过之后随着战报快马飞奔送回长安去了。
  尽管接二连三的战报让群臣的精神都十分振奋,然而李恪凯旋的速度之快,仍是再次令所有大臣瞠目结舌。当然,长孙无忌的火气也是升到了顶峰。到此时,他终于隐约可以确信,自己派去的人怕是失败了。
  如此凯旋回朝,李恪在军方中的声望必将上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境地,到那个时候,李治的处境可是相当不妙啊……想到此处,长孙无忌忧心忡忡。他这些日子里,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努力,但是李世民却每每都用打太极的办法来应付过去。几次之后,长孙无忌也意识到已经无法再行试探。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相信对自己的用意早已有所察觉。
  另外,杨妃的死期也让长孙无忌十分烦躁。李世民是个重感情的人,这点长孙无忌非常清楚。也正因为他清楚这一点,才希望能够支持自己的外甥们的其中之一继承皇位。因为这不但合于礼法,还是最符合李世民重感情这一点的选择。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杨妃死了,那么李世民会不会因此更对杨妃留下的儿子高看一眼——特别是这个儿子现在还立下大功的时候。没人会忘记李世民收到泉盖苏文的首级时露出了怎样畅快而得意的神情:这个颠覆了大隋的高句丽又如何,还不是亡在我儿之手?
  李恪回到长安那天,长安城最宽阔的朱雀大街两侧万民涌动,都想要来看一眼这位平定北疆的王爷,究竟长的如何三头六臂。当然,更多人是希望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亲人,随着这位王爷安全的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在这样热闹如过节的气氛中,李恪的脸上,却是古井无波!
  回到皇城,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入宫面见李世民复命交回兵权。对于立下如此功劳的李恪,李世民自然是一番褒奖,又问了几句军情大事,随即才说起杨晏筠去世的事情来。
  “……你母亲的事情,朕之前没有立刻告诉你,是怕你在阵前分心。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将来我如何向你母亲交代?”李世民沉沉的叹了口气。“等到之后,你亲去昭陵拜祭一番吧!”
  

一三七 丹凤盘旋多算计
更新时间2013…10…11 22:34:34  字数:3005

 李世民的话虽然不近人情,但却也合理,毕竟李恪乃是三军主帅,是决不可能回来奔丧的。
  “是。”李恪面色沉静,点了点头答应下来。“儿臣明白,待大军全部班师回朝,儿臣必会择吉日前往昭陵祭奠母亲。”
  李世民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儿子,眼神中闪过沉思的神色。在李承乾谋逆之后,他已经对自己不如从前那般自信。从前他坚信对自己的儿子们都了如指掌。但如今,他却已经没了这份把握。
  因为李恪的神色比李世民想像中的还要镇定得多,若不是他眼圈泛红,眼神中泛出痛苦,他当真要以为在那以命相搏的战场上,他这个本来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